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39节
历史这条漫漫长河,看似轨道还没有多少偏移,看似还是沿着原本的道路轨迹流淌着,但事实上,这条河的轨迹已经发生了较为细微的偏移。
当然了,这个细微是相对于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而来的,放在现实中,这偏移便是巨大的了,几乎将历史改了一个面目全非。
陈成的面容中带着些许兴奋的笑容。
相较于上一次来说,这一次的改变更为巨大。
上一次他所改变的,事实上只是“刘据”这个人,刘据依旧还活着——让大汉不至于经受了巫蛊之祸,仅此而已。
可是这跟原本的历史有多大的区别吗?
没有。
在原本的历史中,即便是没有刘据、没有刘进,但却依然有刘询,也有刘奭、最后也有王莽篡汉——他所改变的历史只是权贵们的历史。
而如今不同。
他所改变的历史,是波及到了全天下黔首的历史。
他淡淡垂眸,看向面前的那水镜,脸颊上带着些许满意的神色。
.... .....
而此时,凡尘之中,大汉之中,刘秀已经病倒了好几天了。
他从官渡公府中出来之后,便直接病倒了——太医令前来看了之后,说刘秀是郁结于心,太过于悲痛,所以伤到了心肺之处,必须是要好好养病。
关于这一点,陈氏也好,诸多大臣们也好,全都不相信。
他们都觉着皇帝这是在钓鱼。
毕竟....先前陈况死的时候,怎么没有见你这么伤心?
先前你爹死的时候,都没有见你伤心的病倒!
如今你告诉我,你老师死了,你病成这样?一个你提防着的、时时刻刻试探的老师死了,你病成了这个样子?
可笑。
但实则.....
未央宫中
刘秀的确是病倒了,陈渊的逝世对他的打击很大——如果说陈渊是和他相互试探过、相互之间捅过刀子之后再死的,他也会伤心,但却不会这么伤心。
陈渊的死太过于突然了。
甚至一句话都没有交代下来,就直接死了。
仿佛那一口气是在一直等着他,只为了见他一面才存着的——挨着那么痛苦的时间,熬着最后一口气,只为了见他最后一面!
这难道不值得伤心吗?
当然是值得的。
普通人伤心只能够伤心了,但皇帝伤心却可以用别的方法发泄——比如大肆追封陈渊。
赏赐和追封如同流水一般进入到了官渡公府中,光武皇帝对陈氏的子弟更加重用,几乎是到了十分信任的地步。
而陈氏的子弟却没有丝毫的娇惯,没有因为自己的家族势力庞大、得到皇帝的恩宠而变得目中无人、肆无忌惮。
所有人都以为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很久,但出人意料的是,光武皇帝对陈氏的恩宠却一直持续到了光武皇帝生命的尽头。
而在光武皇帝逝世之前,他也并没有延续刘氏与陈氏皇帝的惯例,在临死之前试探陈氏当时的家主。
仿佛是在弥补自己心中的遗憾一样。
.... .....
未央宫中
刘秀躺在那里,面容中带着疲惫之色,他交代了许多,最后缓缓的看向面前的那个少年郎,眼眸仿佛有些恍然了,他将面前这个少年郎看成了当年的自己。
他伸出手,想要握住那个少年郎的手。
少年郎伸出手,还未曾握住他手的时候,刘秀的手便直接滑落在了床榻之上。
连绵不断的哭声传来。
光武皇帝,崩。
.... .....
次年,太子刘庄即位。
是为....汉孝明皇帝。
他再次开启了大汉的盛世之一,较之原本历史中的版本,更加宏伟!
也正是这一个时代,大汉再次开启了和西域更西域的那逃亡欧罗巴的匈奴帝国的较量。
伟大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帷幕。
第165章 年复年年,由明而暗【6k】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后世中所有人都对这件事情有共同的认知,甚至不少“大汉黑子”对这句话都不能够反驳,甚至只能够捏着鼻子认了这件事情。
从汉孝明帝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汉孝章帝的这一段时间,大汉的“兴盛”达到了一种地步。
可以这么说吧。
在这个时代,天下之间所有的国度、所有能够说话、有文明的人,他们都共同崇敬、尊拜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名为大汉!
