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266节

  【听完太子扶苏所说之后,许子也是豁然开朗,顿时便明白农部,又或者说百草司接下来应该研究些什么。】

  【甚至要不是现在还是太子六部的小廷议的话,许子都恨不得立刻就回去找农部六司根据太子扶苏所说的研究方向,安排农家子弟去一一研究了。】

  【不过许子还是控制好自己想要立刻去做研究的想法,抬头看向太子扶苏点头道:“好,廷议过后我便安排农部六司的农家子弟根据殿下所说的研究方向展开研究。”】

  【说完了芋头的后期研究方向之后,太子扶苏也是接着询问道:“刚刚说芋头的亩产量在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左右,为何芋头的亩产量差异如此巨大?”】

  【“可有找到其中原因?可能稳定地保证芋头亩产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产出水平?”】

  【“另外可有做过长期食用芋头,对人的影响的研究试验?”】

  【许子也是一一回答道:“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亩产量差异,可能是因为百草司农家子弟种植的方式有所不同的原因导致。”】

  【“因为从芋头送回到太子六部至今,也只是种植、收获了两次,试验种植的时间较短、次数较少,所以目前还没有整理出成体系的,可以保证稳定高产的种植方式。”】

  【“不过百草司的农家子弟已经在通过不同的对比试验种植方式,筛选可以尽量保证稳定高产的芋头种植方式了。”】

  【“估计再有一年到两年,又或者是两年到三年的时间,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便能够通过多次对比试验种植方式找出可以尽量保证稳定高产的芋头种植方式。”】

  【“另外长期食用芋头对人的影响的研究试验,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也是做过的。”】

  【“百草司的农家子弟在咸阳城大牢里找了二十个男女老少各不相同的囚犯,然后分成了两批。”】

  【“一批囚犯,半年来只让他们以芋头作为主食,另一批囚犯则是让他们以芋头与黍、稷、小麦、大米等主食混吃。”】

  【“半年下来,只以芋头作为主食的囚犯,大部分主要有此前所说的令人感觉难受、不适的胀腹感,少部分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以及有时候头晕等小毛病。”】

  【“而以芋头与黍、稷、小麦、大米等主食混吃的囚犯,则大部分都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情况,只有少部分会有胀腹感。”】

  【“如果想要更进一步地研究长期食用芋头,对人有什么影响的话,恐怕得要再找一个专门的医师来帮忙对比诊断、记录、研究一番才行。”】

  【“不过总得来说,在我看来,最好是能让芋头与黍、稷、小麦、大米等主食混吃。”】

  【“如果不能够混吃的话,仅仅只是单独长期吃芋头,问题也不大,总比挨饿或者饿死要好。”】

  【在许子看来,只要不是吃了会直接死人的,又或者是吃了之后会让人极其痛苦,无法正常行动的,并且能够让人吃饱的庄稼粮食,那就是好的庄稼粮食了。】

  【至于说吃了之后会有令人感觉难受、不适的胀腹感,以及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有时候头晕等小毛病,那都不算什么。】

  【这些小毛病再糟糕,难道还能够比忍饥挨饿,甚至是直接饿死更糟糕?】

  【说句不太客气的话,连吃饱都尚且不能真正做到的黔首百姓,是没有资格挑剔这些小毛病的。】

  【这些小毛病是只有那些能够真正吃饱了的人,才有资格去谈论的问题。】

  【这就像一个人得了慢性病,在这个慢性病的影响下,人在四十岁的时候会暴毙。】

  【但是在战国这个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左右的时代,这个所谓的慢性病真的算是病吗?】

  【绝大多数的黔首百姓恐怕还活不到这个慢性病发作的时候,就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去世了。】

  【所以在许子看来,长期吃芋头所可能会产生的令人感觉难受、不适的胀腹感,以及有食欲不振、腹痛、腹泻和有时候头晕等等,都只能算作是小毛病,问题不大。】

  【再者说了,芋头它都做到亩产量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了,就这么一丁点的小毛病你还不能接受?】

  【如果这样都不能接受,还要挑剔的话,那么许子觉得这个人多半是没良心的。】

  【太子扶苏点了点头,亦是满意道:“好,回头孤再调派几个医师过去,让医师对食用芋头的囚犯做一个长期且定时的身体诊断记录。”】

  【“确保找出最适合黔首百姓使用的方式,免得日后在推广种植芋头之后,给黔首百姓带来意外的伤害。”】。

第二百七十四章:黔首:果然没有毫无弊端的庄稼粮食,这下心安了【求订阅,求全订】

  亩产量比菱角、莲藕还要高的庄稼粮食?

  天幕下的大秦一众君臣,听到天幕上的“许子”说的话语也是震惊失色。

  要知道菱角的亩产量可是在一千斤以上,而莲藕的亩产量更是在三千斤以上!

  这又该是何种庄稼粮食,才能够有这等恐怖如斯的亩产量,从而位居菱角、莲藕这两者之上啊!

  秦皇嬴政,以及一众文武百官想不出来,不过好在天幕上的“许子”也并没有过多吊人胃口,而是直接干脆利落地揭晓了答案。

  亩产量能够超越菱角、莲藕的庄稼粮食是蹲鸥,又名芋头,其亩产量基本可以达到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之间!

  换句话说,芋头的亩产量可以达到一千七百斤到四千斤左右!

  这样恐怖的亩产量,纵然是扫平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的秦皇嬴政听到之后,也是不禁感到有些眩晕,有些不敢置信地回头看向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问道:

  “芋头,当真有如此~恐怖的亩产量?”

