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52节

“唯有将其削除,才能够让帝国继续发展起来。”

“否则,便如同当年的战国时候一样,当初的邦周,便是如今的大汉,如今的大汉,便是当日的邦周。”

景帝微微颔首:“可即便是郡县制,也不是完善的,不是吗?”

“依旧会有无数的问题。”

“地方贵族豪强势力依旧会蓬勃发展,他们和地方藩王的存在有什么区别呢?”

陈熙微微摇头:“当然是有区别的,地方豪强的势力和藩王怎么能够比呢?藩王在名义上是有着大义的,陛下除非是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否则莫名其妙的削藩只会引起动乱。”

“可地方豪强势力不同。”

“陛下收拾他们....是完全不需要理由的。”

陈熙看着景帝,知道景帝的心中所想,淡淡一笑说道:“当然了,陛下想要派遣官员去监督郡县的长官、以及监督地方豪强势力也是可以的。”

“只是....需要一个妥善的理由。”

他微微一笑:“而如今的吴王....不就给了陛下这个理由吗?”

诸王作乱,所以朝廷要派遣监督的官吏下去,监察地方,以免再次爆发如同此次七王之乱,这是多么合适的理由啊。

.... .....

景帝二年,夏八月。

吴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谋逆,而皇帝拒绝杀死提出削藩的晁错,针锋相对。

大军....抵达梁国时候,遭受到了疯狂的抵御。

寸步不能进。

.... .....

同年,景帝令陈氏子弟陈庆、绛侯之二子周亚夫为主将,兵分两路,镇压藩王。

七王之乱,便如此爆发了。

第59章 动乱平息,荣宠之至

寒冬腊月,大雪在天上不断的飘舞着,而后缓缓的落下,所有的一切都好似是最寻常的模样。

梁国城楼上,诸多士卒身披铠甲,脸上带着锐利之色的看着下方众多七国联军,城楼上不断的扔下巨石、滚木等,阻止七国士兵汇聚一处,而后爬上城楼。

若是被一个士卒爬上城楼,那么便会紧接着有第二个、第三个,诸多士卒全都开始汇聚了之后,城楼,怕就是要被破除了。

城楼下,灯火通明。

吴王骑在马背上,脸上闪烁着阴翳之色,他万万没有想到梁王竟然会如此的殊死抵抗,将他们七国联军足足拖在这里了两三个月!

这期间,梁国的士卒都要打光了,梁王却依旧不曾褪去!

最怪异的事情是,梁王不曾下令退去也就算了,那梁王世子.....也是咬的紧,他先前一连送去了四五封书信,全都被退了回来,期间梁王世子更是登上城楼,在血雨腥风中伫立良久,更是鼓舞这些士卒们。

这也是为何梁国能够凭借这一国之力拖延他们大军的主要原因。

当然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梁国的势力本就强大——此处是先前的窦皇后、如今的窦太后专门给刘武挑选的封地,自然比这几个杂兵蛮夷之地要强大的许多。

只是这却成了梁王的“催命符”。

“呸——”

吴王刘濞呸了一声,脸上带着狠辣的笑容:“也不知道刘武那个小子是怎么想的,竟然会这么全心全意的帮刘启!”

他咬着牙,几乎是要将牙都咬碎了,整个人浑身上下都带着不爽利。

“若非是有这小子拖延着我们,恐怕此时的我们已经抵达长安,清君侧了!”

一旁的胶东王却是默默的叹了口气。

“如今朝廷兵马已然汇聚,我听闻其为首的则是陈氏子弟陈庆、绛侯之子周亚夫为将,周亚夫其人我倒是不曾听闻过有什么强悍事迹,但.....”

胶东王看着吴王说道:“陈庆乃是那一位的后代啊.....”

他像是怕谁听到一样,悄然靠近了吴王说道:“我曾听闻,陈氏一脉都天生巨力,那一位的力气或许是传给了这后人。”

“若是陈庆有官渡侯的三分勇猛.....只怕.....你我死无葬身之地啊。”

这话说的断断续续的,充斥着气声,此举也是无可奈何之下的决断,毕竟....在胶东王看来,若是这个消息被士卒听到了,恐怕是会迸发炸营的。

他说的可不是如今的官渡侯,而是第一任官渡侯!

那位喜之勇武,千古第一,能够单面杀死项羽的猛人!

那样子的人,这世上又能够有几个?

若是官渡侯尚且还在,或者说陈氏中人有人明确表示继承了官渡侯的勇猛,只怕七王之乱就不会迸发了。

吴王听了这话,也有些皱眉沉思,下意识的思考着这件事情。

可事已至此,他还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咬着牙说道:“这陈庆从前籍籍无名,如今突然出现,只怕是借用官渡侯之名恐吓你我的!官渡侯之勇猛,怎么可能是再次出现呢?”

