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超陆权强国

超陆权强国 第147节

这军乐编制因为人数较少,所以大部分之间都能叫上彼此性命,于是李汉便从一标中将他们召集到了一起,又从他们手上拿了名单,到各标内将军乐手召集到了一起,而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便是根据自己的记忆,由他哼唱一遍自己修改过歌词的歌曲将两首最适合、也是最简单的歌曲铺了出来,即《革命者之歌》以及《革命军进行曲》,照理说那首他几乎没动过歌词的改编版《革命军进行曲》应该更适合军人传唱才是,然而,实际上却是这一首“革命者之歌”已经传播之后便普遍得到了士兵们的喜爱,至于理由吗,李汉派人打听了一下之后才知道了那个看似有些幼稚可笑却又令人不得不新生佩服的理由。

“因为我们是革命者!”

显然,在这个年代中,‘革命者’这个三个字从世纪初的朝廷丑化、百姓畏惧,到随着满清的一步步堪称愚蠢到极点政策、以及革命者们不惜牺牲洒下淋漓的鲜血也要为民族为国家争取富强、民主、自由,‘革命者’这三个字在这个年代成为了国人最崇拜与尊敬的英雄的象征,正是因为如此,士兵们虽然也很喜欢简单易唱的《革命军进行曲》,但除非军官们强制规定要唱那一首歌,否则,他们更喜欢这一首《革命者之歌》。

在飘扬的歌声中,士兵们鼓足了劲气,行军速度竟然比以前还要快出几分,中间还休息一阵,但是仅用了不到四个多小时,便有京山籍士兵提醒,就要抵达了!

“报……报大帅,先锋营已于五里外与敌人交火!”

身边参谋官传来最新消息,李汉点了点头,此时的他面色略有些苍白,因为骑术不佳,这一路倒是令他受了不少的罪,不过同士兵们一样,他的士气一样旺盛,手上马鞭一挥,“命令第二标加快速度!”

“是!”

“先生不善骑术?”

军中会称呼李汉先生的就只有李东来一人了,本来这次十分突然的行动,他不打算带上这个病号的,毕竟他的腿伤大夫吩咐了至少两个月的安生休养才行。但是最终他还是跟了过来,理由,理由是京山方面的情况他比较清楚一些。

骑术?

李汉当然不懂了,后世随着汽车的普及,交通手段的更新换代,马已经成了贵族玩物,国内除非那种征收天价会员费的俱乐部,平民百姓已经很少能够见到这种东西了。他虽然出身不错,也仅仅只在幼年的时候陪当时还未过世的爷爷在老家农村骑过几次,后来连农村都几乎见不到了。

实话自然不能说了,只好编些借口出来。

“我于国外多年,此时西方诸国正在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革,其中之一便是其进行进行的工业与交通之变革。交通之变革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代替了使用了千百年畜力,马虽然在外国还未被完全替代,却也逐渐失去了以前的那般地位,其中又以美国为最。我于美国居住了好些时间,这马术却是没有学会!”

第二卷血战中原第127章末路

“主子,主子。”谭泰的戈什哈大声叫嚷,试图将谭泰唤醒,只是他们注定是徒劳,山上明军枪声一直不紧不慢的响着,谭泰的戈什哈也陆续倒下,将谭泰的尸体盖住,正在开枪的明军谁也没有感觉到又一名满清重将已经魂归地府。

整个山头呈现出一面倒的屠杀,无数清军脸上带着迷茫的表情倒了下来,后面的清军迟疑起来,一些清军脸上却是呈现出一股病态的疯狂,嘴里大声喊叫着,以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去,只是短短的距离却象天堑一样遥远,他们往往冲到一半就滑倒在地上,等到再爬起来时,身上已经多了数个血洞,重新倒了下去,不过,他们再也没有机会重新爬起。

“跑!”后面的清军醒悟过来,也不知是谁先带头,纷纷转身向后,他们心中一片惶恐,只想离开这个吞噬他们无数同伴的地狱越远越好。

以前哪怕明军的炮火和火枪最猛烈的时刻,清军也没有过如此的恐惧,这次当他们信心满满,本以为明军火器不能用时,明军响起的枪声将他们的信心彻底击溃,满人也是人,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们绝望起来,溃败也就不足为奇。

叶臣舞动着长刀还要冲上去时,被他的戈什哈死死拖了下去,鳌拜、塔瞻等人也在败兵之中向后疾退,鳌拜扭过头向山上看去,山头枪声一直没停,每一轮枪响,后面的满人精锐就倒下一片,他心中涌起一片无力感,头一次对自己的武勇产生了怀疑,明军的火器非人力能敌,自己的武勇还有用吗?

“羽林卫!前进!”

头一次看到清军如此狼狈的身影,前头一名指挥官头脑一热,手中长刀向前一指,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正在射击的近卫军一愣,马上就响应起来:“前进!前进!”迈开大步,向清军追去,这一追,阵型自然无法再保持整齐,枪声开始变得散乱。

“前进!前进!”两旁的长矛手马上随机而动,踩着脚下的泥水,向清军追去。

后头的羽林卫高层大惊,眼下羽林卫有战力的不过一万多人,而且火枪兵在这样天气下移动很难保持队形,如果清军反击,后果孰难预料,阎应元等人一时只急得跳脚,只是却不敢鸣金收兵,这种天气,若是鸣金,很难让正在进攻的羽林卫全部听到,反而可能造成混乱。

王福在山上看得真切,却没有感觉到什么不妥,虽然羽林卫能投入战场的只有一万多人,可是清军已经完全没有了斗志,在雨天,清军的骑射根本无从发挥,如果这样还不能发起反击,难道要坐等胜利:“鼓来!”

