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17节
长孙皇后虚弱的开口,颤抖着伸出双手想要为李世民擦去眼泪,但这种小事对于如今的她而言已然无比吃力。
但她仍是固执的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紧紧盯着李世民,颤声说道:“陛下.臣妾要走了。”
“在此之前——”
“臣妾想让你答应臣妾三件事。”
李世民握住了长孙皇后的手,认真点了点头。
“我死之后,万不可大葬.不可劳烦百姓,以污陛下圣德.”
一滴滴的泪水不断从眼中落下,看着眼前的长孙皇后,李世民真的想起了许多。
想起了昔年起事之时的陪伴。
想起了自己被毒倒时,睁眼看到长孙皇后牵着李承乾持剑护在自己的身前。
想起了玄武门之变前的分别
这一幕幕的场景在加上眼前长孙皇后命若悬丝的模样,让他的心都在不断地发颤。
“臣妾之家族已受天恩万不能再过优待,人心善变我长孙氏不是顾氏,不可担负社稷之重。”
长孙皇后的呼吸愈发急促,但她仍在紧紧的盯着李世民,甚至就连那本十分虚弱的手在这一刻都开始有了一些力气。
“最后——”
“便是承乾.”
“陛下,承乾乃是你我嫡长子,为人至善至孝,如今虽有足疾,但废太子要慎重啊!”
长孙皇后的手愈发用力。
说话间,眼神之中也是满满的担忧,不断地流着泪水。
李世民同样也是难以控制悲意,泪水不断。
“我要去见母后!!!”
与此同时,东宫。
李承乾就如同是感觉到了什么一般,正在朝着立政殿而来。
他的表情十分悲伤。
这种冥冥之中的感觉让他极为的不安,再加上近日足疾的问题本就已经让他乱了分寸,此时此刻更是显得表情无比难看。
他已经在尽力赶路了。
但当他走到立政殿之时仍是来不及再见长孙皇后最后一面。
就差那么一刻。
母子二人终是没能见到一面。
贞观十二年,二月。
长孙皇后薨世于长安,时年三十八岁。
谥——文德皇后。
——局势顿变!
虽然李世民听从了长孙皇后的遗愿,并未举行太大的葬礼也并未影响到朝政。
但随着长孙皇后薨世,他也不由得低落了起来。
而这种感觉亦是自上而下的受到了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大唐蒸蒸日上的趋势有所改变,只是李世民需要时间来调整。
虽然他看似远比原本历史之中的起势过程顺利许多。
但所冒的风险同样更大。
长孙皇后虽不能陪他亲上战场,但终是患难与共,那随身携带的毒药便能够说明她的心迹。
如今逝去,又有谁人能不悲伤呢?
但李世民调整的却也极快。
他不能停下脚步。
无论是为了心中的志向也好,亦或是为了整个大唐也罢,都不准许他就此沉沦。
最关键的是——
顾兹上奏了。
他察觉到了朝野之中的动荡。
李承乾的足疾让太多太多的人都看到了翻天覆地的可能性,这是独属于投机者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唐朝堂如今虽然活性满满,君臣上下能力超然。
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中不会出现投机者。
对于他们而言,历史上有着太多的例子,只要抓住机会能够翻天覆地那便是一朝登天。
而且最关键的是——
他们都觉着以李世民这种追求极致的皇帝而言,并不会选择让一个瘸子来继承皇位。
这一点无疑是放大了他们的野心。
李世民十分明白此事的严峻,他对于这种事实在太了解了。
很多时候,当只要有人踏出这一步之后,那发展到将来便再也无法挽回了。
他必须要终止这一切。
不过在此之前,李世民却问了顾兹一个问题:“允执,你觉着太子秉性如何?”
而顾兹的回答同样也很简单。
他不愿去考虑李世民的心思,只是如实通过李承乾的性格给予回答。
——至善、至孝。
这其实就已经是很高的评价了。
李世民明白顾氏的处事风格,并未再多言什么,而就在次日他便当朝宣布让李承乾正式参与朝政,并不是如同往往常一般旁听。
想通过此举,来断了所有人心中的念想。
有些事也无需说的太明。
而他的这个举动也是起到了作用,如今群臣只是才刚刚升起萌芽罢了,李世民这种声望滔天的皇帝想要解决这些轻而易举。
这一年,整个大唐之中并未有什么大事。
也无需再做出太多的调整了。
对于如今的大唐而言,其实真正需要的就是彻底消化掉当前的一切。
北疆、河套、西域、乃至于岭南。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彻底消化。
李世民也不可能在这种时候继续选择动兵。
但虽是如此,不过整个大唐的影响力却仍是在与日俱增。
这是必然现象。
李世民虽然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改制,但他可没放下过对于吏治、科举等等等等的监管,并且随着国库愈发的充实他还在不断地降低税收。
这一切对于封建王朝发展国力都太过于重要了。
再加上局势稳定,商业愈发发达。
大唐的影响力又岂能衰弱?
万国来朝!
没错,就是万国来朝!
就在贞观十四年,李世民的生辰之时,四方的国家全都是派出了使者赶来大唐,为李世民贺寿。
其实李世民原本是不想操办的。
但当他成为皇帝的那一日起,他的私事其实便不能再被称为私事了。
皇帝无私事!
群臣都谏言李世民要举行庆典,而且要大办特办!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大唐需要促进文化。
没错,当经济发展在持续向前之时,文化上的发展同样也不能落下,必须要提振九州的文化氛围才能更好的影响四方。
这个理由李世民没法拒绝。
整个长安举行了盛大的庆典。
万邦使节依序肃立,衣冠斑斓如彩霞铺地。
波斯使臣身着金线锦袍,献上硕大如斗的夜明珠与异兽;
天竺高僧合十献礼,宝匣中佛骨舍利莹然生辉;
高丽、新罗使者深躬,呈上精美的螺钿漆器与驯鹰;
吐蕃豪酋献上洁白如雪的牦牛与整张虎皮;
更有拂林国使者,携带着镶嵌宝石的玻璃器皿,引得一片惊叹。
奇珍异兽、香料宝石、珍稀织物,琳琅满目,堆积如山,映衬着大唐无上荣光。
他们敬畏着那站在众人之上的皇帝,恨不得将自己国家的底都搬出来。
没错,就是敬畏。
或许他们刚刚前来大唐之时心中还有着不屑,但当他们亲眼看到九州看到宏伟的长安城之时,留给他们的便只剩下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