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王牌飞行员 第743节
方文曾经用泰山一号夜间轰炸日军,就多次让日军以为是TB-3重型轰炸机所为。
但这种战略轰炸机,苏联可不会对外出售的。
想来想去,方文都没有找到可以提出的条件。
他突然灵机一动。
其实还有一个东西。
那就是泰山松中型坦克。
虽然只造了两辆,但其作战效果斐然,让方文印象深刻。
这种坦克,正好克制日军的坦克,并且是采用苏联t26坦克铸造件生产。
如果让苏联的坦克厂来代工呢?
以苏联的重工业能力,再加上t26生产线,绝对可以大批量供应。
不行,泰山松中型坦克是加料版的,用了普惠的450马力航空发动机,苏联可没有这个。
那就换一种方式,从苏联采购一批t-26铸造件,包括塔座,外壳,底盘。
以苏联的钢铁重工业,生产这些不是很简单。
有了这些铸造件,再加上仓库里库存的普惠1340发动机,泰山军工就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一只地面坦克部队。
想到这里方文露出笑容。
“这是我们独有的技术,英国人付出了很大代价才拥有。我可以卖给你们,但有个要求。”
一听有戏,雄鹰顿时来劲了。
他们是隶属于苏联情报机构的人员,与方文接洽只是附带的工作,但泰山步话机如果能买到的话,对他们自己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是以,他急切问道:“什么要求?”
“我们曾经在去年研发了一款泰山松中型坦克,是基于你们的铸造件制造而成,作战效果很好。但因为目前缺乏相应生产能力,一直没有量产。我的想法是,通过你们苏联的坦克生产厂进行代工。如果你们能够促成这笔交易,我就可以出售泰山步话机给你们。”方文回道。
这是一个谈判技巧,先用更大的目标去谈,如果谈不成,才有回旋余地。
用苏联的坦克厂产能,来给华夏生产坦克。
雄鹰可做不了决定。
随即,他驱车返回住所,直接电报回国报告。
关于泰山步话机的了解,苏联国内高层,知道的更多。
步话机不光在情报领域有用,在军事作战领域同样有很好的效果。
苏联在华夏的军事观察员就发回了一份军事观察报告,报告里指出,八路军在配备了泰山步话机后,在太行山区入无人之境,日军根本没法对其进行有效打击,多次围剿都被互通消息的八路军各部分逐个歼灭击破。
日军目前已经不再对太行山脉北麓进攻,主要是在平汉线防御,以及攻打南麓的国民残余军队。
因此,苏联陆军对这种军事通讯装备也很感兴趣。
他们曾经自己尝试研发过,也从华夏弄来了一台泰山步话机进行解析。
但研究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半导体材料,全部是人工合成,目前苏联的军事研究部门没有相应的材料制作。
因此,关于泰山步话机的研究只能暂停。
而现在,伊斯坦布尔发来的电报说,泰山军工想要用步话机换取代工生产坦克的要求。
苏联那边对此进行了讨论。
结论自然是不可能,在t34没有量产前,t26是苏军主力坦克,不可能为别人代工。
一天时间过去。
苏联运载火箭弹物资的货轮顺利通过伊斯坦布尔海关。
接下来的行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方文却没有走,他要等苏联那边的答复。
差不多上午10点,雄鹰来到机场找到方文。
“莫斯科回电,你的要求无法达成。”
“这样啊。”方文故作惋惜,“那就像以前一样采购你们的坦克铸造件,我们自己想办法组装。”
雄鹰回去发报了,将新的提议报告。
这个条件比上个条件宽松许多。
苏联的重工业发达,坦克铸造件已经实现了量产,只要不是太大规模,基本上都可以供应。
当听说方文只需要100辆t26铸造件后,莫斯科方面同意了。
当即,双方敲定了交易价格。
t-26整车铸造件,包括定制机械配件,一套1万美元。
这价格相比国民政府购买的t26b整机,单价要便宜了11000美元。
其实还可以再便宜的,主要是方文要求苏联包运,才有这个价格。
而泰山步话机,苏军采购了600部,情报部门采购100部,每部1500美元。
达成意向后,方文与对方约定,在一个月后进行交易。
随后,方文与猎鹰告别,离开了伊斯坦布尔。
华山一型飞机起飞,向巴黎方向飞去,在巴黎稍作修整后,就要飞跃大西洋前往美国。
机舱内,龚修能在为方文达成的交易算账。
他在纸上写写画画,嘴里念叨着:“我们买100套,每套1万,就是100万。卖给苏联700部,每部1500,那是多少?”
