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315节

  但是现在在更加深刻地31认识到昔日韩国所面临的恶劣局势之后,张良也是明白了他大父、曾大父心中的无奈。

  不是他大父、曾大父的才智、能力不够,而是韩国所面临的恶劣情况并不是所谓的才智、能力便能够扭转大局的。

  如果说韩国只是毗邻一、两个大国的话,又或者说,只有一、两个大国会对韩国进行打压、封锁、讨伐的话。

  那么凭借他大父、曾大父,又或者是他自己的才智、能力。

  或许还可以通过合纵连横的方式,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抵抗、讨伐对韩国有敌意的那一、两个大国。

  从而为韩国挣的一些喘息、发展之机,然后再慢慢图谋壮大。

  待到日后时机成熟,然后反过来去讨伐对韩国有敌意的那一、两个大国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在韩国四面临敌,并且在打压、封锁、讨伐韩国这件事情上,同时符合韩国四周四个大国的整体利益的时候。

  那么这就不是所谓的合纵连横之术,就能够解决的了的。

  又或者说,秦、楚、魏、齐这四个大国才是合纵连横的一方,而他们韩国则是被合纵连横所共同针对的一方!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像太子扶苏说的那样,除非他们韩国在崛起之初,就具备同时抗击秦、楚、魏、齐这四个大国的军事实力。

  然后从秦、楚、魏、齐这四个大国手中狠狠咬下一大口疆域土地,使得韩国整体的疆域土地不逊色于另外四个大国。

  这样韩国才有可能真正打破秦、楚、魏、齐这四个大国的封锁、打压,从而逆势崛起成为一众诸侯国中的霸主国。

  然而,这也只是理论上可行。

  实际上,想到昔日韩国的军事实力,张良也是忍不住低头苦笑。

  别说一打四了,就算是一打一恐怕都赢不了。

  所以最终韩国就像太子扶苏说的那样,从一开始就没有崛起与统一天下的希望,注定了会覆灭在其他诸侯国的手上。

  覆灭的时间,不过是或早或晩罢了。

  同样即便韩国没有覆灭在秦国的手上,他日也很有可能覆灭在楚国的手上,甚至是魏国的手上。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们韩国相较于其他的诸侯国,压根就没有真正的未来。

  思及此处,张良忽又想到,对于这一点,难道他大父、曾大父便当真半点也意识不到吗?

  毕竟他大父、曾大父皆是天下有数的才智之士!

  就连太子扶苏都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以他大父、曾大父的卓越才智,同样想要意识到这一点也并不困难。

  而如果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从更加长远的利益考虑,他大父、曾大父应该选择更有未来的秦国,又或者是楚国、赵国来效力才对呀。

  不过这样的念头刚一冒出来,张良却是无奈地摇头苦笑。

  因为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张家和韩国绑定的太深了。

  从他们张家祖辈开始,便为韩国的世代公卿,享受韩国的世代食禄。

  到了他曾大父与大父那两代人的时候,更是五世相韩,到了那一刻便基本已经注定他们张家只能够和韩国一起同生共死了。

  如果他们张家深受韩国如此大恩,最后却在国难之时主动抛弃了世代供养他们的韩国的话。

  那么一旦传了出去,他们张家祖祖辈辈积攒流传下来的名声也就彻底毁了。

  而且,还有句话叫做“宁为鸡头,莫为凤尾”。

  韩国虽小且弱,但是凭借他们张家过往祖辈所积攒下来的各种人脉关系、底蕴,在韩国是可以牢牢把握住韩相之位的。

  如果去到其他诸侯国的话,那么便相当于是失去了过往历代祖辈的积累,最多也只能够成为其他诸侯国的贵族公卿之中的一员罢了。

  想要成为贵族公卿之中的顶级存在,也就是世代相国那样的存在,基本是没多大可能的。

  所以哪怕他大父、曾大父意识到了韩国迟早难逃灭亡的结局,却也依然无法抛弃韩国,只能够与之同生共死的时候。

  张良也是忍不住再次长长叹了一口气,脸上闪过极为复杂的神色。

  这一刻,张良就仿佛恍惚看见了昔日的韩国,纵然当日不为秦国所灭,他日迟早也会为楚国、赵国,甚至于是魏国所灭的结局!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张家,他大父、曾大父即便明知道前面就是死路一条,却也依然不得不清醒的、痛苦的陪着韩国一同走到底。

  然后,与之共赴国难!

  这是这个时代与其他诸侯国共同施加在韩国与张家身上的,不可违逆的大势!

  至少这样浩浩荡荡的大势,仅仅凭借他曾大父、大父,又或者是他自己个人的才智、能力,是无法扭转得了的。

  而在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张良忽然浑身一僵,转头遥遥看向咸阳方向。

  如果说,当年韩国的覆灭,是仅仅凭借个人的才智与能力皆无法扭转的大势的话。

  那么现在,这个天下无可扭转的大势又是什么?

  在这样的疑问刚刚生出来的那一刻,张良心中便有了答案。

  那就是天下一统,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这便是如今天下的大势!

