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大秦:儿子对比,嬴政酸了 第116节

  【同时,其他各司的农家子弟更是在心中暗暗想着一定要为自己也挣一个爵位。】

  【毕竟只要他们做出一定的成绩,那么秦王有爵位他是真的给呀!】.

第一百三十四章:能动脚就不动手,此前出现过的手臂发酸问题【求订阅,求全订】

  面团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为什么会变大两到三倍?

  天幕上的钟离春解释了,但是却又没有完全解释明白。

  因为天幕上的钟离春等农家子弟也不知道到底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也只是偶然间发现了这个神奇的现象。

  并且确定这个神奇的现象可以复现,以及这个现象确实能够让面食的分量增加两到三倍而已。

  至于这个神奇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或许还需要天幕上的农家子弟,以及这个世界的农家子弟更加深入地去研究、了解一番,才能够得出答案。

  而对于普通的黔首百姓来说,他们虽然也好奇面团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为什么会变大的原因。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原因解释给他们的话,他们也不会太在意。

  毕竟绝大多数的普通黔首百姓,其实也是实用主义者。

  所以面团为什么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会变大,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是只要他们跟着这么做,他们的面团静置一段时间之后也能够变大两到三倍,那就足够了!

  再加上做面食所需要的舂与石碾子也不难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毕竟即便不做面食,很多时候黔首百姓也是需要对粮食,又或者是其他庄稼作物去壳的。

  同样也有很多庄稼作物,有时候也需要用到石碾子。

  所以在工具不缺,再加上小麦又是主食之一,基本上大多数黔首百姓家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小麦的情况下。

  故而天下各地的黔首百姓,皆是纷纷开始尝试做面食。

  毕竟原来一份的面团,现在可以变成两到三份面团呀,这么便宜划算的好事去哪找。

  不止黔首百姓开始尝试做面食,咸阳城里的秦皇嬴政眸光也是看向一旁的尚食令。

  感受到始皇帝望过来的视线,尚食令当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始皇帝的意思。

  于是尚食令再度朝着身后的一众吏从招了招手,招来其中一个吏从之后。

  随即尚食令便让该吏从将317始皇帝想要吃放置317一段时间变大之后的面食的意思,传达给膳房那边的尚食丞。

  得到吩咐的吏从,当即便朝着膳房那边快步走去。

  而膳房那边的尚食丞,还没有接到命令,在看到天幕上能够这么制作面食之后,他就已经率先命人开始尝试去制作天幕上的面食了。

  毕竟别说始皇帝想要试试放置一段时间之后的面团制作成的面食是什么味道了,就连他自己也想要尝尝。

  同样还有天下各地的六国贵族,比如说张良、项梁、田儋等一众六国贵族也是一边嘴上批判,一边命令身边的仆人去按照天幕说的那样,制作放置一段时间的面食。

  【吃着与以往截然不同口感面食的许子,也是忍不住感叹道:“放置一段时间之后的面食,吃起来口感确实很不错。”】

  【“松软之余,又有着淡淡的麦香。”】

  【“可惜,想要吃上这么一份面食,得要先舂米去壳,然后再用石碾子给碾成面粉,过程颇为费时费力,可谓是难得。”】

  【“若是麦子研磨成面粉不那么困难、麻烦的话,老夫倒是愿意天天都吃这个面食。”】

  【说话间,许子时不时就侧头看向太子扶苏。】

  【而太子扶苏也是察觉到了许子的举动,奇怪道:“许师,何故如此看我?”】

  【见到自己的举动终于引起太子扶苏的注意之后,许子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却又目光炽热且期待地问道:“臣是想问问殿下,不知殿下对于研制的面粉是否有改良的想法。”】

  【毕竟改进之后的面食虽好,但是研制面粉终究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苦功夫。】

  【若是能够连同研制面粉的工具也都一并改进一下,那么这个面食推广起来就不成问题了。】

  【同样,日后天下黔首百姓想要吃面食,也不会再那么困难与麻烦。】

  【这可以说是有利于天下黔首百姓的一件大好事。】

  【所以许子才会故意频频看向太子扶苏,就是想要引起太子扶苏的注意,然后顺势提出这个话题。】

  【听到许子这话,太子扶苏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看向百草司的钟离春等一众农家子弟道:“将你们研制面粉的工具与过程,演示一下给孤看看。”】

  【改良之后的面食口感,远远比此前的那些面食要好吃,太子扶苏也是非常喜欢的。】

  【所以为了自己日后能够多点这种面食吃,以及让负责研制面粉的人不用那么辛劳。】

  【故而太子扶苏也是愿意看看自己能不能对研制面食做出一些有用的改进。】

  【而听到太子扶苏话语的钟离春等一众百草司农家子弟,当即便飞奔出去。】

  【毕竟太子扶苏的聪慧,那是六部众人众所周知的。】

  【尤其是前面太子扶苏发明、改进耧车、曲辕犁之事,更是早就在六部,尤其是农部、工部之中传开了。】

  【可以说,农部、工部的农家子弟与墨家子弟皆是知道太子扶苏在发明、改进器具这方面非常厉害。】

  【所以在听到太子扶苏有可能帮他们将研磨面粉的工具给改进一下,他们自然比谁都要更加激动与期待。】

  【不过片刻,一众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便已经将自己等人此前用以研磨面粉的臼石、石碾子都给搬了过来。】

