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87节

  只是那微微收紧的指尖,透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她飞快地瞥了一眼身旁魂不守舍的宝玉,又迅速收回目光,依旧保持着大家闺秀的沉静,只是那心底深处,难免掠过一丝复杂的喟叹。

  探春、迎春、惜春则是眼中光彩熠熠,显然是真心实意地为林黛玉感到高兴。

  满堂的丫鬟仆妇更是跪了一地,个个屏息凝神,心中骇然,看向林黛玉的目光彻底变了,充满了敬畏与难以置信。

  这位平日里看起来弱不禁风、寄居府中的林姑娘,竟一跃成了金枝玉叶的郡主娘娘!

  荣禧堂内,道贺声、惊叹声、窃窃私语声交织在一起,先前那紧张凝滞的气氛一扫而空,被一种极度兴奋与荣耀的氛围所取代。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跪在香案前,刚刚接下旨意,身份已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少女身上。

  然而,在这巨大的荣耀如同潮水般将她淹没的瞬间,林黛玉的心神却异常清明。

  她并非懵懂无知的孩童,深知天家恩典从不轻易赐下,尤其是这般破格隆恩。

  皇后义女,正封郡主,赐府邸田庄……这绝非仅仅因为她“敏慧夙成,贞静持礼”几句虚言。

  电光火石间,两个身影在她心中清晰地浮现。

  是了……定是如此。

  她几乎是立刻就想到了远在扬州的父亲,林如海。

  父亲身为巡盐御史,身处江南财税重地,位卑而权重,近年来更是屡次在密折中向陛下陈情盐政积弊,触动不知多少人的利益,却也替国库敛聚了巨额财富。

  莫非……是父亲以自身前程、甚至是以某种她不知道的巨大付出和忠诚,换取了陛下对她这孤女的垂怜,为她谋得了一个稳固的靠山?

  想到此处,林黛玉鼻尖一酸,心中既暖且痛。

  若真是父亲林如海所为,那这份浩荡皇恩背后,又隐藏着多少辛劳与风险?

  而另一个身影,便是那含笑立于戴权身侧,从始至终都用温暖目光给予她安抚和肯定的赵驹。

  勇毅侯府圣眷正浓,表哥年少有为,深得帝心。

  今日他亲自陪同天使前来,元春姐姐和秦姐姐也一同出现……这绝非巧合。

  定然是表哥在陛下或是皇后面前进了言,甚至可能以军功相换,才为她争得了这“淮阳郡主”的尊荣,让她从此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孤女,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寄人篱下。

  这份心思,这份周全的庇护,让林黛玉心头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冲散了些许突如其来的惶恐与不安。

  原来,在这世上,她并非全然孤苦。

  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过往。

  自母亲贾敏早逝,她便如无根浮萍,离了扬州故土,千里迢迢投奔外祖母。

  外祖母疼她如珠如宝,嘘寒问暖,饮食起居皆与宝二哥无异,甚至犹有过之。

  这份疼爱,是她在这深宅大院中唯一的暖色和倚仗。

  然而,寄人篱下的滋味,又岂是全然温暖的?

  她心思敏感细腻,那些下人们偶尔飘来的窃窃私语,那些关于她“白吃白住”、“一草一纸皆用贾家”的闲言碎语,即便无人敢当面说道,又如何能全然隔绝?

  她虽不屑与之计较,但夜深人静时,那份无依无靠的孤寂与小心翼翼,却如细针般时时刺着她的心。

  她用孤高和尖刻武装自己,何尝不是一种保护?生怕行差踏错,落人口实,辜负了外祖母的疼爱,也辱没了林家清名。

  父亲林如海虽在,却远在扬州,公务繁忙,父女相隔千里,书信往来又能诉尽几分衷肠?

