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23节
“但儿细观其言行,却总觉着话不由心。”
“父亲,诸位叔伯。”
“儿以为若是真有此心之人,无需将这一切表现的这么完美晋王此行儿总觉着过于刻意了一些。”
说话间,顾煜也在微微皱着眉头。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的表情也是不由得复杂了起来。
顾煜说的没错。
杨广的表现就是过于完美了。
与之前的那些个明君相比,他完全没有任何的毛病,顾煜的判断并没有错。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看着这一切,听着顾煜的判断心中也是同样一惊。
这顾煜于识人上的表现有些不凡啊。
对于杨广此人,其实顾易一开始的想法还打算通过通灵玉来影响一下顾煜。
没办法——
杨广在登基之前的表现确实太像个明君了。
他并不想让顾氏子弟上当,杨广隐藏的秉性与性格都不适合顾氏子弟。
但现在看来.似乎无需如此了!
对于顾煜的判断,众人并未继续多聊下去。
至少在现在,顾氏还无需去管这些。
巨鹿再一次的平静了下来。
而随着时间流去,杨坚派出的三路大军亦是开启了征途。
或许真的是因为“隋”的影响太大的关系,亦或是因为天下大乱已久,各方百姓们也是渐渐有了一统之心。
这三路大军的攻势极为迅速。
开皇九年,正月丙子日;
建康城垣笼罩在铅灰色的晨雾中。
隋军的黑色旌旗自朱雀航渡口铺天盖地漫来,甲胄相接的金属碰撞声碾碎了寒冬的寂静。
当朱雀门的朱漆在撞木下崩裂时,局势已经彻底注定。
一批批隋军涌入城中。
南汉傀儡皇帝刘墉被杨广活捉。
在绝望之中,映出了这个王朝最后的剪影。
长江水依旧浩荡东去,却再难倒映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繁华气象。
前前后后绵延八百余年的“大汉”;
随着建康宫墙的落锁,永远定格在九州史册的泛黄页端。
汉终。
卷末总结
踉踉跄跄也算是写完了炎汉。
怎么说呢,只能说挺难写的。
虽然早就已经想好了剧情大纲,但当写上去的难度同样也不低,毕竟相当于脱离了原本的历史且还要继续受原本历史架构的限制。
总体而言,对我自己而言也算是个很大的挑战了。
从心态到总体架构都是考验。
心态嘛就不多说了,我本来就是属于那种极容易陷入自我内耗的人,多说无益。
主要还是讲一讲整体的架构。
如果是全订的兄弟应该是能感觉出来,我是从一开始就设计了剧情的。
三兴大汉,替代晋朝。
顾氏自此达到了属于这个时代的巅峰,顾琛的存在更是与帝王同等。
后续又涉及到顾氏的转型。
与单一王朝切割,转变到整个九州上。
包括家族子弟才能上所遭受到的压制,以及金刀之谶带来的影响。
这一切其实在开书的时候就有过总体的设计。
只能说一切都未曾脱离一开始设计的大纲,还算是用心。
至于写的怎样,那就只能说还需进步了。
确实是在进步。
前些天回头想了想之前写过的剧情,能够感受到如果是重新去写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这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整体而言,这一卷至少在我自己这儿算是合格了的。
虽然更新拉胯了点但也算持久,连续更新了三十多天。
至于更新嘛——
emmm,下个月开燃!!!
然后就是照例说一说下卷的卷名了。
我想的是“九阙重光·万国衣冠。”
“九阙重光”呼应前卷。
“万国衣冠”典出王维“万国衣冠拜冕旒“。
没有暗示!
一定没有暗示!
当然,兄弟们有其他想法也可以评论一下啊,作者会酌情拿过来用的!(狗头。)
然后也是旧事重提,兄弟们想看的番外已经写完了。
5.1凌晨发出来。
到时候兄弟们用一张月票即可解锁。
包括更新,下个月我也会提升到日更八千到一万的样子。
属于是放手一搏了。
打算冲一下榜。
对于属于禁忌之地的总榜,鱼还是有点自知之明,没有什么想法,主要还是争一争历史分类,尽可能的提升一下本书的曝光。
届时还望兄弟们多多支持。
最后!
感谢一路支持的兄弟们,订阅、打赏、投票、评论都十分的感谢。
就不一一复制名字粘贴了。
真诚的祝你们身体健康,每个人都发大财!.
第124章 开皇之治,李家二郎
天下苦乱久矣,面对着携大势而来的隋军,四方皆是慑服。
开皇十年,八月壬申日;
随着隋使韦洸等人前往岭南,安抚各部,补足了天下的最后一处缺口。
混乱了多年的天下。
至此,终是再次一统。
杨坚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就在天下彻底安定之后,他立刻便亲自从大兴城而出,率领着众子嗣与麾下大臣,亲自前往巨鹿祭祀顾氏先人。
这确实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举动。
祭祀顾氏。
绝对会提高天下百姓对于这个新生王朝的期待之心。
这就是顾氏能够带来的影响。
不知不觉之间,“盛世”已经和顾氏产生了很大的联系。
这对于这个新生王朝的帮助是难以想象的。
祭祀之后。
杨坚亦是邀请了顾氏入朝为官,甚至还表明了自己在大兴城之中为顾氏留下了一座“冠军侯府”。
这一次,顾氏众人们并未拒绝。
无论如何——
顾氏是不可能一直作壁上观的,这也是顾氏必须要应对的。
当今新王朝已经屹立。
顾氏不可能一直待在巨鹿之内。
当然,顾氏自然是不可能恢复到以前那般。
初入朝堂便足以掌控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