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01节

  眼看大势已定,杨芳也是终于动手了,他突然举刀大喊“弟兄们!清狗已败,这天下中原,终究要归汉军一统,速速随我反正倒戈,生擒清狗满将,封妻荫子不在话下!”

  “杀清狗!封妻荫子!”

  “杀清狗!封妻荫子!”

  “……”

  杨芳带过来的三百多贵州兵,听到他要倒戈反正,立马全都很配合的跟着一起举刀呼喊。

  余下由额勒登保为之补齐的数百贵州兵,脑子都快不够用了,怎么突然就从贼了,还带了几百人一道从贼?

  那他们这些人到底从不从贼?

第146章 大清败了!

  还从不从贼?

  连杨芳这个营守备都已经临阵倒戈了,他们这些贵州兵哪还有得选择?

  虽然不少清兵的心里实际都还没搞清发生了什么,可他们的营守备,相当于直属上司都反了,等于是裤裆沾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

  那还能怎么办?

  肯定跟着一起反了,现在不反,难不成还等着守备大人被镇压了,上头的总兵大人再把他们也当做反贼,一块砍了脑袋立大功吗?

  杨芳的临阵反戈,很快引爆了严重的连锁反应,先是本部的几百贵州兵倒戈反清。接着是新补进来的数百贵州兵,他们没有办法,眼见杨芳反了,只能跟着一起反。

  几百人加几百人,那就有上千人了。

  上千人倒戈反了,换成平时可能没什么大用,对比十多万的清军而言,上千人还是太少了,连个浪花都翻不起来。

  可现在这局面,清军没有十多万,额勒登保没有三军主帅的印绶,能调动几万大军北上,都已经是事急从权了。

  而且,额勒登保还没有福康安、和琳那样的威望和能力,他顶多就是满洲八旗老将,跟着福康安他们打过几场大战,能力不算太差,但也没有太强,只能说是平庸普通。

  全靠满洲八旗的背景身份,才能勉强约束这几万人的各省绿营,但仍旧不可避免让大军出现了派系和山头,都是以省份和所说方言作为区分。

  杨芳带着贵州兵倒戈,反了以后也不在贵州绿营的军阵厮杀,反而是冲到了隔壁的广东绿营军阵,连续砍翻了好几个广东绿营兵后,接着举刀大喊:“大清败了!汉军万岁!”

  “大清败了!汉军万岁!”

  “大清败了!汉军万岁!”

  “……”

  杨芳的亲兵立刻跟着举手高喊,他们也不知道大清怎么就败了,他们只管听到守备大人喊什么,那自己就跟着喊什么。

  上千人一起狂喊,喊声震天,此起彼伏,当场就让被冲击的广东绿营,全都有些发懵。

  大清败了?什么时候的事,怎么败的?

  别说广东绿营的清兵了,就算上头的把总、千总也是一脸茫然,他们身处军阵靠后,了不起就知道前军似子打的不是很顺利,连一直没出动的骑兵都出动了。

  这才多长时间,大清就已经败了?

  真实的战场就是如此,往往除了前军正在接战的部队,参战的军队兵力越多,实际也就越没什么用。

  因为大部分的土兵,从头到尾别说打仗了,可能连敌军的影子都没摸着,要么成了躺赢狗,什么都知道就赢了,要么就跟着躺输,同样什么都不知道的跟着大溃败。

  当年的拿皇都说过,真正的军队,十个人能用的就一两个,这不是说那一两个是可战之兵,而是一场烈度极大地战争,往往就靠那一两个人来决定战局。

  十万大军打起来,往往七八万人全程没看到一个敌人,就跟着大部队到处扎营乱跑,时不时可能还得去砍树挖坑,过了两三个月,然后将军过来说:“我们赢了,反贼已经被镇压了,可以班师回朝了!”

