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56节

  “说吧,准备怎么处置本王?要杀要剐?随便来!”汉王爷跟耍赖皮一样,也不管朱瞻基的脸色,直接就找了个椅子,懒懒散散地坐上去,并顺势搭着腿就斜靠了上去,一脸嚣张的对着朱瞻基说道。不过,汉王爷眼神的余光却一直盯着樊忠看。

  “二叔说笑了,咱们这就是自己家里闹了矛盾,说什么打打杀杀的,岂不是让外人看了笑话。”朱瞻基对于二叔的无赖行径,就跟没看见似得,而是笑呵呵,轻描淡写地将汉王和赵王造反一事,简单的说成了家里闹矛盾的小事情。

  “喝~!你这是被你爹附身了?

  你现在这样子,我还以为坐着的是我大哥,仁宗皇帝呢!”听了朱瞻基的话后,汉王爷也是一脸的惊异表情,说话的语气阴阳怪气的。他没想到一直对自己喊打喊杀的大侄子,居然会放过他这个造反的主谋。

  “二叔下去歇着吧。”看着汉王爷无赖的样子,朱瞻基揉了揉额头,让樊忠将汉王爷弄下去休息,他对于二叔无赖的行径实在是有些心累,不太想看。

  “汉王爷,请。”樊忠来到汉王爷面前,恭敬的请汉王爷离开。毕竟,这位爷即使是起兵造反,皇上也只说是家事而已,樊忠可得罪不起眼前这位爷!更何况,这位爷家里还有一个更加惹不起的爷呢!

  “呵!”汉王爷盯着樊忠轻呵一声,直接扶着椅子起身,连跟朱瞻壑打招呼都没有,就直接转身出门去了。

  “樊忠,你知道的事情可是不少啊!希望你能永远效忠皇上!”在汉王爷休息的房间门口,汉王爷毫不理会守在门口的两排兵丁,而是看着樊忠饶有深意的对着他说了一句。

  “王爷放心,樊忠誓死效忠皇上!”樊忠对于汉王爷说的话,并没有直接回应,反而只是简单的回应了一句,接着就转身离开了。

  “有意思!”看着离开的樊忠,汉王爷才突然想到,自从老爹永乐皇帝死后,樊忠的手上就戴着这枚戒指,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发现而已。而现在想来,这樊忠估计是老爹永乐皇帝留下的什么后手,而且可能还是留给自己儿子汉世子的后手!刚才汉王爷与樊忠的对话,只是对樊忠的试探而已。而试探的接过,却没有让汉王爷失望,或者说让汉王爷很满意!

  因为从刚才的试探中,汉王爷知道,作为宫廷御营的主将,樊忠效忠的从来都不是仁宗皇帝朱高炽,也不是宣德皇帝朱瞻基,樊忠效忠的从来都是永乐皇帝!更是大明永乐皇帝之后的每一位大明皇帝!也就是说,不论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谁,樊忠永远只效忠于皇帝本身!

  此刻,再联想到儿子手里的那一枚金龙令,汉王爷的脸突然变得极度扭曲起来了。

第302章 杨士奇的精妙主意

  这皇位,我爹永乐皇帝一定是要传给本王的!只是被某些人提前得知消息,并给截胡篡改了而已!原本已经看淡一切,准备回家当爷爷带孩子的汉王爷,突然又变得极度地不甘心起来!脸上的神色又变得狰狞扭曲了起来!

  小崽子,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的!汉王爷在内心深处默默地说道。

  另一边,内阁杨士奇,以及御营樊忠正在房间里与朱瞻基说话呢。

  “皇上,汉王和赵王叛乱已经平复,大军还需尽快班师回朝,稳定朝局。”杨士奇看着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淡定的朱瞻基,再看皇上那平淡的眼神,杨士奇突然有了一股不太好的预感。

  “杨阁老,安南的求援信,内阁可曾收到?”面对杨士奇让班师回朝的建议,朱瞻基却开口询问了一个杨士奇现在最不愿意提起的话题。

  “回皇上的话,安南来信,内阁已经收到了,目前正在商议应对之策”杨士奇知道,既然朱瞻基能问起了此事,那就说明他对此事也有了解的。所以,杨士奇如实的进行了回答,告诉朱瞻基,安南的信,朝廷的内阁收到了,但杨士奇只说来信,并未提起求援信,这是有本质差别的。并且,杨士奇内心的不安更加的浓郁了起来。

  “那两广之地呢?杨阁老准备如何处理收回?”朱瞻基看着杨士奇的脸庞,再次问了另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被汉世子占领的两广之地,内阁准备如何处理?!

