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06节
众首领鱼贯而入。
如同约好一般整齐的在殿内跪下,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般的郑重,整齐的低下头颅,不敢去直视天子的威仪。
“尊敬的大唐皇帝!”
待众人全部赶到,为首的回纥酋长以生硬的汉话高呼:“陛下灭暴隋、平东突厥,恩泽如日月普照!”
“草原诸部愿奉大唐天子为‘天可汗’,生死随鞭镫,永无叛心!”
话音未落,契丹首领已解下腰间金刀,割破掌心,向李世民表示着自己的诚意;
这是他们部落的习俗!
而一旁等人亦是如此,在这万般习俗之下,随后他们便共同拿出了一份朱砂绘制的臣服誓词,将其放在身前。
随后便朝着李世民不断地跪拜,口中用汉话不断地高呼着:“天可汗!!”
——天可汗!
殿内热烈的气氛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就连李世民都不由得愣了一下,未曾料到这些人竟然会给他上了个如此的尊号。
万般的思绪瞬间从他脑海之中闪过。
冥冥之中,他似乎真的在无形之间便完成了昔年的志向,成为了第二个能够让四方蛮夷为他共上尊号之人。
一瞬间,李世民的表情忽地就复杂了起来。
“天可汗么.”他喃喃复诵了一句,整个人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愈发深邃,同时也是愈发的坚定。
大殿之内。
随着长孙无忌率先站了起来,同那些部落首领共同向李世民行礼,一个个的大臣亦是在这一刻纷纷跟随着他起身,共同高呼起了天可汗之名。
声声喊音,震耳欲聋。
仿佛是穿透了整个太极殿一般,向着四面八方而去。
顾易同样也在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同样是有着万般思绪不断闪过。
时隔多年时间,自他昔年操控顾烨结束之后,整个九州的发展终于是在这一刻再次衔接。
而这一次的掌舵之人也与当初的刘俊不同。
他是李世民。
是在这悠悠青史之上,都堪称独一无二的一位皇帝。
九州,要再次向前迈进了!
双方的关系自这一刻起,终是被彻底敲定。
整个北疆迎来变天。
势力的平衡,栖息地的浅析,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过程。
李世民并未选择隐瞒此事。
而是在宴席之后,更是决定率领群臣前往洛水,行一场盛大的祭祀。
他要趁着这次机会让天下百姓都更加的融入朝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唐子民。
——举世瞩目!
洛水祭祀之举如今本来就是四方百姓皆无比认同的一个习俗。
尤其是这种皇帝亲自举办的祭祀,更是受世人关注。
更别说李世民如今已经被称为了圣天子。
四方百姓云集。
而李世民也是在这一次盛大的祭祀之上,向着天下人宣布了四方部落为自己上的尊号。
——天可汗!
当那一声声的呼喊响彻天际之时,整个大唐的国威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盛世真的回来了!
此事对于整个大唐的影响都是十分的惊人。
大唐的国力确实恢复极快,在李世民的各项政策之下,整个天下的国力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可要想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便彻底恢复到巅峰,那无疑还是痴人说梦!
但如今在得知了此事之后上到朝廷百官,下到四方百姓,对于这件事都是无比的笃定。
这就是此事的意义!
它能够激发出各方官员以及百姓们的热情。
此举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着十分的帮助。
李世民仍是没有因此而自傲,就如往常一般于朝堂之内统帅九州。
路阻且长——他还不能放松。
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令画师将此次祭祀以及四方部落来降之事全都记录了下来,并将其盖玺题字赐给了顾氏。
包括让李承乾这个太子一同与顾氏子弟们学习。
这就是他对顾氏的恩宠。
当权势以及名望财富都达到了饱和的地步之时,这也是顾氏恰恰所需要的。.
与此同时,北疆。
顾泉并未一直待在居延海,而是在暗中帮助着顾彦处理起了东突厥的各个残部。
这也是李世民的意思。
他对于顾泉的信任就完全不像是一个帝王,几乎将整个北疆之事都交给了顾氏。
对此,群臣们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天底下除了李世民之外,还有哪个家族能够慑服四方蛮夷?
也唯有顾氏!
不得不说,洛书协律器的效果在这种时候就显得十分恐怖。
在顾泉这种属性都算得上是优秀的情况下,它所带来的调节作用能够帮助顾泉弥补短板,让顾泉成为了一个六边形战士,让他更好的处理北疆之事。
李世民并未过多限制顾泉,他只是在书信之中表明了自己大致的态度,将实行的权利全都交给了顾泉。
这就是绝对的信任。
不仅仅是对顾泉,同样也是对顾氏。
最关键的是顾煜竟然早就为此留下了很多的政策,他似乎早就料到了九州将来会有这么一天到来,为顾氏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资料。
就连顾易都不得不承认,顾氏的底蕴实在太深了。
在整个家族都未曾大规模分裂的情况之下。
这一代接着一代人所留下来的感悟,让整个顾氏的底蕴达到了一个十分恐怖的境界。
每一代子弟都可以踩着一代代人的肩膀持续向上攀爬。
而在有着顾易这个现代人为他们打下的根基为基本的情况之下,这种底蕴就是旁人难以超越顾氏的根本原因。
在当前的局势之下,顾泉处理起这些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他让顾彦将突厥各部全部打散然后迁徙。
除此之外,他更是将几大草场全部把控在手,于根本之上对这一系列的游牧部落进行了扼制。
若是以往的话,此举绝对会引起大规模的反抗,但当前终究不同。
何人敢犯顾氏之威?
哪怕心中再怎么不甘也终究是要接受。
整个草原一阵动荡。
如此规模的迁徙以及打散终究是会引起很多内部的争斗,但这些争斗也会被迅速平定,丝毫都不能影响到大唐的计划。
君臣二人,一人于外治北疆,一人于内理九州。
皆是朝着统一的目标不断前进。
而这种效果也是十分的惊人。
直至贞观六年年底之时,整个九州的人口已经恢复到了足足近五百万户,而河套地区的大迁徙也终是彻底完成,粮食储备更是达到了足足一千二百万石,可供全国人口食用一年以上。
并且顾泉更是向李世民提出了两官制度。
在保证稳住突厥贵族利益的同时,持续分割他们手中的权利。
并在整个河套地区制定户籍,制定“互市监”,对整个互市进行更为细节的把控,以及交易的胡汉商人进行更为细致的把控。
此举确乃跨时代之举。
融合外族,过大九州的整体计划,归其根本互市都可为其中之最。
只有在保证生活稳定的同时,才能有机会去更加深入的影响文化以及传承。
除此之外——
顾泉还根据顾煜的安排提议实行屯田戍边,在稳定边境粮粮价的同时,也可以给朝廷带来更多的收入,并且还可以一点点的开始影响整个胡人的生活习性。
包括训练一批从小便属于大唐的甲士,进一步的分割其文化归属。
在昔年顾烨所打下的基础之下,如今这一切的制度进步可谓是水到渠成。
顾易也在一直关注着这一切。
按照原本历史来看,整个九州的制度发展以及民族理念是根据一个接着一个的朝代更迭而慢慢发展而来的。
比如秦汉——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秦汉定下了“大一统”的理念,对待外族多是采用军事威胁和抵抗。
这种理念直至经过后来的南北朝大乱以及隋末大乱到了唐朝才有所改变。
羁縻府州的出现使得长安成为国际性多民族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