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75节
良心告诉他,必须这么做,不能再装聋作哑。
李清臣被紧急召进郡王府,赵孝骞阴沉着脸,阖眼坐在正堂内不言不语。
正堂内还站着赵信和陈守,二人小心翼翼的垂手而立。
李清臣一看这架势这气氛,就知道出事了,不然一贯没个正形的郡王殿下不可能这副模样。
快步上前,李清臣试探问道:“殿下……”
赵孝骞睁开眼,眼中闪过一道冷芒:“李清臣,韩维和王垣他们有没有与你私下做什么交易?”
李清臣一愣:“没有啊,下官从未与他们做过交易,与他们不过初识的泛泛之交。”
赵孝骞盯着他看了许久,这才缓缓道:“他们私下可有送你重礼?”
李清臣立马道:“送了,但下官谢绝送还了。”
“为何?”
李清臣苦笑道:“下官若是愿意收礼的人,当初也就不会被刘谦谅他们架空孤立了,再说,下官听说殿下也将他们的礼送还,我就更不敢收了。”
赵孝骞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老李,我没看错你,你是个好人。”
叮!好人卡一张。
可以肯定的是,李清臣的底线比他高得多,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又穷又清高的味道,他一定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
赵孝骞满意了,李清臣却满头雾水,今日一进门郡王殿下就摆出一副会审的架势,可到现在李清臣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殿下,咱们真定府……发生了变故?”李清臣小心地问道。
“嗯,出事了,目前我所知道的,有一座村庄的村民全部被迁徙,村民很突然地被迁走,连行李都没带,地上还有斑斑血迹,村口枯井里还发现了两具老人的尸首。”赵孝骞道。
李清臣吃了一惊,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韩维他们干的?”
“大概率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真定府辖下九县其他村庄堡寨的情况,所以要马上统计,另外,你以真定府衙的名义马上下公函,叫停迁徙本地农户流民。”
李清臣咬牙道:“下官这就去办,……韩维他们竟如此无法无天,不怕国法严惩吗?”
赵孝骞冷笑:“有汴京的大人物撑腰,他们怕什么?汴京的权贵本身就是国法,普通的百姓就算进汴京告御状,连汴京城门都进不了。”
李清臣一怔,随即深深叹息,他知道赵孝骞说的是实话。
这个年代的百姓,确实是命如草芥,一辈子能不能平安活到老,全凭当官的良心。
“殿下,不知韩维王垣他们如今在何处?”李清臣问道。
赵孝骞淡淡地道:“我已令皇城司去找了,现在我要知道的是真定府辖下九县村庄农户的情况,看看有多少村庄出了人命,多少农户被他们迁走,以及,被迁走的那批农户如今的下落。”
李清臣沉默片刻,道:“殿下,若是抓到了韩维王垣他们,……当如何处置?”
赵孝骞也沉默了,他很清楚这批官员背后的靠山是何等的强大,四百多里的土地,对汴京的权贵诱惑太大了,同时也说明,汴京有资格参与这次圈地的人,身份和权力更是不小。
这些人纠合起来的力量,就连赵煦都要忌惮三分。
所以,抓到韩维和王垣他们,如何处置?
稍有不慎,等于捅了马蜂窝。
“先抓到人再说,”赵孝骞语气缓慢地道:“在真定府的地界上,他们造了多大的孽,就应承担多大的罪,我这个父母官若不能为治下百姓出头伸冤,有何颜面坐在这个位置上?”
李清臣眼神闪过几分钦佩,一言不发地朝他长揖一礼。
揖礼无声,但已表达了很多。
…………
一夜之间,真定城的气氛陡然变得紧张且压抑。
负责城防的厢军纷纷出动,街面上只见一队队的厢军手执兵器跑步经过,出城后分赴各个方向。
府衙的差役们也飞快出城,分散到辖下九县各个村庄,拉网式查问各个村庄的人口情况。
府城里的百姓商人好奇驻足,看着一队队厢军神色凝重地跑步出城,不由议论纷纷,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一股不安的情绪却在人群中迅速发酵,蔓延。
半日以后,九县的知县们被赵孝骞紧急召进真定城,知县们坐在马车里,被颠得七荤八素,下马车之后连气都来不及喘,便被叫进了府衙。
与此同时,一骑快马飞赴拒马河南岸的龙卫营驻地,马上骑士只带了赵孝骞的一纸军令。
调动龙卫营两万兵马出营,在拒马河四百里新占领地地毯式搜索韩维王垣等官员,如若发现迁徙的农户流民,一并送回真定城。
真定府衙内,辖下九县的知县战战兢兢在赵孝骞面前交代了治下村庄堡寨的情况后,赵孝骞招待他们用了晚膳,却不放人。
接着皇城司赵信出面,开始在这些知县中审问排查,摸清他们是否与韩维王垣等人勾结。
与此同时,真定府的提举司,提刑司,转运使司等部门的首官,也被叫进了府衙,经赵孝骞当面质询后,首官们出了正堂就被皇城司属下接走,开始进一步的审问。
相比真定城的紧张气氛,府衙的气氛更是压抑得令人窒息。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们,进门时一个个战战兢兢,满身大汗,在皇城司气势凌厉的审问下,以往犯过事的官员顶不住压力,纷纷交代了。
