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60节
墙头的瓦片轻微作响,但很快便被不远处巡夜金吾卫的脚步声和佩刀的撞击声所掩盖。
就在他们身影消失在墙内的刹那,原本挺立在朱漆大门前的两名金吾卫突然放松了警惕,彼此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走水啦!”不久之后,一声尖锐的呼喊划破了夜的宁静。
贡院内骤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翻涌而上,映红了半边天际。
守在外边的众多金吾卫闻声而动,如潮水般涌入贡院。
两个黑衣人趁乱翻出墙头,落地时脚步略显仓促。
他们显然没有料到金吾卫的反应会如此迅速。
两人迅速隐入暗巷,低声交谈几句后,便分头疾行而去。
然而,两个黑衣人并未察觉,就在他们身后数十步外,数道黑影如鬼魅般无声无息地缀了上来。
这些人步伐沉稳,身形如风,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的每一步动向。
其中一名黑衣人似是察觉到了异样,猛地回头张望,却只见空荡荡的街巷,唯有夜风卷起几片落叶在空中飘荡。
他皱了皱眉,加快了脚步,却未曾注意到,就在他转头的瞬间,屋檐上一道身影悄然伏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与此同时,贡院内一处早已被隔断的偏房内,烛火摇曳,将赵驹等人的身影拉得修长。
刑部尚书彭铭负手立于窗前,望着院中金吾卫提着水桶疾行穿梭,火势虽猛,却无一人显得慌乱。
“侯爷果真是神机妙算。”彭铭转身,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知晓今晚会有大动作。”
赵驹端坐于太师椅上,指尖轻叩扶手,闻言呵呵一笑:“彭大人过奖了,不过是些许经验而已。”
托前世的记忆之福,赵驹对这类关键时刻的变故早已心知肚明——火灾、混乱,往往是不轨之徒趁机作乱的绝佳时机。
因此,他早早便布下了天罗地网,静候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自投罗网。
他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目光扫过屋内几位低头翻阅试卷的官员,“几位大人,查阅的试卷可有眉目?”
大理寺卿凌子云将一叠重新誊录的名册轻轻置于案上,指尖在几个名字上轻轻一点。
他的声音略显沉重:“我等已将所有考生的试卷重新排名,并与此次中举名单仔细比对……
虽尚不能确切指出哪些考生舞弊,但王大人与周大人经手的几份卷子,文理不通却名列前茅,其中必有隐情。”
赵驹闻言,倒也不觉得奇怪,只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环视屋内众人——刑部尚书彭铭、大理寺卿凌子云、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庄白,这些人哪个不是当年科场上的翘楚?
“既然事情已查得八九不离十,”赵驹放下茶盏,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几位便先回去歇息吧。”
他起身推开窗棂,远处东方已经隐隐泛起一丝鱼肚白,“折腾了一宿,明日还要面圣禀报此事,需养精蓄锐才是。”
彭铭拱手致谢:“侯爷体恤,我等这就告退。”
他转身时官袍下摆带起一阵风,烛火随之摇曳。
凌子云与崔庄白也相继行礼退出,三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廊外。
几人离去之后,屋内复归静谧,唯有烛火偶尔发出细微的爆裂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
赵驹独自端坐在太师椅上,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扶手,目光深邃,凝视着案几上那叠重新誊录的名册,心中思绪万千。
窗外,天色渐明,远处传来几声鸡鸣,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紧接着是王虎刻意压低却难掩急切的通报声:“大人!”
赵驹一听便知是王虎的声音,高声回应道:“进来!”
王虎推门而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湿气,显然是匆匆赶来。
“可曾被发现?”
赵驹直截了当地问道。
王虎嘿嘿一笑,露出两排大黄牙,显得颇为得意:“那两人虽然身手不错,可哪里是属下几个的对手?
咱们的人一直跟到他们老巢,都没被察觉。”
赵驹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说吧,是哪家的?”
王虎下意识往门外看了一眼,确认四周无人后,压低声音道:“属下几个一路跟随,那两个黑衣人先后从不同的地方进了孝义亲王府。”
“孝义亲王府?”赵驹嘴角微微抽搐,“你确定?后面那两人可曾出来?”
王虎神色郑重,点了点头:“属下在黑衣人进了孝义亲王府之后,又叫来了几队金吾卫暗中盯梢,可到现在为止,那两个黑衣人并未出府。
依属下来看,那两人十有八九就是孝义亲王府里的人。”
赵驹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靴子踩在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没多久,他便是冷笑一声,已经将事情缘由猜了个大概。
孝义亲王在礼部任职,看来现在已经将那周运收入麾下,开始为将来布局了。
相比于后面的会试,在秋闱这个关节点动手脚,显然要更加容易些。
况且,举人已经是有了举荐做官的资格,萧淳没必要大费周章将人推到进士这个阶段。
等将来安朔帝退位之时,这伙通过作弊考中举人的人,恐怕已经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
当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
翌日清晨,天色初明,赵驹便径直入宫,来到了大明殿这边。
殿内,大理寺卿凌子云、刑部尚书彭铭等一众大臣早已肃立等候,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安朔帝端坐于主位之上,面色阴沉如水,显然已从彭铭等人的口中得知了昨夜贡院发生的事情。
见赵驹进来,他微微抬手,示意道:“勇毅侯来了,坐吧。”
赵驹行过礼后,在安朔帝指定的矮凳上稳稳落座。
安朔帝目光如炬,沉声问道:“朕听彭爱卿说,昨晚有人在贡院纵火?可曾查清是何人所为?”
