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第37节
小舒拿着小酒坛子出门了,皮皮欢欢想跟上又不敢动,有些急躁不安,小主人刚才下了死命令,动一下试试?试试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永生兄弟,不嫌弃的话叫我声大哥即可,一口一个大人,我这吃的都不香了”。
李永生往羊肉上撒了点辣椒粉,这个曹元青倒是个妙人,自己确实喊着有点别扭。
“曹大哥,那我就不讲礼数了,有时间常来坐坐,我这人别的没啥爱好,喜欢鼓捣些新奇的饭菜,虽然比不上大户人家的精致,也别有一番风味的”。
酒拿来了,曹元青本来没太当回事的,等小舒倒了一碗尝了口后突然瞪大了眼睛。
“什么酒?这是什么酒,怎么会如此辛烈”?
“自家作坊酿的担山酒,酒劲大了一些,曹大哥喝着可还习惯,习惯的话走的时候带一坛”。
曹元青没有马上答应,犹豫了片刻询问道:
“价值多少,我要看看俸禄够不够用”。
“百文一斤,曹大哥,我都喊你大哥了,吃我几斤酒不是应该的么”?
曹元青接过牛肉串,撸之前又喝了一口,仔细品味了一番才开始撸串,摇了摇头。
“不一样的,今天这顿饭可以说是报喜饭,没人会说什么的,但再收你的酒就大不同了”。
第70章 送粮送肉
无论李永生怎么想让,曹元青到底还是没有答应,李永生有些佩服,这个年轻人很自律啊!
东边院子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开始还收着声音,不过二两烈酒进肚,完全忘了乡正还在隔壁吃饭了。
曹元青也没在意,这些日子都很辛苦,没日没夜的指点木工,有的忍不住自己都上手了,自己和他们肯定也会有奖励的,发了奖励先来买酒,喝的太过瘾了。
一行人马离开了村子,在外面看热闹的几十个孩子全都跑回了家,李永生目送车队离开,刚和家人收拾完现场,友庆爹等二十多个木工来了,商议好的一样,每人带了一块肉和半袋子米。
“胡伯伯,这是为何”?
友庆爹示意而已放下米肉。
“永生,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奖励全是你的功劳,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少爷们都商议好了,这是一点心意”。
李永生看着脸上带着感激和欣喜的乡亲们非常欣慰,能把肉割出一半,大米带来一多半,这个态度就让人佩服,毕竟接下来的日子很可能会有一口粮食就能救命的。
“大家的心情我都明白的,好意我也收下了,都不容易,米肉怎么带回来的怎么带回去,我们家的情况你们也看到了,县尊大人奖了两车呢,天气还很热,自己家的还吃着上愁”。
乡亲们不知道怎么推让,不过都没有行动的。
李永生无奈的摇了摇头。
“好了,我留一些,大家把米袋子都解开”。
一群人赶紧把扎袋子的绳子解了,撑开了米袋子等着李永生。
李永生让妹妹端着了个大瓢,自己直接伸手抓,一家抓了一把,摸完最后一袋子瓢还没满一半。
“好了,大家这些日子辛苦了,米我留下晚上捞干饭吃,别的都带回去,粮食现在不用管了,都好好休息几天”。
在李永生的坚持下,乡亲们都带着礼物回家了,父亲眼睛有些迷糊,赶紧回了堂屋,母亲从小舒手里接过大瓢,这都是乡亲们的心意,千万可不能撒了。
粮食都上完了籽粒,已经不用浇水了,等着秋风催熟就好,乡亲们又闲暇下来,河边成了最佳的乘凉地,看着水车和提水装置闲聊,每段话都离不开李老三家的永生娃,村正每次路过都会教育一番。
“还闲扯,有空不会去刨一下稻田啊!稻子没了就没了,好好整整地,过些日子种上冬小麦,又是一季的收成”。
“祝老哥,能行么?我们这一带都没种过小麦啊!冬天会不会冻死了”。
“永生娃说的,什么零下二十多度的日子没有多少天,完全可以,之前是没人试过,没试过不代表不行,就是出点力气,种子可以去永生家借,收成了奉还,没收成永生娃说不要了,出把子力气而已,比起挨饿,多收一茬粮食不好么”?
一个老汉说出了关键问题。
“小祝子,永生娃的话我们都信,我就想问一句,种了小麦得端午节收,收完了再插秧,晚了将近一个月了,还能行么”?
