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第102节
杨恩心跳如同擂鼓,面容上却丝毫不显露出来:“陛下之心,天恩难测啊!”
陈璟忽而放声大笑:“哈哈哈哈哈,好了,赐之啊,你想让某帮忙,此事某是帮不了你的,但你却是可以自救啊。”
“陛下从去岁开始就一直在铺垫的事情,若是由你弘农杨氏提出,只怕陛下会在心中领你们杨氏的人情,此事便可以了结了。”
“至于我吗?”
“虽然如今依旧是丞相之尊,但年老体衰,正准备向陛下上书告老还乡呢,只怕是帮不了你啊。”
杨恩的脸上带着惊骇之色:“什么?告老还乡?”
他猛的站了起来,面容上带着不知道是惊还是喜的几分神色,整个人都有些错愕。
“您.....您这才是什么寿数了?如何这么快就....就?”
陈璟笑眯眯的说道:“你有所不知啊,我年轻的时候受过暗伤,每逢大雨之日,四肢便会剧烈疼痛,若非是昔年陛下尚且身为太子的时候,先皇与陛下之间的琐事,我早就是告老还乡,回官渡老家了。”
他长叹一声:“如今天下太平,此时告老,也算对得起先皇和陛下了。”
一番话说的杨恩心中几番纠结几番错愕,终究还是长叹:“陈公如此说了,我也不好再劝.....”
“那我便依照陈公所说的去做吧。”
.... ......
未央宫中
灯影错落,陈璟与杨恩在今日上午的谈话,晚上的时候便被整理送到了未央宫中。
刘据看着面前的“谈话记录”,眉宇中不由得轻跳一下,而后手指不断的在桌子上叩击:“三十四记录的这份手书?让他上前回话。”
三十四很快来到了刘据的面前,一五一十的将两人之间的谈话着重表述,其中语调轻重缓急一如两人所说。
听完了之后,刘据才长叹一声。
他将这份手书放入一旁的香炉中焚烧,眉宇中则是带着几分失笑:“陈公啊果然还是陈公,朕这些许手段,在他老人家的眼睛中,只怕是如同黑夜中的煌煌大日一般显眼,又十分可笑。”
“罢了。”
刘据看着另外一旁的绣衣使者首领说道:“父皇当年的遗命,朕也算是完成了吧?”
“如此,也算是对得起父皇了。”
他略微沉吟:“你去将这一切的事情,写成一封祷文,而后在父皇的陵前焚烧,将其汇报给父皇罢。”
等到人影都消失之后,刘据才是有些无奈。
“陈氏....果然是没有任何破绽的啊。”
“朕不过是听从父皇的遗命稍作试探,便已经被发现了端倪,更令人惊骇的是.....陈氏竟然这么果断就急流勇退了?”
“当真非常人啊!”
.... .....
武德五年,冬,腊月二十三。
丞相陈璟上书,告老还乡。
此时,陈氏留在长安中央朝廷的人,就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是太尉、临安侯陈定;另外一个则是陈氏当代家主、官渡侯世子,郎中陈瀚。
陈氏的势力,大减。
第129章 陈氏图谋,以退为进!
“二哥,这就是长安城?”
陈远的脸上带着些许惊叹之色:“此处比起来官渡城,虽然少了几分的厚重,但多了几分的奢靡,京都的色彩,果然浓厚啊。”
陈恒倒是没说什么,只是淡淡一笑:“毕竟是京都。”
他看了一眼陈远说道:“不过依照你我二人心中所愿,只怕是在长安城中待不久的,很快就会离去了。”
“先去侯府找...家主吧。”
陈远微微点头,脸上带着些许的兴致勃勃和期待之色。
他早就做好了准备,这些年来在官渡老家,和他兄长一直待在藏书楼之中,目的便是为了博览众家所长,翻阅当年先贤遗留下来的书籍,以此来为自己之后的远行作铺垫。
.... .....
二陈来到长安城的消息,很快的便传到了刘据的耳中,此时的刘据正在忙碌的观看着绣衣使者所收集来的关于西域、关于岭南的各种消息。
当听到二陈的消息之后,他短促的惊讶了一瞬,而后半眯着眼睛,心里面快速的过着相关的信息,猜测着这两位这个时候来长安的目的。
不过是犹豫片刻,他便低声道:“去几个人,盯着官渡侯府。”
黑暗中传来一声应诺声。
刘据按了按自己的鼻子,眉宇中传来些许疲倦的累感,他长叹一声,轻声说道:“陈氏势大,此时急流勇退,可是....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当真是会隐退吗?”