  士兵完全不懂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很高兴,因为没受伤没死,又混了一把。

  这些被杨芳冲击的广东绿营,他们也是差不多,到现在为止,都还没看见汉军的影子,更不知道前面已经打成了什么样子。

  一句“大清败了”,瞬间就让这些广东绿营陷入到了混乱,下面的清兵不明真相,他们只知道听消息,甭管消息从哪来的,是真是假。

  乱了,全乱了!

  广东绿营,上到千总把总,下到普通清兵,为了能够活命,全都不再顾忌阵型,疯狂冲撞友军的军阵,想要率军逃离这片战场。

  如果说,杨芳的倒戈,只是往池塘水面,扔进了一颗小石块,激起一道明显水花,那么广东绿营的暴乱溃逃,就是搬起了一块大石头,猛地往池塘底砸了下去。

  广东绿营这块大石头,为了自己能够逃掉,还特地跟着杨芳一道,去冲别的绿营军阵。

  额勒登保人都傻了:“怎么回事?不要跑,不要乱,大清没败,大清没败啊!”

  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清军绿营之间,本来就因为方言和客兵问题,有着极为严重的派系山头,额勒登保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一直去和稀泥。

  现在,和稀泥没用了,后果和反噬也来了。

  几支绿营军既不服额勒登保,也不听额勒登保的号令,他们要跑路,没人拦得住他们。

  “都回来,快回来,谁敢逃跑,一律杀无赦!我们还没败,还没败!”

  额勒登保拔刀奋力呼喊,喊着喊着,老将明亮忽然勒马掉头就跑。

  明亮一跑,额勒登保傻眼片刻,仿佛大梦初醒,也不管溃逃的各军了,匆忙领着本部亲兵同样掉头跑路。

  主将额勒登保刚走,负责扛旗的清兵反应很快,立马把大纛一扔,而后丢盔弃甲跑路。

  可以说,主将跑了,问题已经很严重,现在就连代表主将的大纛都被旗兵给扔了。

  前军的清兵本来还未发觉,就连那些慢了半拍,没有跟着冲锋送人头的绿营骑兵,都已经在退回来的半路,结果突然就看到。

  大纛倒了!

  大纛一倒,主将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不论哪一种,这场正面大战清军都败了,而且还是大败。

  杨芳做的事情真的非常简单,他就是看出了清军内部的矛盾重重。三军主帅连续死了两个,额勒意保看似能统辖大军,但成望严重不足。几万人的清军,明面兵力比汉军更多,可内部早就是个巨大的火药桶子,稍微沾上一点火星子,都得炸了。

  清军大溃!

  聂宇无比严肃,拔出腰刀大喊:“全军出击!”

  两万多人的汉兵,除了炮兵营没有加入冲锋,其余各军各营,包括火铳兵和弩枪兵,全都临阵最后放了两枪,便跟着大部队拔出腰刀,朝着清军发动反攻冲锋。

  不光汉军的步兵方阵在冲锋,那一千多汉军骑兵、五百多满洲奴儿军骑兵,跟着从汉军方阵里面冲出,杀向了正在溃逃的三千多绿营骑兵。

  一千五追着三千打,还是骑兵追骑兵,放到大战刚开始,绿营战力再差,也敢碰一碰。

  但现在,还碰个几把,不跑快点,被咬住了就死定了!

  战马有多值钱,没人不知道,步兵被追上,投了还能活,骑兵追上了,不死也得脱层皮。

  两万多人的汉军方阵,还有一万多人的民兵青壮,就这么追着四万多人的清军溃兵,还有两万多人的清军民夫青壮跑。

  清军溃兵的兵力明明占有压倒性优势,但却已经彻底失去了反击的勇气。

  一如当年淝水大战,五十万的前秦大军,被东晋的三万北府兵强行杀溃!

  一战葬送了前秦统一天下,乃至延续国祚的可能。

  而淝水之战的战败起因,同样也是苻坚收拢了一支降兵,那降将趁着两军对峙,忽然高喊:“大秦败了!”

  然后,秦军就真的败了!

