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第82节
“永生哥,小云照顾黄小姐会不会太累啊!”
根子在这里呀,李永生强忍着心中的笑意,怪不得大牛也会给自己献殷勤了,有些暖男的潜质。
“不会累的,小云跟了黄小姐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她自己要是不愿意,谁也不能逼迫她,你要是怕她累着,多关心关心,干点重活”。
“我~,永生哥,我没有~怕她累着”。
大牛的脸色涨红,结结巴巴的想解释什么。
“没有也好,但人家是两个弱女子,没事帮帮忙总是应该的吧!”
“嗯,帮,有什么事情我都帮”。
小白突然出现了,眼睛盯着大牛有些不善,李永生赶紧把杏子塞进小白嘴里。
“知道都是你的,别那么贪心,我就是尝尝”。
大牛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
“小白,现在吃吗?吃的话我给你摘”。
小白把杏核吐在了地上,一脸傲娇的走了。
“永生哥,小白是什么意思呀?这些杏子都是它的吗?”
“对,不只是杏子,梨子也是它的”。
扑通一声,小白又跳进了水塘,心里有火没发出来,对着红星鱼老大又是一顿胖揍。
第154章 水泥的构想
天气越来越热,水稻正是茁壮成长的时候,突然又来了一阵干旱,半个多月没有下雨,稻田里的水有些枯竭,祥云河畔有了三个水车,降低了高度转起来,水渠里的水源源不断,放开口子就能灌进稻田。
往年遇上这种情形可能会愁死,如今只需要半大孩子扛着个铁锹在田间地头放水堵水,偶尔看到被水车装上来小鱼,开心的满稻田里抓捕。
等稻田里灌满了水,那些围绕着后面土坡修建的小水车也转起来了,河渠里的水被源源不断的往上输送,土坡上面的庄稼地也得到了灌溉,只要祥云河不断水,村里几乎所有的土地再也不愁干旱的问题。
草药种子都已经发下来了,有些错过生长期的发的是草药药苗,一个乡里的官差和村正负责发放,为免纠纷,相邻的两家不种同一种草药,村子里大人孩子都忙活起来,屋头墙角的,谁多点少点的总归有些纠纷,几个老人跟着调解,确保相对的公平公正。
没人会怀疑草药不赚钱,后山坡上的黑心果现在都被保护起来了,白天有专门的孩童看着他,晚上派了巡夜人巡守,也就是这玩意儿现在没用,不然早就被住少人保护起来了。
侯府的竹林里,李永生吃过午饭躺在躺椅上,惬意地打着盹,傻狍子似乎明白了一件事情,只有跟着李永生混才不会被欺负,趴在李永生的躺椅前,方便李永生把脚搭在他的身上,毛茸茸软乎乎的,太舒服。
“永生,睡了吗?”
