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凭啥说我是战犯?

凭啥说我是战犯? 第222节

蒋百里坐在了朱玉阶的对面沙发上,叹了口气道:“还能是什么,除了后勤上那点破事儿乏外,哪还有其它?”

蒋百里将中亚战区司令部的那封申请报告书递给了朱玉阶,朱玉阶接过来就细看了起来,很快就看完了:“岂有此理,陈辞修自己非要蛮干,现在回过头还含沙射影的抱怨我们后勤拖累了他们?

陈辞修有本事就自己去搞后勤呐,打不了我直接把西安大营管辖权交给他中亚战区司令部,他要什么直接去搬吧,往后西线那堆烂摊子,我联勤部不管了!“

蒋百里赶紧劝道:“住总长冷静,现在可不是撂挑子的时候,还是得解决问题呐。”

朱玉阶摊开手无奈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铁路刚刚到吐鲁番,距离前线还是至少有近千公里的路途,中间地形复杂到证人瞠自结舌,国道和高速还在玉门关停着。

我这个联勤总长都快成了西线的专属管家了,每个月维持西线首万大军的军需物资我也是头夭如斗!保持每月五方吨的运输量已经是我们首前的运万极限了,在想茄天,那就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可其它军群和战区会不会闹?

参谋总账您知道我们一趟运输车队往返西安大营和阿拉山口有多么困难么?走一趟下来全都是土路,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全都是夭漠戈壁,全程往返一趟需要个把月!”

蒋百里听完又是叹气,他也是深感无力,让一个几年前都还是农业国的政权,现在打一场多线开战同时维持数百方大军前线作战的现代战争,还得照顾好长达数钱公里长的补给线,这其中的难度谁看了都得头皮发麻。

征召足够的兵力抵达前线作战,这对于国防军来说不是难题,可怎么维持这么多军队长期作战的消耗,那就是难如登天了,物资有的是,但却运不上去!

说到底还是联邦的发展时间太短了,民国留下来的底子实在是太差劲了,联邦改制到现在两年时间,天基建政策推出也只有这么久,就算是神仙下凡,也没可能彻底改变局面,只能慢慢来徐徐图之。

可战争的发展速度却远超了基建的推进速度,老董这位领袖就跟着了魔似的一场战争还没结秉,就迫不及待的掀起另—场战争,一场接着—场的,不断透支一切维持战争的规模持续扩天。

蒋百里此时也是感觉心里憔悴了,古往今来就没有见过这么穷兵·武的老大,汉武帝和董大执政相比那都只能算是一个弟弟了。

汉武帝北征匈奴那也是隔两年来一次,而董建昌可就是一年来好几次,同时打好几个国家!

“朱总长,就没有一点办法了么?“蒋百里端着茶杯,眼神专注的看着朱玉阶。

朱玉阶听完之后,没有继续抱怨了,而是问道:“这事儿大执政知晓么?“

蒋百里点了点头:“文件大执政已经看过了,没有说不准,也没有说准,直接踢皮球交给我们国防部批示,我这个参谋总长也实在没办法,只能来找你商量了。”

朱玉阶点头沉思道:“治标的办法我有,治本的办法我也有,但都不是我们一个联勤部可以做主拍板的事情,必须得国防部和大执政办公室批准才可以。”

听到有办法,蒋百里也是直接问道:“先说说,不要卖关子嘛。”

朱玉阶讲出来自己的想法,首先就是治标的法子,那就是大批征召民间司机和驾驶人员前往西北加强运输线,同时采购更多的卡车尤其是载重卡车,不讦代价的增强西线陆路交通运全。

这是速度最快效果最显著的办法,代价就是成本极高,尤其是对手运输车辆的损耗将会是难以计数的,而且抽调过多的民间驾驶技术人员,也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导致民怨。

这年头驾驶员可是技术工种,正儿八经靠技术吃饭的人,这些人从军意愿都不天,毕竟在民间当个司机随便都是月薪二千元以上,轻松钱多,而且还没有生命危险。

军队里面的驾驶员都是自己内部培训出来的,这两年虽然大力培训,但人数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有人可能会疑惑,不就是开车嘛,这也能算是技术工种?驾照这东西不是随便考嘛,车子不是有手就能开嘛?

的确,小型客运车辆,比如小轿车、小巴车或者是货箱长度五米一下载重六吨以内的车辆,驾驶难度不高,可以随便学到手,说白就是C照驾驶员培养很容易。

可联邦并不缺C照驾驶员呐,城市开小轿车的司机,哪怕联邦底子再差也不会缺的,联邦和军方缺的是有经验且技术熟练A照大车司机,新手都还不行,必须得是老手,不然哪有底气去开那种狭窄的王路山路,去横跨夭漠戈壁,去跋涉高原山峡?

