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金陵十三钗 第30节
这倒不是他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事实如此。
此时正值中日两国全面战争的初期,日本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处于巅峰状态,反观中国则是一个连大口径炮弹都不能自产的弱国。
淞沪会战,日军投入9个师团22万人,中方投入73个师70余万人,在兵力数倍于敌的情况下,最后还是以伤亡25万余人而告终。
这些天的南京保卫战,李高远所在的教导总队可是中国由此可见日军的战斗力。
原先重创第十一联队还可以说是站了出其不意的空子,可现在呢日本人可是有备而来,火炮、战车齐上阵。
但仅仅是为了拿下第一道防线,日军就付出了五百多人的伤亡,这让他们如何不诧异。
“团座、高远兄,现在咱们该怎么办?”黄观涛忍不住道:“虽然卢少斌信誓旦旦的说歼灭日军五百余人,但对于这个战果我还是有些心存疑虑。
而且三营自身也伤亡了两百多人,要不要让他们退下来休整一下?”
“休什么整?”苏耀阳冷然道:“咱们的防线就那么大,现在才打了多久?
他们要是撤下来,一号防线岂不是拱手让人?
按照这个速度,日本人一天之内岂不是就要打到咱们的教堂?
告诉卢少斌,没有团部的命令,三营就算全部拼光也要给我牢牢的钉在阵地上,违令者杀无赦!”
“是!”
黄观涛虽然有些于心不忍,但理智告诉他,苏耀阳的话是对的。
眼下保安团就占据了屁大的那么点地方,也就几条街区,一旦后撤的话,日本人的炮弹就可以直接打到教堂了。
“对了……”苏耀阳吩咐李高远道:
“你再派人去后面侦查一下,看看能不能突围出去,跟下关的三十六师亦或是萧山令长官取得联系,让他们派点援兵过来,哪怕一个营也是好的。”
“这……好吧……”李高远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下来。
但他还是说道:“团座,我觉得咱们还不是不要太过将期望寄托在上头,据我所知,现在日军还在对幕府山和下关一带逼近。
上头还在为此头疼呢,哪有多余的兵力来支援我们这支孤军?”
苏耀阳解释道:“他们来不来支援那是他们的事,但咱们必须要将咱们的诉求告诉上头。
而且昨天许大鹏这小子不是派人报告了吗,说他又在下官码头招募了一千多溃兵,要是能把这些人弄过来,咱们兵力匮乏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缓解啊。”
“这倒也是。”李高远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新编保安团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太少,一千多人要应对日军源源不断的进攻,实在是太危险了,一个不好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李高远点点头:“好……我马上派人过去。”
“多派点人,现在到处都是日本兵,人少了不顶事。”黄观涛补充道。
“知道了,我把一连派出去!”
十多分钟后,一队士兵悄悄的出了教堂,朝枪声稀少的地方快速摸去……
说是一队人马,其实这队人马还真不少,足足有两百人出头。
他们从教堂的后院出了自己的防区,悄悄绕过几条小巷,避开了日军的哨卡,来到了一条大街上。
为首的人是一连连长李庆祥。
“连座……就是那里。”
一名排长指着那条大街道:“小鬼子虽然兵力不足,但他们还是在那边派驻了好几个火力点和岗哨,为的就是怕咱们从那里逃走,咱们这些人要是就这么直愣愣过去的话,伤亡可就太大了。”
第55章 最后的对决(五)
“难走也要走”李庆祥眉毛凝成了川字,但依旧坚决道,“团座和弟兄们都在等着咱们求援兵呢,怎么能半途而退。
你们都记住了,哪怕只剩下一个人,也要把消息告诉下关码头的长官!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众人齐声答应。
吩咐完众人后,李庆祥带领全连士兵从街道两侧悄悄摸过去,只是刚摸到一半,异变发生了。
“叭钩……”三八式步枪特有的枪声响起,走在最前面的尖刀班的一名士兵顿时一声不吭的倒在了地上,很快一阵清脆的机枪声随即响了起来,好几名士兵瞬间被弹雨击中。
“屋顶……鬼子在屋顶!”旁边的士兵循着枪声望去,发现右侧屋顶上,一挺十一年式轻机枪正朝着他们倾泻着弹雨。
“打!”
一连的士兵们立即举起手中的步枪朝着火力点射击。
作为保安团番号最靠前的存在,一连士兵的单兵素质相比起其他营连那也是靠前的存在。
当数十支步枪、机枪朝着同一个目标射击时,那个火力点瞬间就被弹雨淹没了。
“打得好!”
看到日军火力点被打掉,李庆祥把手一挥,全连士兵士兵继续沿着街道快速朝着下关方向前进……
“团座……你说一连能赶到下关吗?”教堂指挥部里,黄观涛突然问苏耀阳。
“谁知道呢,我们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苏耀阳一边随口回答一边低头看着桌面上那张NJ市地图。
以前苏耀阳在看电视电影的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指挥官总是一直盯着地图,而且一看就是一整天。
现在他有些明白了,当你只是一名士兵时,在战场上时只需要执行上级的命令即可,其他的无需考虑。
可一名指挥官则不同,他要考虑的是所有整个战场的态势以及全军将士的安危。
现在他只是指挥一支不到两千人的队伍就已经感到有些头大,真不敢想象那些指挥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的元帅们肩膀上的压力会有多大。
就像现在,虽然只是一场数千人的战斗,持续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四五个小时,但每隔一会就有前线的战报传来,光是处理分析这些消息已经让他有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
不过幸好有李高远和黄光涛在一旁帮自己处理了大部分的琐事,他得以抽出空来思索问题。
他紧盯着地图,让自己的脑袋飞速运转,将前方传来的战报消化掉。
教员就曾经说过,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既然来到了这个时空,想要更好的活下去,就得不断的学习,为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和民族尽一份力,否则岂不是浪费了老天爷赋予他的金手指?