明帝三年的时候,在位三年的明帝终于爆发了自己心中的野望,他开始对西域的一部分国度进行征讨。
他和光武皇帝、以及先前的其他皇帝不同的是他的思想。
其他的皇帝认为,这些西域的国度附庸于大汉,就是大汉的领土了,设置一个西域都护府管辖他们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必须是在这里设置郡县,让他们彻底的国号消失,成为大汉领土的一部分。
这几乎是这个时代众所周知,并且认可的一件事情。
即:附庸国度、或者说附属国是属于宗主国的领土范围——类似于邦周时期的那些国度其实都是属于周朝,无论是从名义上还是实际上来说。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穿越者”在降临了古代之后,并没有即刻入手对扶桑那个小地方进行横扫复仇的原因。
因为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彻底的将这个地方给扫除干净——他们本来就是属于你的。
但明帝并不这样认为。
明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和他的父亲乃至于母亲都不同,他的性格酷烈如火,但却又十分霸道,有点像是当年的武帝。
并且他和刘询那个有刘彻野望但却没有刘彻能力的人还不一样,他既有刘彻的野心,也有刘彻的能力和手腕。
并且他比刘彻更加霸道。
他认为——附属国是什么东西?附属国就不算是朕的领土!
朕要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所能够看见的地方,全都要是大汉的领土,全都要是大汉的子民!
没有任何人可以凌驾于大汉黔首的头顶!
朕要为大汉的黔首获得大量的土地,要用手中的剑,为大汉的黔首争夺可以耕种的土地!
而这个时代的陈氏之中,也同样涌现出来了一大批的将才——是的,将才,但却并不是“政治才能”的“文臣”型官吏。
从明帝到章帝的这近乎五十多年里面,陈氏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在朝堂上可以为“丞相”的谋臣政治型人才,出现的全都是武将。
天下人对此都没有什么波澜,因为他们没有看出来这其中陈氏的谋划。
而明帝和章帝自然是看出来了的,但是他们并不在意,相反还有些开心——陈氏不愿意霸占政治资源太久,不愿意让整个大汉的“官吏”都成为陈氏门生,这对皇帝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放纵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情,但克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陈氏能够在放纵之后,迅速的急流勇退、甚至是能够迅速的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对于陈氏、对于大汉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在明帝和章帝时期,大汉的疆域大大的被开拓了——这是在实际上,在名义上,大汉的领土并没有被开拓,因为他们所攻打下来的领土本来在名义上就是属于大汉的。
也正是因此,一部分的大汉黑粉、亦或者说是喜欢彰显自己不同于众的史学家们喜欢拿着这个问题说明帝和章帝是滥战之人,是世界的罪人,不过这一部分人并不能够得到认可也就是了。
明帝和章帝之后,便是东汉的第四任皇帝在位了。
他的名字叫做...刘肇。
.... ......
未央宫中
刘肇的神色阴沉,他此时的年岁方才十六岁,但却已经登基了。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他的父亲孝章皇帝在子嗣上面并不丰隆,别看他只有十六岁,但他却是嫡长子,而且是年岁最大的皇帝了。
一旁的内侍小心翼翼的站在那里,低声道:“回禀陛下,太后....太后说,您的年岁尚小,不能够将这天下的黔首交付到您的手中。”
“大将军窦允乃是忠善良纯之辈,愿意做如同陈氏一般的人,辅佐您的大业,此时监国辅政,是不违背任何的常规惯例的。”
“至于您....”
他低声道:“至于您,则是在宫中好生的学习就是了,待到六年之后您长大成年,她和大将军自然而然会将权力归还给您,让您亲朝临政的。”
刘肇的眼神更加阴翳了,他坐在那里,抚摸着袖子中的兵符以及出传国玉玺,脸上带着些许的思虑之色。
此时太后监国辅政,任用自己的哥哥,也就是他的舅舅为大将军,总揽朝政大权。
而此时,最关键的“陈氏”已经完成了自己的“由明转暗”的过程,在十几年前,便只在朝中挂着虚名司徒的位置,没有真正的掌管朝政了。
这是陈氏的选择,明帝和章帝都曾经劝诫过,但却没有被陈氏听从。
刘肇长长的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些许悲伤。
他看着面前的人,轻声道:“你愿意为了朕....冒险一次吗?”
冒险?
那内侍看着年轻的天子,眼眸中闪烁着些许光芒,他明白天子想要做什么,更加明白这其中的风险,但他却更加明白.....
若是此时自己下注天子一搏,待到皇帝功成之后,他便是从龙之功!
届时,封赏绝对少不了他的,他也能够权倾朝野了!
当是时,这内侍一咬牙,而后跪伏:“陛下!请予奴婢一诏书,奴婢愿拼死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