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72节
所以从天幕上的另一个“自己”做出了选择之后,其实天幕下的他也已经被迫着要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是,即便是被迫做出同样的选择,他也想要看看做出这样选择的“自己”,所带来的回报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回报值得的话,那么他与天幕上的“自己”做出同样的选择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但是如果汇报不值得的话,那么迫于形势,他也还是会将牛、羊、驴子等牲畜直接献给秦国与始皇帝。
那么天幕上的“自己”献多少数量的牛、羊、驴子等牲畜,自己大概也就献多少数量的牛、羊、驴子等牲畜。
至于说超出天幕上的“自己”的那一部分牛、羊、驴子等牲畜,他就会自己留下,不全部献给秦国与始皇帝。
【听完乌氏倮的话语,秦王嬴政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答复,而是轻轻敲击了一下桌案,思量半响而后道:“你有多少的牛、羊、驴子等牲畜?”】
【听到秦王嬴政的问询,乌氏倮也是小心翼翼地抬起头来,语气自信且骄傲地说道:“我有养牛的山沟六十八条,养羊的山沟七十二条!”】
【“以及养驴子的山沟三十四条,养骏马的山沟四十六条。”】
【“每一条山沟里面的牲畜数量,约有一千五到两千左右。”】
【“所有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全部加起来数量约有三十五万到四十五万左右!”】
【这便是他作为诸国之中,堪称首屈一指的畜牧大豪商所能拥有的庞大牲畜数量!】
【说句不自谦的话语,除了专门畜牧的戎人部族之外,正统的中原商人就没有谁的牲畜数量能够比他更多!】
【在乌氏倮爆出自己的家底之后,不管是秦王嬴政,还是旁听的太子扶苏,亦或者是同样被召见的巴清,眼中皆是露出一抹惊讶之色。】
【尤其是巴清,同样作为天下诸国之间有数的大豪商之一,她麾下自然也是圈养有不少的牲畜的。】
【多了不敢说,但是几千到几万的牲畜数量,她还是有的。】
【而以往她也觉得自己圈养着几千到几万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算是挺多的了。】
【但是现在听完乌氏倮自爆的家底之后,她才意识到什么叫做小巫见大巫。】
【虽然她也是大豪商,并且也圈养有着几千到几万数量的牲畜。】
【但是对比起乌氏倮这种专门进行牲畜圈养买卖的大豪商而言,差距还是太大了。】
【不过巴清也并没有感到丧气,虽说她麾下圈养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数量不如乌氏倮....】
【但是若是论及总体财富的话,巴清自觉自己并不会逊色多少于乌氏倮。】
【而且术业有专攻,乌氏倮虽然在牲畜圈养买卖方面,堪称是一骑绝尘。】
【但是论及买卖的范围之广阔,种类之多样,以及人脉之宽广,那么乌氏倮可就远远比不上自己了。】
【天下各种珍稀之物,自己无有不买,亦无有不卖。】
【另外在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这七国之中,自己亦是皆有买卖往来。】
【可以说,乌氏倮有自己比不上的地方,同样自己也有乌氏倮比不上的地方。】
【所以在短暂的惊讶之后,巴清很快又重新冷静了下来,并不担心秦国与秦王嬴政在有了乌氏倮之后,自己与麾下的商队会无用武之地。】
【而此刻,秦王嬴政也是陷入了重新的思量之中。】
【不得不说,乌氏倮所拥有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数量,的确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但是在出乎意料之外之后,秦王嬴政紧接着想的便是到底应该如何赏赐乌氏倮,才能够比得上,甚至是超出乌氏倮所进献的三、四十万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
【毕竟,乌氏倮虽然嘴上说愿意不取分文,直接献给秦国与他。】
【但是这样的话,听听就算了,不要当真。】
【如果他真的不给与乌氏倮进献的牲畜价值大体相等,甚至是大大超出的赏赐的话。】
【那么往后估计就不会再有什么大豪商愿意和秦国做买卖交易了。】
【所以秦王嬴政微微闭眸思量半响之后,再度睁眼道:“寡人再问你最后一遍,你当真愿意分文不取,数十万牲畜直接献给秦国与寡人?”】
【三、四十万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即便他以平价的价格去购买,估计都得要掏空秦国今年的小半个国库才能够直接购买下来。】
【而且这么大额的钱财支出,也必然会影响到秦国今年其他方面的财政投入与支出。】
【届时,其他方面所投入的钱财不够,反而还有可能会引起其他的问题。】
【但是,如果要他就这么放弃这数十万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的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秦国能够直接分文不花,便获得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的话,那么无疑便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乌氏倮无比坚定地点了点头,肯定道4.9:“愿将麾下所有牲畜,不取分文,尽数献于秦国与陛下!”】
【对于他来说,即便他将自己麾下所有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尽数献与秦国与秦王,那也并不代表他就直接彻底地变成一个穷光蛋了。】
【那数十万的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只是他财富的一大部分,并不代表着他所有的财富。】
【过往他通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的买卖,所换来的金、银、丝绸,以及其他能够代表钱财的珍稀物品可都还在呢。】
【即便没有了这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他也不过是从天下有数的大商贾,跌落到一个排不上名次的普通豪商罢了。】
【而且他与各个戎人部族的关系还在,只要花费上一定的时间,重新与那些戎人部族交易买卖。】
【那么要不了三、五年,他就能够重新积攒回现在的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了。】
【所以,用当前自己所拥有的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进行一场豪赌。】
【赌秦国与秦王给予自己的回报价值远超这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他觉得还是可以赌一把的。】
【听到乌氏倮的肯定答复,秦王嬴政也是不再犹豫,直接道:“好,汝献数十万牛、羊、驴子、马匹等牲畜于秦国与寡人,有大功于秦国,有大功于寡人!”】
【“今日,寡人便破例封你为乌氏君,授五大夫爵位!”】。
第一百八十六章:羡慕的文武百官,千载难逢的封君机会【求订阅,求全订】
“封君?”
