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41节
刘恒略微思索后说道:“如今南方.....那一位好似是有些什么别的想法,不如你那南方,去会稽郡做郡守?也好安顿一下那边的黔首。”
陈则微微颔首,欣然接受了。
对于他来说,去哪里都可以,都没有关系。
他的使命.....只要他能够去地方为官,就可以完成。
.... ....
官渡侯府
夜深。
月光清清亮亮的悬挂在天空之上,照耀着所有的一切,让人们都觉着沉寂。
陈则在收拾着自己的东西,他马上便要出发任会稽郡郡守了。
陈熙、陈云则是站在一旁看着陈则,脸上带着些许肃穆和严谨的神色。
“云哥、熙儿。”
陈则收拾好了东西后,笑着站在了陈云的身旁,脸上带着些许的平和,他是整个陈氏中性格最为谦逊平和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陈云才会允许他去完成那个计划。
鸡蛋不能够放到同一个笼子里面。
狡兔尚且有三窟,更何况是人呢?所以陈氏的主脉在站稳了脚跟之后,便开始将“支脉”分出去一部分了。
陈则便是这个被分出去的人。
他的名字以及这一脉依旧是会被记录在“族谱”上,但却是只有家主才有权力查探的一份族谱,其余的人都没有查看的资格。
这个族谱是保证陈氏支脉与主脉不会分离的根本证据、证明他们其实是一家子的东西。
“云哥、熙儿,你们在京都之中,要多保重。”
“陛下为人虽然多疑,但却同样十分仁德,只要不冒犯陛下的逆鳞,陈氏便可安然的度过这一段时间,而等到今朝过去,天下彻底恢复生机的时候,陈氏便可以缓慢的发展、徐徐图之了。”
陈云微微点头,他看着陈则,眼眸中带着点点的不舍。
他虽然自小是在京都长大的,但等到十来岁的时候,却回到了官渡城中,当时与他玩的最好的便是陈则了。
此时陈则要离开京都、甚至要离开中原,去往南方会稽郡,甚至大概率是不会再回来了的,他如何能够不心生难受呢?
只是此时,情况已然如此,这是为了陈氏、为了家族。
“你在会稽也要多保重,若是有事,不要顾忌什么,只管送来信件。”
“陈氏永远是你的靠山,也永远是你的依靠。”
陈则微微颔首,他明白这一点。
.... ....
文帝六年,陈则离京,奔赴会稽郡为郡守。
自此,会稽陈氏.....也逐渐展开了他们的生涯。
但无论是官渡陈氏也好,还是会稽陈氏也好,他们都明白,一笔写不出两个陈字,他们在汉文帝时期的时候,曾经是一家。
而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这一段历史已然被悄然忘记,唯有官渡陈氏与会稽陈氏的家主才记得此事,一直到了遥远的未来,这主、支两脉才再次合流。
而那已然是三四百年后的事情了。
.... .....
文帝八年。
随着刘武的年岁逐渐长大,皇后对于刘武的偏爱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
这一点是莫名其妙的奇怪,但所有人也能够理解的——皇后宠爱刘武,但对皇帝却并不算多么的喜爱,甚至有些隐隐约约的厌恶。
而伴随着皇后的偏爱,刘武也愈发变得骄纵起来。
当然了,骄纵的不只是他,还有皇后的长女刘嫖,她同样十分骄纵,隐隐约约能够看出来未来那骄纵的样子了。
..... ......
官渡侯府
此时的陈云已然成为了大汉朝堂上的第一权臣——丞相陈平、太尉周勃逐渐的往后退缩,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收缩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地步。
丞相和太尉都收缩势力了,郎中令兼任丞相署内吏的陈云、担任廷尉的陈熙这两个人自然隐约成为了朝廷百官之首。
毕竟.....三公之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三个职位,丞相、太尉不干活退缩,御史大夫空缺,剩下的自然是九卿为首,而九卿之首看似是奉常,但奉常已然年迈,甚至从不出席朝堂,那么只能够是由廷尉来做主了。
刘恒对于这件事情也并没有什么厌恶的心思,反而是有些纵容的态度。
或许在他看来,陈氏比起来周勃、陈平来说,都比较让他放心吧。
文帝九年,随着长子刘启的年岁越来越大,皇帝也终于想起来了要给刘启寻找一位老师了——而这个任务毫无疑问的落在了陈云的身上。
在刘恒看来,如今陈氏的势力 范围并不算太大,但却足够稳固,这样的一个人充当刘启的老师,足以让刘启坐稳将来的“太子之位”。
陈云并没有退却,十分简单的就接受了这个任命。
这对于他来说也同样是一件好事。
.... .....
