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225节
这会儿她已经能料想到等会太上皇下旨给赵驹赐婚的场景了。
当然,对象得是甄家人。
太上皇闻言,不由得面露为难之色看向安朔帝。
甄老太妃说的,他其实老早就想到了,只不过装作不知道而已,心中多少存了些想要成全两人的心思。
因为按照夏守忠的说法来看,这会儿赵驹和林黛玉已是私定了终身,他若是再下次给赵驹赐婚,岂不是平白得罪人?
他并不是那种因为自己是皇帝就行事霸道的人。
毕竟,面对异族南下入侵,太上皇向来主张割地求和,性格能强硬到哪里去?
加上赵驹骁勇善战,又是大景朝难得的能统领十数万大军的人才,他那两个孙儿往后还要多多倚靠人家相助呢。
可见着跟自己朝夕相处了数十年的老伴如今为了自己的家族,一大把年纪了还谋划这个谋划那个,太上皇仍是有些于心不忍。
见太上皇和甄老太妃两个皆是看着自己,显然是想要自己表态,安朔帝心中不由得暗骂了一句多事的老妖婆。
他叹了口气,而后对着两人解释道:“父皇,老太妃,你们有所不知,勇毅侯和林家女两个其实是有了婚书的。”
安朔帝此言一出,甄老太妃便是眯着眼:“陛下可别为了插手自家臣子的终身大事,而伪造一封婚书出来。”
安朔帝闻言,语气淡然:“我那边有平常时林爱卿送回来的密信,父皇也曾见过林爱卿写的字。
老太妃若是不信,等会将婚书拿过来,叫父皇仔细辨别一下就是。”
甄老太妃闻言,下意识地看向了太上皇,见其微微颔首,这才冷哼一声:“那你就叫了戴权去把那婚书拿来,我倒要看看,林家女什么时候跟勇毅侯有了婚约!”
她仍是觉得安朔帝是在忽悠她们两个。
林黛玉可是荣国府贾史氏的亲外孙女,她和贾史氏有书信往来,每逢过节的时候还时常面见交谈,林黛玉若是定下了人家,她不可能不知道。
安朔帝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厌恶之色,但还是高声对着外面的戴权吩咐道:“戴权,你回一趟大明殿,去我书桌上将勇毅侯和林家女的婚书拿过来!”
念到书桌和勇毅侯三个字的时候,他还特地稍微加重了语气。
戴权领命,便是匆匆而去,心中却是在暗暗叫苦。
作为跟在安朔帝身边伺候的太监,平常时安朔帝收到了什么信,处理了什么折子,他戴权还能不知道?
就算林如海那边送了他不能看的密信回来,可林如海这会儿远在扬州城,怕是连赵驹的名字都没有听过,哪里会有这么一封婚书?
但想着方才安朔帝的提醒,显然是大明殿那边的书桌上有着破局之法,戴权便是匆匆往大明殿那边赶去了。
等他赶到大明殿之后,便是开始在书桌上仔细搜寻起来。
这里是平常时安朔帝处理公务的地方,桌面上大多摆的都是一些奏折之类的东西。
戴权搜寻无果,便是将书桌上的一个暗格给打开,继续在里面搜寻起来。
等翻开一众虎符,玉牌之类的玩意,见底下静静地躺着一封书信,戴权心头一跳,将那封信给抽了出来。
见那书信上写有林如海的名字,戴权径直将那封书信打开,等看清里面的内容后,不由得心头大震。
怪不得方才陛下这般有恃无恐,还特地提醒他。
他手上拿着的赫然是一封婚书。
显然是林如海写的,只不过并没有男方那一栏的信息。
来不及思索林如海这般用意,戴权拿过书桌上摆着的朱笔,便是在空着的男方名字的那一栏上面,写下了“赵驹”两个字。
虽说林如海那一手馆阁体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好的,但好在戴权多少也会一些,加上赵驹的名字笔画简单,倒也看不出异常来。
若是换了林黛玉的名字,那定然是不成的。
仔细将婚书上面的字迹吹干之后,戴权将那婚书折好,而后重新放回了那信封之中。
龙首宫。
太上皇头戴老花镜,仔细地端详着手中那封婚书,旁边甄老太妃正伸长个脖子往他那边瞧。
许久过去,见太上皇还没个动静,甄老太妃不由得焦急的问道:“怎么样?这婚书是真是假?”
太上皇将那婚书递还给了安朔帝,然后取下那老花镜,语气轻松:“这婚书就是林如海写的,错受不了!”
有了这婚书在,想来甄老太妃也应当会放弃将甄家女许给勇毅侯吧?
甄老太妃闻言,猛地瞪大了一双老眼,不敢置信道:“真的假的?你可看仔细了!”
太上皇闻言,顿时不悦起来,冲着甄老太妃扬了扬手中的老花镜,恼怒道:“怎么?你当朕老眼昏花了?
朕看得清清楚楚,这的确是林如海的字迹,你莫要再胡搅蛮缠了!”
他自然是见过林如海的字迹的,且印象极为深刻。
那会儿还是太上皇退位没多长时间,安朔帝上位后举办的第一次科考。
由于安朔帝没受过正经的储君培养,经验不足,太上皇放心不下朝堂诸事,每有什么大事都是由他亲自把关。
安朔帝亲自点的状元、榜眼和探花写的文章,太上皇自然是看过的。
林如海那一手馆阁体叫他印象极为深刻。
加上旁边还有平常时林海写的折子做对比,这婚书分明就是林如海亲自书写,哪里还有假?
