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12节
什么先加快速度着手练兵,再上奏朝廷发七省大军剿贼,全是在瞎扯淡!
出兵是绝对不能出的,别看鄂辉在看到脑袋的时候,差点急火攻心晕倒,但实则都是装的。
老戏骨了。
不装的像点,没法跟太上皇交差啊!
这死的可是八旗,还是满洲八旗,是他们满人一家子,是我大清控制这些汉人、蒙古人的根基命脉。
战死了就不说什么了,连脑袋都被反贼送了回来,就这么曝尸在外,让路人跟看猴戏一样围观,这简直就是在明晃晃的挑衅了。
鄂辉、明亮不出兵都难,但出兵了等于送人头,就他们这两万兵仓促南下,别说剿贼了,战败了但凡能全身而退,都算烧高香了。
鄂辉和明亮已经趁夜密议过,出兵等于送人头,不出兵太上皇那里没法交代,在京的那么多八旗满人也没法交代,那就只能和稀泥,拖字诀硬拖了。
洪世佺看破了,看破不说破,只是偷摸着回去就写了一份密折,准备也悄咪咪递给太上皇。
一方面打小报告,另一方面出问题了,也表明跟自己没关系。
好不容易安抚搪塞完了襄阳官兵,鄂辉也加快了练军募兵的速度,之前惠龄练的那几万“大军”,实在太烂了,烂的鄂辉都看不下去,只能全部裁汰练新。
同时,又不忘派出探子,南下打探反贼动向。
很快他就得到荆门知州送来消息,荆门的远安、当阳二县,已经聚集上万贼兵,全都打着汉贼旗帜。
正当鄂辉惊疑不定,隔壁安陆知府又跟着传来信书,荆州粮草出现大规模调动,还有许多民船也被反贼征发,似乎都往长江去了。
这是什么情况?
当阳、远安有反贼的军队,长江也有反贼在征召粮草民船,反贼到底要举兵打哪里?
聂宇的迷惑性动作,给鄂辉一时有些整不会了,当阳、远安的白莲教已经正式归顺,所以这里的义军理所当然也得服从汉军调令。
当阳、远安的义军大张旗鼓的聚集,还打出了汉军的旗号,自然让荆门知州做出误判,以为汉军要北上攻打襄阳。
长江这里同样也没必要遮掩,大量的民船粮草被征调,汉军的主力也在往这边集结调动。
鄂辉要是不敢妄动,那武昌、汉阳就是汉军的了,这两府空虚,里面还留了个内鬼,挡不住汉军的。
鄂辉要是举兵南下,那就更好了,汉军走长江水路,可以迅速折返回来,直接与清军发动决战,一战定湖北。
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聂宇现在就是仗着自己兵力充足,战略主动权在手,逼着清军做出抉择。要么南下跟自己打决战,要么看着自己啃下武昌、汉阳,把湖北从中间肢解,让他这湖广总督彻底无法把握战局走向。
当然,鄂辉也能驰援武昌,但他的速度赶不上汉军顺江而下,到了武昌基本就只能望城兴叹。
而且,他能驰援武昌,汉军就能电报调令荆门义军北上,强行攻取襄阳府城。
襄阳城高墙厚,确实不好打,但那是在之前被白莲教围城的时候。现在围城已解,襄阳城里的官民心气已散,再让他们拼死守城,已经不可能了。
汉军文官已经进行了推演分析,就襄阳城目前这状态,一旦清军敢走,襄阳怕是连打都不用打,见到汉军的旗号,就得献城投降了。
汉军不得士绅之心,那也得分地方看人,对湖南士绅而言,汉军分他们的田,让他们读书人从基层做起,简直有辱斯文!
可对比襄阳士绅而言,汉军只是分他们的田,连他们的家产都不要,还依旧要他们做官,干好了就能升迁,这简直就是开国雄主啊!
凡事就怕对比,一对比起来,那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第163章 抉择
既然是阳谋,鄂辉、明亮都是老将,自然不会想不明白。
但想明白了没用,破不了招啊!
汉军现在就是仗着自己兵甲齐备,清军准备不足,他这个总督又是新上任,没法跟汉军正面决战,那就只能做出抉择取舍了。
保武昌还是保襄阳?
