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96节
现在这种情况想种粮食也不可能了,虽然这段时间洛阳城下了点雪,但徐晨估计明年中原可能也有旱灾,粮食能保证平常年份的七成他都要阿弥陀佛了,徐晨已经决定了明年在整个中原大范围的推广抗旱作物,和玉米,土豆,红薯这三种抗旱高产作物,能不能吃好已经管不了了,先填饱肚子再说。
在中原的粮食难以保证的情况,大海就成了大同社最重要的粮仓,他不敢期望像后世一样动不动捞上千万吨,但哪怕是弄出上万吨的海鱼,那也能保证几十万人的粮食。
“遵命!”
“王二!”
“末将在”
“你带领第一师,攻克开封府,收编在归德府的李岩他们,而后在当地组织抗旱会,清洗士绅大户,为我进下一步北伐直隶做好准备。”
“遵命!”
“张献忠!”
“末将在!”
“拷打洛阳城财主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从他们手中挖出更多的粮食。”
张献忠咧开嘴笑道:“都督放心,俺老张必定让这些人把耗子洞藏的粮食都给掏出来。”
在徐晨的命令下,大同军的高层,按照各自的任务展开行动,张献忠直接带领士兵,把这些大户全家全部抓起来。
这其中福王觉得自己最委屈,他被抓的时候还高喊道:“本王就知道那些丘八靠不住,平日他们贪也就贪了。
现在这种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们还贪,少贪一两银子,难道他们会死吗,本王拿了价值上百万两银子的钱粮,结果一点用都没有,本王不服气。”
他的嚎叫直接惹怒了士兵,上去就给了他两巴掌,直接把他打蒙了,一脸惊恐的看着这个士兵。
“你还有脸不服气,城外到处都是饿死的百姓,你看看你这一身肉多肥膘,你们这些虫豸吞了百姓多少钱粮,俺恨不得扒你的皮,吃你的肉,把你们全家老小剥皮拆骨放到锅里煮了。”
此言一出,福王妻妾和子嗣各个一脸惊恐,生怕大同军真这么干,因为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大同军是真能干出这种事情来。
士兵看到他们惶恐的神情道:“放心,我大同社是讲法律,你们的罪责,审判之后该枪毙枪毙,该劳改劳改。”
这反而让他们松口气。
洛阳城的王公贵族,士绅大户被关押在监牢当中,张献忠用上监牢当中的刑具,进来的人先拷打一番,给他们来个下马威,让他们生死两难。
尤其是那些王公子弟从小娇生惯养,哪里受得了这样的苦心,只上了一个夹棍,夹夹对方脑袋,他们就受不了,纷纷求饶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你们想知道什么,我都说。”
下马威一用,这些士绅什么事情都抖露出来,连自己藏的私房钱也一五一十的交代出来。
然后大同军的士兵抄出来海量粮食和银子,这些粮食封存在洛阳城的官仓当中,银子封存到洛阳府的库当中。
抄完家的空宅院,这安排城外的流民居住进来,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打了五六年的仗,大同军抄家已经固定的流程了,大家都非常熟练的按流程行事。
大同社攻占洛阳的消息快速传遍整个中原,中原的流民纷纷涌向洛阳城,寻求自己唯一的生机。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11月 22日。京城
冬季天空好似被一块巨大的铅板严严实实地盖住,终日阴沉无光。铅云低垂,仿佛触手可及,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凛冽的北风如同一头暴躁的猛兽,从塞外呼啸而来,肆无忌惮地席卷着京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风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生疼,城中的树木在狂风中瑟瑟发抖,干枯的树枝被吹得咔嚓作响,不时有折断的枝条掉落下来,在冰冷的地面上滚动。
京城的街道上,行人寥寥无几。厚厚的积雪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力气。街边的店铺大多紧闭着门扉,门板上结满了冰霜,往日热闹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只剩下几面残破的幌子在寒风中无力地飘荡。
偶尔有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蜷缩在街角,他们身上的破棉衣根本无法抵御这刺骨的寒冷,冻得嘴唇发紫,但他们却露出笑脸一动不动,这场景让人看的分外恐怖,没多久就专门的收尸人,他们看到这场景只能无奈的叹口气,把死者抬上一辆车,拉到城外去乱葬岗去。