他的算数能力太差,竟然算不出来。
邵思慎忍不住替他算:“我们卖100万零5万。”
“所以说,我们这个买卖是赚钱的?”龚修能高兴的问道。
“两个交易不是一回事,怎么混为一谈。”
“怎么不是一回事,我们出100万,收回100万零5万,就是赚了。”
两人争执起来。
争到后面,两人突然有了重大发现。
泰山步话机好像很值钱。
心情大好的方文出声道:“这就是技术的价值。只要我们有别人没有,定价权就在我们手里,想要卖多贵,就能卖多贵。”
第543章 美国高级加工设备长岛庄园夜
数个小时飞行过后,华山一型飞机飞抵巴黎上空,经过与地面塔台的联络,降落在巴黎国际机场上。
因为要从巴黎横跨大西洋直飞纽约,方文必须在此对飞机进行维修,不然那些隐患将会在横跨大西洋的飞行中引发故障。
为此,他直接将飞机开进了属于泰山航空的维修机库中。
机库里,两名分公司的常驻机械师已经到了,对公司的新机型很感兴趣。
“总经理,这是即将替代现有国际航班客机的新机型?”
方文点头,“主要是看产能,产能可以凑出来的话,2个月后会有2架华山一型进行试航。”
但产能却是最大的障碍,如今飞机制造厂,半导体厂,炸弹厂,发动机厂都在满负荷运作,光是每个月生产10架炮舰机,1架高速战机已经够呛,抽出产能生产华山一型,确实困难。
更别说即将到港的大量火箭弹,以及100辆泰山松中型坦克的组装工作。
产能的缺口,大到方文头痛的地步。
但这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清末时期识字率非常低,到了民国时期才好点,但依然不高,那些有文化的高中生,大学生,方文已经招募过好几次了,能招募的数量越来越少,毕竟不是所有知识分子能会来泰山航空工作的。
但这个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愿意下功夫培养,精通单项工艺的技术工人是可以速成的,并不需要全科人才。
更大的问题是,缺乏大量的加工设备。
泰山军工目前的设备,还是在37年购买,当时欧洲局势还算好,还能买到,如今随着纳粹越发强势,各国都在防备,高端加工设备根本就没有货源了。
他挥去思绪,拿起工具组,打开飞机腹部的维修盖,钻了进去进行修理。
维修管道中,扑面而来的是混合着机油与航空汽油的味道,在维修手提电筒的照明下,方文找到了问题所在的区域。
问题出在第三缸的火花塞上,在飞行时,他就感知到问题。
拆开封盖,方文取下火花塞,东西在手里发烫,并且积了层焦黑的碳垢,这是高空缺氧燃烧不充分留下的。
造成的原因是采用的进气增压装置上。
华山一型发动机使用的是方文研究出来的机械进气增压装置提供氧气密度,但这种技术,飞机制造2厂的工程师并没有吃透,有技术缺陷,所以才会造成部分缸体的氧气密度不够。
想要彻底解决它,就得回去改造下机械进气增压装置,或者换成涡轮增压新技术。
但现在,只能清理积碳,以方文的异能控制,倒是没多大问题。
修理完成,油箱内也加满了油,方文再度起飞。
飞机飞出大陆,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飞行着。
这是一个漫长的飞行过程,总航程5700公里,就算是副油箱也不足以完成整个飞行长度。
飞行到中段时,油料已经消耗大半,但飞机的性能还保持良好。
“龚修能,去后舱加油,用副油箱那个油路。”方文命令道。
“是团长。”
坐在空空的机舱内发呆的龚修能,起身走向后舱,邵思慎也跟了过去。
他们将输油管接入大油桶,另一端接上副油箱的油路接口,然后用人力泵将航空汽油注入。
油料注入完毕,龚修能报告。
方文降低发动机功率,将油路切换回副油箱,然后让龚修能给主油箱加油。
两个油箱重新加满油,飞机并没有中途降落休整,继续向西飞行。
上一篇: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下一篇:寒霜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