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211节
这两个富察家的贵女,跟当年的孝贤纯皇后是本家人,祖父是乾隆朝的重臣富察·傅广,曾祖则是康雍乾三朝元老富察·马齐。
如此显赫的身份,又是出身富察家族,按理说是要进嘉庆的后宫,作为嘉庆维持满洲八旗内外政治平衡的后宫附属品。
可惜了,谁叫她们两个长得那么像已故的孝贤纯皇后呢?
这个乾隆年轻时候的白月光,嘉庆见都没见过,还是看书房画像才能分辨出来,能想起来也实在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
几个月前,乾隆因为南方战报,急火攻心下突然中风,人都差点瘫了,等嘉庆赶到刚好就听见乾隆在神志不清间隐约呼喊一个名字。
后来问了王杰、刘墉才知道,这好像是孝贤纯皇后的名字。
那时候起,嘉庆就起了这方面的心思,现在时机终于差不多快成熟了,距离乾隆中风已有几月,乾隆也慢慢恢复过来。
虽然口齿还是不太清晰,但基本的批阅奏折,说些简单词汇还是没啥问题。
嘉庆连夜找来王杰、刘墉密议商谈。
刘墉先说:“既然人已经找到,可先着手让她们从速熟习宫廷礼仪,如此见到太上皇,也不至于御前失仪,而误了大事。”
王杰闻言摇头反驳:“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人虽然已经找来,但此事瞒不住和珅的。而今太上皇大病初愈,和珅之势正盛,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势必功成,让和珅及其麾下党羽无法反应!”
对王杰这番话,嘉庆非常赞同。
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急,要不然也不会白天人刚带来,当晚就连夜密议商谈,丝毫不顾及王杰、刘墉两位老人。
嘉庆问道:“王爱卿以为何时最稳妥?”
“明日。”王杰想也不想就回答。
嘉庆一愣:“这么快?”
王杰说道:“迟则生变,明日皇上可以日常请安名义,带人前往面见太上皇。”
嘉庆皱了皱眉:“请安名义献女,太上皇若怪罪怎么办?”
王杰捋了捋胡须,丝毫不在意微笑道:“儿子孝顺父亲,皇上孝顺太上皇,此为雅事,再加上二女形容果真与孝贤纯皇后相似,那太上皇也只会夸赞皇上,怎会怪罪?”
嘉庆闻言顿时眉头舒展,轻轻点头:“王爱卿说的是,那朕明日就去给太上皇请安。”
刘墉似也不甘示弱,跟着说道:“皇上,奴才明日可与王大人先行前往,将那和珅邀约而出,皇上等和珅离去,再行进宫请安,如此方位稳妥!”
“还是刘爱卿照顾周到。”嘉庆抚掌赞道。
翌日。
和珅拿着伪造美化过的奏折,准备前去面见乾隆。
突然就被王杰、刘墉拦住去路,确切地说不是拦住了去路,而是干脆骂在了一起。
王杰怒喷和珅奸臣误国,刘墉则是以老好人的身份上去劝架。
这没有引起和珅的怀疑,因为王杰是真的敢骂,已经当众指着和珅鼻子骂了好几次。和珅倒是也想搞王杰,可谁叫乾隆就喜欢王杰这样的性格,每次都出面和稀泥保着王杰。
硬要说的说,王杰就等于是影视剧中的“纪晓岚”,乾隆知道和珅贪婪,也知道王杰看不惯和珅,而乾隆就需要王杰去管着和珅,不让和珅太放肆。
刘墉嘛,这是乾隆用的顺手的汉人奴才,跟王杰还是不同的。
三人在去往乾清宫的路上,直接对骂在了一起。
比和珅大了快三十岁的王杰,愣是指着和珅鼻子,把和珅骂的狗血淋头、脸色阴沉,偏偏又不好随便动气。
而就在他们纠缠的时候,嘉庆领着二女进到了乾清宫。
“万岁爷,皇上来给您请安了!”
“嗯……”
乾隆微眯着眼睛,身上还裹着裘皮,自从中风过后,他就愈发的怕冷了,连老眼也觉得日益昏花。
听着殿外有人进来的脚步,似乎不止一个人,乾隆抬起头来想要细看。
“嗯?”
恍惚间,乾隆好似看到了自己已故多年的孝贤纯皇后。
“琅~嬅!?”
(实在没有真实记载,那就用影视剧二创常用的吧!)
第286章 腊月年关
腊月二十四,南方小年。
白楠领着第二师的援军,还有随军文官和几个农民公会骨干,刚刚抵达宿松县城。
“属下见过将军!”
负责宿松县临时军务指挥的汉军将领,正好是白楠手下的一个指挥使,名叫林勇。
白楠见到林勇,就忍不住问道:“现在安徽是什么情况?清军可有什么动向?你们拿了宿松县,这里又是安庆府的门户,清军是不是已经在聚兵了?”
一连三问,白楠明显颇为急切。
汉军这次出兵时间,正好赶在了寒冬腊月。不仅天气寒冷,而且这一趟出兵,军中士卒都没法回家过年,难免有着怨气。还是他这主将以身作则,又有大王提前派来的天使慰问加军饷赏赐,这才把军卒们的情绪安抚下去。
林勇回答:“安庆府并无什么异动,属下初来宿松县,同样也以为安庆府作为安徽首府,那伪清巡抚必定惊慌大乱,调集重兵攻打宿松县。属下为此甚至第一时间募集民夫,给他们发放兵器,让他们先进行基础的守城操练,以备不时之需。可结果一直等到现在,清军也未出兵,反而徽商那边派人联络,清军似乎是来不了了。”
白楠一愣,随即追问道:“具体什么情况,快点细说。”
林勇说道:“具体属下也不是很清楚,但安庆府的徽商与我军细作传回的情报消息,都显示安庆府城内没有多少清兵,反而伪清官府还在大量募集民夫乡勇。”
白楠又问道:“太湖、望江这些县城呢?可有什么异动?”
