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87节
昔年那一各个追随他的文武,皆是在这一刻正式进入到了大唐朝廷的权利核心,属于贞观朝的根基就此而形成。
其中甚至都包括了魏征等一众追随过李建成的大臣。
这就是李世民的不凡!
只要他察觉到了一个人能力的不凡,便会摒弃前嫌。
朝野上下,风云四起。
他并未给与顾氏什么明面的奖励,只是将相继根据他们的功劳做出了提拔,同样也并未干涉这属于太傅的职权。
这倒是让很多人生出了其他想法。
觉着李世民此举,就是因为顾氏在当初并未明着支持他之类的芸芸。
但却皆不知晓李世民给与顾氏的赏赐早就已经给了,只不过一切都未曾彻底表现出来而已。
崭新的时代正式到来。
相比于当初顾煜所进行的改革,李世民这个皇帝亲自动手所实行的新政,自是要更加彻底的多。
他再次重新划分了州郡,并裁撤相关官员。
与原本历史之中不同。
如今的李世民,在走过了更多的土地之后,他只会远比原本的历史更加清楚天下百姓的疲敝。
同样的,有巨鹿以及曾经的一个个盛世的模板在此。
他也更加清楚该如何让百姓修养。
土地分配;
吏治上的清明;
刑法;
商业;
在长安的这些年里,李世民可不仅仅只是想着如何解决自己的危机,同样也在考虑着该如何让天下富裕,如何打造盛世。
对于这些他早就已经想好了一切。
虽然在细节上仍旧需要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人来进行补充。
但李世民身为帝王他只需要指出一个大致的方向,便足够了!
其实李世民是想要将顾煜给召回朝中的。
他十分清楚顾煜的才能。
只要顾煜能够回来,绝对能配合着他这个帝王,最快速度的打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但只可惜的是顾煜已经扛不住了。
他的这一生,生不逢时,大半的时间都耗费在了为顾氏寻找未来之路上。
相比于其他才能不凡的顾氏子弟,他对整个天下造成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直接,但对于整个家族的贡献确实难以想象。
他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后人之上。
其实到了现在,顾易甚至都觉着李世民同样也是顾煜所托付的人之一。
如若不然——
以顾煜的性格他是绝对不会在巨鹿,以及后来前来长安之后,和李世民说那么多的话的。
李世民现在所做的,何尝又不是顾煜所设想的呢?
生不逢时,是顾煜此生最大的悲哀。
但能在晚年遇到李世民这样的帝王,以及那一个个能承继他心愿的后人,同样也是顾煜的幸运。
至少,还有人能帮他做完一切。
对于顾煜身体的状况,李世民同样也十分的在乎。
可这又能如何?
顾煜身体不断虚弱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病痛,只是因为他的年龄大了,就连顾易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人皆有力竭之时,顾煜此生为家族默默付出的一切早已耗尽了他太多的心血。
李世民在得知这一切之后,沉默了良久。
而自此之后——
他更加的珍惜时间了。
就在十月;
李世民决议设御史台监督百官,其中又分设台院、殿院、察院,同时派监察御史巡查地方,彻底敲响了对对于大唐吏治的整合。
此事之重,远超以往。
对于朝中的百官们而言,李世民的这个举动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威胁到了他们应有的利益。
而反对的浪潮同样也是远非以往可比。
甚至到了最后。
此事都已经闹到了李渊那里去,希望李渊能劝住李世民。
但李世民的态度却仍是丝毫不变。
于朝中面对百官时,当众扬言,声音铿锵:“吏治不清,百姓不宁!”
“朕就是要看着吏治肃清如镜,州县无尘!”
他将此事交给了顾氏子弟。
不仅仅是因为信任,同样也是知道这是顾氏最为擅长之事。
自昔年的顾康之时而起。
顾氏历代掌权之人对于吏治的在乎便远超旁人,尤其是在顾熙之后更是形成了一个惯例。
除此之外,他更是正式废除掉了武德年间针对商人的“五均六管”政策,刺激民间贸易,并令人铸造“开元通宝”,决议渐渐取缔旧钱。
正式掀起了贞观年间的改革。
——四方惊动。
李世民相继派出官员,督促四方政策的实行,包括均田包括赋税等一切细节都在他的考察之内。
四方百姓皆感天恩。
虽然朝廷内的政策不断,但这些只是针对四方官员。
对于那些最底层的百姓。
他们只是能够感觉到朝廷想要休养生息的决心。
天下百姓确实太苦了。
明明现在他们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整顿吏治所带来的改变,但光凭着那些减少的赋税,便足以让他们对朝廷感恩戴德。
可万事又哪会有这么顺利?
就在贞观元年,天灾再次降临关中。
其实这一次的天灾远远称不上严重,但正是因为当前的天下百姓实在过于疲敝。
哪怕这次的天灾并不算严重,但还是引起了整个关中的大饥。
这对于新政的实施绝对算是一件重大打击。
尤其是李世民一向保持的听劝性格,更是让那些一直有些反对李世民这些政策的大臣抓住了机会。
太极殿。
“陛下,武德年间天下从无大灾,如今新政刚施,天灾再临,绝非祥诏,老臣叩请陛下念及天下百姓,复武德之政。”
“天下疲敝,如今大灾再临,陛下既想兴天下,当复武德之政!”
“.”
伴随着一个个官员相继走出,声声喊声响彻大殿,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真挚,就像是当真为了天下人所着想一般。
这些人,几乎都是武德一朝的老人。
李世民并未对他们直接动手,只是架空了他们的实权。
这同样也是李世民心中对于他们的仁慈了。
毕竟李渊现在还在世。
这些人都算得上是李渊的老兄弟。
气氛无比沉默。
看着眼前的那些人,李世民的眼神愈发的冰冷,不过他却也并未直接动怒,而是看向了一旁的裴寂,淡然说道:“大司空何不开言啊?”
他又岂能看不出来这些人都是以裴寂为主?
又岂会让正主置身事外。
“陛下。”裴寂深深的吸了口气,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犹豫了一下道:“新政之事老臣不敢多言,但老臣知陛下兴九州之志。”
“如今新政刚施,大灾降临。”
“或为天意使然.老臣还请陛下考虑群臣之谏。”
他并未说的太过直接,但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就是裴寂的聪明之处。
“司空此言谬矣。”
话音刚刚落下,还未等李世民开口说话,一旁的魏征便立刻呵了一声,快速走了上来道:“天灾之事,与新政有何关系?”
“司空既已知晓陛下志向,又何以说出此言?”
“难不成恢复武德旧制便能止住大饥?”
“昔年文成侯所说的“敬鬼神而远之”,诸位同僚可是都忘了?”
他丝毫都不给任何人留半点的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