文帝十年。
秋日。
未央宫中
刘恒一脸不满的看着面前的贾谊,不再询问他相关的政务内容,反而开始询问起来了鬼神之说。
一方面,贾谊的思想以及政治主张让刘恒觉着十分不喜,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大汉已然兴起了“天人感应”类似的学说。
于是,刘恒开始询问鬼神之事。
贾谊虽然表面上十分开心的与文帝详细讲解,实则内心不满。
他想要让皇帝重视他的主张,甚至破格提拔他为....丞相。
但皇帝显然并不愿意以儒家学说替代黄老学说——在这个时候,大汉不宜更换基本国家政策。
——————————————————
《史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文帝十年,帝诏贾谊见。夜半,问鬼神之事。”
第44章 徐徐图之,太子之争
贾谊的想法最终还是没有得到皇帝的认可,甚至皇帝对于他这个人也开始有了一些意见。
毕竟,在皇帝的眼睛中,如今大汉天下的形势应该是一目了然的,怎么可能有人真的不明白大汉此时最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仁政、德政、也不是所谓的以民为首、施行教化,而是让民休养生息呢?
经过了多年的战乱、黔首们已经丧失了最后的一点点力气,他们整个人都像是麻木的傀儡戏一样。
只知道“活着”,而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该如何活着。
好不容易在经过了高祖、惠帝年间的休养生息政策,勉强恢复了些许精神的黔首们,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可以接受突然更换政策呢?
这也是为什么原本的历史中,文帝和景帝都依旧是按照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去走,坚持黄老学说的缘故。
也是为什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开始注重实现政治文化军事经济“大一统”的缘故。
此时的天下,还没有施行大一统的条件啊!
但贾谊以及一众儒生显然不这么认同。
当年的他们为了在新的朝廷中占据主流的地位,所以可以支持赢面更大的刘盈,想要等到刘盈登基之后,借助“从龙之功”而走到台面上,可他们却失败了。
刘盈在登基之后,并没有按照他们所预想的一样,即刻承认儒家为正统思想,反而继续坚持了刘邦的黄老之说。
天下依旧在休养生息。
而上行下效之间,黄老学说的无为之治也就成了政治的主流思想。
这是儒家所不能接受的。
“陛下——”
在文帝询问了数次鬼神之事的时候,贾谊终于忍不住了,他叩首看着文帝说道:“难道陛下不关心民生之事吗?”
刘恒看着贾谊那眼睛中藏不住的野心和贪婪,只是淡淡一笑。
这样子的人他见得多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还想在他的面前玩聊斋?
当即便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迷茫的问道:“什么?朕这不正在问祭祀鬼神之事吗?”
他长叹一声,看着贾谊,有些不解、有些斥责的说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朕询问你祭祀鬼神之事,不正是看重你的表现吗?”
“先生此时发怒,说朕不关心民生之事又是什么话语呢?”
刘恒表现出疲惫与失望的神色:“既然先生觉着朕不关心民生之事,如此误解于朕,那朕与先生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先生回去吧!”
说着便直接站了起来,拂袖而走。
只剩下贾谊呆呆的坐在那里,神色怔然。
这是什么意思?
不都说皇帝陛下的性格脾气很好吗?为什么这个时候会突然站起来就离开了?
这样子一离开,自己未来还有机会重新起复吗?
可此时,文帝已经离开,难道他还能奔上前去吗?
不能。
.... .....
文帝十年,春秋之际。
原太中大夫贾谊逐渐的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而这个时候,他原本的阶级敌人——功臣勋贵集团的周勃、陈平、以及灌婴等人就展开了反击。
为什么呢?
因为贾谊一直在上书施行改革,触动了这些人的根本利益。
动人利益,如杀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