李永生抬起头,父亲从远处过来了,手里提着个锄头。
“爹,休息休息吧!那些花花草草的,让它们自己长就是了”。
父亲放下锄头坐在旁边的躺椅上,似乎有话要讲,但又有些忐忑,傻狍子很喜欢这个经常喂它青草和酒糟吃的人,站起来靠近父亲,被父亲抚摸了一会儿才重新趴下。
“永生,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想把家里种些草药,当然了,那些好看的花花草草爹不会乱动的”。
李永生坐直了身子,看着忐忑的父亲,心里有些过意不去,生活是上来了,家里什么也不缺,父亲好像感觉自己失去了价值,每天忙碌的不让自己停下,这种生活,对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十岁中年人来说,可能会有些无所适从。
“爹,想种就种,去问问小云,那些比较贵的花草就不要动了,那些一般的该铲就铲,草药也是会开花的,别种的太乱就行”。
父亲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看样子早就有了准备。
“永生放心吧!爹都问过了,知道哪些不能动,一块方地就种一种草药,爹会打理的整整齐齐,看上去比种花花草草还要板正”。
“也别太累,商队明天会过来,我和他们打个招呼,等下次来给你弄些种子,在池塘边架个小水车,用竹子铺一些沟槽,这样就不用挑水了”。
说起沟槽,李永生突然想到了水泥,如果有水泥的话,造一些沟渠,让整个侯府的水循环起来,那感觉会更舒服的。
说干就干,这玩意儿要是造出来,那千乡万村的水渠都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李永生只记得烧水泥的材料是石灰石和粘土,至于怎么烧?什么比例一窍不通,并且粘土到底是什么样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家附近有没有,不过有了想法就像心里种下了种子,很快就生根发芽了。
说干就干,李永生开始召集村民,友庆爷俩是不能少的,孙大壮也不能少,除了这三人,还召集了十多个壮劳动力,石灰石自己懂一些,粘土的话只能放任大家出去寻找了,两个人一组,只要是奇怪的有些黏性的土壤就带回来。
十个小组出发了,侯府外面堆了一堆煤炭,是船队带过来的,一直没用,煤炭不缺,只要建好了砖窑就行。
让村正从镇上请了个建窑的大师傅,说明了一下要求,由村正伯伯组织人开干,石灰窑建在了村子的西北角,只是暂时实验性用的,真要是发明出来,村子肯定不能待,到时候把窑建在青原县城附近比较合适。
做侯爷的最大好处就是什么都不用自己操心,大家都去忙的时候,李永生反而闲得无事可做,每天除了练功就是研究吃喝,强叔的口味被改变了很多,已经不再专注于蔬菜和烧烤了,现在最喜欢的是烤肉蘸酱,和蔬菜一起卷在薄饼里,一顿饭能消耗两斤饼。
土窑建好了,李永生把冯铁匠请来,他对怎么提高燃烧有些专业的把握,不知道需要多少度,但肯定不会低。
最先回来的队伍是友庆父子,他们带回来的是两种土壤和李永生说的那种石头,石头需要磨成粉李永生是知道的,还得磨得很细,不过这些事情由村里的女人做就行。
水泥窑在外面建了几个大磨台,二伯的两头大青牛也被拉来了,粘土晒干了磨个两三遍就行,石灰石先破碎,成小颗粒被投入了磨眼,这个需要磨很多遍。
选了个黄道吉日,把第一批混合材料送进去了,村正说要九九归一,加起来是九种配置,九个窑洞的材料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出窑时间,具体什么火候只能任由老冯自己控制。
第一口窑仅仅烧了一个时辰便停火了,最后一口窑烧了三天三夜,实验失败,所有的材料加水凝固起来之后,没有扛得住大牛一锤子的。
参加烧窑的虽然不知道侯爷做的是什么东西,但每天有五斤大米,大师傅是二十斤大米,热情都很高,失败之后继续磨制,仅仅一天的时间,第二批材料又送进去了。
连续三个九九归一,没有很好的成品,李永生心里多少有些气馁,加水之后凝固,最硬的和熟石灰差不多,糊墙还行,抹水渠也还勉强,但离李永生的要求差的太多。
正要打发各小组继续寻找的时候,只回来过一次的孙大壮小组回来了,似乎有些兴奋。
“侯爷,我们打听到四方镇有种叫粘土的土壤,去给背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这种东西”。
第155章 水泥大成
孙大壮带来的真的是粘土,前两炉停火,感觉烧出来的材料有些接近,似乎真的像水泥的方向靠拢,第三炉停火,降温之后把材料拖出来,和上水和沙子,等着凝固的时间,一群人都很期待。
“侯爷,来了两匹快马”。
李永生看向了祥云河南岸,看体型应该是王爷,这是听到什么消息了吧!
两匹快马直奔土坡,是王爷和阿城。
“永生,听说又搞创造了,是什么东西?”
