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15节
汉军水师速度不减,继续迫近武昌城江岸。
汉军洞庭湖水师的战船,多来自于民船改装,肯定不可能新造大船。要想新造大船,木料问题就没法解决,不是汉军弄不到木料,而是造船用的木料都要提前阴干,不提前阴干的话,造出来的战船会迅速腐烂。
因为汉军水师战船,基本都是民船改装的,所以能装载的火炮选择不多。目前汉军陆师炮兵用到的威力最大,也是吨位最重的巨炮,就没法往战船上装载,一不小心巨大的后坐力就可能把船板压坏,只能装载稍微轻一些的红衣加农炮。
每艘改装战船,能装载的火炮数量不一,但一般都超不过几门。实在是民船改装,本身结构就跟近代西方战舰有明显不同,能安装大炮的预留炮位确实太少了,剩下部分还要用来运兵运辎重。
说的更形象一点,彼时的中国造船业,普遍还是偏向于巨大臃肿,也就是战船和商船并用,不像欧洲殖民者,已经开始倾向于制造更多、也更纯粹的战争舰船。
这不是说中国造船业造不出来,而是纯粹中西方的需求不同,欧洲殖民者要对外殖民,常年在海上刀口舔血,压根不需要大船装更多货物,它们只需要装更多的火炮,再去抢劫别人大船的货物就够了。
“轰轰轰!”
洞庭湖水师开炮了,一下子就是几艘战船大炮齐射。
虽然装不了巨炮,但只是红衣加农炮,威力和射程也超过了清军的岸防大炮。
一轮齐射下去,清军岸防大炮的炮手都被吓了一跳。
因为汉军炮手不习惯在船上开炮,所以炮弹跟清至一样,也都基本打空了。可即便是打空了,炮弹近在咫尺落下,给城头上的清兵炮手全都吓了一跳。
反贼的大炮怎么能打的这么远?
“轰轰轰!”
又是一轮大炮齐射,不是炮弹装填好了,而是汉军水师换了另一侧炮位,几艘战船靠着对讲机通讯,几乎同时放炮。
十几发炮弹打出去,这次总算有两发命中了。
一发炮弹砸在了武昌城头,还在这段城墙上观望的清兵,压根来不及躲避,当场就被砸死好几个倒霉蛋。
余下的清兵看着同伴惨状,纷纷四散逃跑。
另一发炮弹就更厉害了,直接落到了武昌城墙上,瞬间砸死一个清兵后,接着便开始沿着人堆弹跳,每一下弹跳都能撞死一个或几个清兵。
在连续撞死了七八个清兵,炮弹终于落地,靠着残余动能开始高速滚动。几个慌乱逃跑的清兵,直接就被滚断了小腿,倒在地上哀嚎。
武昌城头,清军将官没有逃跑,反而拔刀怒吼:“快,给我反击!反击!”
“反贼来的只是水师,用大炮轰烂他们的船,送这帮反贼去江里喂鱼。”
“轰轰轰!”
又是一轮炮击,还是汉军的战船在开炮。
太欺负人了!
汉军战船太多了,火炮数量上已经碾压了武昌城,关键打的还是固定靶。
这几艘船打完一轮,换另外几艘顶上,如此循环不断的放炮。
清兵炮手好不容易把炮弹装填,都来不及瞄准,就点火放炮。
“轰轰轰!”
不出意外,炮弹打空。
岸防大炮轰江面战船,等于在打移动靶,难度本来就很高。
再加上用的大炮还是滑膛炮,炮能打到哪里,纯看运气和炮手的个人经验。
这些清兵炮手,全是清一色的新兵,能有毛的经验。
至于靠运气,哪怕汉兵炮手打武昌城的固定靶,几十发炮弹打出去,也才命中几发,这堪忧的命中率,基本也不用去指望。
第167章 完了,都完了!
汉军的洞庭湖水师,虽然番号上说是水师,但实际也就是个草台班子。
上到战船,下到水兵,全都连正儿八经的水战都还没打过。
唯一像水师的地方,大概就是所有汉军水兵,起码都会游泳,不是旱鸭子,也不会晕船。
至于其他的,什么水仗怎么打,该如何协同作战,什么掌控制江权……那他们知道锤子。
聂宇倒是从商城弄来几本记录《水战》的兵书,但这玩意又不是速成。汉军的水兵全是渔民、水匪和会游泳的民兵招募而来,到现在练兵都还不到半年,能几十艘战船一起跑不撞上,已经是水师将领“用兵如神”了。
不过没关系,汉军水师是草台班子,清军这边则连长江水师都没有。现在还是嘉庆年间,距离长江水师的建立,起码还有八十来年。
彼时的长江干道,对汉军水师而言,就是无人之境。
武昌城头的岸防炮台,才跟汉军水师的舰炮对轰半个时辰,就已经全部哑火。
汉军水师的火力太猛了,战船还在江面不停移动,清军的岸防大炮压根打不到,反而汉军的大炮时不时就能靠火力密度,命中一两发炮弹。
这可是加农炮的火力,炮弹砸中了城墙,青石墙砖都扛不住。
“嘭~”
伴随一声巨响,清军一门正在填装火药的岸防大炮,因为火药堆积太多,炮膛清理不干净,居然引起了炸膛。
大炮炸膛,巨大的威力,同步引起了周围堆积的火药桶子殉爆。
整个炮台都被炸翻,城墙直接炸出一小段冒烟的凹缺口。
这下,清兵炮手哪还敢继续放炮对轰,不是趴在炮台后面的女墙躲避,就是抛下大炮,四散奔逃。
清军的将官想要弹压,但根本弹压不住:“稳住,都稳住!谁敢逃跑,一律杀无赦,杀无……”
话没喊完,这厮居然也跑了,整段江防城墙都随着主将跑路,陷入到了崩溃。
汉军水师旗舰上,两个红衣挎刀的汉军武将正在远望观察。其中一人手持望远镜,正是此次水师主将雷大彪,这家伙是湖匪出身,听名字就知道是混水上黑道起的假名。
汉军把他收编以后,因为威望很高,也挺能打的,就给任命了个水师指挥使的军职,统辖一部水师。
雷大彪放下望远镜,笑道:“杨兄弟,你现在可以带人推上去了,那帮没卵子的清狗已经都跑了!”
