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79节
【甚至在这个时代也是理所应当的一种行为。】
【但是太子扶苏偏偏没有这么做,反而体谅到黔首百姓的生活不易。】
【甚至愿意给予黔首百姓在学习有益于他们的代田法的耕种之法,以及其他各种肥料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期间,双倍的粮食补偿。】
【这对比天下其他不断压榨黔首百姓至死的诸侯国君而言,太子扶苏简直是仁慈圣德到不能再仁慈圣德了。】
【面对众臣的赞誉,太子扶苏微微摇了摇头道:“不过些许小事,当不得如此夸赞。”】
【简单一句话带过之后,太子扶苏也是看向农部尚书许子问道:“许师,现在农部六司之中,可能抽调出二百四十八名精于代田法与各种肥料制作与使用方法的农家子弟?”】
【许子闻言低头思索了一下,而后抬头道:“可以,但是如此一来,这二百四十八名农家子弟原本正在进行的各种对比研究,或许便要暂时陷入停滞状态了。”】
【太子扶苏摇了摇头道:“无妨,现在一切以向秦国的黔首百姓推广代田法,以及各种肥料的制作与使用方法最为重要。”】
【“既然可以抽调出来的话,那么回头孤会向父王请旨,让二百四十八个地方县的县令,在各个地方县上分别划出五十亩田地给农家子弟种植使用。”】
【“然后这二百四十八名农家子弟便分别前往秦国各县,然后各自在当地县令划给他们的田地上,使用代田法和各种肥料进行耕种。”】
【“届时,秦国会授予这二百四十八名农家子弟农官的身份职位。”】
【“若是一切进展顺利的话,那么召集入咸阳的各地老农在一年之后,应当便学会代田法与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
【“届时,各地郡县主官再召集当地黔首百姓一同旁观该农官的次年收成。”】
【“在次年丰收吸引到黔首百姓之后,当地的农官与返回各地郡县的老农再继续使用代田法和各种肥料来继续耕种。”】
【“在第二年也依然丰收之后,各地郡县的黔首百姓便应当会主动请求学习代田法以及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了。”】
【“届时,当地农官便可与返回各地郡县的老农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逐步向当地郡县黔首百姓推广代田法与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
【“如此一来,短则两、三年时间,长则三、五年时间便应当足以将代田法与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推广至秦国各地了。”】
【“另外,农部六司被抽调了二百四十八名农家子弟之后,可以从教育司的中学里面再补充三百名学子到农部六司里面。”】
【“然后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将当下一些要求不太高的研究交由这三百名学子,一边学习,一边研究。”】
【“至于其他经验更加丰富,能力更强的农家子弟则是接过被抽调的二百四十八名农家子弟手上的研究。”】
【“如此,许师你看可行否?”】
【农部尚书许子点了点头道:“殿下所言甚好,臣无异议!”】
【而后太子扶苏又环视四周一番,见其他众臣也无异议后便一锤定音道:“既如此,那么向秦国黔首百姓推广代田法与各种有利于耕种的肥料一事,便按照方才所言执行。”】
【“其他六部诸司为之配合!”】
【这话一出,六部尚书、诸司司务皆是齐声应道:“臣等遵旨!”】
天幕下,看到太子扶苏安排的大秦一众君臣也是微微颔首冷。
太子扶苏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妥当了。
如果他们没有天幕变相帮忙推广了代田法与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的话。
那么说不定他们也要如同太子扶苏所说的那般,去安排推广代田法和各种肥料的制作、使用方法了。
不过,虽说他们暂时不需要这样的安排推广方式。
但是太子扶苏所说的派遣一位农家子弟到各地郡县担任农官,然后负责指导各地郡县的黔首百姓的耕种事宜,这个还是非常值得他们参考学习一番的。
毕竟天幕是否会永远存在,他们也不知道。
但是如果有哪一天,天幕突然消失了的话。
那么如果他们想要向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推广更加先进的耕种方法的话,眼前这种在各地郡县设立相关农官的方式,还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百八十八章:先使用,后兑付,推广牲畜与器具【求订阅,求全订】
【在大体敲定完如何向秦国黔首百姓推广代田法与各种有利于耕种的肥料的制作与使用之事后,太子扶苏也是接着提起第二件事。】
【“如今工部已经制作好了数十万架新式耕种、纺织、灌溉等器具,另外乌氏君进献给秦国的数十万头牲畜,也已经全部移交给太子六部了。”】
【“虽然这些器具、牲畜全部加起来的数量还不能完全满足秦国数百万黔首百姓的需要,但是也已经可以先行向黔首百姓推广了。”】
【“按照此前说的以劳换器、以工换畜要求,这些器具、牲畜面向黔首百姓的兑换价格都制定好了吗?”】
【太子扶苏看向一旁的户部尚书章邯问道。】
【章邯点了点头,随即回答道:“根据黔首百姓的实际情况,我们已经初步制定好一个兑换价格与要求。”】
【“比如说,如今可供黔首百姓兑换的器具,一共有石磨、耧车、曲辕犁、脚踏式纺织机、龙骨水车、大转轮筒车、高转筒车、水力大纺车这几种。”】
【“其中,一架石磨的兑换价格是三千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两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917换一架石磨。”】
【“一架耧车的兑换价格也是三千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两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耧车。”】
【“一架曲辕犁的兑换价格是三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二十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曲辕犁。”】
【“一架脚踏式纺织机的兑换价格是三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二十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脚踏式纺织机。”】
