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14节
谁能看不出来。
这一系列的制度定会引起西域诸国的抗拒,哪怕就算有着顾氏在西域,也定会生出极多的乱象。
没有人想要打仗。
这或许同样也是九州文化的另一个特点。
虽然这些年的大战看似没有影响到大唐的蒸蒸日上,但群臣们又岂能不想若是没有这一系列得大战的话,九州现在会不会变的更强?
这种想法根本就无法遏制,完全就是人之常情。
任何事都有着两面性。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李世民一直都未曾开口,但脑海之中的思绪却是始终未曾断过。
他自是知道此事的艰难。
李世民并不担心自己,只是担心来日大唐的后世之君。
这种事就不可能是一朝能够做完的。
思绪之间,他又不由得便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李承乾。
脑海之中瞬间便闪过了要盯住他的学习情况与品行等等,就这样又沉默了片刻之后,他这才摆了摆手,让群臣安静了下来。
“此事无需在意。”
李世民沉声开口。
闻言,房玄龄等人不由得便轻轻叹了口气,但却终究是未曾开口多说什么。
“朕知道诸位爱卿在担忧什么。”李世民看了房玄龄等人几眼,并未因为他们的举动而生气,反倒是缓缓起身说道:“此事之艰,远非一朝可成。”
“朕自是知晓。”
“诸位爱卿谏朕徐徐图之,待我大唐国力达到巅峰之时四方自会降服。”
“可诸位难不成是忘了昔年昭烈侯一名慑四方,就算那时四方之人可曾彻底降服?”
“朕如今正值壮年,朕之大唐亦是蒸蒸日上。”
“有些事——”
“朕不做的话,后世又有谁人能做?”
“至于后世之君.”
他的语气微微一顿,整个人的眼神也是愈发的坚定:“就算没有朕之胆魄,但既有天下才人辅佐,又有何惧之?”
大事,彻底敲定。
当李世民说出了这一番话之后,整个大唐朝堂便会朝着这个目标所前进。
哪怕房玄龄魏征这些个不支持如此激进的大臣也会参与其中。
这就是当前的大唐。
——政治清明,群臣上下一心!
李世民在太极殿内与群臣商议了许久,直至夜深之时这才让群臣离去。
他并未如同往日一般直接在太极殿内休息。
而是去了立政殿,见了长孙皇后。
李世民已经有一段时日未曾来了,他本就政事繁忙,就算难得清闲他也会去其他嫔妃那里。
当然,这并不是与长孙皇后感情不好。
长孙皇后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包括在李世民心中亦是如此。
这一点无可置疑。
至于去其他嫔妃那同样也是人之常情,一个帝王是否迷恋美色从来不是评判他是否英明的因素。
幽暗的烛火之下。
长孙皇后刚刚见到李世民便察觉到了他的不对,旋即便从李世民身后温柔地抱住了他,轻声问道:“陛下这是怎么了?”
“太子最近表现如何?”
李世民轻轻握住了长孙皇后的手,淡淡问道。
“太子勤勉如初,”长孙皇后垂眸回忆,发间珍珠步摇轻晃,“晨习骑射,暮读经史,连少傅都赞他过目不忘。”
她细数着儿子的长进,却见丈夫眉间褶皱未展半分。
“文韬武略不过立身之本,”李世民转身踱步,靴声在青砖上叩出沉重节奏,“储君需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度,还有性子,此事决不能落下。”
听到这话,长孙皇后微微一愣,并未直接答应而是坐到了李世民的面前,看着他的眼睛问道:“陛下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大唐之业绝非一朝可成.”李世民神色郑重,并未对长孙皇后有所隐瞒,“朕终是有些担忧。”
他的表情无比认真。
见状,长孙皇后亦是不由得一愣。
旋即也是未曾多言只是再次握住了李世民的手,宽慰道:“乾儿他可是陛下的孩子,陛下又岂能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呢?”
“承乾他年纪尚小,陛下无需如此心急。”
她太了解李世民了,知道李世民心中所渴望的盛世。
但李承乾如今实在是太小了。
李世民如此的要求她怕李承乾承受不住。
但李世民的表情仍是那般坚定,人就是这样,往往越在乎一件事便会考虑的越来越多。
李世民同样难免如此。
就这样沉默了片刻,他忽地便想起了什么,旋即立刻开口:“皇后,速速让人取来纸笔,朕要给子渊书信一封,让其早些做好准备。”
“陛下.”长孙皇后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看着李世民那认真的表情,她终是没有开口随后便去取来了纸笔。
“皇后无需担忧。”
李世民笑着宽慰了一句,随后便借着烛火将朝堂的一系列安排都写了上去。
而在最后——
仍旧是如同日常一般的告诉顾泉要注重身体,早日归京之类的云云。
这已经是李世民与顾泉书信的日常了。
但君臣二人却又都是一样,都在提醒着对方保重身体,但实则一个人始终在战场冒险,一个人在朝中日日勤政。
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志向所默默坚持着。
不仅仅是他们,很多人同样也是如此。
而就在数日之后。
具体的制度章程也是终于被确定了下来,各种的安排也是飞速朝着西域而去。.
Ps:月底了,求一下月票,下月初会恢复日更八千的,兄弟们放心!!!
第158章 大幕拉开,宫廷巨变
消息直奔西域而去。
对于大唐的这个制度,西域诸国可谓是既出乎了预料又未曾出乎预料。
因为顾泉已经提前开始动手了。
他如今已经占据了伊吾、且末等战略要地,并且同时间仍旧在调兵遣将。
再加上东西突厥的下场。
猜出大唐的想法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当这个消息真正传过来之时,仍是不由得有人选择造反,并不只是那些小国君主一人的想法,而是有着太多的因素在逼着他们做出选择。
任谁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掉这一切。
而对于这些选择在此时造反的人,顾泉也丝毫不会留手。
——他深谙杀鸡儆猴之道。
留给他们的,也唯有死亡。
整个西域的改革如火如荼,顾泉必须要趁着当前顾氏与大唐威名最高的时候占领住整个西域的要地。
除此之外——
他同时还要将大唐所准备实行的双轨制度普及开来,让四方的小国都接受这种政策。
西域地势辽阔,这注定是一件需要时间的大事。
不过顾泉也无需心急。
他只需要一点点的进行调整即可,在洛书协律器的作用之下,这一切细节并不能难倒他,更别说李世民同样还在往西域派遣官员。
贞观十年,四月。
丝绸之路再次打通。
此次的打通并不代表着商路重新恢复,其实西域与中原的商路始终未曾断过,总会有人为了逐利而冒着生命危险前去交易。
这次的打通是代表着具体制度的形成。
包括税收、以及商道之上的驿站。
大唐也在修建,而西域之地则是交由西域诸国进行修建。
这是必须要做的。
驿站不仅仅能够让商人休息,促进商业,同时也能让大唐的政策快速送往西域,对于接下来的治理起着极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对货币下手了。
这是完全超出了原本历史的大事。
自隋末乱世开始,九州的货币体系十分混乱,李渊当初在登基之后发行了开元通宝,随着大唐的逐渐起势之后,这才渐渐让货币稳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