开车技术好都还不够,还得会维修,会保养,会排障除险,这些都会,那才是前线需要的合格司机,不然天漠戈壁滩,车子出问题了,那就一车军需和昂贵的货车全都扔那不要了?

可惜的是这种精英驾驶员,哪怕放到现代东大那头,也可以被称为老司机了,放在联邦这头司就是稀缺人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压根没法培养出来太多,只能是现在慢慢查漏补缺了。

联勤部对于如何加强西线运输量的问题也是想过了N多的办法,莲飞艇都搞出来了,想要开拓空运路线,但西域的那该死的多风气候让联勤部的飞艇计划直接破产,西部的狂风那可不是盖的,有时候操控性更好的固定翼飞机都很容易遭遇乱流,笨重的飞艇开出去就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了。

高空还好说,每到降落进入低空的时候,那就是空难频发,无真是阿拉山口那块地方,飞艇过去就是九死一生。

想来想去还是只能够从陆路运输发掘潜力,军队里面技术人员不够,那就从民间征召,卡车和物资多的是,只要人够了就行了,司机经验不足、技术不够老练,都没问题,多死几次就会了嘛!

当然咯,C照司机还是没必要征召,那种驾驶员送过去也是死路一条,这年头的西北可不比东大那边,环境恶劣太多了,后世东大那种基建环境之下,自驾游出事儿的也是此起彼伏,换成现在,把那些开小车的向机送过去那就是十死无生。

除了车辆之外,朱玉阶还提出组建驼队、马队运输,虽然效率低,但西北牲畜多,这种原始的运输方式在某些山地和没有道路的地方总是能够起到奇效。

最后就是治本的法子,那就是把铁路和公路彻底修通,之前因为西北叛军此起彼伏,地方民族部落叛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修路,路修到哪里,哪里的民族部落就会造反叛乱。

一半的原因是南京中央政府"强硬粗暴”的民族政策,半点怀柔都没有,只有铁血镇压和征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搞得那些被羁縻上千年的民族部落很不爽。

另一半原因就是修路劳动力不够!光靠劳改犯和内地移民根本不够用,无真是陇海线这条国防部重点关注的国防铁路,这条铁路修建自从出了玉门关乏后,就不归铁道部和交通部管辖了,直接被国防部直辖督建。

铁路出关之后修到哪,军方就会在哪抓壮丁送到工地修路,军方对待汉族的手段都很粗暴,对待民族那就更是堪称残忍了。

铁路修到了哪里,那里的民族部落不想反也得反了,放牧了数千年的牛羊,过惯了直由自在的百子,你现在蹦出来让他们去i地千苦力,享受劳改犯一样的待遇,换谁谁都得反。

西北特殊的地理环境还有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民族问题,导致基建推进速度迟迟不见成效,朱宝阶提出来的苏法就是继续加天投X,资金和物资设备都不缺,缺的劳动力我董建昌去想办法,民族部落不想修路,被国军杀得七七八八了。

那就只能从内地想办法,不管是哄骗、欺诈还是强征服徭役,都必须弄到足够的人去西北,毕竟现有的修建进度节奏实在是太慢了。

413.再征丁口百万填西北!

朱玉阶提出来的办法都是从军队外部挖掘潜力,蒋百里听完之后脸上愁容更甚了,蒋百里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他的所有想法都是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认为军人应当恪尽职守,做分内事,对宇军校千涉民权的事情,蒋百里非常反感。

他的观念就是战争是属于军人的,不应当把平民牵扯进来,军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那都是应当的事情,可要让平民去葬送性命,这就很不符合蒋百里的观念了。

这事儿蒋百里没有想过,但在朱玉阶眼里却是正常的事情,依赖人民群众的力量,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这是他们的传统技能。

“这件事儿很复杂,有些不妥,让我想一想,再考虑考虑!“蒋百里有些犹豫踟蹰,这事儿千了的确能够立竿见影,治标又治本,但干完之后可就是骂名负身了。

发动民间力量去加强西北后勤建设,推动基建加速,说得好听是军队花钱雇佣,说的不好听那就是强制征召民众服徭役。

民间驾驶员也没有找谁惹谁,好好地赚钱凭技术讨生活,忽然之间就被强制征召参军服役,跑丢大西北无人区开车,说的不好听那就是被抓充军当了辅兵。

而且征召壮丁去西北修铁路公路,这也是一门很缺德的事情,中原丙地人口在本王本乡生活的好好的,忽然之间被征丁去了西北修路,这放在舌代那就是服徭役修长城呐!老百姓不骂你那才是怪事几了。

