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75节
那哭喊声是属于匈奴人的。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不需要付出代价的事情,也从来就没有免费的事情——对于匈奴人的西迁来说更是如此。
这就不得不说起来匈奴人目前的族内制度了。
匈奴人是“奴隶制”。
是的,哪怕是中原天下都已经进入到了封建王朝制度,甚至已经更迭到了第二个王朝的情况下,匈奴人依旧是奴隶制度。
他们的“黔首”事实上是很少的,或者说压根是没有的。
他们有的只是“大奴隶主”“小奴隶主”以及“奴隶”,以及大奴隶主、小奴隶主的头子——即匈奴王。
匈奴王名为王,实则是更大的奴隶主。
当奴隶主们决定了迁徙之后,那些奴隶们是没有选择权利的,他们只能够带着奴隶主的财产们——包括他们自己,一起前往更遥远的地方。
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奴隶主的财产之一,或者说是重要组成部分。
那些长途跋涉,即将离开自己故土的匈奴人们在哀嚎着,念诵着属于他们的歌谣。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首歌谣注定会响彻整个中原、或者说响彻整个大汉的史书——因为这属于大汉的一个组成部分,即大汉对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成微微叹了口气,而后发现面前的一切缓缓的“荡漾”起来,就像是些许水波纹一样,缓缓四散,等到这些波纹再次凝聚起来的时候,他就发现此时的“他”所能够看到的,就已经是武帝十七年的夏秋之际,众人班师回朝后的“时间”了。
而这个时候,陈成也愈发的察觉到了“降临”能力传来的些许“吸引力”,较之先前更强一些,这也昭示着,或许再有一段时间,他就该彻底“回归”了。
... ....
武帝十七年,夏秋之际。
夏日的余味还未曾结束,秋日的潇潇肃杀便已经赶来了,他席卷整个天下,让天下间的所有人都觉着心中有些许莫名其妙的感觉。
未央宫中的武帝更是如此。
当卫青他们班师回朝了之后,他便直接下令,册封卫子夫为皇后——而卫子夫所给他诞下的那第一个孩子,也被他取名为“据”,甚至直接干脆的立为太子。
这个阶段,卫子夫依旧是皇帝的心头宝。
在“爱情”以及“武功”的冲刷之下,卫子夫以及刘据的地位十分稳固,基本上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挑衅卫子夫,而卫青以及霍去病两个人在朝野之上的“势力”也越发的膨胀起来。
因为他们属于“外戚”势力的一部分,而且是汉朝发展到现在为止,最强大的一个外戚势力。
武帝对此并不介意。
只是.....
武帝十七年的秋冬,当冬日的第一场大雪缓缓落下覆盖了一切的时候,周亚夫病倒了,他的病好似是那飘荡在天空上的雪花一样,瞬间将他的整个躯体覆盖。
第一日传来周亚夫病重消息的时候,周亚夫还能够勉强支撑着自己说笑,而等到一夜过去的第二天,周亚夫便陷入了昏迷。
当第三日的太阳落在众人的头顶,周亚夫已然被太医令下了死亡通知书。
武帝十七年的冬日,十一月十三,一个很寻常的日子。
大汉丞相、条侯周亚夫病逝长安城。
享年七十又三岁。
.... ....
也正是这一年,陈庆在回到了长安城中后,便直接告老,皇帝接二连三的挽留,他都没有答应,直接干脆的辞官回到了官渡。
而在陈庆、周亚夫相继离开朝堂后,这朝堂便显得有些空荡荡起来了。
这是武帝登基的第十六年,整个朝堂上往昔的“老贵族”权臣已经全部腾空了,他们为武帝留下来了一个干净而又带着勃勃生机的大汉。
同年,在无法阻拦陈庆告老还乡后,武帝加封陈卿为“司空”,在这个还没有“司空”的时代,这是武帝为了给陈庆殊荣,而特别独创出来的一个官职,并且宣告这个官职乃是“三公”位列之一。
至于为什么三公有四个......
三公有四个很正常对吧?
而周亚夫病逝、陈庆告老之后,三公中最重要的两个官位“丞相”以及“太尉”便有了空缺。
武帝并没有选择任命一些宗室,或者说找一些需要背锅的人来当丞相,以此来开展属于他的权利争斗——毕竟如今这个时间线中,武帝并不需要政治斗争。
但整个朝堂依旧是他的一言堂。
于是,大批的新贵族、新功臣便直接替补上位。
武帝十七年的腊月三十,这一年的最后一日,武帝宣布了三公职位的人选,以及“功臣”们的封赏。
郎中令陈瑞接替了周亚夫的“丞相”之位,而卫青则是接替了陈庆的太尉之位,而后,霍去病接任了空缺已久的军司马之位,至于陈定?武帝为他专门扒拉史书,从历史的尘埃中找出来了一个官职,叫做“大司马”,并且再次强调,“大司马”归属于三公之列。
嗯,三公有五个,这很合理。
于是.....
