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361节

  王夫人被贾母说得无地自容,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再哭出声,只能小声辩解:“老太太,儿媳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只是宝玉他……”

  贾母看着她这副样子,心中的怒气渐渐消散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无奈。

  她实在是有些不情愿,毕竟黛玉是被王夫人逼走的,如今再主动叫人回来,倒显得荣国府没了体面。

  可她心里想念林黛玉也是实打实的,那是她唯一女儿留下的骨肉,自小体弱多病,如今独自在扬州城,她夜里想起时,总免不了牵挂。

  至于林如海和赵驹……两个大老爷们,哪里懂得照顾姑娘家的饮食起居?

  沉默半晌,贾母终是缓缓开口,语气带着几分疲惫:“罢了罢了,看在宝玉的份上,也看在敏儿的面子上,我就写这封信。

  只是你记住你今日说的话,若是玉儿回来后,你再敢对她摆脸色、使绊子,休怪我不留情面!”

  王夫人闻言,脸上瞬间露出喜色,连忙起身对着贾母深深一福,声音都轻快了几分:“多谢老太太!儿媳定然记着您的话,绝不敢再犯!”

  贾母摆了摆手,懒得再看她这副前悲后喜的模样,吩咐道:“你先回去吧,我这就叫人磨墨写信,尽早送去扬州城。”

  王夫人又说了几句“老太太费心了”“您注意身子”的好话,才脚步轻快地退出了贾母的院子。

  她一路走回自己的院子,刚坐下喝了口温热的普洱茶,便对着门外扬声喊人。

  不多时,周瑞家的快步走了进来,恭敬地行礼:“太太,您叫奴婢?”

  王夫人放下茶盏,开门见山地问道:“宝钗现在在哪里??”

  周瑞家的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她不敢多问,仔细回想了片刻,回道:“回太太的话,平常这个时辰,宝姑娘一般都在库房那边盘账呢。”

  “盘账?”王夫人皱了皱眉,随即摆了摆手吩咐道,“你现在就去库房走一趟,叫宝钗先停一停手上的事,不用管账了。

  你就跟她说,宝玉今日又受了伤,在床上躺着呢,让她过去看望一下,陪宝玉说说话,宽宽他的心。”

  她心里打得正着——贾母已经答应写信去扬州城,林黛玉很快就要回荣国府,那么薛宝钗这边的进度自然就得加快些。

  周瑞家的赶到库房时,薛宝钗正坐在一张梨花木桌前,手里拿着账本,指尖点着账目,细细核对。

  库房里堆放着各式布料、药材,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与棉麻的气息。

  听到脚步声,宝钗抬起头,见是周瑞家的,便停下手中的活计,放下账本,温和地问道:“周大娘怎么来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

  她声音轻柔,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让人看着心里舒服。

  周瑞家的走上前,笑着回话:“可不是嘛,太太让您先停下手头的账,赶紧去宝二爷那边看看。”

  她顿了顿,压低声音补充道,“宝二爷今日又受了伤,在床上躺着呢,疼得都没法子起身,太太让您去陪着说说话,解解乏。”

第400章 探望

  薛宝钗闻言,握着帐本的手指微微一顿,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无奈。

  这已经是她这个月第三次因为宝玉受伤,被王夫人特意叫去探望了。

  每次贾宝玉闹腾、挨了打,最后总是要她来充当“安抚”的角色。

  可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贾宝玉的心结从来不在别处,只在那位远在扬州的林姑娘身上。

  他嘴里念着的是“林妹妹”,梦里喊着的怕也是“林妹妹”,就算她去了,说再多温言软语,也不过是白费功夫。

  薛宝钗轻轻摇了摇头,心中忍不住泛起疑惑:这样的前提下,就算将来她真的得偿所愿嫁进荣国府,又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贾宝玉的心不在她这儿,府里还有贾母那样偏向林姑娘的长辈,她这个正妻,恐怕也只会是个有名无实的摆设吧?