村正对这个老汉非常尊重,闻言把声音降低了八度。
“田伯伯,永生娃说了,晚半个月下稻种,让秧苗多长半个月,一来一去一个月就出来了,再晚收一个月的稻子,永生算过了,刚刚下霜,时间赶的上,只要别遭了大灾,两种作物总比一种强吧!关键的是收了夏粮能坚持到秋收是不是”!
得知永乐村要种小麦了,曹元青急匆匆的又来了,祥云河流域从没种过冬小麦的,或许以前有人尝试过,但肯定是遭了大灾,只觉得这一片确实不适合,曹元青只想问问李永生能不能推广。
李永生没给自己找麻烦,到底行不行很难说,记得冬小麦最北种植的地方应该是河北山西和陕西地区,那些地方的最低温度也应该有个零下二十多度吧!
“曹大哥,这个我也说不准,这次秋粮下来,即使不交皇粮,最多也就能吃到开春吧!开春以后呢?虽然有野菜充饥,有可能会饿殍满地吧!我家因为酿酒收了很多小麦,乡亲们出点力气我出种子,收了不赔,就是不收也就是几百斤种子的事,万一要是收了呢”?
“永生兄弟,估摸着县尊快回来了,有没有时间,陪我一起去趟县城”。
李永生拍了下额头,自作孽啊!自己还想着进山收割呢,耽误了很久了啊!
“曹大哥,这样吧!坐下我慢慢的和你解说一遍,这事我不掺和,孬了好了都不讨好,我也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县城我是没时间去的,明白之后能不能操作还得你们自己把握”。
刚把曹元青打发走了,二伯进了家门。
“永生,所有屋子都堆满了,粮价昨天涨到十文了,不拉了吧”?
“没地方放就先不拉了,我们两家都没有水田,歇息歇息吧”!
二伯有些犹豫,想开口看样子有些不好意思,李永生知道二伯这是有难以启齿的事,不应该啊!
“二伯,有什么事你老就说,和我还用这样见外么”?
“永生,是这样的,这不是都要种冬小麦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想弄套犁具给乡亲们耕下稻田,赚点他们的玉米秸子和花生秧子,冬天没地方放牛,多备下点草料省的抓瞎,你放心,我不会累着大牛的”。
“行啊!这事可以办,本来呢,我想着让你闲着养猪,酒糟根本处理不完,不过村正说用酒糟喂猪会遭人骂,只能一文钱一斤卖给了乡亲,还都抢着要”。
二伯瞬间瞪大了眼睛,喂猪?真敢想啊!有钱也不能这么糟蹋。
“永生,可不敢糟蹋粮食,酒糟我也吃过,放上些盐巴蒸一下,抗饿和粮食差不多”。
“好了好了,二伯,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别累着大牛就好”。
二伯点点头,步伐轻快了很多,刚走到大门口,突然又回过头来。
“永生,忘了和你说了,母牛应该是带牛犊子了,母牛我就不让耕地了,用公牛就好”。
李永生心里有些好笑,二伯是真心疼这两头牛啊!哪有那么娇贵,怀小牛了就不让耕地,不知道公牛耕一个冬天的地会不会后悔自己的草率?
第71章 冬小麦的问题
李永生活的逍遥快活,不知道在皇城已经出了大名了,县令本来是没资格见皇帝的,但涉及到灌溉农田的事还是被召见了,李永生,这个名字在表妹嘴里听了很多遍了,王胖子似乎也提过,自己喝的烈酒好像是这个李永生娃娃酿的。
听完这个小县官的汇报,年轻的皇帝对这个十多岁的孩子产生了好奇,奇技淫巧,就是简简单单的做个水车就能救活一条长河流域的大多数庄稼,还有那个吊装装置,简单的一个木头架子,重点是一根长木棍,一个人拽着绳子就能轻松取水,有点东西啊!
刚要打发着给李永生封赏些东西,五城兵马司大将军进来了,这货一脸激动,礼数都差点忘了,算了,不和浑人计较,不然他脑袋早在旗杆上飘了八百回了,不过这个浑人还有点脑子,刚要禀报突然看向了跪着的县令。
“杨爱卿,说吧!是不是王胖子的药验证出来了”。
“陛下,药效奇佳,如果大规模用于军中,必然能多保住四五成以上的伤者”。
“什么”?