林勇摇头:“太湖县没有异动,但望江县倒还真有异动……望江县令派了信使,想要向我大汉请降。”
“……”
白楠已经不知道该说啥。
大汉得知河南战场即将开战的消息,可是火急火燎出兵,准备趁着河南大战,清军注意力暂时不在南方,一举鲸吞赣北和皖南,再依托长江防线抵御清军南下。
可现在情况就是,安徽这边汉军都打进去了,清军就算反应再慢,那也该聚兵准备打仗了。
结果,折腾这么长时间,居然还在招募民夫乡勇,真正的清兵压根没多少?
实际上,这还是大汉这边过于想当然了,大汉有电台可以及时快速情报消息,但伪清没有啊!
而且,大汉还在乡镇设立了镇长、分田官、农民公会三级权重架构,只要大汉官府下令征发民夫和调运物资,那执行效率可不是伪清官府能比得了的。
安徽寿春镇总兵李昌贵,看到朱珪的亲笔信,以及信上的巡抚大印,确实是服软了,回信会调兵南下。
可这货说的南下,那是准备开春之后再南下,反正冬天仗基本打不起来。
再加上征发民夫,筹措钱粮辎重,都要耗费不少时间,他可没汉军那么拼,寒冬腊月的就坐船赶来了。
种种原因相加,就算朱珪这个安徽巡抚动作再快,权力再大,聚兵效率也绝对不如汉军来的更快。
白楠差不多明晰了安徽的大致情况,当即做出战略部署,他带过来的汉军兵力不多,只有四千正兵,又有六千民兵作为辎重部队,总兵力合计一万人。
这些兵力要只是打没有准备的安庆府,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白楠又解散了林勇募集的大部分青壮民夫,余下的也是选取精锐再重新编入民夫营。
宿松县城目前的汉军兵力,算上他带过来的一万人,还有林勇部的两千人,加上本地的民夫青壮,估摸着能有一万四到一万五,四舍五入就有两万人了。
两万人窝在这么一座小县城,确实粮草消耗有些吃不消。
白楠先裁汰了一部分,剩下的靠他带来的军粮维持。
年关一过,必须马上打仗,分流压力。
……
九江。
两江总督李奉翰,现在已经是骑虎难下。
他聚集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二十万,浩浩荡荡沿江南下,准备一举平了九江府的汉军。然而到现在为止连鄱阳湖都打不进去,反而水师已经被彻底打残,带过来的绿营也损兵过万。
本来损失应该不会这么大,可这货因为得知汉军拿下了宿松县,一时心急之下昏招频出。
李奉翰先是下令不久前吃过大败仗的水师,强渡江洲镇(长江三省交界最大的江心洲),又让大军齐出,分别渡江攻打梅家洲和大姑塘。
这是用战术策略打不赢,准备强行碾压横推了。
只是很可惜,要是他一开始就这么打,杨芳兵力不足,不可能守的面面俱到,还有清军水师的威胁,更是几乎没什么办法。
可现在已经不同了,清军经过数次败仗,早已军心士气低落,聚在一起打仗都够呛,还一次性兵分三路。
兵分三路,要想打好仗,对主将的指挥能力要求可太高了。
汉军这边有这样指挥能力的,目前只有杨芳一个,而清军这边则差不多有半个,那就是老将田永秱。
只是很不巧,田永秱因为吃的败仗太多,再加上宿松县突然丢了。
李奉翰恼羞成怒,就把人解职关押,等着后头仗打完了再处理。
怎么处理?
当然是赢了拉去平账,输了直接甩锅。
官场上的惯用伎俩了,春秋笔法粉饰太平,粉饰不下去了,那就都是武将吃空饷,耽于操练,导致军备废弛,这才打不赢。
反正都跟他这个两江总督没关系,他去年才刚到任,距今也才两年不到,贪的银子都不到几十万两,只是敲定了大军南下的战略方针,又亲自指挥了几场大战,能有啥关系。
没有能打的武将指挥,李奉翰亲自上场指挥微操,兵分三路强攻九江。
不出意外,这一战打输了。
输的还特别惨,寒冬腊月的情况下,长江那天甚至还下雪了。
清军的水师近乎全军覆灭,不只是战船被击沉,还有仅剩下的四千水兵,大半都跟着葬身鱼腹。
水师战场惨败,而正面两路渡江的清军绿营,同样也捞不到好。
李奉翰想出了兵分三路的战略,却完全忽略了汉军也是有水师,完好无损不说,还刚缴获了清军一百多条轻便战船,实力进一步扩张。
清军要想安稳渡江,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面对汉军水师的攻击,划着渔船、舢板渡江的清军猝不及防,就跟掉进了陷阱里的猎物,只能徒劳挣扎。
一波打下来,就给李奉翰彻底打懵了。
“汉贼……汉贼哪里来的水师?”李奉翰脸上充满震撼。
王柄立马拱手劝道:“制台大人,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我军绿营没有水师,渡江必定大溃啊!”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