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92节

  听到这话,李世民表情并无任何波澜。

  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李渊召见自己的想法呢。

  但他绝对不可能答应。

  短暂的沉默了片刻,李世民亦是选择直接开口反问:“父皇以为,儿此举所为如何?”

  “那毕竟是当初追随我们李家的老兄弟,他们可是豁出命来的。”李渊微微皱眉,并未回答李世民的这个问题。

  他懂李世民的心思。

  但现实就是如此,天下百姓虽然重要,但天下的门阀世家同样也很重要。

  至少不能得罪所有的世家。

  “儿臣深知诸位老臣的汗马之功,自当厚待礼遇,必保他们终身富贵、子孙承袭。”李世民指尖轻叩案几,声线沉稳如金石相击,“然科举乃国之柱石,若真才实学者居其位,又何惧政令不畅?”

  “可若授官仅凭资历而不论贤愚——”

  “待某日朝堂之上尽是尸位素餐之徒,致使政令壅塞、民生维艰,继而动摇天下根本.”

  “到那时大厦将倾、宗庙不保,”他袖中手指骤然攥紧,语气却愈发清冷凝重,“纵是功勋之后,又焉能独善其身?这所谓的富贵又当如何?”

  殿内气氛愈发的凝重。

  看着如此坚定的李世民,李渊的脸上难免生出了怒意,猛地一拍桌案,怒呵了一声:“二郎!!!”

  “父皇!”

  李世民立刻起身,朝着李渊拱了拱手:“儿乃大唐之主,绝不能让任何人动摇我大唐的江山社稷。”

  “父皇于宫内享福即可。”

  “至于这外界之事——”

  “日后,父皇便不用再多虑了。”

  说罢。

  他朝着李渊深深一拜,旋即也不顾其他,转身便朝着殿外而去!

  “你眼中还有我这个父皇吗!”

  李渊愤怒的吼声再他身后不断响起,但李世民却仍是没有回头,就这样径直离开了大殿。

  殿外。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面色沉郁,素手轻抬,立时扶住他小臂,温婉如春日溪水的轻声说道:“可是父皇又动了肝火?”

  “父不父,子不子”

  李世民垂眸叹息,指节捏得泛白,良久方缓缓颔首:“谁能想到,我父子二人竟至这般田地。”

  “陛下专心朝政即可。”

  长孙皇后轻抚李世民的后背,正色道:“这尽孝之事交给臣妾即可。”

  闻言,李世民看向了她,微微点了点头。

  这几年来一项都是如此。

  李渊并不想见到李世民,李世民同样也不想见到李渊。

  但作为一国之君,“孝”不可忘。

  这几年来,一直都是长孙皇后代替李世民来向李渊问安,行尽孝之事。

  李世民并未在多说什么,就这样径直而去。

  但就在当夜。

  他却亦是向自己的心腹们下了一道旨意,那就是让那些人轻易便不要再去见李渊了。

  李渊确实是能够影响到他。

  李世民不希望这种事以后再次发生了。

  他十分珍惜时间,不想在这其中在浪费下去了。

  恢复九州、平定突厥、重复西域这一系列的事都需要耗费时间,他不想将自己的精力都浪费在这些问题上。

  轰轰烈烈的改革再次展开。

  面对如今的李世民,整个天下已经再也无人可以反抗他的任何政策了。

  哪怕心中再怎么不满又能如何?

  造反?

  谁敢造李世民的反?

  天下百姓真的苦了太久了,李世民如今的声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皇帝,哪怕就算历史之上的明君与他相比都有所差距。

  这就是滚滚大势,无人可逆!

  李世民显然是做好了所有的规划,想要靠着自己的能力让整个九州快速的恢复过来。

  而这一年,似乎就连老天都在帮助他一般。

  整个天下竟然未曾出现什么灾害。

  四方州郡接连传来丰收捷报!

