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88节

  “吉安府不说地灵人杰,那也是赣中精华。若大王一直留在吉安,等汉军攻破南昌,下一个可就轮到大王了。”

  “说句大不敬的,我们目前才一个吉安府,不论军队战力还是数量,要想敌过汉军,还是有些相差甚远,就连抵挡都勉强。”

  这话是实话,朱五没有否认,众将甚至还点了点头。

  要是再给朱五一些发育时间,让他至少拿下了赣北,那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就能真的跟汉军碰一碰了。

  周济又说:“因此,留在吉安府并不明智,不论是汉军打破南昌,还是伪清守住南昌,接下来都势必要收拾吉安府。唯一的破局之法就在这上表汉王,献出吉安府,作为大王归顺的投名状。”

  “大汉王白得了一个府的地盘,对大王的防备不仅会变小,赣南又是穷乡僻壤,那汉王极大可能会答应大王的要求,封大王为大汉赣南王。”

  “至于赣南之地,赣南确实山林居多,不太好打。可赣南清军主力,如今都在南昌与汉军交战,我军这时候攻打赣南,不会有清军抵抗,甚至大王还可打出大汉的旗号,用大汉刚刚打出的威名,震慑赣南州府。”

  “而且,赣南之地别看外人说的穷山恶水,可赣南本身不差。大王如今占不了赣北,那占下了赣南,也能作为立业根基,便入三国故事中的蜀汉,刘皇叔也是取了巴蜀,才能与曹魏、东吴分庭抗礼数十年。”

  “这赣南就是江西的巴蜀,大王可先取赣南立业,让汉军替我们在前面顶着伪清压力。待到赣南全定,再回看赣北局势,伺机而动,就算还是事不可为,我军还可继续南下闽粤,积蓄实力,以待天命!”

  说来说去,就一个字,苟!

  现在朱五的实力,压根打不赢汉军,同样也很难保得住吉安府。与其等着汉军来拿,不如主动交出去,来换汉军放他们南下赣南,甚至还可以交换一些钱粮兵甲。

  赣南虽然多山,但正因为多山,这里占下了才能作为根基,更好防御汉军和清军南下。

  再加上,赣南这里最关键的一个点,这里还有许多客家人。这些客家人民风剽悍,还不属于江西土著,要是利用笼络好的话,完全可以变成朱五手下战力。

  朱五反复权衡取舍,最终做出决定:“唉,周先生说的对,咱现在确实斗不过那姓聂的。既然如此,咱也不是那等扭捏小娘子,就再跟那姓聂的低这一回头,这吉安府便索性让给他了,咱们弟兄继续去赣南打天下去!”

  眼看大王真的做出决定,堂下众将虽然都有些不太情愿,可真要他们跟汉军打仗,他们也知道自己肯定打不过。

  “大王英明!”

  众将老贼纷纷拱手。

  插翅虎、混世魔则各自对视两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意思。

  之前朱五一战击溃数万清军,奠定了他们义军的胜局,几乎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威望势力已经无以复加,而且他们俩还因为前面跟清军的消耗,实力大损。

  等到吉安府也被朱五拿下,他们就更没办法了,只能天天防备着,生怕哪天就来一场火并。

  可现在,朱五要放弃吉安府城,把吉安府送给大汉,那之前建立的大胜威望,不说全没了,那也得散去大半了。

  而且,这一波南下赣南了,大家都是人生地不熟,都是从头开始,那可操作的空间可就多了。

  插翅虎和混世魔两贼暗下决心,这次南下赣南他们必定要跟朱五彻底分道扬镳,还要各自再招募一个读书人做帐下幕僚。

  没有读书人出主意,确实太吃亏了,完全被算计死死的!

  ……

  数日之后,荆州。

  汉王正在紧急召见内阁众臣们开会。

  “都看看吧!”聂宇拿出一份电报译文说道。

  译文先递给了刘骏,刘骏一目十行看完,面上露出笑容,又递给了其他人。

  待到所有人都看完,刘骏方才拱手道:“臣恭贺大王,再收江西一府。”

  王若愚说道:“吉安府一下,接下来我军就可对南昌形两面包夹之势,再加上赣南又有那杀尽王替我大汉压着,这赣北之地已成我大汉囊中之物。”

  吕志宏也笑道:“拿下吉安,吉安的汉军可先不打出大汉旗号,而是继续借用吉安贼寇的旗帜。伪清绝对想不到,吉安府已经变成汉地,对吉安防备肯定不如南昌,等到关键时刻,吉安的汉军突然一击,必可令清军方寸大乱。”

  众臣纷纷建言献策,没有人对接收吉安府有什么不同意见。

  白给的一个府,为啥不要?