深夜,赵孝骞仍未回家,独坐在府衙的后堂内,翻阅着皇城司送来的供状。
消息有好有坏。
坏消息是,皇城司对真定府的官场再次排查审问,上一次犯了事却躲过清洗的官员,被查出来不少。
好消息是,这些官员犯的事跟这次汴京权贵圈地的关系不大,都是往年曾经干过的勾当。
赵孝骞此时对韩维王垣他们的谋划大概有了一个轮廓。
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这次奉汴京大佬们的命令圈地,这批官员算是独来独往,根本没有勾结本地官员的计划,所以真定府的官员们才没有牵扯其中。
这也很符合逻辑,毕竟大佬们都是大宋顶尖的高层人物,他们私下里干的勾当只能隐秘进行,勾结本地官员的话,事情难免会泄露出去,闹得满城风雨。
而且勾结本地官员意味着要割舍一部分利益出去,以大佬们的贪婪,大约是舍不得割舍利益出去的。
赵孝骞和龙卫营打下的疆域,如此广袤且无主的耕地良田,汴京的大佬们聚在一起商量一番,私下里各自瓜分,正是闷声发财,没有必要让太多人参与进来。
不得不说,人一旦掌握了权力,胆子和野心也膨胀起来了。
四百多里的土地,就算能耕种的良田只占三分之一,那也是一个骇人听闻的天文数字。
他们的计划一直很顺利,如果不是闹出了人命,如果不是袅袅无意中发现了异常,那么这次圈地很可能就成功了。
可惜的是,他们漏算了赵孝骞的反应,他们以为稳住了赵孝骞,事后再给他分一份利益,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事情办了。
然而,赵孝骞没那么容易被糊弄,他的立场也与汴京权贵们完全不一样。
在这方面,赵孝骞的底线比他们高多了。
深夜子时,府衙内仍是人影幢幢,赵孝骞没睡,官吏们也不敢睡。
他们忙着统计数据,忙着接收下乡的差役们传回来的消息。
气氛很压抑,官吏们走路都踮着脚,大气都不敢喘,心中却纷纷骂娘。
不知道什么人得罪了郡王殿下,你们得罪也就罢了,我们每月领点微薄俸禄的小官小吏招谁惹谁了?凭什么你们造的孽,却害得我们半夜还在府衙加班?
深夜子时,李清臣神情疲倦地走入后堂。
“殿下,辖下九县村庄堡寨的消息已归纳出来了。”李清臣道。
赵孝骞接过他手上的一摞纸,沉着脸一页页地翻阅。
纸面上都是今日差役和厢军门下放到各个村庄堡寨后,统计出来的最新数据。
数据有点刺眼。
辖下九县的村庄堡寨农户,人口少了三分之一,更有甚者,有些村庄出现了全村空无一人的情况。
也就是说,无论村里青壮老人和妇孺,都被强行迁走了。
第502章 搜捕犯官
越往深处查,赵孝骞发现事情越严重。
辖下九县三分之一的农户被迁走,人数至少四五万。
本来迁徙农户是朝廷的政令,没什么怀疑的,可是有的村庄一人不剩全部迁走,更令人愤怒的是,府衙的差役们还在别的村庄发现了村民的尸首。
目前已在数据内的死亡人口已有三十多人,那些被迁走的农户命运如何,尚不得而知。
看着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赵孝骞心中生起怒火的同时,也察觉到韩维他们根本没把农户当人。
与其说是迁徙农户,还不如说是迁走了一群牲口。
至于牲口是死是活,他们并不在乎。
这犹令赵孝骞出离愤怒。
他率龙卫营打下偌大的疆土,清除了立国百年的边患,辽人从此不敢南下牧马,军事战略上已对辽国形成了威慑。
边城的百姓们好不容易盼来了太平日子,对赵孝骞这位边帅更是感恩戴德,每个人都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而不可否认的说,赵孝骞也沉浸在这种被人感恩的快意中,为国开疆,为民开太平的同时,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实现了被认同,被崇敬的价值。
然而这一切,却被汴京的权贵们全毁了。
辽人被赶走了,但还有人要他们的命,而且要他们命的竟然是本国的官吏。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大概就是真定府百姓们最真实的宿命了吧。
可是,凭什么让百姓苦?
百姓本本分分种着地,老老实实给朝廷交税,他们招谁惹谁了?
看着手里的数据,赵孝骞越看脸色越铁青。
最终,赵孝骞将手里的纸重重拍在桌案上,表情已是冷若寒霜。
“要开杀戒了!天大的后台也挡不住老子杀人!”赵孝骞怒喝道。
…………
铁蹄铮铮,旌旗卷动。
龙卫营两万兵马奉命出营,分赴拒马河南岸各个方向。
宋军大营内万马齐喑,旌旗猎猎,无数人马在将领的叱喝下列队出营,对岸一直监视宋军动向的辽军斥候大惊失色,急忙上马朝析津府方向飞驰。
不得不说,宋军这半年来的动作,已令辽国高度紧张,稍有异常的兵马调动,都能引发辽国的连锁反应。
可辽国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宋军奉命出营,针对的对象却不是辽国,而是本国的官吏。
赵孝骞的军令上写得很明白,龙卫营由种建中亲自带兵,出动两万兵马,在拒马河南岸新占领地展开地毯式搜索,务必找到韩维王垣等数十名来自汴京的官员。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