  【“殿下请看,这便是用来给粮食去壳的臼石。”】

  【“一般舂谷的臼石沉重不宜移动,所以大多数的臼石都会嵌于地面上。”】

  【“只要将粮食放到臼石凹槽里面,然后用杵头不断地捣砸就行。”】

  【“不过捣砸的次数多了,手臂就容易发酸。”】

  【一个百草司的农家子弟一边说着,一边将臼石的凹槽位置拂扫干净,接着把一部分小麦倒进去。】

  【然后拿起胳膊粗细的杵头开始进行重复性捣砸动作,以将小麦上的壳去掉。】

  【重复捣砸了好一会之后,该农家子弟方才停下手来,然后低头去臼石凹槽里面将麦壳与麦子都清扫出来。】

  【接着再从麦壳与麦子的混杂之中,挑出麦子。】

  【最后将麦子放到石碾子中间的凹槽上,然后另外一名百草司的农家子弟则是双手压着一块扁平的碾子在中间来回移动。】

  【“殿下,这便是用来研磨面粉的石碾子。”】

  【“只要将小麦放到这个石碾子里面,然后不断来回研磨,就可以渐渐将小麦给研磨成面粉了。”】

  【“不过研磨的次数多了,手臂同样也容易发酸。”】

  【负责研磨的农家子弟一边研磨,一边说道。】

  【太子扶苏一边听着他们的讲述,一边默默看着石碾子中间的小麦也是渐渐被磨碎、被磨成粉,最后渐渐变成面粉,渐渐陷入了沉思。】

  【手臂容易发酸这个问题,他之前好像在哪里听说过来着。】

  【就在太子扶苏想的入神,周围其他人也不敢开口惊扰太子扶苏的时候。】

  【之前被太子扶苏收养了的小狸奴,也是忽然从章邯的身上,纵身一跃,跳到了太子扶苏的肩膀上。】

  【原本沉思出神的太子扶苏,也是因为小狸奴忽然的举动,而回过神来。】

  【但是同样,他也想起了之前是在哪里听说过手臂容易发酸这个问题了。】

  【“手臂如果容易发酸的话,那么改成用脚,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太子扶苏看着众人笑道。】

  【“用脚?”】

  【“用脚来舂米去壳?”】

  【“用脚怎么舂米去壳?”】

  【“还有如何用脚来将小麦研磨成面粉?”】

  【在场的一众农家子弟,皆是一脸不解地低声嘀咕呢喃。】

  【太子扶苏看向一旁的工部尚书相里季道:“不知相里尚书可还记得脚踏式纺织机?”】

  【听到“脚踏式纺织机”几个字,相里季的脑海中当即闪过一道灵光,随即大笑道:“没错,就是脚踏式纺织机!”】

  【见此,太子扶苏脸上也是露出一抹笑意。】

  【之前纺织司的农家子弟也遇到过纺织的时候,手臂容易发酸这个问题。】

  【当时纺织司的农家子弟便与墨家子弟,一起将纺织机给改成脚踏式的纺织机,从而解决了手臂容易发酸这个问题。】

  【而真要说的话,脚踏式纺织机的构造可比舂米这个复杂多了。】

  【而那么复杂的纺织机都能够改成脚踏式的,那么没道理舂米就不能改成脚踏式的。】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在太子扶苏给出了这么一个提点之后,相里季当即便想到了如何将手动的舂米给改成脚踏式的舂米。】

  【毕竟舂米的关键,就是要让杵头不断上下地对谷物捣砸而已。】

  【而脚踏式舂米,其实就是想办法让脚能够控制杵头不断上下地对谷物捣砸而已。】

  【而如何能够让脚控制杵头呢?】

  【很简单,在脚和杵头之间,加一个链接,让脚一动就能够随之带动杵头即可。】

  【比如说,用一根长长的木板,其中一头绑住杵头,另外一头则是放在脚下,然后再在中间加上一个用以借力的支点。】

  【这样只要轻轻一踩杵杆没有绑住杵头的一端,那么绑着杵头的另一端就会高高升起。】

  【接着脚再轻轻一松,然后高高升起的杵头就会轰然落下,砸在臼石凹槽里面的小麦之上。】

  【最后小麦来回受到杵头的重击,包裹在外面的谷壳就会渐渐破碎,露出里面的小麦籽粒。】

  【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简单轻松,丝毫不用动手,仅仅只是动动脚而已。】

  【一众农家子弟、墨家子弟围着改良之后的舂米工具,兴致勃勃地轮流踩试。】

  【而一旁的许子,更是连连赞叹:“此物甚好!此物甚好!有了此物,日后天下黔首百姓舂米便再也不用那么辛劳了。”】

  【就连秦王嬴政也是朝着相里季投去欣赏的目光,墨家果然很有用!】

  【而钟离春也是看向相里季问道:“不知此物何名?”】

  【相里季摇了摇头道:“此物由殿下提示而出,还请殿下为之取个名字。”】

  【太子扶苏同样摇了摇头,婉拒了相里季的好意道:“孤仅仅只是提了这么一个方向,真正将之发明出来的,乃是相里尚书。”】

  【“所以自然由相里尚书为之起名,方是最好不过。”】

首节 上一节 116/58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