紫禁城的红墙在冰雪的侵蚀下,褪去了往日的艳丽,显得黯淡而陈旧。城墙上的琉璃瓦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呈现出几分落魄和凄凉之感。
文华殿,这个大明新的权利中心,此时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彩,每个经过这里的官员,都加快脚步,小心翼翼的穿过这里,生怕自己弄出来的动静,点燃里面大人物的怒火。
而在大殿之内,东林党几个巨头已经知道中原大战朝廷全面溃败,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同军攻占了洛阳城,歼灭了朝廷近二十万大军,大同镇被攻克之后,大同军距离京城最近只有四五百里,骑兵驰骋两日就可以杀到京城脚下。
整个京城的王公贵族,士绅大户可谓是一日三惊,他们纷纷逃离京城,躲到通州,天津卫这些城市,但除此之外,他们却找不到更好的逃生的出路。
中原也在被大同军进攻,他们不敢南下中原,北方还有辽东的女真人,他们更不敢去,只有天津卫还有一些海船,原本这些船是运输粮草到辽东去的,现在却成了这些权贵们唯一的生路,他们打算见势不妙,从天津卫逃到山东,再由山东逃到江南去。
这些人可以逃,但掌握权力的东林党这些大佬却没有办法逃。
周延儒气愤道:“朝廷的将门都是蠢货,战争之前信誓旦旦说能抵挡住大同军,结果仗却打成这样,一个月时间就被大同军攻克了洛阳城,十几万大军就这样没了,他们就算是十几万头猪,大同军一个月也抓不光。”
黄道周勃然大怒道:“你这个奸相还有资格指责别人,你也知道中原战场的重要,为什么不给他们发粮饷,他们已经断绝军饷三个月,士兵的父母亲眷都饿死了,你还指望他们为朝廷效力。”
他们虽然没完成议和,但两次经过洛阳城,早已经发现洛阳的问题了,但他们却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周延儒辩解道:“这不是国库空虚,我也只是让他们忍耐一下,江南的钱粮过去了,自然会给他们发军饷,以前他们欠饷三年都欠了,现在只不过是三个月而已。”
说起这件事情他也很不服气,甚至感到有些委屈,以前朝廷欠饷三年都欠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他不过让那些士兵欠饷三个月,却没想到这些士兵连点忠君爱国之心都没有了,纷纷投降贼寇。
他感觉这些士兵是专门针对他这个首辅,大明天子欠你们三年,想就欠的,他这个首辅欠三个月就欠不得了。
黄道周怒道:“知道国库空虚,你还敢给官员增加俸禄,还给他们补两年的俸禄,朝廷衰败成现在的模样,你这个奸相要负主要责任。”
周延儒此时也感到后悔了,他后悔的不是发了官员的俸禄,而是后悔明明知道朝廷现在已经是个火山口,偏偏还要坐上来,以前大家还可以推脱到天子身上,甚至他可以告老还乡,回到江南去。
现在他是大明的宰相,天子也被他们逼到后宫去了,想要找个背黑锅的都找不到了,所有的压力都到他身上,东林党各大派系官员拿钱的时候喜笑颜开,现在出了问题了,纷纷指责他,说他不该不顾大局,他快要被这座爆炸的火山给炸死了。
钱谦益想缓和气氛道:“现在不是我等相互指责的时候,大同军已经攻占了大同镇,河南行省即将被他们攻占,太原城看样子也守不了多久,朝廷即将面临三面夹击呀,再不想办法对抗大同军,我等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刘宗周苦笑道:“现在朝廷已经被贼寇截成南北两部,中原损失了20多万兵力,光靠直隶的军队根本不是贼寇的对手,大明的江山要被我等葬送完了,我等愧对大明历代天子,”
成基命想了想小声道:“京城已经是死地了,我等何不请求天子南巡,有江南的半壁江山在,我等振奋军心士气,以后未必不能像太祖爷一样北伐中原。”
成基命的话让所有人都思考起来,北方现在肯定是守不住了,南浔好像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周延儒想到天子更是眼前一亮,他现在已经不想当这个“大明宰相”他想把这一摊烂摊子重新丢给崇祯帝,到时候他不管是退居幕后,还是告老还乡,都有转圜的余地了。
他想了想道:“天下现在的局势,显然已经超出了我等能处理的能力了,我等何不请天子主持大局?”
黄道周颤抖的用手指着周延儒骂道:“奸相,你还有脸让天子此时主政,我等东林党的脸都要被你丢尽。”
周延儒却像放下了千斤重担,他淡然道:“天下本就是天子的,让天子主政有什么不可,某可不想让人误解,某在欺压天子。”
黄道周怒骂道:“你这个无耻之徒,无耻之徒!”