杨芳也笑着拱手:“多谢雷指挥使了。”
雷大彪摆摆手:“哪里的事,都是大将军的军令,咱们都是同袍,本来也该并肩作战。就是可惜了!咱现在是水军,没法跟你一块上岸,这帮清狗也太没种了,都还没打几炮就跑了。”
杨芳不置可否,水师、陆师互不干涉,最多就是协同作战,这是大将军定下的军规。
汉军的军饷待遇很高,士兵打了胜仗有赏,战死也给抚恤,而相应的就是军规森严,跟戚家军都有的一拼。
聂宇也想过要把军规简化一下,但想了想还是算了。因为他现在是在造反,带领的军队又是清一色的文盲兵,只能用严苛的规矩来驯化士卒本能的抗拒。
无规矩不成方圆,平时操练多流泪,战时就能少流血。
这三句话,都被聂宇亲自写下,挂在了军营和讲武堂门前。
很快,汉军登陆了。
杨芳亲率本部数百贵州兵,先是快速抢占了江岸码头的滩涂地。稍微站稳脚跟以后,后续主力部队来到滩涂地集结。
“弟兄们,随我一起夺城!”
才集结了一千多人,杨芳觉得差不多了,迫不及待带队朝着武昌城墙冲锋。
“杀啊!”
“夺城,杀清狗了!”
“大汉万胜!”
不同声音夹杂不同方言,伴随着千人大军的冲锋。
武昌城墙还在骚乱崩溃,因为主将逃走,清兵已经失去了统一指挥,有清兵看到汉军登陆,还意图组织抵抗,但压根没人听他们的。
这些头脑清醒的清兵,眼看着大势已去,当下也管不了那么多,跟着便一起跑路。
“别跑,都别跑了,打开城门,咱们一起投了汉军,立大功啊!”
也不知哪个大聪明突然在乱兵中来了一句。
卧槽对啊!反贼都要破城了,那还跑什么?
直接投降啊!
几个清兵回过神来,快速聚成小股,为了最快速度立下大功,干脆挥刀砍向身边溃乱的友军。
一通厮杀下来,等冲到城门处,这股清兵已经死了一半,另外一半也是浑身沾血。
城门口,负责顶住的清兵,早就跑没影了。
几个活下来的清兵,冲上去就把城门缓慢推开。
“指挥使,城门开了!”亲兵发懵提醒。
杨芳同样也有些发懵,带兵来到城门前,就见几个清兵已经跪在地上,手上还捧着根带血的辫子(别人的血)。
跪在最前的一个清兵高声说道:“这位将军,是我们兄弟开了城门,我们都要投降汉军!我们可以为汉军带路,带汉军去抄巡抚和布政使老爷的衙门。”
好家伙,又是投降的带路党,还是清兵做带路党,比前面的汉阳城还牛逼。
杨芳喝道:“头前带路!”
一千多人的汉兵,就这么前面带路几个清兵,堂而皇之的入了城门,分出一百人控制住了西段城墙的文昌门,同时接应后续登陆的军队。
地处望山门的总督衙门,因为那位伪清湖广总督人在襄阳,所以衙门基本空置,留下一队兵看护衙门,不要让乱兵洗劫破坏了里面的重要文书档案。
余下的汉兵,全部沿着长街-王府口,优先控制武昌南城区。
武昌城的整体结构比较怪,因为它是建在蛇山上的城池,黄鹤楼就在蛇山西段的山顶,而整座蛇山如同分界线,把武昌城一分为二。
除了总督衙门在南城的望山门,这里也有长江引水分流的护城河,正好可以连通望山门。
其余的巡抚衙门、学政衙门、布政使衙门,以及按察使衙门,全在蛇山以北的武昌北辰。
汉军攻破了文昌门,控制住了武昌南城区,消息已经被正在黄鹤楼观察的陈望之知道。
想不知道都不行,他是站在黄鹤楼,眼睁睁看着汉军的水师,在文昌门登陆,而后堂而皇之杀进了文昌门。
张曾詠满脸恐惧:“藩台大人,南城丢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
陈望之没有回答。
问他如何是好?他怎么知道该如何是好。
先是汉阳一天丢了,接着到现在,武昌南城也一天之内就丢了。
好在南城没有官员,要不然他们这帮人恐怕已经成了汉军阶下囚。
陈望之这下明白了,汉军是怎么破的汉阳城了。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