  罢了,左右不过是去探望一番,说些场面话罢了。

  薛宝钗压下心中的思绪,对着周瑞家的点了点头,语气平静地说道:“我知道了,劳烦周大娘回话给太太,我收拾一下账本,这就过去。”

  周瑞家的见她答应得痛快,笑着应了声,便转身离开了库房。

  薛宝钗将账本仔细收好,又跟库房的管事嬷嬷交代了几句“未核对完的账目先放着,等我回来再理”,才提着裙摆,慢悠悠地回了梨香院。

  刚踏入院门,就看到薛姨妈正指挥着丫鬟,将一包包用桑皮纸包好的药材,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描金漆木盒里。

  那些药材都是些上好的当归、黄芪,还有几只晒干的桂圆,一看就是用来滋补身子的。

  薛姨妈见她回来,停下手中的动作,笑着走上前:“听说宝玉今日又受了伤,我想着你等会儿要去探望他,便从咱们带来的药材里找了些补身子的,等会你顺便带过去,也算是咱们的一点心意。

  别让人家觉得咱们住在荣国府,倒忘了人情往来。”

  薛宝钗看着木盒里满满当当的药材,心中又是一声叹息。

  母亲向来顺着姨妈的意思,对贾宝玉的事情更是上心,总想着让她能跟贾宝玉多亲近。

  可她们谁又真正问过她的想法?

  她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而后在一旁的榻上坐下。

  丫鬟适时端来一碟精致的桂花糕和一杯温热的雨前龙井,薛宝钗捻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

  甜腻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却丝毫驱散不了她心中的沉闷。

  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目光落在窗外。

  院中的几株梨树已经谢了花,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薛宝钗看着那片光影,眼神中满是复杂。

  目光不自觉地飘向院外通往金陵的方向,她心中又添了一层新的愁绪。

  母亲为了在荣国府安稳过年,前几日已经打发哥哥薛蟠回金陵去了,说是要他打理家中那些店铺生意。

  可她和母亲心里都清楚,哥哥向来是个不成器的,平日里只知吃喝玩乐,哪里懂什么经营之道?

  让他回去一趟,不过是走个过场,免得那些掌柜的见薛家久无主事之人,渐渐起了异心,暗中贪墨银子罢了。

  可一想到薛蟠,薛宝钗的心就不由得悬了起来。

  也不知道等薛蟠回来了,知晓她并不想嫁给那贾宝玉,是支持还是会大发雷霆?

  薛蟠虽说平日里对她还算疼爱,可性子急躁,又最是听母亲的话。

  母亲一心想让她嫁入荣国府,好多个靠山、稳住薛家的生意。

  若是母亲在哥哥面前多念叨几句,说她不懂事、不懂得为家族着想,哥哥会不会也像母亲一样,逼着她接受这门亲事?

  薛宝钗轻轻叹了口气,手中的茶杯微微晃动,温热的茶水泛起细小的涟漪。

  若是薛蟠能站在她这边,或许她还能有几分底气,跟母亲好好说说自己的心思。

  可若是连薛蟠都不理解她,甚至大发雷霆指责她,那她在这桩婚事上,就真的是孤立无援了。

  正思忖着,院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丫鬟莺儿进来问话:“姑娘,东西都收拾好了,咱们什么时候去宝二爷那边?”

  薛宝钗回过头,看了她一眼,淡淡说:“你倒是对那宝玉的事上心。”

  她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却是叫莺儿面色微僵。

  先前的轻快瞬间消散,随即强笑说:“毕竟太太那边有吩咐,奴婢也是想着别误了时辰……”

  虽这么说,她却不敢再抬眼去看薛宝钗,只觉得姑娘今日的目光,比平日里更添了几分沉郁。

  薛宝钗并未为难她,只是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而后站起身,理了理裙摆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淡淡说:“这就走吧。”