  听到始皇帝询问的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也是哑口无言,不敢肯定回答-。

  虽说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之中,或多或少也都知道芋头,甚至也有不少人吃过-芋头。

  但是,要问他们芋头的亩产量有多少的话,他们还真不知道。

  甚至哪怕是代表着农家的陈相、陈辛等几位博士,对此亦是不清楚。

  毕竟此前他们虽然也有吃过芋头,但是他们还真没有认真仔细地去研究过芋头的亩产量到底有多少。

  想到这里,陈相、陈辛等几位农家博士亦是不禁心中暗恼后悔,要是他们能够像天幕上的“许子”那样早早便注意芋头的存在,并且深入去研究种植芋头。

  那么有着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左右的芋头,这些年他们能够拯救多少饿死的黔首百姓呀!

  不过好在现在知道,亦是为时未晩。

  而且现在不止他们知道了,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也都知道了。

  估计等天幕结束之后,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就会掀起种植芋头的热潮。

  如此一来,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说不定就能够真正地吃饱,彻底解决饥饿问题了。

  不过还是得要回答一下始皇帝提出来的问题,随即代表着农家的陈相、陈辛等几位博士亦是站出来道:

  “许子所说,应当无误!”

  毕竟天幕上说芋头有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这个恐怖亩产量的人是他们农家的许子,他们作为农家子弟自然要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肯定自家学派先贤的说法。

  听到陈相、陈辛几人的回答,秦皇嬴政也并没有再说些什么。

  他自然知道天幕上的“许子”既然敢当众说出来,那么芋头的亩产量便肯定是真的。

  他感到疑惑的是,既然芋头有如此恐怖的亩产量,那么为何过往数百年来却不见有人推广种植芋头呢?

  尤其是芋头还出自秦国所占据的蜀中地区!

  若是秦国能够早数十年或上百年知道芋头的恐怖亩产量,并且推广治下的黔首百姓种植芋头的话。

  那么说句不客气的话,秦国压根就不会等到他这一代才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

  早在他父王时期,又或者是在他大父时期,甚至是在他曾祖父时期,秦国说不定就完成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的霸业了。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粮草,有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的高产粮食庄稼,这天下诸国,谁的后勤粮草能够拼得过秦国?

  秦国就算是拖,也能够直接拖死六国,实现天下大一统了。

  不止秦皇嬴政有这样的疑惑,其他的一众文武百官、诸子百家博士也有这样的疑惑,甚至就连天下各地的六国贵族都有这样的疑惑。

  会稽郡吴县,项梁看着天幕忍不住庆幸道:

  “看来天命也并非一直在秦!”

  “明明秦国已经占据蜀中地区久矣,却一直没有发现蜀中地区居然还有芋头这等足以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的恐怖高产粮食!”

  “若是秦国早早便发现了芋头这等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的恐怖高产粮食的话,六国恐怕也坚持不到始皇帝继位就已经覆灭了。”

  从这个角度讲,天命其实也还是眷顾他们六国的。

  毕竟上天都已经将能够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的芋头给藏了数十上百年,一直没有让秦国君臣真正发现并且重视推广黔首百姓种植。

  想到这里,项梁又忍不住怒声骂道:

  “秦国的君臣都是废物,齐国的君臣也都是酒囊饭袋!”

  “明明数百年前,管子就已经发现了芋的存在,并且也说了要好好种植芋头。”

  “然而这数百年来,却丝毫不见齐国君臣有真正重视并且推广黔首百姓种植芋头!”

  “若是齐国有真正重视并且推广黔首百姓种植芋头的话,那么我等其余五国又岂能视而不见!”

  “若是我等六国能够提前发现并且重视推广黔首百姓种植芋头的话,那么有着亩产六十石到一百五十石的芋头作为后勤粮草支撑,我等六国又岂会败亡!”

  “齐国当真竖子不足以与谋!”

  一旁的少年项羽看着自家叔父,脸上也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

  因为他想说,芋头这种庄稼粮食,其实也不止秦地和齐地才有,貌似他们楚国其实也有芋头。

  因为他见过原来楚国的黔首百姓,有去挖过这样的芋头来充饥。

  但是他们原来的楚国君臣,也并没有意识到芋头的存在,更加没有重视并且推广黔首百姓去种植芋头。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

  意即灾荒年期间,兵士以芋头和大豆果腹充饥。

  而项羽复国之后所控制的地盘,大部分都是原来楚国的地盘。

  换句话说,项羽麾下的士卒在灾荒年期间以芋头和大豆果腹充饥。

  再换句话说,在楚国原来的地域上也是有芋头的。

  只不过就和其他诸国君臣一样,也并没有真正重视并且深入研究过芋头。

  只有在灾荒年间的时候,才会去挖一些芋头来作为粮食果腹。

  在怒喷完一顿齐国君臣之后,项梁也是宛如失去了精气神一般,整个人都有些心灰意冷道:

  “昔日天命或许不在秦,但是如今天命或许真的在秦了。”

  毕竟天命若是不在秦的话,那么天上缘何会有天幕出现?

  有天幕出现也就罢了,又为何出现各种各样有利于黔首百姓吃饱穿暖的新式耕种器具,以及高产庄稼粮食?

  若是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都能够在秦国的治下吃饱穿暖的话,那么未来又怎么会有黔首百姓愿意跟着他们六国贵族去推翻秦国,复辟六国呢?

  而如果没有黔首百姓愿意追随他们六国贵族的话,那么单凭他们六国贵族又怎么可能真的推翻得了秦国?

  而且其他六国贵族都是废物,上次和他们秘密聚会联络了一次,连半点有用的建议都提出不了。

  和那群虫豸一起,又怎么能推翻得了秦国呢?

  而黔首百姓不追随,其他六国贵族又都是虫豸,难道最后就凭他们叔侄二人去推翻秦国吗?

  虽然他也承认自己侄子项羽非常能打,有以一当百的万夫莫敌之勇!

首节 上一节 266/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