“报告……”门外传来一个嘹亮的声音。
“进来!”
一名通讯兵大步走了进来,“啪”的敬了个礼,“报告长官,就在十多分钟前,日军突然停止了进攻,并且还派了一个人过来。”
“哦……还有这事?”三人对视了一眼,苏耀阳对通讯兵道:“把人带过来。”
“对了,不要忘了把人蒙上眼睛,绕上几圈再带过来。”一旁的李高远补充道。
苏耀阳恍然大悟,“对对……按照李团副的话去做。”
不多时,一名被蒙上眼睛的日军大尉被带了进来。
两名卫兵解下了他眼睛上的布条后,大尉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苏耀阳三人。
大尉在三人身上扫了一眼,眼中露出傲慢之色,走到苏耀阳跟前大声道:“大日本帝国皇军,国崎支队参谋大尉福田毅夫见过支那国的三位先生。”
“砰……”
福田毅夫的话音刚落,就看到一只大脚几乎同时踹到了他的肚子上,巨大的力量让他倒退了四五步,随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股剧烈的疼痛传遍全身。
这突如其来的一脚不仅踢了福田毅夫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把李高远和黄广田看呆了。
还没等俩人反应过来,就听到苏耀阳大步向前,还没等福田毅夫站起来就是一记耳光甩了过去,怒骂声也随之响起:
“我草你姥姥的小鬼子,你特娘的再称呼我们一声支那国,信不信老子把你的肠子挑出来?”
“团座稍安勿躁。”
“苏大少……”
刚反应过来的李高远和黄观涛赶紧上前拦住了他。
黄观涛在他耳边低声道:“团座,两国交兵还不斩来使呢,你再怎么恨小鬼子也不能打人家的信使啊。”
“我呸!”
余怒未消的苏耀阳瞪着福田毅夫怒道:“他算个屁的信使,就算他是真的信使,也不能一上来就侮辱咱们,老子没有一枪蹦了他已经算是好脾气了。”
听了苏耀阳的话,李高远和黄观涛也是眉头微皱。
甲午战争前日本一般称中国为“清国”,将中国人称为“猪尾巴”和“豚尾奴”,等到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日本人不再称其为“清国”,而是用支那来替代。
在1930年以前,日本政府向BJ政府、南京政府递送的外交照会也无视起码的国际礼仪,不称“中华民国”而称“支那共和国”。
南京国民党政府至1930年无法忍受其轻蔑态度,以拒收外交公文相抗议,日本政府勉强同意在致中国的外交公文中称呼正式国名。但在其他场合日本人仍称中国为“支那国”。
譬如,驻扎于华北的日军定名为“北支那驻屯军”,卢沟桥事变后扩大为“北支那方面军”。进攻华中的日军在攻陷南京时的番号为“中支那派遣军”等等。
后世中国史书以及网络上那些诸如“华北方面军”、“中国派遣军”等词汇不过是中国人自己翻译过来,经过美化后的称呼而已。
因此,支那这个词就是日本用来侮辱中国人民的一个充满侮辱性的词汇。
苏耀阳缓缓向前两步,走到福田毅夫跟前狞声道:“小鬼子,再让老子听到支那这两个字,老子立马一枪崩了你,听清楚没有?”
看着苏耀阳恍若杀人般的眼神,福田毅夫明白对方可是真的说到做到,虽然心中依旧不服,但在死亡的威胁下,他还是赶紧站了起来鞠了个躬。
“哈伊……实在抱歉,刚才是我失礼了。”
第56章 最后的对决(六)
看着挨了一脚外加一记耳光后反而态度改变的福田毅夫,李高远和黄观涛对视了一眼大感惊讶,没想到这个小鬼子还是个吃硬不吃软的性子。
在好后世上大学的时候,苏耀阳也曾接触过好几个日本留学生,男女都有,也跟其中的几个女留学生有过深入浅出的交流。
不过那时候日本被停滞的经济折腾了三十多年,早已没有了二战时横扫亚洲的狂妄。
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更是直逼老美,彼时的日本甚至连当中国对手的资格都没有,那些日本留学生自然不敢在苏耀阳的面前得瑟。
可现在不同,如今的日本正是最猖狂的时候,苏耀阳哪里会惯着他们,自然是一记耳光过去,教他们好好做人。
看着前倨后恭的福田毅夫,苏耀阳心里冷笑一声,虽然相隔了八十年,但这个民族欺软怕硬的民族习性却一点都没有改变。
他冷着脸道:“好了,废话不多说,国崎嶝这个老狗让你来做什么?”
福田毅夫面色一正,从怀里掏出了一份书信,双手递给了苏耀阳:“上校先生,这是国崎将军让我转告您的书信。”
苏耀阳接过信封,拿出信笺一目十行看了起来,只见上面用中文写着。
上一篇: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