  “回皇上的话,经内阁商议,并查阅兵部档案。现在我大明朝有各类战船三千五百余,各官办,民办造船署百余家。除却海军配置船队外,足有千余可调用的船只!”听了朱瞻基的话,杨士奇知道,皇上这是在平定了汉王和赵王叛乱后,将矛头直指汉世子了!但杨士奇的话回答却是与朱瞻基的问题答非所问,不由的让樊忠有些诧异。

  但是,朱瞻基却是知道,杨士奇这是告诉自己,经过盘点,我们船多的很,足够用船向汉世子赎回两广之地了!

  “杨阁老!”朱瞻基对于杨士奇的回答显然并不满意,大声的对着杨士奇呼喝了一声。

  “汉世子在云南组建内阁,建立六部!招募官员!并入侵安南!内阁不准备有动作吗?!”眼看杨士奇不准备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朱瞻基一时气急,只好挑明了说话。

  “回皇上的话,各王府有自行招募属官的权利。”杨士奇先是回答了朱瞻基对汉世子招募官员的问题。

  “那汉世子找杨阁老招募士子呢?!”朱瞻基也是被杨士奇给气急眼了,情急之下有些口不择言。话一说出口,朱瞻基就后悔了,因为,他的这话一出,就直接明确了自己的内阁首辅通敌!

  但是,对于朱瞻基的话语,杨士奇好像一点都不在意。

  “回皇上的话,此番云南以汉王爷名义,在全国召集了不少于五百名士子,并且聚集云南,等待汉王府考评,以筛选并增派往安南为官,其中有微臣举荐的不少寒门子弟。”杨士奇对于朱瞻基知道自己给云南举荐士子的事情,毫不意外。并且,杨士奇还说明的告诉朱瞻基,我知道汉世子在云南聚集士子,就是为了遴选他们到安南之地当官的。

  此刻,听了杨士奇的话后,朱瞻基眯着眼睛,死死的盯着杨士奇看,眼神里带着明显的危险光芒,他明显是等着杨士奇的解释。

  就连一旁的樊忠,此刻都是惊讶的看着杨士奇,满脸的不可思议。此刻,樊忠也是惊呆了,杨阁老一个内阁首辅,居然给汉王爷封地举荐了几十名寒门士子?这是要干什么?!

  “皇上,为云南举荐士子,乃是微臣第一次出使云南时候,为防止汉世子攻占两广答应的条件之一。此番举荐士子,也只是遵守承诺而已。”杨士奇平静的告诉朱瞻基,我给汉世子举荐士子,那是早就答应人家的事情,我要说话算数的!

  “可他还是占领了两广!”朱瞻基咬牙切齿的说道。在朱瞻基看来,虽然之前答应汉世子要给他举荐士子,但是既然汉世子现在已经占领了两广,那就不应该再给汉世子举荐士子了!

  对于现在屋内的情景,樊忠表示自己就是一个木头人,纯看热闹的,一点都不想发表意见!

  “皇上且听微臣细说。

  大行仁宗皇帝在位时,曾与内阁商议,要放弃安南之地。此番,安南再起叛乱,而汉世子又对安南有意,朝廷正好借机脱离南安南这个大漩涡!”杨士奇这一句话,可以说是如同一道惊雷,直接惊呆了朱瞻基。

  因为,朱瞻基当皇帝这几个月以来,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任何的领土!毕竟,那都是先辈们辛苦打下来的!但此刻,当他听到杨士奇说,老爹仁宗皇帝当初想要放弃安南时候,无比的惊讶。所以,朱瞻基一脸严肃的盯着杨士奇看,他在等杨士奇的解释,毕竟,这涉及到当爹身后的名声!

  “皇上,我大明北方草原持续动乱不安,太宗皇帝连年征战却依旧不得安稳,而交趾等地也是连年叛乱不断,他们牵扯了国家太多的精力;

  其二,安南的税收连年入不敷出。甚至,国家每年还要拿出近乎百万两补贴安南等地消耗之用;

  其三,安南等地连年叛乱,朝廷驻守大军,消耗钱粮,实在疲于应付;

  其四,安南地处偏远,又土地贫瘠,实在是不值得朝廷的投入;

  以上种种,望皇上三思!”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对于安南给朝廷带来的负累绝对是了如指掌。杨士奇原本是想等过些年,朝局稳定下来,再告诉朱瞻基这些问题的,但目前的情况却是容不得他耽搁了。

  更何况,安南之地类似的问题还有更多,例如语言不通,豪族林立,粮产不足等等等等,实在是朝廷的巨大负累!