  他所制定的一个个粮仓被堆满,各地粮价开始稳定,持续发展的商业带来了经济的大规模复苏,斗米不过三四钱的的现象时隔多年终是再次降临在了整个九州之上。

  整个九州的人口同样也在持续攀升。

  短短四年时间。

  整个九州便直接从疲敝的状态之下,渐渐复苏了过来。

  而李世民也是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目光放在了突厥身上。

  是夜。

  月白星稀,夜色澄明。

  太极殿。

  看着缓缓走入宫内的顾泉,正在翻看着各地奏疏的李世民当即摆了摆手,满脸欣喜的道:“子渊,且来看看。”

  他丝毫都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直接变将那一份份奏疏递给了顾泉。

  这让原本还想认真行礼的顾泉无奈的停下动作接过了奏疏。

  奏疏上面皆是各地的状况。

  看着这一份份报表,顾泉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笑意,只不过是在那道道疤痕之下显得更为渗人了一些。

  他认真的看了良久旋即这才将其放下,拱手庆贺:“臣恭贺陛下。”

  “子渊!”李世民眉峰微蹙,语气里带着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怒意,“朕早与你说过,你我当如汉光武与忠武侯,你若再这般固执,休怪朕动怒!”

  顾泉闻言,却只是温然一笑,郑重颔首,到底还是忍不住劝道:“陛下万金之躯,还望多多珍重龙体,切不可再日夜劳心至此。”

  “盛世未至,朕如何能安枕?”李世民目中掠过一丝苦笑,却又很快敛去,抬手示意顾泉落座。

  他指尖轻轻叩击着桌案,忽而转入正题:“子渊,如今天下民生渐复,朕欲彻底解决突厥之患,你以为如何?”

  突厥之祸,如芒在背。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去,当初顾煜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同样也在不断降低。

  这两年随着大唐国力日盛,颉利可汗却愈发贪得无厌,在李世民未曾答应的情况下,竟然又开始了屡屡犯境。

  幸而顾彦等将镇守,才勉强维系住边境安宁。

  李世民早就已经有了征战之心。

  他就是要如同当初的顾琛一样,彻底为大唐扫平一切的隐患。

  顾泉自是知道此事,也知道李世民的性格绝不会一直忍让,立刻便点了点头,肃然拱手:“陛下此议正合天时!”

  “如今铁骑如云,粮草丰足,正是犁庭扫穴之机。”

  “若陛下信得过臣,臣愿亲率精兵,直捣朔方!”

  他何尝又不是在等待着这一天?

  冠军侯的名头——

  他是要亲自去征出来的,就是要让顾氏配得上这一份名号!

  说到最后时,他的眼神之中更是涌出了难掩的战意。

  见状,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更加浓郁了几分。

  顾泉明白他。

  他又何尝不懂顾泉?

  李世民并未多言,只是默默起身走到了堪舆图面前,伸出手在地图上突厥以及西域高句丽等处指了指:“这大好天下,足够子渊驰骋。”

  说着,他的语气微微一顿,旋即又伸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岭南,这才再次道:“朕这些时日研读景襄侯之政。”

  “一直在想一件事。”

  他忽然转过头看向了顾泉,认真道:“子渊,你说于朕这一朝,可否能做到昔年景襄侯所想?”

  闻言,顾泉的表情也是瞬间便严肃了起来。

  他明白了李世民的想法。

  那就是昔年顾易在操控顾烨之时,对整个岭南未来的设想。

  一条属于海上的丝绸之路。

  且这条道路,要远比原本历史之中所谓的“驾海”要清晰完整的多。

  虽然如今岭南已经融入到了九州。

  但此事这些年来却从未完成过,因为其中对于国力的要求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后续直接就变得虚弱的炎汉,亦或是二世而亡的隋朝,都不可能撑得住这些。

  顾易当初把这其中的优点缺点完全留在了顾氏之中。

  如今李世民说出了这话,显然是有了这个想法。

  顾泉这一次沉默了良久。

首节 上一节 392/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