他的眉宇中带着几分的怀疑。
但是刘据的心中对于这种怀疑也是十分克制的——他明白一个道理,也十分的相信陈氏的另外一个底线。
即:陈氏绝对不会在刘氏没有背叛陈氏的时候,主动背叛刘氏——尤其是在大汉的国力日渐昌盛,已经走到了巅峰的时候。
可....对于人性的把握,以及遗传自先皇的“怀疑”基因,让刘据心中的怀疑无法遏制的蔓延开来。
依照理性而言,这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即便是隐退了,也一定是因而不退。
这一点事实上也很符合常理。
就像是后世的某些人,即便是到了退休的年龄,也的确是办过了退休的手续,但却“退而不休”一样。
人情自古以来便是这样。
世事流转了几千年,不过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当年的人做过的当年的事情。
陈氏退的太....迅速了。
也太果断了。
甚至没有跟皇帝讨价还价,这让皇帝不由得多了几分的犹豫——但刘据觉着,或许再过几日,自己就能够得到答案了。
.... .....
官渡侯府
陈璟看着面前的陈远、陈恒,轻挑眉毛,脸上带着些许惊讶之色:“你们确定?”
陈远、陈恒微微点头,他看着陈璟说道:“大伯,我们来到长安城的目的便是如此。”
他们二人对视一笑,轻声说道:“自幼我们便立下誓言,一定要将胸中所学一展,而如今,我们也知道,陈氏该到了急流勇退的时候了。”
“可即便是我们真的愿意退,陛下便会真的相信吗?”
他看着陈璟说道:“我们也知道,大伯的心中一定早有计划,但.....此时我们二人的到来,也一定不会破坏大伯的计划,反而会让这个计划愈发的顺利进行。”
“我想,大伯见到我们时候,那一抹笑容,应该便已经计划到了这里。”
“不是吗?”
陈璟忽而嘴角绽放了些许笑容。
他的心中那一抹担忧终于缓缓的放下了,良久的长叹一声之后,他才是开口说道:“不错。”
“我先前还十分担忧此事,但方才你们二人说了之后,我心中的担忧终于是可以放下了。”
他注视着二人的眉宇:“只是要苦了你们了。”
此时的陈氏势力庞大,即便是他想要退,也得皇帝相信他们,否则只要皇帝的心中一日有着担忧,他们陈氏便一日不会安全。
而这个时候,一个愚钝的“接班人”,只能够让皇帝稍稍放下些许心思——可若是皇帝不能完全相信陈氏,那么这个愚钝的接班人便是陈氏的送葬人!
此时出现两个在“政治上”或许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但却并不愚钝,而在其他的事情上颇有才能得人,这足以促进陈氏的转型。
是的。
陈氏要转型了!
身为“降临者”的陈璟十分清楚的明白,在经历过汉武大逃杀之后,陈氏不需要在“政治”上有多少的权能了——接下来的陈氏只需要稳住如今的基本盘,而后开始缓慢的转型就可以了。
至于转型成什么?
东汉末年的“世家门阀”们早已经给陈璟指出了明路,那就是“经学世家”!
把控住“经学注释权”,或者说把控住“上升渠道”的官方途径,这才是唯一一个可以平安度过之后时间的办法!
就像是弘农杨氏以及汝南袁氏那样。
他们把控着经学,所以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袁氏可以“四世三公”可以称雄天下,甚至可以把控不少雄才大略的人物。
最开始的东汉末年,即便是董卓这位一切的源头,也是袁氏门生!
所以当日袁绍董卓拔剑的时候,曹操的惊讶并不是对于“袁绍为什么这么猛”的惊叹,而是对于“董卓为什么这么猛”的惊叹!
当时的天下,一半的官吏都是袁氏门生!
当然了——除了门生之外,自身掌兵也是重要的,毕竟.....真到了乱世,枪杆子才能出政权!
这也是为什么陈氏分化两支,一支前往漠北行郡,另外一支前往会稽郡的缘故。
会稽郡沿海、且身处于南方,与中原距离很远,即便是乱了起来,也能够稳住,这也是为什么曹操的“青州兵”能够迅速发展,并且雄霸天下的缘故。
而漠北行郡则是占据边疆,既能够在动乱时候保护中原,也能够以骑兵凶猛,大举南下平乱!
陈璟原本的计划不过是想要“转型讲学”,前往官渡建立“官渡学宫”,以此来告诉皇帝,我愿意交出权力,是因为我想要占据这个权力,这个和你没有竞争的权力。
你不必担心我居心叵测。
而如今,二陈的到来,更是让这个“真话”有了更加可信的外表。
一个庞大的“真实的真话中藏着的谎言”即将诞生。
“我退,是因为我们想转到幕后,避免与陛下您发生争斗,并不是说我们放弃了权力,您不必担心我们退是“以退为进”。”
第130章 以退为进,方能始终【3k】
武德六年,春。
天清气朗环境十分美好,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见证了一出大戏的演绎和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