鄂辉的选择其实不多,他只能优先保住襄阳,因为他的主力已经来到襄阳,还刚刚击溃驱逐了白莲教贼寇。现在出兵调头去救武昌,很明显已经来不及,甚至运气不好,可能还得跟汉军主力正面撞上。
鄂辉可不是蠢货,连混迹沙场几十年的老将明亮,又亲历过湘西大战,能告诉他汉军可以临战不乱。汉军的红衣大炮也比他们的红衣大炮炮管更长,似乎还完全不怕炸膛,打的同样比他们的大炮更远,威力更大。
就这两条,便值得鄂辉给予足够重视。
襄阳府衙。
明亮正指着地图说道:“驰援武昌,肯定来不及了,说不定还会跟反贼主力撞上,到时候不决战也得决战。一旦我们败了,那武昌保不住不说,襄阳也保不住,那反贼才是真的大势已成,天下哪里都能去得了。”
鄂辉沉吟半晌,叹息道:“那就只能赌一把了,优先保住襄阳。襄阳东西南三面环山,北岸是樊城,地处三江口(汉水、唐白河和小清河),地势险要。所以自古便是铁打的,保住了襄阳,那湖北还不至于乱到家。”
虽然华夏经济中心自唐宋开始逐渐南移,武昌慢慢取代了襄阳成为湖北重镇,但还是那句话,湖广之形胜,以天下言则重在襄阳。
武昌丢了,问题很大。
襄阳丢了,问题更大!
明亮晓得鄂辉做出了艰难抉择,开口宽慰道:“我们死守襄阳,也不用担忧武昌真的一蹴而下,武昌、汉阳二府隔江相望,反贼若要攻伐,只能采取速攻。而武昌、汉阳二城都有我们留下的数万官兵,这些官兵纵使战力低下,但若只是死守城池,应当还是没什么问题。”
鄂辉点头:“只好如此了,立刻修书……不,还是本督亲自写封信,交给湖北藩司陈望之,让他务必死守武昌,汉阳丢了都没关系,武昌还在就还有的打。待本督练好了大军,再熬到今年下半年税粮递解,就能尽出大军,与反贼决一死战!”
想法很好,但一切的前提都是建立在汉军一时半会拿不下来武昌、汉阳两府。
……
说到武昌城的面积,比起襄阳城肯定小的多了,顶多就是三分之一的襄阳大小。
因为后世的武汉,可是同时合并了武昌、汉阳、汉口三座城市。武昌是军事重镇,汉口是商业码头,汉阳比较特殊,这里是工业重镇,还是洋务运动、实业兴国后搞出来的工业经济区。
现在汉阳铁厂还没个谱,聂宇也没打算要在汉阳建铁厂。
晚清建汉阳铁厂,全是为了满足铁路和就近买煤的目的,要不然建铁厂的地方应该是大冶,而不是汉阳府城。
陈望之正枯坐黄鹤楼上,隔江眺望江面上的反贼战船。
这处黄鹤楼建于武昌蛇山,最初是三国时孙权为监控长江两岸,而修筑夏口城(武昌),并在城西南角黄鹄矶建军事楼,用于瞭望守戍,即黄鹤楼。
到了刘宋王朝时期,黄鹤楼的称谓第一次在祖冲之的《述异记》志怪小说中出现(没错,就是那个算出圆周率的祖冲之)。
此后黄鹤楼不断重建毁败,到了最近一次的重建,还是在六十年前由湖广总督史贻直重修,而乾隆此后也亲自为黄鹤楼题“江汉仙踪”四字横匾,又御制“百岁寿民吴国瑞四世一堂”诗碑置楼前。
要是换作之前,陈望之这些湖北文官来这里,都得好生瞻仰膜拜一下乾隆爷的诗才。
可现在,哪还有什么心思膜拜太上皇他老人家的狗屁诗才!
江面上成片聚集的反贼战船,那么多大船在长江汇集,一路驶来三江交汇口,同时也是武昌、汉阳府城驻地所在。
“藩台大人,如此多的大船,必定是荆州汉贼无疑了,应当尽快想办法守城才是。”
说话之人是武昌知府张曾詠,本来应该轮不到他来说话,但谁让现在武昌没人了。
湖北巡抚惠龄,荆州满城都统成德,两个人已经都被鄂辉给软禁夺权,准备等着圣旨就送到京师听审了。
陈望之瞥了一眼张曾詠,强行忍住了要骂人的冲动:“张知府有什么高见?”
张曾詠当下说道:“高见谈不上,下官以为,应当立即征调士卒民夫,全部集结起来,应该能有数万大军。再遣使密令汉阳知府,让汉阳也征调大军,届时二府联合出兵,趁反贼战船立足未稳,一战突袭,必可大败反贼!”