中原内地这两年经济发展迅速,温饱已经不成问题了,而且工作机会极多,现在联邦人口四点五亿,不是后世的十四亿,加上天量的青壮人口参军,这年头可没有人口过剩的说法,没有哪个工广老板敢"你不千有的是人干"这种话。

内地的人口规模和密度正好处在一个非常合适的数量,无论工业和农业都没有出现过剩劳动力存在,农业大改革之后,虽然大量农民失业了,但工业发展和内地大基建正好把他们给吸l收掉了。

大家日子都过得不错,好好地待在内地中原可以活下去,谁特么愿意去天西北呐,放在舌时候那可是充军流放都嫌弃的地方,有选择的人根本不会去。

哪怕就是闹饥荒快饿死了,老百姓也只会闯关东,没听过闯西北的事情!

玉门关以内,河西走廊以东,那就是汉民老百姓能够接受的极限了,再往西,根本没人乐意去。

之前董建昌下令征丁百万填西北、日本,就闹出了相当大的民怨,哪怕给够了补偿,老百姓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全都是靠地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打法律擦边球,才勉强推进。

但最后也还是有不少的良民被波及,强征发配往西北边彊修路实边,年初还闹出来了当代孟姜女哭长城长的事件,被人称为“吴张氏哭高速"事件,吴张氏的男人的原来是四川绵阳人氏,被—纸征丁令送到了西北修路。

政府给出来的待遇很不错,去了之后筑路两年,全程都是国企筑路公司员工,每月薪水八元,补贴五元,合同期满之后,给予西域本地一千亩耕地或者一大片牧场作为补偿,不算是那种古代的无偿服徭役。

工作环境和施工条件待遇也比秦始皇修长城好多了,但多少还是有伤亡的,毕竟这年头千工程,死几个人再正常不过了。

吴张氏的丈夫吴福寿就是死在了哈密高速公路工地上,晚上出去拉屎,被狼群袭击,最后工友只找到了半截人回来,勉强认出来身份,然后送回老家安葬。

好好的一整个人出去服徭役,结果只回来了半个,吴张氏肯定不千,拿着丈夫赔偿金去了西北闹,跪在那哭高速,还被媒体报道登报了,事情一度闹得很大。

现在在联邦本土内地各省,征丁令是一项非常敏感政策,地方政府非常头疼,但中央给的压力非常大,各省夹在民众和中央之间两头为难受气。

这样一个暗雷,蒋百里那也是一百个不愿意去碰的,但不碰又解决不了问题。

“唉,朱总长,和我一块去一趟执政府吧。我俩一起去面见大执政,看看能不能办妥此事。"蒋百里说道。

朱玉阶脸上一阵诧异:“总参谋长,这.........我只是联勤部总长而已,这种大事儿,您跟大执政做决定就行了,我们联勤部可管不到大移民政策。”

蒋百里眉毛一挑:“这怎么可以呢,你提出来的建议,当然也得继续参写,谁主张谁负责嘛,不要多言了,现在就出发去找大执政!”

开什么玩笑,这么大一口锅让我一个人去扛?我蒋百里孤身寡人一个,背后可没有什么势万撑腰,你朱玉阶不帮忙撑场子,这事几哪这么容易?

朱玉阶无奈,被蒋百里架着一块去了执政府面见董建昌,两人到了执政府之后,没有和其他人那般预约等待,到了地方就可以插队直接进老董的办公室了。

见到董建昌之后,蒋百里简单说明来意,然后就把话头给了朱玉阶,让他来讲解。

朱玉阶硬着头皮上了,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口了,当然所有想法的全部出发点都是为了军队后勤系统发展建设。

站在巩固边防加强后勤的立场上,朱玉阶论述了边疆区有效人口劳动万对于国王防御和军事需求的关系。

苏军能够在中亚集结一百六七十万军队,还能够保持后勤畅通,除了他们更加便利的交通运输之外,还有控制区内的有效人口数量。

这里的有效人口是指服从于中央政权统治,并且能够提供税收、劳动力等资源的公民,暴民和乱民都不算。

俄国人统治中亚草原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了,早在莫斯科公国的时候,俄罗斯就是被蒙舌入所统治的,对于如荷治理草原以及游牧民族,俄国人有着充沛的经验和历史。

