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82节
一众顾氏子弟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拱手听令,每一个人的表情都是那样的坚定。
虚张声势与诱敌深入!
这是顾煜早就定下来的核心策略,就是要利用顾氏于外族内仅存的威名。
哪怕顾氏如今的威名早已不复当初。
但只要有一个部落心生忌惮,便能够影响到旁人。
这是突厥这种部落不可避免的缺点之一。
整个唐军迅速便动了起来。
而顾煜所说的话,也伴随着那一道道从长安传来的消息共同向着整个突厥传去。
并未出乎顾煜的预料。
颉利可汗这种人就不可能会放弃这个天赐的机会。
毕竟无论放在任何的时代,宫廷生乱所造成的影响就不可能是短短时间之内能够完全解决的。
更别说他可从未忘记过昔年梁师都请他时所和他说过的一切。
让大唐持续的削弱下去,就是他定下的核心制度之一。
这就是他为突厥留下的补血包。
同样也是在为了他日能够真正的降临九州坐着准备。
虽是外族之人,但又有谁能够不想当皇帝呢?
与原本的历史完全不同。
如今的九州文化早在顾氏的影响之下,正在不断影响着四方。
颉利可汗就不可能放弃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
至于顾煜的放话——
虽然是让不少小部落生出了忌惮之心,但亦是不能改变颉利可汗的心思。
于他而言,顾氏又能如何?
若是当真怕了,不仅仅会错过如此的良机,更是会影响到他在突厥内部的威名,这是颉利可汗万万不能接受的。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颉利可汗压下了突厥内部所有的质疑声。
于七月引近十万大军,直奔大唐杀来!
目标——
直指长安!.
(Ps:求一下月票吧,今天只有这些了,貌似有点感冒了,昨晚吹空调吹的忽冷忽热,时关时开结果今天头昏脑涨的,抱歉!)
第144章 顾氏旌旗不倒,突厥不可过朔方!
消息不断传开。
顾氏的名声显然就还是有着一些作用的。
对于颉利可汗的专断,那些个实力最为弱小的部落迅速便派人给顾煜送来了消息。
包括顾煜于四方安排的斥候,亦是探来了情报。
——局势瞬变!
其实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如今的顾易已经能够看出顾煜此次的安排了。
他敢于如此膨胀的放出这种狠话。
就是想要激怒颉利可汗,逼着他不得不按照自己给他制定的路线前进。
在已经能够确定颉利可汗定会来犯的情况之下。
此举就是在为大唐争夺地利。
除此之外,便是以势压人。
并不是大唐的势。
而是顾氏!
顾煜的目标并不只是针对颉利可汗,而是针对突厥内部的其他部落。
这就是一方势力的必然。
有人支持,就注定会有人反对。
虽然颉利可汗如今能靠着自己的无比的威望将这一切都压下去。
但只要他能抢占到一丝先机,这种反对之心就会愈发强烈!
顾煜的目标就是在此!
其核心——仍旧就是在攻心!
换做任何人来做此事,恐怕都不会那么轻易的完成。
但顾氏终是不同。
顾煜敢于以顾氏家主的身份来放话,就是想要再次唤醒这些异族昔年面对顾琛时的那种恐惧。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顾煜而言。
这一仗的核心所在就是要打赢第一仗,所以他才会提前做出那么多的准备!
朔方大营。
虽然是第一次莅临战场,但顾煜仍是没有半点的慌乱,就于大营之中把控着一切。
而同时间更是不断继续以“顾氏家主”之名放出消息。
其内容——
仍是昔年异族之中关于顾氏的无尽传闻,还包括许多对于颉利可汗的宣判。
“南侵顾氏,金狼陨落。”
“蔑苍狼逐日者血脉,定得天罚。”
“.”
各种谶言相继而出,通过那些个小部落在整个突厥大军内部所蔓延。
顾煜对于人心的把控显然也是异于常人。
他十分清楚,人心之中的恐惧是会随着一段段回忆被唤醒而渐渐生成的。
虽然颉利可汗能控制住表面,那又能如何?
就连李世民都不能控制人心。
何况是他?
那些嚣张的言论就是顾煜为颉利可汗留下的陷阱,就是在逼着他持续推进,让他因为愤怒而逐渐失去理智。
事情果然未出乎顾煜的预料。
突厥的大军,其实说白了就是各个部落的联军。
这种联军难以全然掌控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
且相比于九州而言;
突厥各个部落之中对于谶纬迷信的在乎只会更加惊人。
甚至大战尚未开启,各种谶纬迷信便在整个突厥大军内部彻底蔓延了开来,且越传越离谱。
甭说那些最底层的突厥骑兵。
甚至就连一些个部落的首领都受到了些许影响,还有人再次劝说起了颉利可汗,想让他撤军,但毫无意外皆遭受到了颉利可汗的呵斥:
“若避顾氏如畏狼,草原谁还惧我金狼旗!”
这就是顾煜的恐怖之处。
当颉利可汗动兵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得不朝着顾煜为他设计的那一条道路前进。
只要表现出一点害怕。
那他在整个突厥内部的威望便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
颉利可汗并不是个傻子。
其实到了现在,他已经隐隐的感觉到了一丝不安,各个部落将士们对于顾氏那些传闻的畏惧是他没能料到的。
可他又岂能退兵?
只要今日无功而返,那大唐与突厥的攻守之势便会彻底异形。
届时只要再次面临资源短缺的情况,那他这个可汗的位置便会受到威胁!
他,没有任何的退路!
为了镇住军中弥漫的谶言,颉利可汗不得不挥动手中的猎刀,打算以暴力来压住所有人的异心。
除此之外——他还许下了重利。
先破朔方者;
赏牛羊五千,奴千人!
在这种种手段之下,虽然这些谶言所造成的影响仍旧是在人心之中,但至少在明面之上却也再也没有人敢于反对颉利可汗。
可这又能如何呢?
顾煜这种人又岂能想不到这些?
他又不是顾琛,怎么可能光凭着谶言便足以蔑视四方之敌?
这一战注定会被打响。
武德九年,七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