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民国:王牌飞行员

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749节

  他驾驶第一辆卡车,带着车队开往机场。

  回到了机场,这些箱子也不拆开,全部搬上水路两用型水上飞机。

  带箱子总重23吨的火箭弹,想要全部运到缅北基地,需要20架次。

  还好,泰山库存的水上运输飞机足够多,弄出20架一同起飞都不是问题。

  因此,所有火箭弹装上飞机后,一次性运到了缅北基地。

  到了那边,火箭弹卸货,放入炸弹厂的安全仓库中。

  方文则随机取了82毫米和132毫米各一枚火箭弹,拿到了泰山研究院进行研究。

  想要研究别国生产的军用武器,在没有图纸和资料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拆开它,直接了解内部结构,从而研究出其运行原理。

  方文的手段更简单。

  他可以用自己的异能来解构。

  研究所的地下室中,方文带上了自己专用的机械感知头盔。

  带上头盔的同时,他启动了自己的异能,以机械感知视界观察面前的火箭弹。

  首先解构的是82毫米航空火箭弹。

  叠加了透视眼的异能,穿透了火箭弹的外壳,看到了里面的结构。

  大体上,苏联制造的火箭弹和泰山研发的单兵火箭弹结构上是一样的,同样有战斗部、引信、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组成。

  但仔细观察下,方文还是看出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些不同之处,才是苏联火箭弹的秘密所在。

  (挂在82毫米航空火箭弹的苏联伊尔15双翼机)

第547章 国产喀秋莎火箭,拆卸与异能解析

  对火箭弹内部结构进行了解,只是第一步。

  火箭炮的性能到底如何,还需要实际发射后才能确定。

  而且仰光港那边苏联人还在等着尾款呢。

  随即,方文开始准备苏制火箭弹的发射装置。

  他在空气动力研究所,通过异能解构过对方的导轨式定向发射装置,正好进行一对一复制。

  随即,他前往飞机制造2厂,用那里的加工设备进行制造。

  飞机制造2厂,加工车间。

  这里拥有缅北基地最齐全的加工设备,同时也有最好的机械工程师。

  方文召集了20名工程师,将情况说明。

  “我准备制造一种集群式武器发射装置,工程量比较大,需要大家一起参与。但在开始之前,要求签署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对于飞机制造2厂的工程师来说,很正常,每次新飞机研发制造,他们都要签署不同的保密协议。

  但这次,是制造一种武器,让年轻的工程师们兴趣大增。

  纷纷出声询问。

  “总经理,什么是集群式武器发射装置啊?”

  “一种可以同时发射8-16枚火箭弹,并且射程在8000米的远程武器。”方文简单解释了下。

  “这么厉害?!”

  工程师们很是惊讶,他们虽然主要工作是造飞机,但闲暇时间,经常讨论各种武器。

  陆军中的常规主战炮,最远距离也不过如此。

  看来,咱们泰山军工终于要向大威力地面武器下手了。

  工程师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参加这个项目,纷纷将保密协议签署。

  签署完保密协议,方文展开设计图,向工程师们说明。

  “它是架设在移动载具上的,我准备为他设计一款载重汽车,就是图纸上这样的。汽车车厢去除,安装多管火箭弹导向发射装置,支撑点在这里,用液压升降,调整发射角度。”

  (早期苏制BM-13型火箭炮的发射系统,也就是俗称的‘喀秋莎’)

  方文讲解完图纸,随即开始分工。

  20个工程小组一起来做这个项目,并且由方文来监督,发现问题后可以立即更改,进展很快。

  用了两天时间,他们用钢管焊接出钢架外壳,并制作了上下两层8管导向式发射装置,但因为还没有制造配套的载重汽车,就弄来了一辆泰山牌军车,后面加装牵引车体,将发射导轨装置放在上面。

  第一次试射,是在第三天。

  方文和工程师们小心翼翼将1枚132毫米火箭弹放入发射导轨中。

  发射方面,方文找来了曾经在军阀部队做炮兵军官的严怀勋。

  “我准备让你来发射它。”

  严怀勋看着眼前的奇怪家伙,都还没搞明白。

  “总经理,我先看看。”

  他凑近了,仔细观察,从发射导轨以及里面装好的一枚132毫米火箭弹,他看出了门道。

  “这是不是单兵火箭弹的放大版?”