  而且,这个府还正好跟湘南接壤,拿下吉安,汉军就能对南昌两面包夹,南昌肯定守不住的。

  南昌一破,那江西也就差不多了。

  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大概就是对杀尽王朱五的安排。这家伙学聪明了,知道用手下占的一个府,来换取大汉的正式册封,让他们能名正言顺据有赣南。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汉真要是册封了杀尽王,那接下来至少短期内,汉军确实没法对赣南出手了。

  因为大汉现在可是还没夺取天下,就连南京都还没光复,不能随便出尔反尔。前面攻打杀尽王,还能理解为口头承诺,做不得数,关键也没有第三方知道。

  可现在不同了,大汉已经不是草台班子。不仅正式称王建制,还有“天授”玉玺加持,已经是有了天命在身,汉王说的话就是金口玉言,册封了就是册封了。

  没有足够理由,就出兵平了杀尽王,这吃相可就太难看了。

  聂宇倒是不在乎吃相,可下面的读书人、百姓、文臣、武将们都在乎。

  聂宇想了想,问道:“吉安府拿下是有条件的,一个赣南王的封号,给还是不给?”

  众臣们闻言俱都认真思量了起来。

  过了好半晌,顾景才说道:“大王,镇守赣南可以谈,但这赣南王封号绝对不能给。大王为汉王,若封了那朱五为赣南王,那岂不是叫他与大王平起平坐?再者说,赣南王就算二字杂号,那也是王号,还是大王亲赐的正统王号,这就是分润了天命。而且一个吉安府就要赣南王,还要世镇赣南,那今后其他义军来投献土,大王又该封赏什么?”

  聂宇问道:“不给赣南王,那给什么?”

  吕志宏这时上前说道:“大王,什么都不用给,那朱五献出吉安府,本意是明白敌不过我大汉,所以提前献土捞取好处。既然如此,就不用虚与委蛇,做些表面功夫,那朱五既要世镇赣南,又要赣南王封号,这本质上是两样东西。而吉安府一府之地,价值没那么大,那就只能换得一样,所以大王不必理会封王,只需允诺其世镇赣南。”

  “然后呢?”聂宇又问。

  吕志宏接着说道:“臣有三策:

  其一,大王可先下旨册其为赣南大将军,许其世镇赣南,在赣南开府建衙,虽无赣南王之名,却有赣南王之实。若是这厮满足于此,自然相安无事,可若是其自称赣南王,那就是僭越逾制,大王就可以此为名义,对赣南出兵讨伐。”

  其二,大王只是册其为赣南大将军,若是这厮攻略了赣南后还不满足,转而南下攻略闽粤,或者伺机北取赣北州县,那大王同样也可以不臣为名,出兵讨伐。”

  其三,那朱五接了大王的赣南大将军,而且一生安分守己,世镇赣南,不敢逾越。那我大汉可效仿伪清当年削藩之策,说赣南大将军已经年迈老朽,恩其回乡归养,其子接任大将军官职。等到其子继任,再以赣南大将军不为爵位,不可世袭,随便找个错处由头,将其贬谪迁调,一切自当水到渠成。”

  好家伙,还真是三条策略,一条比一条不要脸,关键还都能自圆其说。

  没办法,这里面的核心就是拳头大,你说什么都是对的,自有大儒为你辩经。

  聂宇服气了,微微点头:“吕卿所言有理,一切就依吕卿说的办。”说罢,又下令安排道:“礼部从速拟定一纸册封令书,选派使者前往吉安府行册封之事。兵部和大都督府,通电长沙,令湖南巡抚冯修永、第三师师长陈有年立刻做好战备,随时出兵接收吉安府。”

  “遵命。”

  顾景、王若愚连忙拱手应道。

  聂宇又接着说道:“吏部、户部、工部也要做好准备,孤的这位赣南大将军,虽然是来献土的,但肯定不会把一个完好的吉安府留给我们。各部务必提前准备好钱粮官吏,不要饿死冻死一个百姓。”

  “遵令。”

  余下众人跟着领命。

  正事商议完毕,众臣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留下继续奏禀一些平日里内阁无法决断的杂事。