李永生指了指脚下的厚厚的水泥方砖。
“王爷,一种水泥,凝固之后做水渠用的”。
见王爷想要上手,林永生赶紧出言阻止。
“王爷,再等等,凝固了之后才能实验”。
王爷看了看周边被砸的粉碎的粉末。
“永生,实验了多少次了呀?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
“实验了几百次了,大牛的锤子砸不动为止”。
王爷看了眼一脸憨厚的大牛,大锤子起码是十多斤的。
“什么东西砸不动?这锤子石头也能敲开吧?”
“也不是说完全砸不碎,只要和石头差不多硬就行,王爷,去树荫下喝口水凉快凉快,再有半个时辰就可以实验了”。
等待的时间是焦躁的,好在有热茶喝,吹着东南风向的凉风,汗水被吹干了后挺惬意的。
“永生,第一次看见你这么焦躁,是不是不止修水渠那么简单?”
“王爷,作用大着呢,简单的盖个房子,地震也不用担心塌掉,要是在边境之上盖一些堡垒,只要有足够的弓箭手,谁也别想破坏,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修路,王爷想一下,从平原县城到永乐村,如果有一条平整并且坚硬如石的公路,两匹马拉着马车,是不是能节约很长的时间?”
王爷脑袋嗡嗡的,后面的话他都没有听到,脑子里全是堡垒,北方的边境线之所以这么难防还攻不出去,最重要的就是边境线太长,进去之后没有补给,做一些土木堡垒也经不住对面的破坏,不用太多,几十里地如果有一个小型堡垒,作为补给站和休息点,那岂不~。
“永生,是不是缺乏什么贵重材料?如果是的话尽管开口,本王现在对舰队还有指挥权,不管是什么东西,本王都会给找过来”。
李永生摇摇头,心情逐渐的平复下来了。
“王爷,如果是贵重的东西就没必要在这浪费时间了,你想想,不管是铺路也好,建房也罢,或者是修堡垒,哪个不需要大量的材料?要做就做成亲民价,不然没有太大的意思”。
时间到了,李永生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材料是大壮找来的,先让大壮试手,孙大壮拿着锤子手有些哆嗦,第一锤子竟然打呲了,大家都被晃了一下。
“大壮哥,用力瞄准了打”。
孙大壮本来就做过石匠,深吸口气,抡起软把的锤子。
轰!
一声震响,厚水泥板安然无恙,所有人心里一个咯噔,成了?
轰!轰轰轰!
孙大壮又砸了三下,一尺厚的水泥板被砸得冒火星子。
“大壮停,把锤子给大牛”。
大牛接过锤子,饶有兴致的看着水泥板,看着揉着手臂的孙大壮有些疑惑,真的这么硬吗?
“大牛,别用全力,慢慢的增加力量”。
“好的永生哥”。
轰!
轰!
轰!
在大牛把锤子轮成圆月的时候,水泥板终于扛不住了,一声震响后变成了两截。
王爷有些激动,他知道大牛的武力,抓着李永生的手不放。
“永生,是这个吗?快跟我说是不是成了?”
“王爷,确实是成了,还需要多次实验计量生成条件”。
王爷的表情突然严肃了。
“阿城,命令所有人集合,我有事情要宣布”。
下完命令看向李永生。
“永生,这不是小事,都有谁掌握了配方?”
“王爷放心吧!永生自然知道轻重,配方是大牛兄弟现掺杂的,冯铁匠掌握着火候,其余人只了解个大概”。
见所有人集中起来,王爷上前几步。
“诸位乡亲,永生侯爷研制的很可能是国之重器,大家都不要外传,所有在座的都有功劳,功劳本王会上京给你们请示,有表现突出的本王会带着一起,烂在心里,自己的爹娘都不能说,不是本王威胁你们,传出去可是要掉脑袋的,清楚了吗?”
“清楚”!
所有人异口同声,都知道有庆父子跟着永生侯爷发了财,就是因为立了大功,这次自己也有份了,傻子才往外说,关键自己也没看懂。
上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