不听还好,一听完,给陈望之血压都干上来了。
集结两府大军,合兵突袭反贼,说的容易,做起来可太难了。
因为武昌、汉阳的实际情况,就是已经没兵了,而且是没有可战之兵,所有老兵不是被鄂辉带走,就是被鄂辉下令给裁汰练新。
真要集结,那也全是新兵,要么就是没来及裁汰完的老弱,压根就没法打仗。
陈望之没再理会纸上谈兵的张曾詠,眺望江面战船许久,还是毫无办法,姑且下令道:“先征召城中军士青壮准备守城,再多多准备火油、燃料、巨石这些守城物资。还有,派艘小船趁夜摸黑渡江,去通知汉阳知府张五纬,让他早做准备。同时,派人日夜在此盯住江上反贼,若有异动,即刻报于本藩。”
吩咐完,陈望之就下了黄鹤楼,徒留还想再说的武昌知府张曾詠,全程没开口的湖北按察使、湖北学政面面相觑。
却说汉军顺江而下奔至武昌,一路没有遇到任何抵抗阻拦。
就连最早经过的沿江嘉鱼县,里面的嘉鱼县令全程龟缩县城,装作不知道有汉军战船路过,甚至连通风报信的信使都没派。
聂宇亲率大军出征,见此也不客气,当天就大举登陆,占据了汉阳码头用于安营扎寨。
汉阳知府张五纬不用陈望之的报信,立马便征召守军民夫登上城墙,防备汉军攻城。
一天下来,汉军也没有攻城,只是一味的安营扎寨,到处砍树打造攻城器械。
张五纬不敢怠慢,尤其当晚接到了陈望之密信,知道这位布政使大人短时间内也是自身难保,只能先自己尽力自保了。
汉军继续运兵运粮,就在汉阳码头修筑营寨,打造攻城器械,完全当汉阳城的清军不存在。
张五纬一开始还能沉得住气,可等到后面几天,突然发现汉军开始运输大炮了。那一门门炮管老长的红衣大炮就不说了,但居然还出现了好几门攻城巨炮。
那些攻城巨炮,最轻的也超过了4吨重,比一般的红衣大炮都重了三倍,这么大的火炮,张五纬这辈子都没见过。
“藩台大人,汉阳府来了信使!”
“带他过来。”
陈望之把人立马召了过来,对方似乎是个读书人,一见到陈望之便大呼求救:“藩台大人,救命啊!您若是不发兵,则汉阳府城危矣啊!”
陈望之还在日常登黄鹤楼观察江面敌情,因为离得太远,所以也只能依稀看到江对岸,反贼似乎在汉阳码头扎营了,让他松口气的同时,又是惊恐万分。
汉阳府要是被反贼攻破,那武昌跟襄阳就会被一分为二,届时等于湖北都被反贼给从中间一刀剖开。
陈望之不敢再想,只能强行镇定问道:“出了什么事?可是反贼有什么异动?”
那人回答:“回藩台大人的话,小人侯智渊,是知府老爷的幕僚师爷,平日里主要负责为知府老爷建言献策,排解郁闷……”
“停停停,说正事。”
陈望之连忙摆手道:“汉阳到底出了什么事?反贼有什么异动?”
那叫侯智渊的师爷闻言,这才说道:“是炮,反贼运来了好多大炮,许多炮我家知府老爷这辈子都没见过,还说比红衣大炮还大,起码大了好几倍。”
“开什么玩笑?哪有那么大的炮?”张曾詠当下惊呼不信。
陈望之沉默片刻,问道:“反贼真有那么大的炮?”
侯师爷连忙点头:“千真万确,小人亲眼所见,那炮管特别大,特别长,光是推着炮车的反贼,都有十几二十人了。”
听到这位侯师爷的确定,陈望之心中直觉大事不妙了。
第164章 炮轰汉阳
汉阳确实保不住,因为汉阳的守军比武昌更少,汉阳知府张五纬拼尽全力,能征召上城的守军兵力,也不过三千人。
惠龄做巡抚的时候,应该还是有上万的。鄂辉来了以后,一股脑把滥竽充数、老弱不合格者,全部裁汰掉了,剩下勉强能用的青壮新兵已经不足三分之一。
聂宇这次渡江亲征的战略目标,可是奔着把武汉二府给打下来,逼迫襄阳的清军主力做出抉择。
要么清军准备不足,跟汉军发动决战。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