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65节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宇文化及弑君了。

  杨广就算再怎么样也都是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皇帝,若是放过了宇文化及,那此事在将来所能带来的影响便难以想象了。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除掉宇文化及。

  至于第二个便是梁师都。

  没错,梁师都并未选择投降大唐。

  他将希望放在了突厥身上,向突厥可汗许下重利,希望突厥可汗能够帮助自己抵抗唐军。

  这一战,李世民的目标就是他们。

  他是真的想做大唐的“十方征渡始终”,甚至已经将这两战当做了自己最后的阻拦。

  饶是在唐军当前的这种声势之下,李世民都并未有丝毫的松懈。

  他不仅仅是要赢!

  同样还要让天下人心服口服!

  对于宇文化及。

  李世民与顾泉等将领探讨,最后还是定下了攻心之计。

  没错,就是攻心。

  宇文化及如今的麾下其实就是昔年杨广的部将,这些人本就一直渴望着回到家乡。

  当初的杨广为何会引起兵变?

  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残暴,最关键的还是将士们感觉不到希望。

  最终这才引起了兵变。

  宇文化及自是吸取了杨广的教训,他丝毫都不掩盖自己渴望杀向中原的心思。

  但可惜的就是他做不到。

  如今的局势,他已经与当初已经玩完全丧失了斗志的杨广并没有什么区别了。

  距离所谓的兵变,其实只差一个引子。

  李世民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顾泉等将的建议之下,李世民只是屯兵江畔,并未显现出过江之意。

  随后便让人去将骁果军的乡亲父老们带来。

  同时间,派人暗中于长江中放置柱桶,宣扬“李氏天命,盛世当至”等各种谶言。

  ——这是绝对的杀招。

  在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十分温柔的手段远比直接的进攻更为有效。

  其实宇文化及是真的吸取了杨广的教训。

  对于这些骁果残部,他可谓是用尽了手段来进行安抚。

  不仅仅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同时阳在宣扬着自己定会带领他们返回中原的决心,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分配江都之地的寡妇与未婚女子,以恩赐之名强行让他们在地方扎根为家。

  可这些手段终是不能阻拦那些谶言。

  更是无法阻拦将士们对于盛世的渴望以及家人的思念。

  当骁果残部的乡亲父老们渐渐出现在江边之时,整个江都内的局势便已经彻底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随后,李世民更让人宣扬着“关中父老盼儿归”之言。

  这并不是谶言,而是真正的现实。

  又有谁会不想念自己的家人呢?

  来自各地的童谣在长江之畔不断响起,那一声声的乐音就宛若有什么魔力一般不断勾引着骁果军的思乡之情。

  到了最后——

  李世民甚至是会让人帮助他们的家人道出心声,旋即便将其扔在长江之中。

  其中记录着详细住址,以及姓名。

  这自然是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

  但这不重要。

  只要有一人能够收到,所带来的影响便会扩散到无数人心中。

  面对李世民的这般招数,宇文化及真的懵了。

  与其相比,他更是宁愿李世民亲自来攻,毕竟早在此之前他便已经做好了守城的各种准备。

  这种软刀子是他完全无法控制的!

  他不敢限制将士们的行为了。

  若是如此定会引起兵变,届时他这个所谓的皇帝定会死在自己人之手。

  可他又能如何?

  宇文化及并不是没有想过投降。

  对于他而言,只要能够做过皇帝便足矣了,但大唐便不会给他这个机会,弑君的所有过错与已经让他独自一人承受了下来。

  他只能接着打下去。

  为了稳住人心他只能给与更多的赏赐以及严加看管。

  可这又能如何?

  他拦得住将士们的行为,却拦不住将士们的心。

  浓浓夜色之下。

  江都城内。

  队正刘奎收到了前去探查敌营的任务,但无论他怎么召集,正常五十人的队伍却始终都是少了数人。

  “难不成又有逃兵?”

  刘奎顿时皱了皱眉,心中生出了一股不安。

  宇文化及已经定下了要求。

  若是麾下出现逃兵他们这些人要一级一级的受罚。

  想到这里,刘奎根本不敢在犹豫,连忙便带人朝着那几人的营帐走去。

  军营之中的气氛并不算好。

  刘奎已经完全适应了这种气氛,大步流星的走了进去,刚一拉开营帐,便看到了帐内坐着的几道人影。

  “尔等这是在作甚?”

  他立刻皱了皱眉,但心中却还是立刻安定了下来。

  没有逃兵就好。

  他也便不用受罚了。

  宇文化及对于他们这些军中最基本的官员给出了很好的待遇。

  就比如这刘奎。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队正,麾下只有五十人。

  但在这江都之地,连他都已经有了三房妻子,且日子还过得不错,换做以前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这确实是让他们这些个军中官员大大缓解了思乡之情。

  同样的,这也是宇文化及能够维持住大军最重要的原因。

  骁果军上下级之间联系极深。

  除了不少同乡之外,还有着多年奋战积累下的情谊在,控制好这些人就足以免去很多的麻烦。

  这就是宇文化及的聪明之处。

  刘奎一边说着,一边便向着几人而去,想要如同以往一般口头教育几句。

  但就在这时。

  那几人却纷纷转身看向了他。

  火光之下,几人双眼通红,源源不断的泪水正在从他们的眼神之中落下来。

  他们就这样看着刘奎。

  其中一个最年轻的汉子开口说道:“兄长,我想家了。”

  一瞬间,刘奎愣住了。

  “我爹死在了战乱之中,现在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与妹妹,我若再不回去,他们他们也要活不下去了。”

  滚滚泪水不断落下,这汉子的手都在不断的发颤。

  这是刘奎的同乡。

  两人自幼相识,所以才会称呼他为兄长。

  刘奎记得他父母与妹妹,脑海之中不由得便闪过了他们的面容,以及自己家乡的亲人。

  “队正.我等为何还要打下去?我们当初不是说好的要回家吗?现在不是已经可以回家了吗?”

  “我娘说顾氏已经出山了,天下百姓的好日子要来了,我不回去家里的田都要荒废了。”

  “.”

  几人相继开口,目光始终都在看着刘奎。

  他们的声音并不算大,每个人都夹杂着哭泣之音。

  但这一句句话就如同刀子一般直接扎在了刘奎的心中。

  无数的回忆在这一刻不断从刘奎之中闪过,看着眼前的几人以及身后那一个个沉默下来的兄弟,他忽地就感觉在江都的日子似乎也不是那么美好了。

  他都不敢想象若是自己不回去,自己的家人到底会过成什么样子。

  所有的气在这一刻瞬间消散。

首节 上一节 365/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