他眺望着远处的方向,心下却是有些凝重与紧张:“速速传本王之令,令大军今夜必须破城!”

“我们不能够再继续拖延下去了!”

.... .....

与此同时,城中。

梁王世子看着手中的信件,以面前的烛火将其焚烧,而后淡淡的呼了口气。

信中所书写的也十分简单。

便是说明朝廷的支援已经在路上了,并且着重的强调了一下陈庆的勇猛——说陈庆继承了官渡侯的雄力,能够舞的动霸王戟。

只是这一条,就让梁王世子安心了许多。

他怅然的看着远处的书案,书案上放着许多的政务奏疏,他的面颊上只是长长的哀戚:“父王总是觉着,能够触及那皇位。”

“可是他怎么忘记了,这皇位乃是陛下的,陛下不像是当年的惠帝一般没有子嗣。”

“怎么可能是听从太后的话语,传给他呢?”

梁王世子按着自己的额头,眉宇中带着些许的唏嘘之色。

前些日子他的父亲为了让他留在城中镇守,以此来抵御七国联军,所以给他写信许诺了这“太子”的位置,说是到时候他继承了皇位,便让他做太子,继而成为下一个皇帝。

那个时候的梁王世子只是觉着可笑。

他抵御镇守这城池,也不是为了这个可笑的承诺,而是因为他不想要让七国联军逼近长安,而后让这大汉天下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如今的情形,与当年太祖、项羽等人进入关中有何区别?

若是使吴王等人得逞,天下便真的要如同当时的秦末时候一样乱套了!

因而,他才镇守在此地。

略微思索后,他又低下头,开始书写着奏疏,这是直接递交给景帝的奏疏。

梁王世子知道,在自家老爹动了继承皇位这个念头的时候,自家就已经是被景帝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了。

他必须是要积极自救。

.... .....

景帝三年,战争还在继续,梁国都城虽然被破,但七国联军却也是被死死的拖住了脚步。

而周亚夫、陈庆的士卒也已然逼近梁国,快马行军之下虽然士卒疲惫,与七国士卒相比,却好了许多,毕竟他们是正规军。

丞相陈云在背后调动粮草兵马、让他们多少没有那么的疲倦。

而吴王等七国联军却没有这个好下场了,他们的士卒多是疲惫不堪,甚至在沿途有骚扰治下百姓的行为举动。

景帝三年三月,七国士卒与周亚夫、陈庆的士卒交手,在陈庆的带领下,不过是月余便平息了七王之乱,使得天下太平。

.... ....

景帝三年,十月。

大军班师回朝,景帝召见陈庆、周亚夫,因两人的功劳,各自封侯。

天子诏令,诏封陈庆“庆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诏封周亚夫条侯。

自此,大汉的第二个一门双侯大氏族“周”开始缓慢的起伏了,而第一个双侯世家则是...发展成了一门三候。

在许多加封之中,如今的官渡陈氏已然成长为庞然大物。

官渡侯爵、食邑五万;文侯爵,食邑八千;庆侯爵,食邑三千五百。

第60章 文景盛世,十子降生

景帝五年,春。

万物复苏的时节,战乱距离大汉已经遥远了许多,人们三三两两的开始了平和而又安宁的生活。

得益于先皇,也就是文帝的统治,景帝前期的时候,天下就已经呈现出一派繁荣安定的气象了,而在庆侯、条侯击败了作乱的诸王后,天下更是一派盛世气象。

此时的大汉已然可以说是达到了“盛世”了。

而对于这一段历史,事实上后世也的确是有所记载的——文景之治。

当然了,有了陈氏的这一段历史,已经不再被称之为文景之治了,而是被称之为文景盛世,这是一个极其大的差别。

众所周知,历史书中的用词都是十分稳健的。

纵横华夏上下五千年,能够被称之为盛世的时期也没有几个。

他们之间也各自有高下之分。

比如被称之为“治”的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

而被称之为“盛世”的则有:汉武盛世、开元盛世、永乐盛世。

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够发现,“某某之治”便是“某某盛世”的前传,一个盛世的前方,一定是有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盛世”的治理年间。

这是符合事情发展规律的。

文景对应汉武,文景两位皇帝的节省和治理,让汉武帝能够尽情的挥洒着属于自己的武略,纵情使用着大汉铁骑,去将四方蛮夷驱逐。

而贞观则是对应着开元——实际上,贞观本身也可以被称之为盛世,但相较于开元来说,他少了些许的庞大、宏伟,所以如今历史上将其称之为贞观之治。

首节 上一节 52/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都是我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