放过来,联邦对于边疆区的控制却是薄弱无比的,早在前清时期,西域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一个叛乱发源地,到了民国的时候,西域那就更是脱缰野马停掉不听宣了,直到现在联邦时代,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才逐步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但恢复统治和长治久安是两码事儿,想要西域不乱,那就必须把主题人口汉族数量提上去,偌大的西域至少得有五百万以上汉民人口才能够实现稳固通知。

但现在新疆人口经过大规模的平叛清洗之后,只有一百二十万人口,比一九三二年民国统计的兰百五午七万人口数据少了两百多万,少的人去哪了也不要多问,向就是被“团结“掉了。

现在的西域行省面积足有两百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却只有一百二午方人,人口平均分布每平方公里连一个人都不到,一百二千方人口数据中,汉族人口只占据千七万人,在何官员看到这个数据都是心里头哇凉的。

就连军方都不忍直视这个数据,他么的整个西域省的士兵都快比百姓多了,这叫什么个事儿?

没有人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人才是一切的基础!

中央对于西域省的开发建设态度异常坚决,但底下各省都是心不在焉,毕竟这么一块地广人稀鸟不拉屎环境恶劣的地方,投入如此巨大的消耗去建设发展,还不如把资源省下来发展内地各省呢!

现在西域发展不止是要内地各省和中央鼎力援助,还得抽血内地各省人口,这就证很多人不干了,甚至说文官系统发展西域的动万还没有军队那么大。

西北修建一公里铁路的造价相当于内地的数倍,哪怕西北征迁成本几乎为零,但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太高了,除了铁路还有公路机场各种港口,还要修建工业带,这么大把的投入,西域行省的人口却只有这么点,设施建好了给谁用呐?

说句不好听,在西北施政,你成绩再好也拿不到万民伞!因为很多县城总人口都没有一万人!

单纯是为了军方作战,就修建如此战略级的铁路公路动脉,文官系统压根就是不情愿的。

董建昌听着朱玉阶的汇报,脸色很认真,虽然朱玉阶的汇报几乎都是报告各种困难和危机,但其中对于西域发展与人口关联的阐述,董建昌却是听进心里去了。

“嗯,你们的意见很重要,回去之后写成书面报告呈交到我这里来,我会处理的,关于西北的人口问题还有发展问题,我已经注意到了。“董建昌对于两人的汇报给出了一个很中肯的评价,作为老大不可能是听你刚说完,立马就拍板给承诺的,任何中枢大事都是要经过多方讨论的。

“执政,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蒋百里干脆利落,说完事就立马走人,因为他知道这事儿背后水很深,能不牵扯那就尽量躲远点。

"嗯,你们忙去吧!"董建昌转过头,吩咐拿起了电话:“给我把所有部长还有国会总议长都叫到会议室并会!”

军方前脚刚走,董建昌就摇人开会了,他最近忙于处理一大堆军事上的事务,对子政事有一些懈怠了,都是交给了底下人那些部长副总理自己去处理。

很久没有开过一次像样的大会,以至于不少人都有些懈怠了。

老董自从感觉自己称帝无望之后,就没怎么注意政务发展了,二门心思去搞世界大战,结果转眼却发现底下人千活开始磨洋工了。

南京中枢官员们,现在十分力气,有七分都是用在了今年即将来到了国会选举和执政党组阁的事情上,斗争此起彼伏,甚至都蔓延到了军队里面去了。

这样的气氛很不好,老董很不满意!

不多时,一众中枢高官都赶到了执政府会议室内,坐在了长桌两侧分列,各自聚成了-堆开始闲聊。

“大执政到!”

伴随着会议室门口值星官一声高呼,所有官员都起身站立,行瞩自礼迎着老董进入会议室。

“都坐吧。”董建昌当仁不让的坐在了长桌尽头的主位上,招呼众人也一块坐下。

所有人就座完毕之后,董建昌翻看这手头上从国防部刚送过来还热乎的文件资料,低着头一边看一边说道。

“今天把大家叫过来开会,事情不多,就三件事儿,西北发展问题、国会选举问题、总理组阁问题!”

董建昌话说完之后,底下人全都精神了,眼睛里面都开始放光了,天家都以为老董称帝雄心被河蟹大神扼杀之后,就想要赖账呢,没想到现在还是认账了。

老董的发言没有说完,还在继续:“首先就是西北大开发的议题,诸位面前有一份军方呈交的报告文件,真甲对于西北平叛之后的人口数据、分布、结构都有锌细赘述以及数据说明,还有对手未来西北的国防建设和经济民生发展也都有提议和想法,大家都仔细着一看吧。”

首节 上一节 222/3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