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40节

  ——他站的越来越高了。

  同时也愈发理解昔年的顾熙。

  曾经那一个个他想不通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子之中逐渐迎刃而解。

  为何当初的顾熙明明知道前路艰难甚至会涉及生死,但却亦是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巨鹿,返回朝堂。

  世人的期望;

  家族的荣耀;

  先人与自己大半生所打造出的盛世;

  总有太多太多的理由,足以支撑一个人的昔年超越生死。

  他当初对此极为的不理解。

  但他现在却明白了,于无形之中也再一次走上了顾熙昔年的老路。

  ——言传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

  这或许也是顾氏能走到今天最重要的理由。

  一代代的子弟都深受先人的影响,至死不渝的沿着顾氏要走的道路彻底走下去。

  纵观顾氏七代子弟。

  能够享受半点安宁的也唯有当初顾易所操控的顾啸。

  其余子弟,无论是走到了哪种地步,他们生前都未曾停歇,始终为了天下为了家族。

  这或许就是早已融入华夏人骨子之中的传承。

  抛开表面上那些身份地位的传承。

  顾琛愈发的恐怖了。

  他仿佛是想通了什么东西,整个人身上的气质愈发沉寂,如渊一般的眼神仿佛是能够看透一切的阴谋诡计。

  接下来的日子,顾琛再未动过兵。

  ——他已达到天下慑服之境!

  每每到达一地,他所做出的安排哪怕对于地方世族而言针对性极强,那些人也会乖乖听话。

  至于贪官则更加不堪一击。

  甚至到了后来听闻顾琛来此之后,一些官员便会吓的暴毙,乃至于自尽。

  顾琛的声望彻底达到了定点。

  他的声望甚至都已经超越了古往今来任何一位皇帝。

  百姓对他绝对信任;

  世家官员又对他完全慑服;

  天下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顾琛。

  ——包括四方的蛮夷。

  匈奴尊顾琛为“狼主”及“撑犁孤涂”。

  狼为匈奴的图腾。

  而在匈奴语之中“撑犁”意为“天”,“孤涂”意为“子”。

  这种称号甚至都已经高过了匈奴的可汗。

  羌人尊顾琛为“雪山大觋”。

  以他们所信仰的巫术,加之所供的雪山,专门为顾琛所请的封号,地位极高。

  南蛮各部落尊顾琛为“罗苴佐”、“鬼主大慕魁”。

  在他们的语言之中,“罗苴”意为猛虎,“佐”为主宰者。

  借此来表明他们对于顾琛的畏惧。

  而“鬼主”则是他们的信仰,“慕魁”为部落联盟首。

  这个尊号已经超越了他们的首领。

  各族之人借此来表明对顾琛沉浮的态度。

  一个个于信仰与图腾上的称号,加之大汉甚至高于皇帝的“十方征渡使”都在说明着顾琛已经彻底达到了顶峰。

  天下百姓对于这一个个的尊号倒是津津乐道。

  四方蛮夷这种彻底的臣服,加剧了大汉百姓骨子之中的傲气。

  但顾琛对此确实丝毫不以为意。

  什么尊号;什么“十方征渡使”对于顾琛而言,他都不在乎。

  他只想要做自己想做的。

  仅此而已。

  他仍是保持着自己前进的步伐,巡视四方州郡。

  而在“药到病除符”的效果之下。

  顾琛身上的隐疾亦是被治愈,并未爆发出其他的病症。

  但他整个人身上的暮气亦是愈发浓郁。

  哪怕他仍是挺拔身躯,不让自己佝偻下去,但任谁都能看得出来,顾琛距离终点已然不远矣。

  章武十五年。

  大汉第二次意义上的科举再次开启。

  其实按道理而言。

  大汉早都应该再次选官了,是顾琛将此事推后了整整三年。

  普通百姓与世族子弟的差距太大了。

  在如今还不缺乏官员的情况之下,让出时间就是为了让百姓追逐到世族子弟的脚步。

  他需要让百姓们看到确实落地的希望。

  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百姓更加的认识到这一项制度能够带来的好处。

  对于这次的选拔官员,顾琛亦是极为关注。

  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当前大汉制度的核心。

  同样也是因为,顾琛也已经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变化。

  哪怕没有任何病症。

  但精力上的衰退仍是十分的明显。

  除了要看这一次选拔官员的结果,顾琛亦是打算利用这次机会为刘禅留下足以信任的官员。

  ——虽然他一直在外。

  但是顾琛对于朝堂内的情况亦是心知肚明。

  诸葛亮事无巨细的性格会将朝堂之中所发生的一切都告知给顾琛。

  而且对于朝堂内的大臣而言。

  顾琛亦是早已接触过。

  他于人心上的判断,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当年的顾熙。

  无需回到洛阳。

  他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很多官员。

  轰轰烈烈的官员考核于大汉各州升起。

  或许是因为顾琛刚刚清扫过一遍隐藏于大汉四地蛀虫的关系,四方官员根本不敢有半点的徇私舞弊。

  整个考核都是极为的严格。

  最让人关注的自是京畿。

  “初学”的发展如今距离铺满整个大汉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四州的考核结果被迅速送到了洛阳。

  洛阳。

  刘禅坐在龙椅之上,整个人眉头紧皱,看着手中的答卷,犹豫了良久之后还是盖上了那专属于天子的大印。

  这时,诸葛亮匆匆走了进来。

  在看到这幕时,表情顿时微微一变。

  “陛下。”诸葛亮神色凝重,朝着刘禅拱手一揖,面上带着几分无奈,问道,“此举万万不可,您怎能如此行事呢?”

  刘禅平日里对朝堂政事甚少上心。

  今日听闻陛下竟索要了一名普通百姓学子的答卷,诸葛亮心中已然猜到了几分陛下的意图,可终究还是来迟一步。

  “丞相。”刘禅轻轻放下手中的答卷,眼眸之中满是哀伤之色,“朕……”

  “朕不过是听闻尚父对此次科举之事格外关注,想让尚父听闻此事后,能心生欢喜。”

  虽说已贵为皇帝多时。

  但刘禅讲出这番话时,神情之中仍带着几分孩童般的纯真。

  他是听闻诸葛亮与朝中大臣谈及顾琛对此次科举中寒门学子的留意后,才萌生出这个念头。

  刘禅实在不知能为顾琛做些什么,只觉得这般做或许能博尚父一笑。

  听闻此言,诸葛亮眼中的无奈之色愈发浓重。

  他又怎么可能想不出刘禅此举的缘由呢?

  但此举事关大汉官员考核的公正性,又岂会让顾琛开心呢?

  诸葛亮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向刘禅细细阐述起了这其中的利害。

首节 上一节 240/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唐,我妻武则天

下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