  她终究是客居在此,是“林姑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贾家小姐”。

  可如今,一切都不一样了。

  “淮阳郡主”……这四个字重逾千斤,瞬间将她从那“寄人篱下”的尴尬境地中托举而出。

  从此,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仰赖贾家鼻息、需要看人眼色度日的孤女。

  她是皇后懿旨亲封的郡主,享有俸禄、府邸、田庄,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往后,她留在荣国府,不再是寄居,而是念及外祖母年迈,承欢膝下,是“屈尊纡贵”。

  那些曾经或许存在的轻慢与闲话,从此将彻底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只会是无比的敬畏与奉承。

  这份认知,让林黛玉一直微微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和底气自心底油然而生。

  她依旧感激外祖母的养育之恩,依旧会孝顺她、陪伴她,但姿态已然不同。

  她可以更加从容,更加自在,不必再为那些琐碎的闲言碎语而暗自神伤。

  这郡主的封号,与其说是天恩砸落,不如说是至亲之人用沉甸甸的付出为她铺就的一条锦绣之路。

  这份认知,让她在巨大的荣耀面前,没有迷失,反而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感激。

  她缓缓抬起头,目光再次掠过满面笑意的赵驹,眼中除了感激和谢意,更添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也不知道表哥为了她这郡主的封号,到底付出了什么?

  赵驹迎着林黛玉那带着探究与感激的复杂目光,唇角微扬,回以一个安抚而温和的微笑,示意她安心接受这份荣耀,不必多想。

  然而在他平静的笑容之下,心思却已流转开来。

  林黛玉所想不错,这“淮阳郡主”的尊号,确实并非凭空而来,其中曲折,远非表面那般风光霁月。

  安朔帝虽有施恩之心,但皇室恩典从不轻许。

  此番殊荣,固然有他酬功与抚恤孤弱之意,但更深层的,是他与林如海两人用实打实的功劳换来的。

  他赵驹查抄扬州盐商,追回巨额赃款,固然是大功一件,但严格说来,那是奉旨办差,是分内之事;

  岳父林如海总理盐政,近年来盐税大增,充盈国库,亦是其职责所在。

  若仅以此为由为林黛玉请封,虽非不可,但难免会惹来朝中某些清流或眼红之人的非议,认为赏赐过厚,有违制度。

  真正让所有人都闭嘴,让这道旨意显得名正言顺、甚至堪称“陛下圣明”的,是林如海如今正在扬州全力推行的盐场革新之策。

  赵驹离扬前,曾亲眼见过扬州附近的盐场,仍是沿用千百年来“煮海为盐”的古法。

  此法耗费惊人,需砍伐大量林木作为柴薪,不仅效率低下,更对山林植被造成毁灭性破坏,且产出的盐粒往往夹杂苦味,色泽也欠佳。

  负责煮盐的盐户更是苦不堪言,终日被灶火熏烤,所得却极其微薄。

  而他来自后世,深知还有更为高效、成本低廉的“晒盐法”。

  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建池,引纳潮水,凭借日光风力自然蒸发析盐,不仅产量能翻数倍,成本大幅降低,盐质也更上乘,更能保护山林资源。

  离开扬州城前夕,他将这晒盐的大致原理和关键之处细细说与了林如海知晓,具体的试验与推行,则全由他自己亲自操持。

  没想到,他护送银子回京,还没到地方,林如海那边已然传来了好消息,说是晒盐法初步试验成效显著。

  虽还未大规模推广,但成功产出品质极优的“生盐”,其法之便、利之厚,已可见一斑。

  这份功劳,可是实打实的“开拓创新”、“利国利民”,足以青史留名,其长远价值,远胜查抄几个贪腐盐商。

  正是以此为契机,安朔帝才顺理成章地施恩于林家,将这莫大的荣耀赐予了林黛玉。

第426章 恩荣之下,冷暖之间

  戴权宣旨完毕,将手中明黄卷轴恭敬递与仍有些恍惚的林黛玉,又笑着对贾母拱手:“给老封君道喜了!皇后娘娘特意吩咐了,说郡主年幼,暂且仍居府中承欢您膝下,不必急于迁入郡主府。

  一切仪制、用度,内务府自会派人来与府上对接,咱家还要回宫复命,就不多叨扰了。”

  贾母此刻已是喜动颜色,连声道:“有劳戴内相!快,琏儿,好生送送戴内相!”