只可惜他是个文化人,平时也没研究骂人的话,只知道一个劲说无耻之徒。
但其他东林党人却已经在思考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了,显然现在大明的局势就是个巨大的火坑,哪怕天子南浔到江南,丢失整个北方的责任也是他们,到时候他们东林党人的名声将遗臭万年,再也不会有人支持他们,他们的政治生命也会死去,这是他们很难接受的事情。
钱谦益拉着黄道周道:“现在这局面我等是不能继续在内斗下去,请天子主政,是最好弥合大明各方势力的方法。”
成基命也说道:“大家不要忘了,天子在辽东还有两万多新军,这一年下来贺涵努力练兵,据说兵力扩张到3万余人,他们可是朝廷最精锐的大军,要是调到中原战场或可以改变现在朝廷面对大同军一触即溃的局面。”
说到新军,现场的这些东林大佬都露出一股莫名的神情,没想到到最后他们还只能靠这支新军来救命了。
几轮讨论半天之后,发现新军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新军能扛住大同军的进攻,朝廷还能有喘息之机,要是扛不住,那也是天子丢了大明北方的疆土。
翌日,大明这半年来第一次开了大朝会,天子坐在龙椅子上,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齐聚一堂。
周延儒汇报了这一个月来,中原战场剧烈的变化,引起朝堂上官员的一阵阵惊恐,那些地位低的官员只知道朝廷吃了败仗,却没想到朝廷一败涂地,现在连京城都守不住了。
周延儒淡然道:“现在中原局势紧张,臣请天子调辽东贺函部来直隶抵挡大同贼寇。”
崇祯阴森森的脸上,突然诡异的笑道:“首辅不怕贺函清君侧,诛奸邪。”
周延儒义正言辞道:“臣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明江山,陛下如此误会臣,臣请告老还乡,以证明臣的清白。”
崇祯帝听到这话脸色当即愤怒起来,这些人把大明的江山弄得一塌糊涂,现在却想甩手不干,把黑锅甩到他头上,他从未想过周延儒居然是如此厚颜无耻之辈。
第282章 ,借师助剿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仿佛能点燃火药。周延儒则一脸盘算着逃跑的心思,崇祯帝自然不愿意接过这个黑锅。一脸愤怒的看着周延儒等人,周延儒却满不在意,天子愤怒好,最好直接把他罢免。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彻底闹翻。
前首辅李标见状,心中一紧,赶忙站出来说道:“陛下当以大明的江山社稷为重,我等现在最重要的是击退大同贼寇,不然九泉之下陛下又有何面目见我大明历代的天子。”
李标只感觉前所未有的心累,大敌当前,朝堂之上却还在内斗。天子想要发泄怒火,周延儒这个首辅却一心想着逃跑。最让他无奈的是,朝堂上那些江南官员可以逃到江南去,可他老家就在直隶,下一步大同军就要打过来了,他根本无处可逃。所以,他现在无比希望朝廷能停止纷争,将所有力量都用来对付贼寇。
崇祯内心的愤怒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但他也清楚,这片江山是他朱家的,周延儒这些人可以投靠叛军,也能逃到江南去,可他身为天子,却无路可逃。但他即便此时掌权改变现状,也无法扭转大局,弄不好还会帮东林党人背了黑锅。
如今,大明朝廷内外交困。20多万精锐被大同军歼灭,整个北方已没有多少精锐之师。京营早已彻底荒废,兵部账册上虽还有10万人,但各种吃空饷的情况严重,实际能作战的只有两三万,而且这两三万人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做土木工程或许还行,可让他们拿枪拿炮去抵抗强大的大同社,实在是强人所难。
朝廷现在只能在直隶招募了一些乡勇,又从天津卫和山东行省调来了几支军队,加起来还不到3万。这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打仗呢?