张静怡还在太后宫殿,正和姑姑开心的闲谈,姑姑似乎对叫花鸡有些意动,不过总感觉名字不雅,心里有些纠结。
“母后,静怡在不在”?
皇帝很少不通报闯进来,今天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太后刚要教育一下,进来的皇帝看到了张静怡。
“表妹,快和朕说说那个李永生”。
张静怡一脸错愕,李永生,那个好玩的土包子,怎么还引起皇帝的主意了啊?酒的事?还是西游记的事东窗事发了。
“皇上,大呼小叫的成何体统,有事慢慢说”。
皇帝给太后行了个礼。
“母后,容儿臣一会秉明,静怡表妹,涉及到边防千千万万将士的性命,还请不要隐瞒”。
见是军国大事,太后赶紧闭嘴了,皇儿可为万世之君,她才不会掺和那些东西找不自在。
“皇兄想了解哪方面?总得有个章程吧”!
“那个李永生孝顺么”?
张静怡本想吐槽一下那个土包子,突然想起眼前是九五至尊,嘴巴一歪可能会给土包子带来杀身之祸。
“皇兄,孝顺,非常孝顺,不止对爹娘孝顺,对妹妹也非常爱护,有个傻子同村兄弟也不嫌弃,整天带着,对乡亲们也很好,关于他的事能有一箩筐,皇兄有时间听么”?
皇帝突然看向了太后身边的宫女。
“安心,去前殿宣口谕,让隋公公带青原县县令出宫,明天朕再召他宣布嘉奖”。
“静怡表妹,好了,慢慢说,朕要好好了解这个孩子”。
除了带着乡亲们造水车的那两天一夜,李永生的功夫并没落下,箭术刀法和步伐进步都很大,到了送酒的日子了,李永生准备送完了酒即刻进山,大山才是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二伯忙着耕地,李永生套上母牛和大牛一起赶车,五百斤酒装了十大坛子,村里的田地里,各家各户都在刨地,被大水淹过的稻田覆盖了一层淤泥,不出意外的话种什么都会丰收。
二伯和公牛俨然成了村里的明星,各家各户排队等着耕地,没人养的起牛,全村的羊也只有三五只,秫秸的作用只有烧火,后山和土坡上不缺柴禾,用点烧火的秫秸换头牛的劳动力,所有人都觉得赚了。
新桥非常扎实,比原来的老桥宽了一倍,河南岸有庄稼地的乡亲最先得到了实惠,过河省的饶个大湾了。
“永生兄弟,送酒啊”?
“大壮哥,没轮到用牛么”?
大壮两口子正在田里刨地,翻上来的土是黑黝黝的,满脸喜色。
“我家地少,不值当的,用牛的太多了,就不去凑热闹了,先将就老弱孤寡用”。
李永生在心里给大壮哥发了张好人卡,刨地实际上是非常累的,牛拉一个来回,够一个壮劳力刨半天的。
王员外又没在家,五百斤酒价值五十两,之前的定金是三两银子,李管家又给了李永生四十七两。
正巧逢集,那就必须进去逛逛,牛车停在猪肉摊子旁让卖肉的照看着,李永生带着大牛反正就是个买买买。
“永生哥,上次乡正给的肉不是还没吃完么?买这么多做啥”?
“回去走陶然村,去趟我外公家”。
粮食涨到十文了,李永生从曹元青嘴里得知,这次大旱波及范围很广,两个州府都遭了灾,接下来还可能会疯长的。
外公家现在不缺粮食,用李永生借的两个银元宝换了一万多斤粮食了,都是酿酒用的糯米和小麦,两袋子面粉,半匹猪肉,十斤咸鱼,一袋子糕点,最后还给哥哥姐姐们买了几斤糖果。
以外公的脾气,绝对不会吃李永生借的钱买的酿酒粮食的,送的和借的他分的很清楚,顽固的很。
到达陶然村正是午饭时间,李永生和大牛得到了热情的招待,陶然村也开始整地了,上次浇水的事他们村最先受益的,村里和永乐村亲戚很多,听说冬小麦是小财神李永生提出来的,很多头脑活络的都有样学样。
李永生喝不惯烈酒,只喝了两碗原酒,也有些醉醺醺了。
“外公,刨地太累了,要不再多给你们要一百斤原酒吧”!
上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