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75节
北汉天子崩逝,临终之前因为无子所以传位于皇叔刘玄德——而刘玄德也终于是从一个旁系的宗室子弟成为了皇帝。
这让不少宗室子弟都觉着不满。
我们和皇帝的血缘关系这么近,为什么皇帝不传位给我们,反而是要传位给你?这其中一定是有问题的!
但刘备的手段犀利,在那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便迅速的镇压一切,而后登基了。
登基之后,次年改元....“大元”,希望能够天下再次复归大汉一统的天下盛世。
未央宫中
刘备看着面前的传国玉玺,面颊上带着些许的迷茫之色,努力了这么多年,最终还是走到了当年的岔路口之上,自己这么多年又在做什么呢?
可悲,可悲!
.... ....
琅琊城
丞相曹操死了之后,丞相的位置则是由他的孩子曹丕继位。
曹丕与曹操不同。
在曹丕的眼睛当中,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应该拥有的,与天子无关,而且他想要的更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区别呢?
其实答案也很简单。
曹操虽然也是门阀世家子弟,但他的出身并不算很好,他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走到了如今位置的,同时,他还保留着最开始的“信仰”,也就是报君黄金台上意的这种君恩思想,所以曹操愿意为了大汉,为了天子流尽最后一滴血。
但是曹丕不同。
曹丕出身之后,便是拥有如今的家世——他觉着拥有如今的一切都是他与生俱来的,所以他的眼睛中只看的到欲望,看不到信仰,也因此他变成了当年曹操口中的恶龙。
这就是一代和二代的区别了。
在曹操死后的第二年,曹丕便当上了丞相,并且继承了魏公的爵位,但却对此并不算满意——公爵的位置算什么?他要当王!
因而,在曹操死后的第二年冬天,他便胁迫小皇帝下诏书,加封他为“魏王”。
同时,他也拥有了造反套装。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加赐九锡。
在曹操死后的第三年,也是北汉皇帝刘备登基的第三年,曹丕便已经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欲望了——他想要称帝。
可是他却没有办法称帝。
琅琊之中的世家....可不是闹着玩的。
此时的琅琊城汇聚了不少世家,这些世家门阀的力量加在一起,可是超越了曹氏的——毕竟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使用忠心大汉的名义了。
于是,一场阴谋正在迸发。
曹丕想要成为皇帝,就必须是要得到这些世家门阀的支持,而想要这些世家门阀的支持,就必须是让这些“狗”吃到肉,并且吃饱肉。
一个想法萌发在曹丕的脑海之中。
.... .....
大元四年,长安城,未央宫
登基已经四年了的刘备神色漠然,他看着手中的奏疏,脸上闪过了一抹笑意的神色,他低声说道:“四年了,终于可以将这些蛀虫...一网打尽了!”
这其中所说的,便是袁氏、杨氏为首的门阀世家。
他要对他们动手了。
... ....
大元四年,秋。
长安城内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变革,但是变革的结果却是有些虎头蛇尾。
皇帝想要绞杀门阀世家,继而为大汉注入新的活力,但是门阀世家们却不知道为什么提前得到了消息,早已经是将自己的大部分力量转移,甚至大多数门人也都被转移了。
其中袁氏的袁基、杨氏的杨修等早已经是溜之大吉。
长安城的力量也为之一空。
但刘备却并没有太过于愤怒,因为这也在他的计划之中。
杨氏和袁氏的力量太过于庞大了,如果真的和他们死斗的话,大汉的力量一定会被削弱不少,这并不是刘备想要看到的,于是他故意透露给了杨氏和袁氏的门生,让他们知道了自己的意图。
大汉....虽然虚弱了不少,但却“干净”了。
这既是刘备想要的。
没有了蛀虫和腐肉,新的肉总是会长出来的。
而.....在琅琊城中,杨氏、袁氏、诸葛氏、单氏、司马氏、赵氏六个家族的家主却汇聚到了魏王府邸之中,他们准备商议一件大事。
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 .....