  “怎么会.?!”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朱瞻基也是目瞪口呆,他从来没想到安南之地居然会是朝廷的负累!还是巨大的负累!可朱瞻基再看杨士奇的样子,一点都不像是在骗人。而且,即使是杨士奇骗人,那他的话也会经不起验证的。所以,朱瞻基清楚,杨士奇说的一定是大实话!

  而眼看朱瞻基陷入了沉思之中,杨士奇再次开口说话了。虽然他不能替皇上决断,但他能替皇上下定决心!

  “皇上,此番汉世子既然有意安南那偏僻之地,何不等汉世子将安南之地拿下后,朝廷顺势再收回富庶的云南封地,再顺势将安南等地分封给汉王府,也算是不辜负汉世子一番辛苦。如此,朝廷也没有丢失任何领土。

  而安南之地临近大海,朝廷再赠与一些船只与汉王府,岂不显得皇上与宗亲的大度?”不得不说,杨士奇不愧是内阁的老油条,几句话就将原本让朝廷有些丢失颜面的事情,转变成了一桩对朝廷有利的大好事!

  朱瞻基听到清楚,杨士奇这样的操作,可以说是精彩绝伦!既用船队将两广之地换了回来;又将汉王爷一脉赶到了偏远贫瘠之地预防了造反;又消弭了汉世子起兵霍乱安南的恶劣影响;又将朝廷的一个大负累给抛了出去;又收回了富庶的云南封地;又给其他不安分的王爷进行了警示;还体现了朝廷的大度与气魄;在朱瞻基看来,这绝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超级好事情!

第303章 不安的宣德皇帝朱瞻基

  而杨士奇所说的话之中,唯一受到伤害的,可能就是安南之地以及安南之地的百姓了。但是,那却是没人理会的细枝末节!

  毕竟,朝廷大局为重,谁会在意一些异族的情绪或者死活呢?!

  “咕噜~”原本还对于杨士奇还有些生气不满的宣德皇帝朱瞻基,此刻却是惊为天人的看着杨士奇,不由得咽了咽口水。他知道,若是真按照杨士奇的说法,安南真的有那么多的劣势,那汉世子占领安南这件事,对朝廷来说简直就是件天大的好事!

  这惊喜来的太突然,让宣德皇帝朱瞻基一时间都有些不敢置信。

  “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过分了?!”最后,宣德皇帝朱瞻基强压下自己心中的惊喜,一脸难为的神色,连他自己都略有些于心不忍的说了一句。毕竟,在宣德皇帝看来,安南那犄角旮旯的地方,又偏僻,又穷困的,土地也不肥沃,也没有矿产之类的重要物资,还异族遍地,真把汉王给封到那鬼地方,他一时间还真有些于心不忍。

  毕竟,不管再怎么说,汉王爷那也是他这个皇帝的亲二叔,宣德皇帝可不想让史书记载,及后世人说宣德皇帝朱瞻基苛待宗亲!

  “皇上,既然这话已经说到这里了,那咱就索性把一些话挑明了说吧。还请皇上莫要生气”杨士奇看着宣德皇帝朱瞻基有些瞻前顾后的样子,轻轻的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里不由的感叹:果然还是太年轻啊,若是换了汉王爷,绝对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甚至做的更绝都有可能!

  无奈,为了朝廷的局面,杨士奇只好对着宣德皇帝继续放大招了。

  “杨阁老请讲。”朱瞻基一脸热切的询问着杨士奇,他有些好奇,这杨阁老又要说什么事情。

  “皇上应该也知道太庙里供奉的,那一份由太宗皇帝遗留,仁宗皇帝也签署尊号的遗诏吧?”杨士奇毫不犹豫的点到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上。

  “那自然自然时间过的,先帝下葬后,太后亲自说了这件事。

  见龙禅位!是在说,爷爷留给汉世子的那一枚金龙令吗?!”宣德皇帝朱瞻基听了杨士奇的话后,不由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起来。毕竟,那一封遗诏可是有两位先帝的签名!他自然是见过的,更是知道那一封遗诏的含金量,和可怕程度。可里面的内容却是让他惊骇不已,以至于宣德皇帝恨不得立刻就将那封遗诏烧掉。但,他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母亲张皇后的强烈反对!以至于让他对此事,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而,当听见朱瞻基说见龙禅位里面的龙,乃是汉世子手里的那一枚金龙令的时候,不仅仅是杨士奇沉默了片刻。就连一直没有说话的樊忠也都默默地低下了头,不着痕迹的轻轻抚摸了一下,手上戴着的那一枚黄铜戒指。

  现场只有他们三个人,杨士奇和樊忠眼睛又不瞎,自然是能看见对方手上戴着的戒指的。所以,房间里有三个人,一个皇上,两个臣子,只有一个当皇上的朱瞻基不知道汉世子鼍龙的存在!