  大汉的内阁权力比之伪清有所提升,基本算是恢复到了前明一半的水平,另一半则是被秘书阁和水陆两大都督府分走的军政大权。

  留奏的大多是些琐碎杂事,虽然琐碎繁杂,但又不能内阁单独决断,都要请示汉王进行最后把关。

  其中就有刑部最新呈递的《大汉律法》草案,关于这部新律草案,内阁基本上已经通过大半,只有少部分还存在争议。

  比如那从头到尾,一直被文臣揪着不放的女子贞洁问题,按照《大明律》和《大清律》的解释,两边论刑也各有不同。

  大明认为,调戏女子,罪大恶极,应该直接斩了。

  大清认为,调戏女子,罪大恶极,但全斩了太过,还是绞监候,考察一下。

  大汉这边的文臣,基本围绕大明和大清律例,进行辩证争论。

  而之前的第三派,已经被汉王下旨痛批了一顿。因为所有文臣里就他们最离谱,调戏未遂就娶了受辱妇女,真亏这帮家伙能想的出来。

  聂宇仔细看完《大汉律法》在这一条上的为难,心中想了想提笔朱批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卿当三思而后定!”

第257章 女诫

  汉王府,后宅。

  “娘娘,大王过来了。”杏儿冒冒失失禀报。

  “嗯,我知道了。”

  陈惠兰将儿子交给秋云照料,亲自前往迎接聂宇进院,又命丫鬟们快速端上茶水瓜果,摆上休息用的软榻褥子。

  对王后的这番安排,聂宇微微点头,他的王后确是识大体的,知道他平日在外公务繁忙,回到后宅不喜看到后妃争宠胡闹。

  后宅争宠,这种事情在所难免,尤其他还是汉王,生下的每一个儿子理论上都有几分继承大统的可能,那就必然会引发利益集团的押市注争斗。

  不过目前,大汉的反清事业尚未功成,划江而治的事情都还八字没一撇。所以大汉上下的文武外戚、豪族士绅暂时都还相安无事,各方势力都在全力以赴,没有功夫和余力去押注王子争夺大统。

  聂宇简单喝了口茶,接着掏出那部《大汉新律》草案,他今天可不是来王后院子休息说话,而是来办正事的。

  “王后也看看吧!”聂宇说道。

  陈惠兰没有推辞,这只是一部律法草案,并没有涉及到大汉的军国机要,所以也不算后宫干政。

  虽然不算后宫干政,但让她这个王后也参与阅览,说明这部新法草案已经基本快要完成,只是卡在了几个关键点上。

  陈蕙兰快速翻看新法草案,整体来说与原来的伪清旧法相似度很高,但在对百姓犯法的量刑上要宽容了不少。

  这还是聂宇给刑部的要求,因为《大汉新律》参考的基础是《大清律》和《大明律》。不是他不用现代刑律,现代刑律只适用于现代,还经过了很多年的变革,早就不适应古代社会了。

  真要推行出去,官绅反不反对不知道,但老百姓一定觉得你有病,还是有大病。

  比如现代刑律最常见的一条,精神病杀人不得论死。

  老百姓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精神病,杀人了就得偿命,便如欠债要还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大汉官府但凡改了,老百姓就会对大汉产生信任危机,觉得大汉官员都是贪官污吏,连杀人都能免死。

  而且,最关键的点在于,要是这条被聂宇搬到《大汉新律》,能不能保护百姓不知道,但权贵豪族肯定会冒出一大堆“脑子有问题”的杀人犯。

  当然,现代刑律不能用,而《大清律》和《大明律》同样也在某些量刑上过重了。

  别看后世评价朱元璋爱民如子,可实际上的《大明律》对老百姓可算不上有多么宽容。

  原因很简单,朱元璋制定《大明律》的初衷。还是为了保住大明朝老朱家的江山,其次是爱护百姓,再次是惩治贪官污更。

  这就导致《大明律》在刑律诉讼上。看似给了百姓很多权力但实在也给百姓套上了许多枷锁,甚至是“轻罪重刑”来让百姓不敢违法乱跑,只能安分守己在家种田。

  而百姓在地方上,往往对豪族官吏处于弱势,所以《大明律》赋予百姓对抗官府上绅的权力,基本上等同于没有,而严刑峻法又会在百姓身上无限放大。

  虽然是实际执行时出现的问题,但也不得不让聂宇对《大汉新律》的量刑上予以重视,尽可能不要给百姓太多的负担。

  这倒并不会起什么反效果,因为连古代皇帝都知道自己制定的律法有问题,对百姓实在太严厉了,所以都会借着各种机会由头,周期性的搞大赦天下。

  不会真有人以为,皇帝大赦天下,就是为了庆贺自己高兴。那可都是为了把之前抓进大牢的无辜百姓,赦免放回家,也算是安抚民心的一种常见手段。

  陈蕙兰一目十行快速翻阅,很快看到被聂宇朱批圈画的那条有关调戏女子量刑的刑法新律。

首节 上一节 188/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