  这并不是他刺杀了那个暴君始皇帝嬴政就能够改变得了的。

  或者说,就算他刺杀了那个暴君始皇帝嬴政,秦国也会立刻推出第二个秦二世出来维系当前的局面。

  而且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因为过往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已经积攒了太多、太多的不满与愤怒了。

  现在天下好不容易终于安稳下来了,而且还有神奇的天幕出现,让黔首百姓获得了各种可以吃饱穿暖的方法。

  无数黔首百姓正在满心期待着能够过上没有战争,和平安宁且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

  在这个时候,谁如果敢挑起战争,毁灭黔首百姓满心期待的没有战争,和平安宁且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的话。

  那么他势必会迎来全天下所有黔首百姓积蓄了数百年的最为强烈、最为恐怖的愤怒!

  面对黔首百姓积蓄了数百年的愤怒,哪怕对方是秦国那位暴君始皇帝嬴政,也会被活生生地撕碎!

  同样,如果他意图刺杀暴君始皇帝嬴政,从而挑起天下战争,然后从中复辟韩国的消息流露出去的话。

  那么张良觉得,那些因他而失去了没有战争,和平安宁且吃饱穿暖的幸福生活的黔首百姓,怕是能够愤怒到将他们张家在韩国故地的祖坟都给挖出来鞭尸的程度。

  想到这里,张良整个人也是彻底迷茫了。

  他想要推翻秦国,是因为韩国与张家被秦国所覆灭。

  但是现在他却很清楚地意识到,韩国与张家都是没有未来的,韩国与张家被覆灭是注定的大势。

  同样在天幕出现之后,意识到自己无法推翻秦国的他便退了一步,选择了不再推翻秦国,转而刺杀暴君始皇帝嬴政,以此全张家对韩国的忠义与报仇雪恨。

  但是现在他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一旦他成功刺杀了暴君始皇帝嬴政,那么不说秦国,整个天下的黔首百姓都会愤怒地将他,以及张家都撕成粉碎。

  甚至就连张家已经逝去的历代先辈都有可能会被人挖出来鞭尸泄恨!

  毕竟在春秋战国也是有掘人坟墓,鞭尸泄恨的事迹的。

  比如说,伍子胥。

  当年伍子胥就曾引吴兵复仇楚国,在找不到楚昭王的时候,就下令命人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

  可以说让楚国被羞辱到了极致,当然这也是楚国与楚平王自己活该。

  有楚平王被人鞭尸泄愤的先例在前,张良自然也不想自己张家历代先辈也遭此大辱。

  若是真的让张家历代先辈,比如说他大父、曾大父遭此大辱的话。

  那么就算他真的推翻了秦国,刺杀了暴君始皇帝嬴政,他日在九泉之下,他也没有脸面去面对他的大父、曾大父等张家先辈。

  而在张良犹豫、迷茫的时候,其他六国贵族则是在对天幕上的太977子扶苏骂骂咧咧。

  比如说魏国,像魏咎这样的魏国宗室则是一脸怒色道:

  “你才是大号韩国,你们秦国才是大号韩国!”

  对于太子扶苏对于魏国是一个大号的韩国这样的评价,魏咎表示极度抗拒与无法接受。

  毕竟在这个时代,韩国是诸侯国之中最弱的一个诸侯国。

  被骂自己的国家是一个大号的韩国,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羞辱了。

  至少在祖上曾经辉煌过的魏咎眼中,他们魏国怎么可能是一个大号的韩国呢。

  他们魏国就是一个曾经的霸主大国,绝对不是韩国这样的小国可以碰瓷的。

  不止魏咎有这样的想法,作为齐国贵族公卿的田儋与田荣也有类似的想法。

  与之有同样想法的是,还有昔日的燕国贵族公卿。

  什么叫做赵国是一个特大号的“燕国”啊?

  难道他们燕国比之赵国很弱小吗?

  明明他们燕国也是昔日有数的诸侯国之一,怎可如此羞辱他们!

  同样昔日赵国的宗室贵族公卿,赵歇也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没错,怎么可以这么羞辱他们赵国呢?

  说他们赵国是一个特大号的“燕国”,这不是羞辱他们赵国吗?

  明明他们赵国就是数一数二的霸主国,甚至要不是当年的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听信谗言导致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致使赵国四十万将士被坑杀的话。

  那么今天说不定就不是秦国统一天下,而是他们赵国统一天下了!

  就算他们赵国没有统一天下,但若是当年长平之战的四十万将士不失,他们赵国至少也能够使得秦国迟迟不能统一天下。

  想到这里,赵歇等一众昔日赵国的宗室、贵族公卿皆是纷纷在心中祈祷,希望天幕上的赵国这次千万不要再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也千万不要再杀李牧。

  一旦杀了李牧的话,那么他们赵国就真的完了。

  要知道,在李牧死后仅仅三个月,他们赵国便亡国了!

  由此可知,李牧对于他们赵国的重要性!

  甚至在此刻一众赵国的宗室、贵族公卿心中,哪怕赵王死了,李牧也不能死。

  至少赵王死了,他们从宗室之中再挑选一个人来当新的赵王也就是了。

  但是如果李牧死了的话,他们是真的没人能够再率军抵挡得住秦国啊!。

第三百二十七章:因为李牧是个好将军,所以才可以要挟他【求订阅,求全订】

  【听到太子扶苏对于赵国李牧的高度评价,秦王嬴政也是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因为李牧的确是一名名将,可称之为赵国的护国长城。】

首节 上一节 315/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