  现实需要逻辑,但历史不需要,历史上的战争也不需要。

第147章 大获全胜

  杨芳的反戈一击,确实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原本的战局演变,清军最多就是战败一场,但额勒登保、明亮都是沙场老将,历战经验丰富,见势不妙完全能够迅速收拢主力,断尾自保。

  顶多就是折了一个德楞泰,这家伙纯纯上头了,居然把自己和巴图鲁护军都陷在了汉军方阵,清军就算主力保全,也没法突破去救他。然而,随着杨芳临阵倒戈,硬生生将清军的中军绿营都冲烂了,如此局面恶化,已是彻底无法挽回。

  额勒登保和明亮倒是也想努力,但大势已去,能保住自己性命就不错了,哪还能顾得上溃败的中军主力。

  清军的溃兵实在太多,而且分的也太散,汉军的兵力都不够,只能优先集中追击那些大股的溃兵,还有试图抓住逃跑的额勒登保和明亮。

  混在清军溃兵里的杨芳也确实够猛,明明一只胳膊都还打着绷带,愣是一手拎刀,率领部下的千余贵州兵,堵在了清军溃兵南逃的半路上,上万人的绿营溃兵全都被堵着动弹不得。

  有个广东绿营的总兵,见到杨芳就一只胳膊能打,时情急想跑,而且也不熟悉杨芳,不晓得杨芳到底什么武艺水平,便强行率领亲兵想要冲阵。

  然后……

  他死了,几乎一秒钟都没撑过去,就被杨芳单手换了把长枪,飨挑杀马下。

  总兵转瞬战死,下面的清兵没了主心骨,不是跪地乞降,就是四散奔逃。

  汉军持续追击了一整天,到了黄昏才在马底镇收拢集合,准备扎营休整。

  杨家大宅。

  这里已经暂时成了汉军的临时指挥部,宅子的原主人老杨员外本以为来的是官兵,还非常惶恐,等人进来了才发现来的居然是反贼。

  关键这些反贼比官兵还讲规矩,没有强行索要钱粮酒肉不说,也不强暴女子,胡乱杀人,最多就是要了他的宅子临时驻扎。

  老杨员外见到如此不抢掠不杀人的古怪反贼,心里纳闷的同时,也难免起了别样心思。

  “爹,我已经打听过了,官兵确实败了,败给了反贼,光是俘虏就有上万了,密密麻麻的,里面还有几个总兵,有一个孩儿见过,确实是官军的总兵!”

  “果然如此,看来这官府和朝延,是挡不住反贼了。儿啊!等明日的时候,你就去反贼……不,是汉军大将军那里,看能不能主动投奔,谋个什么差事?”

  “爹,您这危言耸听了吧!朝廷还有大军,只是败了一次而已,万后面官府清算,咱家可就全完了!”

  “什么反贼?那是汉军!还有,让你去你就去,哪里来的那么多废话,朝廷有没有用,你爹我还不知道吗?这一仗败下来,朝廷起码三五年都回不来了,而且为父已经看过,这汉军的军纪严明,不是寻常反贼,咱们杨家早点投弃,说不准能谋个从龙之功!”

  “可是爹,别的不论,这反贼……汉军似乎还要分咱家的田?”

  “那就让他们分,些许田产,等你将来做了大官,要多少田没有?”

  “可是……”

  “还什么可是,你去不去?不去,我就当没你这儿子。”

  “……”

  如老杨员外这般,强行逼着儿子去半路投奔汉军,在镇上的其他几家大户也在同步上演。

  经历了此战过后,汉军不说鱼跃龙门,那也已经是今非昔比。如果说原来的汉军军纪严明,落在那帮地主士绅的眼里,顶多就是反贼讲规矩,尊重他们读书人。

  那么现在,清军大败,被俘虏的溃兵都有上万,总兵、千总、把总更是数不过来。

  这放到士绅读书人的眼里,不说绝对能成事,那也起码有了割据方的底气实力。

  造反嘛,哪有什么包赢的,赢面很大了,那就已经值得野心家们下注投资了。

首节 上一节 101/2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世子稳重点

下一篇: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