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41节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的话,那么第一,他要把输给那些野路子的大秦将领给削爵去职。
第二,看看能能之收服。
毕竟,如果仅仅依靠偷学和自行领悟武成侯的兵法之道,就能够战胜得到武成侯亲自教导兵法之道的大秦将领的话。
那么毫无疑问,对方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兵家天才了。
只要对方给大秦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他自身的天才程度,并且臣服态度良好的话,那么他也是愿意给对方一个机会的。
不过秦皇嬴政觉得像这样的兵家天才,现在应当是不会有的。
毕竟就算是兵家天才,那也是需要有战场磨练,才能够最终有所成就的。
而现在六国被他扫平,天下为之一统。
这样野生的兵家天才,就算是想要找战场来磨练自身,那也找不到合适的战场了。
而现在如果有人敢在秦国治下掀起叛乱的话,那么他也绝对不会给对方以战养战,慢慢成长的机会。
如果第一次派李信、王贲、蒙恬等将领都拿不下对方的话,那么第二次他就会直接派出武成侯王翦!
他就不信还有什么兵家天才,能够逃脱得了武成侯王翦的手掌心!
听完始皇帝话语的王翦,也是明白了始皇帝的意思,当即拱手道:
“如果天幕真的将臣的兵法之道全部公之于众的话,那么老臣也愿意将自身的兵法之道,详细讲授、教导给大秦将领!”
“以助提高大秦将领行军打仗的能力,好让大秦将领可以更好地镇压对秦国有不臣之心的叛逆之徒!”
虽说他的兵法之道,属于他们王家世代相传的不传之秘。
但是如果天幕真的将他的兵法之道给公布出来的话,那么所谓的不传之秘也就成了一个笑话了。
所以与其继续藏着捏着,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将之拿出来,按照始皇帝的要求,进一步地传授给大秦将领。
如此一来,始皇帝也会铭记他王翦与王家对大秦又一次做出的贡献。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至少秦皇嬴政是觉得如果让王翦将自家世代相传不外授的兵法教给大秦将领,而不做一些补偿的话,那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秦皇嬴政想了想之后道:
“我记得你孙子王离,现在还没有任何军功爵位吧?”
王翦点了点头应道:
“那混小子的确还未有军功爵位,回头如果四夷不肯献上牛、羊、驴子,大秦需要征讨四夷的话。”
“老臣便将他丢到四夷战场上,让他为自己搏一个军功爵位!”
秦皇嬴政直接安排道:
“如果回头真的需要武成侯给大秦将领进一步讲解自身兵法之道的话,那么作为补偿,大秦便给王离一个关内侯爵位吧。”
王翦当即一惊,连连推辞:
“陛下万万不可,王离寸功未立,又岂可封关内侯之爵!”
“再者,即便臣不教授大秦将领兵法之道,大秦将领也可以通过观看天幕自行学习臣的兵法之道。”
“本就是要公之于众的东西,又岂可得陛下如此厚赏!”
关内侯爵位,可是秦国军功爵位之中,仅次于彻侯的爵位!
而秦国有史以来,真正获封过彻侯爵位的人,也只有商鞅、魏冉、范雎、嫪毐、吕不韦,以及他与王贲而已。
当前还活着的彻侯,更是只有他们父子两人。
余下的秦国将领,其爵位最高也不过是止步于关内侯而已。
这要是再给他孙子王离封关内侯的话,那么他们王家就是一门三侯爵了。
这样鼎盛的荣幸,老实说,王翦并不觉得开心,反而觉得害怕。
甚至仅是目前王家一门两彻侯的荣幸,就已经让他晩上有些担忧的睡不着觉了。
虽说他也知道始皇帝是一个心胸开阔,并不担心臣下功高震主的人。
但是万一呢?
万一灭完六国之后,将视线聚焦回秦国之内的始皇帝,忽然觉得他们王家的荣幸太过,有些碍眼了呢?
谁敢保证始皇帝的心胸会一直如此开阔呢?
谁又能保证始皇帝会一直都不认为他们王家功高震主呢?
没有人可以保证的了!
所以为了避免可能会招致始皇帝的不满与猜忌,早在秦国即将彻底覆灭六国之时。
王翦就已经做好急流勇退,自己不再出现在朝堂之上,只让自己儿子王贲代表王家留在朝堂之上,而他则是退回到家中养老等死的准备了。
只不过天幕的突然出现,打乱了他原本的思想准备而已。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一直尽量在避免王家继续更进一步。
甚至按照王翦的想法,如果他不死的话,他都不打算让自己的孙子王离去上战场搏军功。
不是害怕孙子王离战死沙场,反而是害怕孙子王离在战场上搏到了军功!
毕竟若是他的孙子王离真的在战场上搏到了军功的话,那么按照秦国有功必赏的原则。
以及他与王贲此前灭六国所立下的功勋,始皇帝必然会更加厚赏王离。
届时,笼罩在王家身上的功勋光芒也会更加鼎盛!