“咚!咚!咚!”随着王福亲自敲响鼓声,山上数面大鼓也同时响了起来,鼓声在雨声中显得有一点沉闷,听到鼓声的羽林卫士气更加高涨起来,子弹追在清军的背后乱飞,不时将一些想反抗的清军射倒在地。

“杀!”当黄得功的军队赶到时,正是清军从山下溃退下来之时,黄得功虽然无法看到,只是依然毫不迟疑的下达全军突击的命令。

什么叫屋漏偏逢连夜雨,多铎总算体会到了,当他听到后面出现大队明军时,脸色更加白了起来,一口鲜血再也没有忍住,卟的一声吐了出来。

“王爷,王爷。”多铎的戈什哈大吃一惊,急忙扶住多铎摇摇欲坠的身体。

此时清军无论是前面还有后面都乱成一团,留在多铎身边的不足千人,苏克萨哈跳上马背,深深的看了多铎一眼,扭头对身后大喊:“两白旗的巴图鲁们,跟在本将身后,杀!”

数百名两白旗官兵正六神无主,听到苏克萨哈的话也都跨上马背,跟在苏克萨哈背后向后面急驰而去。

勒克德浑看到苏克萨哈的方向是后面,他也连忙叫道:“两红旗的巴图鲁,跟在本将后面,向前冲!”

两支队伍一前一后,向正杀过来的明军迎去,多铎身边只剩下一百余名戈什哈护着,这些人扶起多铎往营地方向逃去。

“杀啊!”殷洪盛、李本深、李成栋、何刚等人各自率着数千兵马,很快将迎面过来的清军冲得七零八落,明军明显感觉到清军士气低落,地上已经落了一层雨水,极大限制了马速,明军人多的优势马上就发挥出来,战场上,常常是七八名明军围着一名清军,任凭清军如何英勇也挡不住四面八方过来的兵器,很快就被打落马下,成为一具尸体。

苏克萨哈领着数百两白旗精锐冲到后面时,正是清军后队全面溃败之时,他怒吼起来,领着人东奔西讨,令他绝望的是,跟在他身后的人却是越来越少,战场上仿佛到处都是明军。

勒克德浑的还情况比苏克萨哈更糟,他赶到前面时,数千清军正从山上乱哄哄的败退下来,身后不时传来明军大声喊杀的声音,中间间杂着明军的枪声响起,这些败军毫无斗志,根本不是勒克德浑的数百两红旗兵马能够阻挡,他的兵马反而被败军冲散,最后勒克德浑也不得不随在其中一起后退。

憋了数天的羽林卫长枪兵气势如虹,他们已经赶到火枪手的前面,只要有清兵敢回头,等待他们的往往是十几只长枪一起攒剌,无论人马皆扎成了筛子,许多清军往往落后一,就死于非命,这一步就是生与死的距离,一向只会追着明军砍的满人精兵,为了先一步逃命,甚至也拨刀将前面阻挡自己的人砍翻,夺路而逃。

“杀啊!”整个战场全部是明军的喊杀声,两军很快汇合,羽林卫和黄得功的部队汇合后更是士气如虹,无论是火枪队还是长矛手,完全已经抛弃了队形,对陷入四面包围的清军追杀起来。

山上,王福已经放下了鼓锤,一边揉着酸痛的手腕,一边侧耳细听,雨水将视线遮住,他虽然在山上也看不清战场的形式,只能从喊杀声中推断战事的进展。

羽林卫的鼓声并没有停歇,反而更加响亮,喊杀声一浪高过一浪,战场上清军的声音好象完全不见,王福越听却越觉得不对劲,这个喊杀声好象远远超过羽林卫投入的力量。他连忙对两名侍卫道:“快,到前面看看,到底发生何事?”

“是!皇上!”

没等两名侍卫走出数步,数人连滚带爬的冲了上来,每个人身上都滚满了泥浆血水,不过,脸上却是一片兴奋:“报,皇上,靖国公的兵马到了,正在向鞑子的后方发起突击。”

王福怔怔站着,脸下却没有狂喜之色,反而想大哭一场,虽然还没有取得全面的胜利,可是满人经过打击,至少数年内回不过气来,自己竟然挽救了一个民族沉沦数百年的命运。从今天起,自己再也不用整天担惊受怕想着逃跑了。

可惜这些事情自己只能藏在心里无人分享,就是想大哭一场也不可能,他现在是大明皇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软弱。

“皇上,皇上。”见到皇帝呆立不语,无论是身边的侍卫还是前来报信的几名羽林卫心中都感到一线奇怪,皇上怎么好象没见怎么高兴,虽然战事尚没有结束,只是胜利是肯定的,难道这样的大胜皇上还会不满,对了,皇帝一定是想到北京还在鞑子手中才会如此,想到此,身边所有人都对皇帝更加敬仰起来。

王福回过神来“传朕旨意,今日毕其功于一役,不可放过一名鞑子。”

“是!”两名信使不顾身上冷湿一片,又重新向山下跑去。

雨滴滴答答的下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停了,天上的乌云重新散去,虽然太阳还躲着不肯出来,不过,视线已经变得良好起来,整个山下到处是倒伏的清军尸体,他们许多人都是背朝着天空,被明军向身后杀死,这对于一向武勇的清军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剌。

地面上湿润一片,泥水和血水掺在一起,形成一种怪异的颜色,战场上的喊杀声并没有停下来,无数明军将剩下的清军包围在清军大营内的一处高地,借着这处高地,剩余的清兵勉强抵住了明军,为防止清军困兽犹斗,明军暂时停止了进攻。

这让清军暂时松了一口气,不过,看到视野中无穷无尽的明军,所有人都心凉无比,加上打湿的衣服穿在身上更加难受,侥是满人习惯了寒冷,许多人的牙齿也打起颤来。
首节 上一节 147/9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如果这是宋史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