大元五年。
秋。
大雨磅礴,仿佛老天爷都想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来惊醒世人一样。
无尽的大雨落下。
琅琊城中,发生巨变。
南汉天子刘康颁布诏书,禅让天子位于曹丕,而曹丕在经过了三请三让的标准流程之后,终于接受了禅让诏书。
大元五年,腊月三十。
曹丕登基,改国号“魏”,自号大魏天子,尊父亲“曹操”为“魏武帝”,次年改元“建安”。
————————————————————
《三国志·魏书·魏文帝本纪》:“大元年间,汉天子请禅让,帝退之,多次无果。五年,帝于琅琊即位,尊曹公为帝,谥号曰武,是为曹魏。”
第13章 司马一族,诛贼讨诏
建安元年,曹丕称帝。
这件事情并没有在天下引起多么动荡的波澜,就像是一块石头落入了湖泊中,而后沉寂了一样。
天下寻常,琅琊城寻常,甚至十分诡异的是,长安城方面对此都没有表示什么看法。
.... .....
官渡 圃园
陈丰看着面前的老祖,脸上带着恭敬谦逊之色,他的面容中带着点点的疑惑:“曾祖,先前无论天下再怎么争夺,也不过是揭竿起义与刘氏自己内部之间的争斗。”
“而如今,刘氏内部之间的争斗则是变成了外部间的斗争。”
“曹丕篡汉的事情,一如当年的王莽篡汉,我们是否需要.....提前做些什么准备?”
他的面前,面容苍老的陈元没有什么神色间的变化,只是淡淡的笑了笑,他的眉宇中仿佛带着时间留下来的印记一样。
“做些准备?做什么准备?”
陈元回过头看向他:“静静的等候就是了,陈氏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经过三场大变,陈氏已经和刘氏彻底的划清了界限。”
“当年陈氏先祖陈喜公与太祖高皇帝有过盟约,因而多年间,陈氏都在护持天下,护持刘氏。”
“可人心易变。”
“对于陈氏来说,对于天下人来说,天下人与陈氏需要的都是一个稳定的天子,一个可以护持天下的天子。”
“所以,当刘氏与陈氏的目的不同了之后,陈氏的转变才那么的艰难。”
“当年王莽篡汉的时候,陈氏虽然已经大隐隐于朝堂之上,但却碍于昔日的盟约不得不出现,乃至于帮助刘秀光复大汉。”
“之后又稳定朝堂。”
“可陈氏并非是刘氏的护道人——所以当初哪怕是光武说出了天下与共的话语,陈氏也并未再次任职于大汉朝堂。”
“这也导致了后来的东汉动乱,三国之争。”
陈元冷笑一声:“陈氏需要在朝堂上有职位,但是陈氏绝对不能像是大汉那个时候一样,连续几代人全都在朝堂上任职!”
“陈氏需要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一样,有些时候出现,有些时候隐退。”
“陈氏不是任何人对付任何人的武器。”
“谁也不能够利用陈氏!”
他缓缓的站了起来,像是一头睡醒了的猛虎。
“哪怕是陈氏子弟!”
陈丰低着头,站在陈元的面前,脸上神情中带着些许的恭敬,他搀扶着陈元缓慢的往前走去,一步步的在这院落中往外面的雁鸣湖走,也似乎是在这天下之间走着。
“那曾祖,我们便什么都不做?”
陈元摇头:“不,我们只是对于曹丕这件事情什么都不做而已——毕竟当年的金刀之谶也好,光武的洛水誓言也好,都已经被撕破了。”
“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等待!”
等待?
陈元看着迷惑的陈丰问道:“你觉着曹丕的胁迫,真的能够让刘康那个能在孟德手中安然几十年的人忽而放弃?放弃自己的皇位?”
陈丰的神色有些凝重:“您的意思是.....?”
陈元点头:“刘康是故意的。”
他冷笑一声:“若非如此,他绝对有办法将血诏从宫中送出,只要送到官渡来,陈氏与刘氏这一脉的最后情分便可以因此而断绝!”
“届时他还是皇帝!”
“刘康只是不愿意陷入这些争斗之中了,所以他安然退去,做他的山阳公去了!”
陈丰皱眉:“那这样子的话,这一脉的情分.....该如何断绝呢?”
陈元只是诧异的看了他一眼:“为何要断绝?他来的话,陈氏自然是愿意的,但他若是不想,那么陈氏也是可以的。”
“留着这一份香火人情又不会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