但是同样也会更有可能引来始皇帝,又或者是日后大秦君主的猜忌与不满。
要知道,盛极而衰,昔日武安君白起的教训,尚且不远呀!
当年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勋的武安君白起,最后都能被赐死,他王翦如果为人做事不小谨慎,收敛锋芒的话。
那么焉知他王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武安君白起呢?
从武安君白起身上,王翦学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臣子要有臣子的自觉,永远不要彻底信任一个君主,永远要给君主留下可以拿捏自己,又或者是封赏自己的余地。
这样君主才不会觉得你脱离掌控,也不会觉得你赏无可赏,功高震主。
如此一来,方才有可能君臣相得而终。
这也是他在攻灭楚国的时候,接连多次朝着始皇帝请求索要奖赏的原因之一。
而现在始皇帝要给他孙子王离封关内侯,王翦是真的担心王家会过犹不及,骤然盛极而衰,甚至于是盛极而亡呀!
看着连连推辞的王翦,秦皇嬴政也是不容拒绝道:
“武成侯的兵法之道,乃是王家世代的立身之本!”
“武成侯愿意将自身的兵法之道教授给大秦一众将领,更是有大功于秦国!”833“如此功勋,莫说只是封一个关内侯爵位,即便是封一个彻侯爵位,在朕看来也同样值得!”
“若不是担心封了王离彻侯之爵后,会让其彻底失去前进目标的话,那么朕就不仅是封其为关内侯,而是直接封其为彻侯了!”
“所以武成侯也不必多言,秦国有功必赏,王家有大功于秦国,区区关内侯爵位,王离又如何担当不起!”
在秦皇嬴政看来,王翦自身的兵法之道,便是王家世代安身立命的传承根本。
如果王翦不公开教授自身的兵法之道的话,那么王家世代便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王翦的兵法之道,从而在战场上源源不断地优先博得军功。
但是王翦一旦公开教授自身的兵法之道给大秦将领的话,那么日后王家子孙安身立命的传承根本便没有了。
日后王家子孙与其他大秦将领的子孙后代相比,便少了一份巨大的优势,甚至说不定会彻底让王家子孙在后世比不过其他杰出的将领子弟。
这就几乎是断送了自家后代的传承与未来!
王翦与王家为秦国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别说只是一个关内侯的爵位了。
就算是真的再赏赐王家一个彻侯侯爵,秦皇嬴政也是真的觉得未尝不可。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王翦与王家拿后代子孙的未来换来的爵位。
看着还想要再拒绝的王翦,秦皇嬴政也是直接发动了绝杀话术:
“莫非武成侯觉得朕是容不下王家,担心王家会功高震主之君?”
这话一出,王翦当即跪地摇头道:
“臣不敢!”
“陛下雄才大略,胸怀天地,又岂会担忧王家立下的微末功劳,又岂会容不下王家!”
“只是王离尚且心性未定,如果此刻便封其为关内侯的话,老臣担心他会徒生骄纵之心,失了本分,日后难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将领。”
“如果陛下真的要封其为关内侯的话,还请暂且延后一段时间。”
“待他上了战场,博得些许军功,多加磨练一二,心性沉稳之后,再封其为关内侯!”
面对王翦的这个请求,秦皇嬴政微微思量一二之后,也是点了点头道:
“那便按武成侯所言,暂且延后一段时间,再将王离封侯吧。”
对于王离,秦皇嬴政也是比较看重,并且希望王离日后能够如同王翦、王贲那般,也成为大秦的下一代将领支柱的。
所以为了避免王离因为年少封侯而骄纵意满,暂缓一下对王离的封侯,秦皇嬴政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得到始皇帝允许之后,王翦方才拜谢道:
“谢陛下!”
秦皇嬴政摇了摇头道:
“起来吧,与朕一起看看太子扶苏于兵家一道,又是否会有什么令人惊艳的表现!”。
第一百五十八章:韩信、项羽:等了好久,也终于等到他们感兴趣的了【求订阅,求全订】
旧韩故地,张良摊开面前的竹简,手执毛笔,准备随时将天幕曝光出来的王翦的兵法之道给记录下来,以作日后的参考学习。
虽说张良自己昔日也曾得到过黄石公传授《太公兵法》,也就是《六韬》这样的兵法之道。
但是,张良还不至于会自大到看不起王翦的兵法之道的地步。
毕竟不管怎么说,六国之中有五国都是覆灭在王翦父子两人手上,这就足以说明王翦兵法之道的强悍。
而对于这样有用的兵法之道,张良并不介意自己多学一点。
要是有朝一日他能够将偷学至王翦的兵法,用在秦国身上,那就更好了。
会稽郡吴县,项梁拍了一巴掌还在双手抱胸,一副桀骜模样的少年项羽,斥责道: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