甄老太妃听着太上皇的训斥声,心中极为不甘。
看着安朔帝将那婚书交给了戴权,她心中暗自叹息。
早知道就趁着太上皇父子俩不注意,将那婚书给毁去了。
没了那婚书,后面的事情操作起来自然是简单许多。
尽管可能会惹恼太上皇,但对于能得到赵驹这么个乘龙快婿来讲,倒也算不了什么了。
大不了事后再好好跟太上皇赔罪便是。
作为相处了数十年时间的枕边人,对这事,甄老太妃还是很有把握的。
只不过,这会儿显然是没了这机会,甄老太妃也只得将心中的想法给放弃了。
大明殿。
安朔帝看着手中赵驹和林黛玉的婚书,想着当时林如海信中所托,心情极为复杂。
如今大景朝沿用的是前朝的盐业专卖制度,盐场归朝廷所有,有专门的盐户为朝廷服役制盐。
只不过朝廷并不直接参与盐的运输与售卖,而是给商人发放盐引,将盐的销售权承包给商人,商人再缴纳盐税给朝廷。
自从林如海当了扬州城的巡盐御史之后,上交给朝廷的盐税是一年比一年多。
那么相应的,两淮地区那么些个盐商,所得的利润便是越来越少。
商人重利,那些个盐商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林如海抢夺他们的利润。
其实,按理来讲,盐商就算是按照朝廷规定的盐税足额缴纳,不说能到富可敌国的程度,起码也可以说得上是大富大贵。
先前由甄家人担任巡盐御史的时候,盐商们上下早就打点好,他们早就逃税、避税惯了。
现在来了个不肯收好处费的林如海要他们将白花花的银子交还给朝廷,他们哪里肯干?
当下便是想着法子对林如海下手,想方设法叫朝廷换一个巡盐御史。
毕竟,你林如海不贪,下一个人总不能不贪吧?
而在贾敏以及他那早夭的幼子先后去世之后,林如海便是将林黛玉送到了荣国府。
一来是为了保护林黛玉的安全。
二来则是贾敏去世,林黛玉身边少了母亲的教导,没人教导她有关于深闺内宅的事情,只得送到贾史氏的身边,叫她这个外祖母帮忙教导。
跟着林黛玉一同进京的,就还有这封空着的婚书以及林如海写给安朔帝的密信。
自觉自己可能随时出意外的林如海在密信上拜托了安朔帝,等林黛玉稍微大些,若荣国府并无什么不妥之处,就在那婚书上写上贾宝玉的名字,将林黛玉许配给贾宝玉。
当然,林如海办事自然是不会早早地定下结论。
毕竟,安朔帝对荣国府这等开国贵勋的态度,他也是知道的。
因此,林如海倒也并没有直接在那婚书上写下贾宝玉的名字,而是补充了一句,若是发现还有什么英年才俊适合林黛玉的也可,请安朔帝帮忙把关。
想到林如海拜托的事情,安朔帝便是重新将那婚书放好,而后对着戴权吩咐道:“去把勇毅侯叫来。”
就这么一声不吭地将人家的婚事给定下了,他自然是要跟赵驹通个气。
按道理来讲,现在的林黛玉是有些配不上赵驹的。
赵驹现在是大景朝的一等勇毅侯,超品的爵位,且还是白手起家,其中个含金量自然不用多说。
而林如海虽然只是个七品的巡盐御史,但朝堂上的人都知道,等将来林如海回京,是定然要进内阁的,甚至等他资历再老些,当个首辅也不是不可能。
而作为林如海的爱女,按理来讲,配谁都是配得上的。
可偏生林黛玉有个致命的缺点。
那就是母亲早亡。
现在这世道讲究“五不娶”:“逆家子不娶、乱家子不娶、世有刑人不娶、世有恶疾不娶、丧妇长子不娶。”
其中,丧妇长子是指母亲早逝且由父亲抚养长大的长女,世人认为这类女子缺乏母亲教导,性格刚强,难以成为“贤妻良母”。
而林黛玉恰好就是此等类型。
这也是为何林如海在贾敏去世之后,便这般着急忙慌地将林黛玉送到荣国府里去的其中一个原因。
想来有了贾史氏这个外祖母帮忙教导林黛玉,多少能避免这方面的问题。
第297章 各方反应
没多久,赵驹便是来到了大明殿。
等安朔帝将事情的原委讲给他听了之后,赵驹不由得微微愣神。
安朔帝见他这副模样,还以为是他不乐意。
毕竟,太上皇和甄老太妃不明白赵驹跟林黛玉的关系,他还能不知道?
很明显,赵驹这会是把林黛玉当成跟迎春、探春几个一样的妹妹来看待的。
想到这里,安朔帝叹了一声气:“罢了罢了,既然你不愿意,那朕找机会将这婚事取销就是。”
其实,他倒是觉得若是赵驹跟林黛玉两个能凑成一对,那还是挺好的。
等将来太上皇和甄老太妃老去,他解决了江南甄家之后,林如海必定要回京任职。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