“乌氏君?”
天幕下的廷尉李斯,看着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的封赏,也是震惊的目瞪口呆。
原本他以为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给乌氏倮授五大夫爵位就已经很不错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天幕上的“秦王嬴政”居然会大方至此,竟然舍得给乌氏倮封君!
这可是令他都羡慕不已的封赏呀!
甚至别说他了,在场的一众文武百官中,除了被封为武成侯的王翦,以及同样被封为通武侯的王贲之外,谁不羡慕天幕上的乌氏倮封君赏赐呀!
封君,并不是秦国二十等军功爵制度里面的爵位,而是另一种特殊的爵位。
在战国之前,各国的封爵制度还是遵循周朝的宗法制度,即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再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再分封底下的士人。
虽然其中等级分明,但是他们都属于统治阶层,所有人都享有自己封地内的统治权力。
比如说卿大夫,名义上是诸侯的家臣,但是却可以在自家的土地上修筑城池,建立军队,设立官员,完全就是一个小的独立诸侯国家。
然而,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出现,再加上周王室权威的持续衰弱,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度崩塌了。
尤其是各国互相兼并,集权制度加强,君主们不愿意再将手中土地像以前那样分封给手底下的卿大夫,因为这样会变相分走他们的权力。
所以,中原各国变法的重点就是改变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度,需要搞出一套新的爵位体系。
比如说,秦国的商鞅变法,就制定出了军功爵位体系制度。
不仅提高了百姓们征战的积极性,更是解决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度会变相分走国君权力的问题。
在秦国的军功爵位体系之中,这些被授爵的人虽然会得到土地的赏赐。
但是却不能像过往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度那样,拥有在自己赏赐的土地范围内进行临土治民的权力。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东方六国中。
虽然在各国的爵位体系中,也依31然还有卿大夫这样的名号。
但是相应的待遇与以往的贵族分封制度中的卿大夫相比,却是截然不同。
然而过往的贵族分封制度实行了数百年,可谓是根深蒂固。
想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废除,基本是不太可能的。
毕竟这里面有一大群既得利益者,你不可能一次变法,就把人家原本的待遇给剥夺得一干二净。
其次在招揽人才方面,新的爵位体系与过往的贵族分封制度相比,诱惑力相对较小。
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列国又制定出了一个封君制度,作为过往贵族分封制度的延续。
而各国的封君,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实封,另一种是虚封。
所谓的实封者,临土治民,封君对于封邑具有较稳固的领有权,封地内的行政、经济、财政等统归封君支配,如同独立小国一般。
比如说,秦封卫鞅“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魏国以信陵封公子无忌,号信陵君等等。
这些封君们,在自家封地上,是有着统治权力的。
在封邑之内,封君是最高的统治者,并且可以筑城置兵、设立下属官吏,拥有完整的行政机构。
例如说,商君卫鞅,乃是商邑之主,其在秦孝公死后,为了自保,曾发邑兵攻打郑地,然后被秦军击败。
这里的邑兵其实就是商鞅自己的私兵,也是封君所拥有独立的武装。
再比如说,墨者钜子投奔楚国阳城君,阳城君颁以符信,让他为自己守卫封地。
这里的钜子乃是阳城君私属,直接向阳城君负责,而不是对楚国,这说明封君有任命封地的官吏之权。
还有齐国的孟尝君封于薛地,号之为薛国。
在孟尝君遭到贬谪之时,薛国甚至可以脱离齐国,不分属于任何诸侯。
这意味着封君对于自己的封地享有外交处置权力,封地属于他的私产,而不属于君主。
这些都表明了,实封的封君其实就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卿大夫。
故而,像这样实封的封君,除非是于国有大功者,否则一般都不会封赏给臣属。
而所谓的虚封者,就是临土不治民,只有单纯的俸禄和荣誉,没有真正的封地。
比如说,昔日的武安君白起、武信君张仪,以及现在的纲成君蔡泽等等。
尽管他们有封君名号,但是却没有具体的封地。
然而仅仅只是封君的名号,就已经意义非凡了。
要知道,除了秦国王室公子之外,有资格封君的人,也就刚刚提到的那么寥寥几人罢了。
而以上提到的那么几人,哪一个不是有大功于秦国!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