没有士兵也就罢了,朝廷现在连钱粮也没有。国库空虚是崇祯登基以来就一直没解决的问题,周延儒掌权大半年,依旧毫无办法。
崇祯沉默了半天,开口问道:“现在朝廷缺钱粮,缺兵源,各位爱卿可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周延儒眼睛一亮,只要天子愿意接过这副烂摊子就好。他马上说道:“现在征税征粮已然来不及了,臣想的办法就是朝廷先借直隶士绅、勋贵的钱粮,有500万两银子,500万石粮食,足够维持朝廷半年使用,勉强能应对大同社。”
说着周延儒看着李标又道:“臣想来,这笔钱勋贵和地方大族深受皇恩,他们现在肯定是愿意毁家纾难的。”
李标一愣,没想到周延儒居然盯上了自己。他赶忙看向钱谦益、文震孟两人,可这两人却面无表情,眼观鼻,鼻观心,好像大殿中发生的事情与他们毫无关系。
他又看向黄道周、刘宗周二人,二人说道:“我福建行省的乡绅愿意与朝廷共进退,臣这就去福建召集地方乡绅捐钱捐粮,组织大军来支援朝廷。”
李标听了,只是无奈地叹了口气。等他们从福建带着钱粮赶来,直隶早就沦陷了。他知道这一刀躲不过去了,原本的北方盟友也彻底土崩瓦解。吕维祺被大同军抓住关了起来,一代大儒沦为囚徒,实在悲惨。
山西行省的韩爌老家也沦陷了,整个山西行省没几个州县还在朝廷手中,他已经成为无根之木,让他们出钱出粮根本不现实,如今只剩下他一个人。
于是李标咬了咬牙道:“老臣可以想办法动员直隶的大户,让他们借200万两银子和200万石粮食给朝廷。”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爱卿忠君爱国之心朕能感受到,剩下的钱粮勋贵出,朝廷养了他们200多年了,是到他们出力的时候。”
一直躲在角落里、对朝政漠不关心的勋贵们猛然惊醒。天子刚刚说什么了?
直隶大户出200万两银子和200万石粮食,那剩下的300万两银子和300万石粮食不就要他们出吗?这怎么能行!
他们刚想站出来反对,却看到满朝文武大臣都用恶狠狠的眼神盯着他们,连天子看他们的眼神都极其凶恶,大有他们敢拒绝就直接把他们吃干抹净的意思。这种场景吓得他们不敢发声了。
成国公朱纯臣知道这一刀躲不过去了。徐晨在中原大规模清洗士绅大族,他也明白投降也没有好下场,倒不如花这些钱重新赢得天子的信任。
于是朱纯臣站出来说道:“臣等深受皇恩200余年,朝廷有难,臣等愿意捐出家产帮助朝廷渡过此劫。”
崇祯和大明的臣子们这才满意地点点头。然而即便是解决了钱粮问题,没有一支强军依旧挡不住大同军。
崇祯皱着眉头道:“现在钱粮有了,但兵员怎么办?即便贺涵带着新军南下,就这3万新军,哪里可能是几十万大同军的对手?”
朝堂上再次陷入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同军的强大是众人有目共睹的,他们不但野战能力出众,攻城更是一绝,以至于朝廷想要依靠城池防御都难以做到。可如今,朝廷到哪里去寻找机动的兵员呢?
此时,周延儒不断地用眼神示意成基命出列,成基命却装作没看见,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其实,他们昨天晚上的确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朝目前最好的出路,只是这个办法一旦说出来,容易让人遗臭万年。成基命哪怕不当大明的官员,也不敢轻易开口。
崇祯坐在龙椅上,将他们的小动作尽收眼底,冷笑一声道:“看周阁老的表情,想来阁老是有办法弄到军队了。”
顿时,所有朝臣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周延儒,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一丝审视。这段时间,多少人妒忌周延儒大权独揽,现在有多少人想看他的笑话,你把天下弄得如此乱糟糟的,现在有办法就赶紧说出来,别想着逃跑。
周延儒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出列道:“中原大军虽然被大同军剿灭,但朝廷却也不是无可用之兵,宣大、蓟辽还有近十万精锐驻守。”
马上就有大臣反驳道:“这些大军都是要驻守边塞防备女真人,如何能调动?”
周延儒清了清嗓子,说道:“现在朝廷都要被贼寇覆灭了,女真人已经不是朝廷头等的大敌,而是大同军。既然大同社不愿意和朝廷议和,臣提议先和辽东的女真人议和,借师剿匪,把整个山海关以北的土地作为交换的筹码,借女真人10万精锐,再加上朝廷的10万精锐边军,如此20万大军,可与大同军一战。”
周延儒的话刚一出口,整个朝堂就像炸开了锅一样,一片哗然。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脸上满是震惊和愤怒,女真人和朝廷打了十几年,现在不但要与他们议和,还要借他们的兵来围剿贼寇,大部分朝臣还是不能接受。
黄道周更是怒不可遏,他涨红了脸,大声说道:“陛下,周延儒是奸佞小人,万万不可听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