  “皇上,既然您知道太庙里供奉的那一封遗诏,那皇上就一定知道,先帝曾言,汉王一脉,绝对不能有人死在当权者的手里吧!”杨士奇就差明确的告诉朱瞻基,汉王一脉的任何人,绝对不能死在你手里!

  “那是自然,太后也有交代。而且,朕等还曾当着爷爷太宗皇帝的面起过誓:若弑血亲,夭寿短命,不得好死!”听了杨士奇那几乎直言不讳的话语,宣德皇帝朱瞻基也没有太在意,不仅告诉杨士奇我母亲太后娘娘交代过,就连我这当皇帝的都自己也发过誓!

  “皇上,微臣说的是,无论当世,乃至于后世,无论任何情况下,汉王府一脉的任何继任者,都不能在任何当权者手里有事!”看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直言不讳的话语,杨士奇似乎并不满意,他更是直接告诉朱瞻基,不光是现在不能杀,就连以后汉王府的历代继任者,任何皇帝都不能杀!

  “后世之事,现在管不了的吧。”看着杨士奇严肃的样子,朱瞻基左右看看没其他人在,才有些悻悻的说道,毕竟,他要是死了,还真管不了后世的事情!

  “所以,微臣要给皇上说另外一件事:太宗皇帝,仁宗皇帝都曾留下遗言,后世皇帝如若认可那封遗诏,就要似先帝那般,在遗诏上面签名留痕。

  而皇上您,仁宗皇帝曾言,要等到合适的机会,让您也签字”杨士奇告诉朱瞻基,那封遗诏不是留给你一个人的,是留给后世所有子孙的!凡是认可那遗诏的皇帝,都要在上面签字!

  “认可?签名?.”宣德皇帝朱瞻基虽然知道那一封遗诏是要留给后世的,虽然自己的爷爷和老爹都签字了,但是宣德皇帝朱瞻基从没想过自己要在上面签字!还认可那遗诏?怎么认可?主动将皇位让给汉王一脉吗?

  “微臣知道皇上为难。所以,微臣才要趁此次机会让汉王一脉远离中原。但他们却又要在中原的势力范围之内!以便后世若是需要,可随时找到汉王一脉,请求援助!”杨士奇向宣德皇帝解释,为什么他想要将汉王一脉迁移到安南的原因。

  在杨士奇看来,安南地处偏远,不管汉王一脉再怎么闹腾,也不可能引起中原的动荡。而且,安南还在中原的势力范围之内,若是后世子孙需要寻求汉王一脉的支援,也可以随时找到他们!

  “都把他们赶的那么远了,朝廷怎么可能还需要他们的帮助?”宣德皇帝朱瞻基有些疑惑,朝廷远比汉王府的体量要大得多,人才也多,加上又要将汉王一脉赶到安南那鸟不拉屎的偏远地方,未来,朝廷怎么可能还需要他们汉王一脉的帮助呢?!真到了江山倒悬之时,他们有什么用啊!?

  “这其中,是有什么朕不知道的事情?!”突然,宣德皇帝朱瞻基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汉王一脉的手里一定有何能够扭转乾坤的东西!否则,爷爷永乐皇帝绝对不会留下那怪异的遗诏,更不会在驾崩前想要将皇位传给二叔!而自己老爹仁宗皇帝更不会在那遗诏上面签字!而老爹能在那遗诏上签字,就说明他知道了其中的关键原因!

  这件东西一定很重要,以至于,重要到二叔汉王爷,宁愿起兵造反兵败,也不愿意将此事暴露出来!

  “是什么事情!!?”突然想到这一点的宣德皇帝朱瞻基,一脸严肃的询问着面前的杨士奇,他要知道,这其中到底有隐藏着什么秘密!

  对于宣德皇帝朱瞻基低他质问,杨士奇却选择了沉默,就连一旁的樊忠此刻也默默地低下了头。

  宣德皇帝朱瞻基看着面前突然沉默的两个大臣,一时间有些汗流浃背的感觉,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孤家寡人的感觉!因为他们两个人,一个自己的内阁首辅,文官之首;另一个是自己的御营主将,贴身护卫自己的人身安全!但此刻,面前的两人却明显是有事情在瞒着自己这个皇帝!还是一件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情!