如今的朝堂,便彻底的成了“皇后-太子外戚势力集团”以及“陈氏集团”两个庞大势力的一言堂。
其成员如下!
陈氏:
三公之列:官渡侯、丞相陈瑞;大司马、临安侯陈定、故丞相、庆侯、现司徒陈庆。
九卿之列:郎中令、文侯陈煜
外戚:
三公之列:太尉、长信侯卫青;
九卿之列:军司马、冠军侯霍去病
势力的太平似乎不太平衡——在某些人的眼里看来,所以有些人悄然的有了新的动作。
正所谓,外患既平,内忧则起。
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的一部分蛀虫,开始蠢蠢欲动了。
PS:Cg视角大概还有个七八章左右?马上就要开始回归视角以及主角的第三次降临了,这次降临的时间点是.....老登味十足的汉武末年!开启汉武大逃杀!
第94章 诸王野望,儒家欲动
总有些人,在外部势力十分猖獗的时候躲在后方,然后等到这个族群中最勇敢、最无私的人将外部势力铲除的时候,开始“站了起来”。
他们开始觉着自己又行了,开始觉着自己可以指点江山了,开始觉着自己可以肆无忌惮了,开始觉着....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高高在上了。
这群人中,占据最大部分的是“权贵”以及“读书人”。
放在大汉中的话,便是“诸侯王”以及“儒家”。
汉匈之战正值巅峰的时候,这两个势力躲的远远的,生怕大汉中央朝廷的鲜血溅落在自己的身上,等到陈庆等人将匈奴彻底赶出漠北之后,他们就想要瓜分这一部分的利益了。
一片全新的、大汉各大势力都没有涉及到的新土地!
这其中的利益该有多大啊!
于是,诸侯王以及权贵们都开始蠢蠢欲动,想要上书瓜分这一部分的利益了。
只是很可惜,武帝并不是傻子。
所以在这群人还没有上书想要瓜分这一部分势力的时候,武帝便在此处设置“漠北行郡”,漠北行郡的“划片”十分巨大,包括了原本匈奴所占据的全部土地。
这几乎可以自称一个“国”了,而且是“帝国”,毕竟匈奴人占据的草原虽然并不适合种地,但却十分适合放牧。
新的行郡建立之后,武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任命了“陈煜”为漠北行郡郡守、位同“三公”的郡守,并且将漠北行郡的大权全部交到了陈煜的手中。
是的,全部大权。
包括军事、行政、财政、以及人事任命。
朝堂上的人都说武帝疯了,但只有武帝自己知道,他没有疯,并且十分冷静。
漠北行郡这么大一个地方 交给谁他都不放心,唯有交给陈煜他放心。
当然了——他还有后手。
在假兮兮的“昭令天下寻贤才”的圣旨诏书之后,他找到了一位遗失在民间的大才。
到底多有才华朝臣们不清楚,但陈氏、武帝、甚至是早已经归于二流世家、甚至是三流世家的窦氏也是对这个人交口称赞。
这个人叫做“容琉”,字“玉暇”,出身辽东容氏。
武帝将这位人才任命为漠北行郡的“郡丞”,也就是整个漠北行郡的二把手,和一把手陈煜一起治理漠北。
他交给陈煜的目标是,在十年内将漠北行郡发展起来,发展成整个大汉的养马基地,培育大量骑兵的根基,并且要将这里经营成对西域的一个“据点”。
当原本的“匈奴”与“大汉”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国度的时候,西域的末日就要到来了。
原本与匈奴人联合在一起,准备对付大汉的大月氏在匈奴败落之后,迅速的递交了国书,称附属国,并且表示愿意臣服,每年愿意献上大量的钱财、宝物,以此来获得大汉的庇佑。
武帝没有拒绝。
不是因为他心善,而是因为他暂时抽不出来手和时间。
当漠北行郡以及新朝廷的诸多上层全部都确定了之后,诸侯王的“心”也开始跳跃起来,或者说....不是他们的心跳跃起来。而是武帝的布局棋子开始“动”了。
在武帝的眼睛中,诸侯王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他对此必须是重拳出击!
而朝堂上,九卿之一的“晁允”站了出来。
是的,晁允。
他的父亲是....晁错!
就是景帝时期那个主张削藩,但却一直没有成功,甚至激起了七王之乱的那个晁错。
他的父亲早在景帝末年的时候便已经逝世了,只是还留下来了不少的政治资源——景帝对他父亲是有些许愧疚的,毕竟利用了那么长时间,所以将他推到了一千石俸禄的一个官职上。
而武帝登基后,发现这小子还是挺有能力的,所以干脆就让他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少府。
晁允提出了一个措施,这个措施比他父亲提出的“削藩”更加委婉,但却也更加狠辣,这个政策叫做....推恩令。
当然了,在晁允的口中,这个政策是他和他的“好友”至交一起想出来的。
那个人的名字叫做....主父偃。
武帝于是召见这位主父偃,并且任命其为郎中令,将他当成了中重要的谋臣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