  莺儿连忙上前,提起早已备好的描金漆木盒,亦步亦趋地跟在薛宝钗身后。

  穿过抄手游廊,不多时便到了贾宝玉院子门口。

  还未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迎春温和的声音,夹杂着探春清脆的问话,薛宝钗脚步微微一顿,倒有些意外。

  她原以为此时院里该是清净的,只贾宝玉和几个贴身丫鬟在。

  掀帘进去,果见迎春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手里捏着一方素色帕子,正低声劝探春“少说几句,别让宝兄弟再动气”;

  探春则站在床边,眉头轻蹙,看着床上趴着的宝玉,语气里带着几分嗔怪:“宝二哥也是,明知父亲近日心烦,怎的还偏偏要去触他的霉头?”

  见薛宝钗进来,几人都抬了头。

  迎春率先起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宝姐姐来了。”

  探春也收了蹙眉的模样,笑着颔首行礼:“姐姐可是听说二哥的事,特意来瞧他的?”

  薛宝钗笑着回礼,将莺儿手中的漆木盒递过去,对袭人说:“这是我母亲寻的些补身子的药材,你收着,往后给二爷熬汤或是入药,都用得上。”

  而后才转向迎春姐妹,轻声问道:“几位姐妹怎的也在这儿?”

  迎春还未开口,惜春便先答了:“是鸳鸯姐姐方才去我们院里借些补血的药材,说是宝二哥又被二叔罚了,还伤得不轻,下不了床。

  我们便想着过来看看,免得心里记挂。”

  薛宝钗闻言点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床上的贾宝玉。

  他身上盖着一床藕荷色软缎被子,脸色确实有些苍白,想来是疼得厉害。

  许是因为方才探春的话惹得贾宝玉不快,这会他正闭着眼不肯说话。

  听到了动静,贾宝玉缓缓睁开眼,看到来人是薛宝钗时,眼底先是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他原以为会是林妹妹来着。

  但那失落不过一瞬,很快便被一层温和的笑意掩去。

  贾宝玉朝着薛宝钗扬了扬下巴,声音虽带着几分虚弱,却依旧带着往日的活络劲儿:“宝姐姐来了,快坐。

  袭人,还不快给宝姐姐倒杯新沏的茶来?还有莺儿姐姐,也别总站着。”

  袭人连忙应下,转身往外间去了,莺儿则识趣地站到了宝钗身后,将空间留给几人。

  薛宝钗在迎春身旁的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宝玉被被子盖着的腿上,语气带着几分关切:“听太太说你又受了罚,怎么好好的,二老爷又动了气?”

  这话一问出口,贾宝玉面上的笑意顿时淡了几分,嘴角微微抿起,闪过一丝明显的不快,却没急着回话,只是将头往枕头上偏了偏,避开了宝钗的目光。

  一旁的惜春见此情景,却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宝姐姐,这事儿我知道!

  跟之前那回差不多,是二叔特意过来考校宝二哥的学问,结果宝二哥一句都答不上来,二叔气不过,这才动了手。”

  薛宝钗闻言,看向贾宝玉紧绷的侧脸,见他依旧绷着脸不说话,只时不时瞥一眼惜春,那模样分明是被说中了心事却不愿承认,便知晓惜春说的没错。

  她心中轻轻叹了口气,却没像往常那样开口劝贾宝玉多花些心思在学业上。

  先前几次,薛宝钗见贾宝玉总沉溺于闺阁闲情,不将科举仕途放在心上,便忍不住劝他多少读些书,哪怕不为功名,也当知晓些圣贤道理。

  可每次话刚说出口,不是被岔开话题,就是被贾宝玉当着一众丫鬟的面甩了脸色,说什么“读书不过是沽名钓誉”,弄得她下不来台。

  次数多了,她也渐渐没了劝的心思,左右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她再多说,反倒成了惹人厌的多事之人。

  于是她只是点了点头,顺着惜春的话轻声道:“想来二老爷也是盼着你能上进,才会这般严格。

首节 上一节 361/4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下一篇:操控祖宗:从楚汉争霸创千年世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