  “原理有些相似,但它威力更大,可以达到8000米射程。”

  炮兵对射程有着天然的敏感,严怀勋露出惊容,说实话,他军旅半生,还没用过可以射出8000米的大炮呢。

  因此,他对发射这款火箭弹有相当大的兴趣。

  为此,方文带着他进行了讲解。

  “这是液压阀,顺时针转动它,发射架向下,逆时针转动它,发射架向上。这样就能调节发射角度。这个其实和火炮差不多。你可以结合它的发射数据,进行瞄准运算。”

  方文将一张写有132毫米火箭弹发射预瞄公式的纸交给严怀勋,让其先熟悉一下。

  严怀勋接过纸,认真观看,并在自己的记事本上不停计算着。

  过了阵,他停下笔,“我不敢确定是不是对的,可能需要经过试射验证。”

  方文点头,他的火箭弹发射角度和落点公式,是模拟计算出来的,到底对不对,还是要实际数据说话。

  随即,他定下了3个不同射程的测试点,分别是6000米,4000米,3000米。

  严怀勋按照计算公式,设定了发射角度,以及射向,向第一个目标区域3000米发射。

  随着点火,导轨发射架尾部喷出大量火焰和硝烟,随后一枚132毫米火箭弹飞出,向着远方射去。

  过了一阵,前方的小山坡上,暴起一团火光,是火箭弹落地爆炸了。

  2名工程师开车过去查看,并用步话机汇报情况。

  “总经理,距离实际目标偏差37米。”

  这种偏差是可以接受的,喀秋莎火箭弹本身就不是以命中度出名,而是依靠大规模集群火箭弹袭击,以面打击来对付集群目标。

  随即,方文又让严怀勋继续试射。

  可接下来的发射,却出现了更大误差。

  4000米的射程,偏差100米。

  6000米的射程,偏差200多米。

  方文不禁猜想。

  看来还没有定型的喀秋莎火箭弹,在技术上是有着缺陷的。

  难怪苏联这么大方,将自己的秘密武器卖给了泰山航空。

  他倒是没有因此暴躁,而是寻找问题所在。

  随后的一天里,方文和严怀勋一直在试射火箭弹,按照132毫米火箭弹一枚800美元的价格,一天就用掉了上万美元。

  但这样做,方文也找出了其中的问题。

  是苏联人给的火箭弹参数是原版参数,而实际上,这批火箭弹做出了调整,让射程从原本的8000米降低到5000米。

  通过异能,方文还找出了苏联人修改的地方。

  装药量减少了。

  尾翼也调整过。

  所以,这批火箭弹的实际数据是5000米有效射程。

  但在其他方面,都没有改变。

  也就是说,这是苏联的一种提防措施,一旦这批火箭弹被用于苏联自身,他们可以用同款射程更远的火箭弹来还击。

  5000米射程的集群打击,也不是坏事。

  至少这个射程内的精度更高,随即,方文开始根据新的数据推算射击公式,好形成一套泰山火箭弹发射系统射击诸元。

  随后,他又制造了模拟飞机的挂式火箭弹发射导轨,对82毫米航空火箭弹进行测试。

  这款火箭弹射程1000米,主要是对付空中目标,以及俯冲射击时的地面碉堡坦克等。

  他倒是没有出现数据不对的问题、

  10天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

  方文重新回到仰光。

  是该结算尾款的时候了。

  他和龚修能来到港区海员酒店。

  酒店负一层的地下酒吧里,一群苏联海员正在一起饮酒作乐。

  方文走到面前,他们都没有发现,还在举着冒着泡沫的啤酒杯,乌拉乌拉的叫着。

  片刻后,那名苏联押运军官看到了方文,热情起身道:“方,我们去房间里谈。”

  方文和军官离开酒吧,龚修能和一名水手跟上。

首节 上一节 749/7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寒霜千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