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69节

  而且,汉军还没攻城,只有炮手们被打跑,剩下的青壮衙役,都对汉军战力知道不清楚,没有第一时间选择逃跑。

  两千余人的青壮,又有衙役负责指挥,他们搬运滚石、火油和粪桶,各自分了八百人去驻守南岸的迎恩门和文明门。

  傅弘昌作为九江知府,亲领400人充当生力军。一旦汉军同时攻打两处城门,他这400人的生力军可以随时调度支援。

  不多时,第一艘汉军战船在九江府城南岸停靠登陆。

  “嘟嘟嘟嘟哒哒哒哒~~~~”

  “快快快,下船了,上岸!”

  军官小跑着下令,士卒们纷纷有序下船上岸,身边还跟了随行的文教官。

  相比于大汉学府教育改革的缓慢,汉军的军队系统里增设文教官的改革进度,反而推进的很快。

  聂宇这汉王甚至经常亲自带上相关书籍,去讲武堂给那些文教官预备役们上课。

  杨芳这次跨省出兵,军队里带的这些文教官,就有不少都是汉王的门生。

  文教官制度最终会不会腐化不好说,但这些文教官他们肯定不会腐化。

  却说汉军在九江府城南岸登陆,动作既快又谨慎。

  虽然那两个投降的伪清巡检官,已经给他们泄露了九江空虚的重要情报,但带兵打仗谨慎一下总没有坏处。

  他们毕竟是攻城一方,还是作为大汉冲出湖广,杀向江南的第一战。不仅不能失败,还要赢得漂亮。

  汉军前锋登陆部队,迅速抢占了沿岸滩涂,接着在此掩护后续友军登陆。

  九江城头。

  幕僚看着汉军战船在南岸登陆,连忙说道:“府台大人,汉贼果然在南岸登陆了。当趁贼立足不稳,出城突袭,将贼寇赶下长江去!”

  傅弘昌摇头说道:“不可,我军都是新兵,战力不精,守城已是勉强,最忌出城与贼寇浪战。眼下应当趁着贼寇登陆,来不及攻城,尽力筹措准备守城物资,还有文奉你立刻以本府的名义,去找城中大户们借粮出人。现在九江府生死危亡,本府希望他们都能为国尽力,莫要让本府难做!”

  最后一句话,特地加了重音,作为傅弘昌的幕僚师爷,跟了自己的幕主几年,深知幕主是什么脾性。

  这是已经豁出去了,真要是有大户畏畏缩缩、首鼠两端的话,那这位知府也不介意来个杀人立威。

  反正九江守不住,他也是死路一条,只要守住了,那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

  活着办法总比困难多,活人总比死人有用。

  九江城内,傅弘昌不打算去管汉军在南岸登陆,抓紧时间准备守城物资,就连煮金汁的锅子都已经架好起火。又让幕僚师爷去挨家挨户威逼大户豪族们出钱出人,协助官府守城。

  城外,汉军同样有序不紊的来到南岸登陆,长江江面上的炮火已经基本停止。因为汉军炮手发现压根很难打的准,而且清军也不开炮了,那就不要浪费炮弹。

  前后登陆就用了半天,安营扎寨又用了半天。

  渡江第一天,汉军没有发动攻城,而是在城外修筑营盘。

  汉军又在南岸方圆收拢不少难民百处,这些难民全都成了汉军民夫,不给工钱,但是管他们口粮吃饭。

  九江府作为沿江大城,按理来说是不会有这么多难民,而这些难民的来源基本都是原九江城里的百姓户民。

  因为傅弘昌先一步知道了汉军来袭,所以许多九江府南岸的地主劣绅,全都吓得急匆匆带上家眷钱粮入城避难。

  这些地主进城了,肯定得找地方住,总不能睡大街,那就只能强占民宅,把百姓轰出城去。

  这些被迫变成了难民的九江百姓,给汉军做民夫干起活来特别卖力,他们迫切希望汉军马上打进九江,好夺回属于自己的房子财产。

  翌日。

  汉军休整一夜,正式攻城。

  汉军的水师舰队也没闲着,朝着九江城头就是开炮狂轰。

  “轰轰轰!”

  一轮炮击下来,炮弹一发没中,心理压力完全拉满。

  明明九江的守城清军都在南城墙段,汉军大炮打的再歪也打不到他们,但轰鸣的炮火还是让这些青壮新兵,吓得趴软在了女墙后面,不敢冒头出来。

  杨芳拿着望远镜说道:“传我军令,准备攻城吧!”

  “将军有令,各部准备攻城。”

  传令兵用对讲机传达命令。

  军令一级级下达,汉军各部各营跟着快速动员了起来。

  炮兵营作为汉军的核心战力,汉军的炮手们推着大炮就往炮台移过去。

  炮台都是昨晚连夜组织民夫轮班挖好,这些民夫确实很卖力,都连夜加班干活,还没有丝毫怨言。

  十五门红衣加农炮,全部推进土炮台,跟随的民夫马上填土掩埋固定。

  等到大炮全部固定完毕,负责操炮的炮兵操作员开始调整炮位方向,又比出大拇指测算射程距离,而后打出一个手势。

  其他几名负责装填的炮兵,看到操作员手势,立马开始清理炮膛杂物,又将火药炮弹填装进炮管。

  前后过程非常熟练,差不多两三分钟就填装完毕。

  “预备!”