赵驹点了点头,目光在彭铭等人身上扫过,几位大臣心领神会,立即起身告退。
待殿门缓缓关闭,殿内只剩下君臣二人,赵驹才直视安朔帝,直言不讳:“陛下,纵火之人,出自孝义亲王府。”
“砰!”
安朔帝猛地一拳砸在御案上,震得笔墨纸砚都跳了起来,仿佛连空气都为之颤抖。
他面色铁青,额角青筋暴起,咬牙切齿道:“这个孽障!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赵驹静默不语,给安朔帝留出平复情绪的时间。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只听得见安朔帝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良久,安朔帝才勉强压下怒火,声音却仍带着颤抖:“证据确凿?此事非同小可,朕不能仅凭你一面之词便定罪。”
“确凿。”赵驹从袖中取出一份密折,双手呈上,“这是金吾卫的跟踪记录。
那两名黑衣人翻墙入府时,孝义亲王府的侍卫不仅视而不见,还特意让开了路,此等行径,若非事先勾结,何以至此?”
安朔帝接过密折,手指微微发抖,眼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
他快速浏览了一遍,脸色越发难看,仿佛吞下了一只苍蝇般恶心:“好,好得很!
朕的亲侄子,竟然勾结考官舞弊,事发后又想焚毁证据,真是胆大包天,无法无天!”
赵驹轻声道:“陛下息怒,当务之急,是如何妥善处置此事。”
安朔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科举乃国家抡才大典,岂容这等龌龊之事玷污!”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戴权那特有的、带着几分急促与慌张的声音:“陛下!孝义亲王在宫门外求见!”
安朔帝与赵驹闻言,对视一眼,眼中皆闪过一丝诧异与冷意。
安朔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声音低沉:“倒是来凑巧,让他进来!朕倒要看看,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赵驹正欲告退,给这对叔侄两留出“叙旧”的空间,殿门却已被推开。
孝义亲王萧淳一身绛紫亲王常服,腰间玉带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见过皇叔。”
萧淳行礼的姿态无可挑剔,声音温和恭谨,仿佛一切如常。
安朔帝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的亲侄子,指尖在御案上轻轻叩击,发出沉闷的声响:“孝义亲王此番进宫,可是有什么要事?”
萧淳听到皇帝直接称呼他的封号而非往日的亲昵“淳哥儿”,眼皮微微一跳,心中暗自警惕。
他余光瞥见站在一旁的赵驹,心中暗恼这碍事的武夫在场,却也只能强作镇定。
“回皇叔,”萧淳面上不动声色,斟酌着词句,“侄儿听闻昨夜贡院走水,甚是忧心。
想着皇叔定为此事烦忧,特来请安关心。”
安朔帝闻言,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讥讽:“哦?孝义亲王消息倒是灵通,朕这前脚刚得知消息,你后脚就进宫来了。”
他手指轻敲御案,眼神锐利如刀,“朕正与勇毅侯商议此事,不如你也听听?”
萧淳后背已渗出冷汗,心中暗叫不妙。
登闻鼓响之后,周运便是被安朔帝圈禁于登闻鼓院严加看管,他有心想要派人去打听消息也是无济于事。
一番考虑之后,他便是派了人去纵火,企图消灭证据,以免彭铭几个看出什么端倪来。
昨夜更是与府中幕僚商议到天亮,最终决定主动入宫探听风声。
此刻见安朔帝这般态度,萧淳已知大事不妙,却仍强撑着笑容:“皇叔说笑了,侄儿对科考之事一窍不通,恐怕……”
安朔帝挑眉,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哦?朕没记错的话,孝义亲王是在礼部做事吧?怎么连科考这等基础的事都一窍不通?
莫非,这等事情对孝义亲王来讲,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萧淳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色煞白,强撑着笑容道:“礼部公务事关重大,侄儿虽在其中,却也不敢妄言精通。
更何况,科考之事,自有专人负责,侄儿实在不便插手……”
“砰!”
安朔帝猛地拍案而起,震得案上茶盏翻倒,茶水溅湿了奏折。
他怒极反笑,从龙案后踱步而出,直视着萧淳的眼睛:“萧淳!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装!你以为朕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萧淳被这突如其来的质问惊得后退半步,脸色更加难看。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