  贾赦、贾琏连忙上前,殷勤备至地引着戴权一行人出去,厚厚的红封早已备好。

  待戴权身影消失在荣禧堂大门外,那强压已久的沸腾喧闹瞬间如开闸洪水般涌出。

  “玉儿!我的好玉儿!”贾母再忍不住,一把将林黛玉搂入怀中,眼泪淌得更凶,却是喜悦的泪水,“苍天有眼!皇后娘娘圣明!陛下隆恩!我……我真是……”

  她激动得语无伦次,只反复摩挲着林黛玉那有些消瘦的脊背。

  邢夫人、王夫人、薛姨妈等立刻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道贺,脸上笑容热切得几乎要溢出来。

  “恭喜林姑娘!不,恭喜郡主娘娘!这可是旷古未有的恩典啊!”邢夫人抢着说道。

  王夫人也挤出极其灿烂的笑容,声音比平日高了八度:“真是天大的喜事!老太太,咱们家真是祖上积德,竟出了位郡主!往后林……玉儿可是真正的金枝玉叶了!”

  她边说,边用眼角飞快地扫了一眼林黛玉,那目光复杂至极,羡慕、嫉妒、难以置信,还有一丝不得不屈从的敬畏。

  薛姨妈亦是满脸堆笑,连声道贺,心中却如惊涛拍岸,看向林黛玉的眼神彻底不同了。

  皇后义女,御封郡主……这身份,已瞬间凌驾于在场所有女眷之上,甚至包括贾家顶梁柱,贾老封君!

  满堂的丫鬟仆妇早已跪地,齐声高呼:“恭喜郡主娘娘!贺喜郡主娘娘!”

  声音比平日里请安时不知恭敬了多少倍,看向林黛玉的目光也都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

  贾宝玉此刻才仿佛从梦中惊醒,他挤到黛玉面前,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脸上依旧是那副茫然无措的神情,只喃喃道:“林妹妹……你……你以后是不是就要进宫去了?不住在这里了?”

  他这话问得突兀,让热闹的气氛微微一滞。

  贾母立刻嗔怪道:“宝玉胡说些什么?皇母娘娘特意交待了,玉儿仍住家里!”

  只是她搂着林黛玉的手臂,却不自觉地收紧了些,仿佛真怕这外孙女下一秒就飞走了。

  林黛玉被众人围在中心,听着四面八方涌来的道贺与惊呼,感受着外祖母激动得发颤的怀抱,心中那最初的震惊与恍惚渐渐沉淀下来。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眼底的湿润,轻轻从贾母怀中抬起头,目光却越过众人,再次精准地找到了那抹一直安静立于稍远处的身影。

  赵驹正与贾环、贾琮和贾兰说着话,神色从容,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似是感受到她的目光,他转过头,对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眼神温和而鼓励。

  一切尽在不言中。

  林黛玉心尖一颤,万千感激与明了皆化作一个极轻却极其坚定的眼神回望过去。

  她转回身,面对满堂宾客与家人,仪态依旧优雅,却自然而然地多了一份不容忽视的雍容气度。

  她先是对贾母柔声道:“外祖母,玉儿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陪着您。”

  接着,她方对众人微微颔首,声音清越,虽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玉儿蒙陛下、皇后娘娘天恩,心中惶恐,亦深感荣幸,日后还需诸位长辈、姐妹多多照拂。”

  她并未因骤得尊位而显出丝毫骄矜,依旧谦和,但那句“照拂”听在众人耳中,意义已截然不同。

  从现在起,不是贾家照拂孤女林黛玉,而是淮阳郡主念及亲情,依旧居于贾府。

  王夫人听着这话,看着林黛玉那光彩照人的脸庞,看着她从容不迫的气度,再对比自己心中那翻江倒海的酸涩,只觉得脸上笑容都快僵住了,袖中的手攥得死紧。

  薛宝钗静静站在薛姨妈身后,垂眸掩去所有情绪,只是那挺直的背脊,显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荣禧堂内,贺喜声依旧喧天,热闹非凡。

首节 上一节 387/4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下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