  “点火,开炮!”

  “轰轰轰!”

  炮兵营负责指挥的军官一声令下,十五门红衣加农炮对着九江城墙开炮齐射。

  炮弹打的很准,两发炮弹直接命中目标。

  炮弹带着巨大动能砸在了城墙上,直接砸的石砖炸裂,暴露出里面的夯土层。

  “清理炮膛。”

  军官再度下令,炮兵们重新清理炮膛里的火药残渣。

  操作员上前重新调整炮位方向,接着其他炮兵重复之前操作。

  清理炮膛,调整炮位,装填炮弹火药,最后开炮齐射。

  一气呵成。

  (明天继续)

第236章 暗流汹涌

  “轰轰轰!”

  汉军的炮兵阵地还在持续开炮轰射九江城墙。

  而在前排炮火的掩护下,民夫营里两名文教官正当着众多民夫的面,把填护城河用的沙包往自己身上背。

  其中一个文教官喊话道:“各位老表们,等会你们就跟上我们,趁着大炮开炮的间隙,把身上的沙包扔进护城河就回来,不用害怕,大炮打不到你们。”

  民夫们面面相觑,他们虽然之前没做过攻城民夫,但徭役可没少去服。那些差爷可不会跟他们一起干活,不拿鞭子抽打他们,克扣他们的粮食就算不错了。

  可现在这些汉军文教官,却是真拿他们当人,而不是什么炮灰耗材,还要跟他们一起去填埋护城河。

  “我们都听军爷先生的。”

  “快,都把沙包都背上,别让二位军爷先生看了笑话。”

  “军爷先生还是别冲太前了,还是让我们在前吧!”

  “对,两位军爷先生还是走在后面好了。”

  “……”

  两名文教官亲自背上了沙包,领着民夫营的民夫们填埋护城河。

  而且,还不是一趟就完了,民夫营是轮换背沙包填河,填完了回来,接着换下一批民夫。

  而文教官也是两两组,民夫们填河,他们就必定冲在最前。别管能背多少沙包,确实足够鼓舞人心,民夫们被文教官鼓舞带动,一个个全都士气高昂,填河填的格外卖力。

  一天下来,九江护城河已经被填平好几段道路。

  这里说明一下,跟后世的九江不太一样,现在的九江府城南段城墙,还没有广阔的庐州西湖作为天然护城河。

  九江城楼上。

  傅弘昌脸色难看,他本以为自己坚守九江,就算最后还是守不住,那也起码能守十天半个月。

  可现在,这才第二天,要按攻城来算,满打满算一天不到,这护城河都快填平了。

  那这还怎么接着打下去?

  “府台大人!”派到城里募兵筹钱的幕僚师爷突然回来。

  傅弘昌强行压下心中疑虑,问道:“怎么样,城中募兵可还顺利?”

  师爷拱手回答:“学生转述了大人意思,城中大户大多都愿意出钱出人,但王氏和马氏两家却不是很配合。”

  傅弘昌淡淡说道:“这两家必与汉贼勾结,准备里应外合献城造反。”

  话说一半,师爷懂了,忙说道:“学生这就去办。”

  “不,”傅弘昌摇头说道,“此事本府亲自去办,你随本府一起,清点好衙门里王、马二家的人,今夜就动手吧!要不然时间久了,这两家迟早会真的献城造反。”

  城楼这边,知府傅弘昌和师爷刚定下今夜杀鸡儆猴。

  另一边,城中几家大户士绅正在私下里秘密串联。

  “今日黄师爷也来找我家要粮了。”

  一个中年的士绅满脸无奈说道:“这给钱粮倒是无所谓,城外是汉贼,城里是官府,左右破财消灾罢了。关键这官府还要我刘氏出人打仗,出的还得是家族子弟兵,这不是在把你我往绝路上逼吗?”

  “就是要把你我绝路啊!”

  另一年长士绅冷笑:“我们的这位府台大人,用的手段委实粗糙了些,钱粮要你我来出,守城也要你我的家族子弟来守。若是城能守得住,功劳是咱们这位傅府台的,要是守不住,那也能让你我跟汉贼厮杀,结下死仇!”

  又有个士绅家主脸色惊变:“那这不就是死局?我们可都是本分人,好像没得罪过这位傅府台吧!”

  中年士绅摇头说:“我们是没得罪过他,可汉贼来了,汉贼还要打九江,九江驻军又被巡抚大人调走了。现在的九江城,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根本挡不住汉贼进攻。咱们这位府台大人,害怕我们投降献城,不是说要去南昌找巡抚大人搬救兵吗?”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献城投降呢?”一个士绅忽然提议道。

  话音刚落,就被年长的士绅回怼道:“现在献城投降,若是汉贼打不下九江,还有巡抚大人突然派兵回师九江该怎么办?”

  这个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九江地处长江河道战略要冲。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巡抚率军杀回来,而城外汉贼又没打下九江。

  还有士绅补充道:“投降献城容易,可投降献城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的土地田产都得被汉贼分给曾经的佃户。”

  “这田早分晚分都得分。”刚刚的士绅再度说道:“不如趁现在,用这家里的几亩薄田,换取往后与国同休的荣华富贵,这难道不好吗?”

首节 上一节 169/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