【“一架龙骨水车的兑换价格是一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七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龙骨水车。”】
【“一架大转轮筒车的兑换价格是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三十五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大转轮筒车。”】
【“一架高转筒车的兑换价格是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三十五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高转筒车。”】
【“一架水力大纺车的兑换价格是十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七十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架水力大纺车。”】
【“而可供黔首百姓兑换的牲畜,一共有牛、羊、驴子这三种。”】
【“其中一头壮年的耕牛的兑换价格是十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一百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头壮年的耕牛。”】
【“一头幼年的耕牛牛犊的兑换价格是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三十五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头幼年的耕牛牛犊。”】
【“一只壮年的羊的兑换价格是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三十五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头壮年的羊。”】
【“一只幼年的小羊犊的兑换价格是三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二十亩荒地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只幼年时期的小羊犊。”】
【“一只壮年的驴子的兑换价格是十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七十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只壮年时期的成年驴子。”】
【“一只幼年的小驴子的兑换价格是五万钱,又或者是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出三十五亩荒地,便也可以凭此兑换一只幼年的小驴子。”】
【如今秦国黔首百姓一亩地的粮食产出,大概价值五千钱到六千钱左右。】
【而秦国黔首百姓如果想要兑换一架耧车或者石磨的话,那就要付出半亩地的粮食收成才行。】
【而如果想要兑换一架曲辕犁和脚踏式纺织机的话,那更是需要付出六亩地的粮食收成才行。】
【至于说牛、羊、驴子等牲畜的兑换,更是需要黔首百姓付出十几亩地到数十亩的粮食收成才行。】
【可以说,这样的兑换价格,基本是绝大多数的黔首百姓都付不起的。】
【而这是章邯黑心,故意把价格定的这么高吗?】
【这倒还真不是,事实上章邯定出这样的价格已经可以说的上是非常良心了】
【甚至章邯都不打算怎么赚黔首百姓的钱,只是想着收回一些成本费用的同时,再浅浅的赚上一点点而已。】
【就刚刚说的同样的器具和牲畜,如果交由民间的商贾去售卖给黔首百姓的话。】
【那么民间的商贾至少会在章邯所定出的价格基础上,再涨价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甚至如果再黑心一点的话,在章邯所定出的价格基础上,再涨价三分之一也不是没有人买。】
【因为刚刚说的那些器具与牲畜,的确就是价值这么多钱。】
【而这些器具与牲畜价值这么多钱,但是绝大多数的黔首百姓又拿不出那么多钱,那该怎么办呢?】
【那就去帮秦国开垦荒地吧!】
【事实上,相比于黔首百姓直接拿钱来买那些器具与牲畜,朝廷更加愿意看到的是黔首百姓免费去帮朝廷开垦荒地。】
【毕竟黔首百姓如果拿钱来买那些器具与牲畜的话,那就属于是一锤子买卖。】
【但是,黔首百姓如果免费帮朝廷去开垦荒地的话,那么等荒地开垦成良田之后,良田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源源不断的了。】
【举个例子,就像一架价值三万钱的曲辕犁,如果直接用钱来买的话,那么朝廷也不过是相当于收获了五到六亩地一年的收益而已。】
【但是如果黔首百姓去帮朝廷开垦荒地的话,那么朝廷便可以收获到二十亩良田。】
【这二十亩良田的收益,四舍五入便相当于是十到十二万钱的收益了。】
【并且只要有人打理,那么今后都会一直有十到十二万钱的收益入账。】
【这也是章邯与纲成君蔡泽,还有治粟内史等人商讨过后,明知道绝大部分的黔首百姓都购买不起,却也还是保持这样高的价格的原因。】
【目的就是为了驱使黔首百姓为了器具与牲畜,从而选择帮朝廷免费开垦荒地。】
【好让朝廷官方能够掌控更多的土地田亩,以备用来赏赐那些立下军功的将士,又或者是作其他之用。】。
第二百八十九章:想要亲自主持牲畜、器具与土地田亩兑换的太子扶苏【求订阅,求全订】
天幕下,大秦一众君臣看到太子扶苏“先让黔首百姓暂时借用牲畜、器具,然后再彻底兑付牲畜、器具给黔首百姓”的做法,皆是陷入到一副若有所思的状态中。
因为太子扶苏的这种做法,打破了他们过往一直以来对于“赚”与“亏”的概念理解。
还是拿牲畜、器具来驱使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土地田亩一事来举例。
如果按照过往的观念来看,他们在还没有接收到黔首百姓免费为秦国开垦好的荒地之前,便率先将牲畜与器具借予黔首百姓~使的。
那么毫无疑问,这是极具风险性的亏本-兑换!
因为如果先将牲畜与器具借予黔首百姓使用的话,那么谁敢保证黔首百姓在开垦好相应数量的土地田亩交付给秦国之前。
那些被黔首百姓所使用的牲畜、器具,不会遭到意外性损坏呢?
一旦黔首百姓因为操作不当,意外损坏了器具。
又或者是因为饲养不当,意外养死了牲畜。
同时,黔首百姓又没有为秦国开垦好足够数量的荒地的话。
那么秦国便极有可能会面临牲畜、器具、土地,三者皆失的局面。
而这样的损失,谁又能承担呢?
黔首百姓吗?
如果黔首百姓家中能够有钱财相抵的话,那么秦国或许还可以稍稍挽回一点损失。
但是如果黔首百姓家中没有钱财能够相抵的话,那么就算秦国将该黔首百姓罚做徭役,也不一定能够挽回得了损失。
因为在这个时代,一个黔首百姓的性命的价值,还真不一定能够比得上一头牛的价值!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