  一瞬间,朱瞻基的眼睛就再次变得锐利,且危险了起来。

第304章 杨士奇的猜测

  “朕是皇帝!”朱瞻基从原本端坐的主位上起身,一脸狰狞的对着杨士奇说道,表示自己是皇帝,有权利知道所有的事情!但此言,却没有引起杨士奇的任何反应。

  “樊忠!”朱瞻基突然又将目光放到了樊忠的身上,他想看看樊忠是否知道此事!

  “皇上,末将在!”樊忠听了宣德皇帝的话后,赶紧跪在地上,向朱瞻基行礼。

  “你来说!”朱瞻基咬牙切齿的看了一眼杨士奇后,捏了捏拳头,对着樊忠恶狠狠的说道。

  “皇上.”面对宣德皇帝的逼问,樊忠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因为樊忠不知道,汉世子有龙的事情能不能告诉宣德皇帝。并且,在告诉宣德皇帝汉世子殿下有龙只之后,会不会国家动荡之类的后果!毕竟,这事实在大的有些让人惊悚。

  或者说,宣德皇帝会不会相信都是一回事!所以,樊忠一时间迟疑了起来。而这一切,却是被宣德皇帝看在眼里!眼神里的寒光更盛了。

  “皇上!”眼看宣德皇帝将压力给到了樊忠的身上,杨士奇这边直接开口,叫住了对樊忠施加压力的宣德皇帝。

  “皇上,您又何必为难樊将军,樊将军有他的难处!”杨士奇自从大云南回来后,就看见了樊忠手上的戒指,原本杨士奇以为樊忠也是汉世子的人,但后来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这樊忠一定不是汉世子的人!而可能是在太宗皇帝时期,樊忠作为太宗皇帝的绝对亲信,就提前知道鼍龙存在的人!

  换言之,就凭借樊忠手上的戒指,杨士奇认为,在太宗永乐皇帝死后,樊忠身上一定有太宗皇帝交代的什么隐蔽的任务!以戒指为依托的任务!所以,面对宣德皇帝朱瞻基对樊忠的逼问,杨士奇出面进行了调解。

  同时,杨士奇也想知道,永乐皇帝到底交给了樊忠怎样的秘密任务!会不会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说!”宣德皇帝朱瞻基听到樊忠有难处的时候,脑袋直接就炸锅了,他一脸愤慨的询问着樊忠,到底有什么难处,需要隐瞒起来!难道是要推翻他这个皇帝,拥立汉王爷为帝吗?!此刻,宣德皇帝脑袋里简直都被气成浆糊了!

  “回皇上的话,末将受太宗皇帝遗命,誓死效忠皇上,并全力保护汉王一家人身安全!”眼看这次是躲不过去了,樊忠也只好是捏着鼻子认了。无奈的对着宣德皇帝朱瞻基,说出了太宗皇帝对他安排的长期工作任务。

  听了樊忠的话后,杨士奇不由的眼神一凌,瞬间就严肃了起来。樊忠说的是保护效忠皇上,效忠那个皇上?还是说谁当皇上就效忠谁?!并且,这个任务明显就是两件事情,而且还是相互矛盾的两件事!怎么可能在效忠皇帝的同时保护汉王全家?除非只有一种情况,能让两件事看做一件事来做,那就是汉王爷当上皇帝!

  “效忠于朕?还全力保护汉王一脉安全?你怎么保护他们安全?若朕要杀他们,你怎么保护他们的安全?!

  难道你要杀了朕,再拥立汉王吗?!”听了樊忠的话后,朱瞻基也是心态有些爆炸了。他并未听出樊忠话里的意思,只以为樊忠说的效忠皇上说的就是效忠于他!

  爷爷永乐皇帝在临终前,居然让樊忠保护汉王一脉?还给了汉世子一枚金龙令!金龙令是什么,宣德宣德皇帝岂能不知道!有了金龙令,御营就是汉世子的亲军!什么意思这是?!这是随时准备推翻我吗?!所以,此刻心态爆炸的宣德皇帝朱瞻基直接开口质问樊忠,我若是要真的要杀他们,你怎么保护汉王一脉的话。

  “这,皇上,末将死罪!”听了朱瞻基的话,樊忠也是一时间也是惊恐不已,不知如何是好,只能呆呆的跪着,一言不发。

  眼看事情陷入了僵局,杨士奇再次站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156/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下一篇:凭啥说我是战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