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53节

  赵孝骞对西夏送给辽帝的礼物很感兴趣,当然,也不拒绝牛羊战马。

  李金真一脸戒备地看着他,尽管赵孝骞表情诚挚,语气认真,但他还是看出了赵孝骞眼里的贪婪。

  心中不由咯噔一下,李金真发现事情麻烦了。

  宋辽如今本就在交战,西夏送给辽帝的礼物被赵孝骞麾下部将截住了,那么理论上来说,这些礼物应该已是宋军的战利品。

  刚才赵孝骞说什么帮他转交辽帝,明显就是诈骗的路数了。

  如若诈骗不成,此时西夏使团皆身在宋军大营,难道他们不会明抢么?

  无论是诈骗还是明抢,礼物到了赵孝骞的嘴里,难不成还指望他吐出来?

  “郡王殿下,给外臣一条活路可好?”李金真慌张地起身,跪在赵孝骞面前不起,眼泪婆娑地道:“外臣奉我西夏国君之命出使辽国,那些厚礼也是送给辽国皇帝的,如若礼物没送到,外臣必被问死罪。”

  “外臣对殿下向来敬仰,见了殿下也并无失礼之处,只求殿下手下留情,西夏送给辽国的厚礼……真的动不得啊!”

  见李金真哭得真切,赵孝骞不由面色赧然。

  仔细一想,这货除了唱歌啰嗦了一点之外,确实对自己足够尊敬,见面就跪拜,唱歌的歌词虽然听不懂,想必也是一番花团锦簇的马屁。

  华夏人数千年来的老毛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是刻在基因里的,赵孝骞实在没法将一个如此尊敬自己的人逼到死路。

  “哎,起来起来,我不过是一片好心,顺手帮你转送一下礼物,你若不愿就算了,哭唧唧的干啥,丢人。”赵孝骞不耐烦地道。

  李金真闻言大喜,再次跪拜一番后,起身又端起了杯。

  赵孝骞眼皮一跳,目光警惕地盯着他:“大傻春!你要干什么!”

  然而,不出他所料,这货一端杯就张开嘴准备唱歌了。

  “咿——”李金真张嘴刚吐出一个破锣般的音节,赵孝骞顿时勃然变色,一个箭步上前,眼疾手快地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一把捏住了李金真的上下嘴皮,将它们锁死。

  李金真大惊,表情露出惶恐之色,手舞足蹈地比划着什么,显然以为自己哪里失礼了,于是用手势询问兼赔礼。

  “呜呜……”李金真惊惶比划手势。

  赵孝骞仍捏着他的上下嘴皮岿然不动,幽幽地道:“喝酒就好好喝,聊天就好好聊,动不动唱歌这毛病得改改,我们宋人不吃这一套。”

  说完赵孝骞放开了李金真的嘴。

  李金真擦了把额头的冷汗,顿知原来自己不该在酒宴上唱歌,不知是赵孝骞的个人喜恶,还是中原王朝的规矩,他们饮宴居然不喜欢唱歌,那气氛多寡淡呀。

  不理解,但尊重。

  “殿下恕罪,是外臣冒犯了,下次不敢。”李金真躬身赔礼。

  接着李金真不解又小心地问道:“不知宋人饮宴是何等场面?纯聊天吗?”

  赵孝骞傲然一笑:“宋人饮宴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特么养鱼呢!’”

  “有内涵!”李金真脱口就赞。

  不管怎样,夸就完了,使臣最大的长处就是嘴皮子,以及高到令人发指的情商。

  李金真终于戒了唱歌的坏毛病,宴席的气氛都莫名热切了许多,在座的宋军将领大约也不太习惯李金真这一套,对赵孝骞刚才果断拿捏李金真嘴皮子的举动暗暗点了个赞。

  一时间帐内杯觥交错,宋军将领与西夏使团官员互相敬酒,大声笑谈,西夏使团大约还兼职搞文旅宣传工作,不停向将领们介绍西夏各地的风土人情。

  而宋军将领们,则向使团官员吹牛逼,某某一战,老子一人阵斩敌首多少级,又是某某一战,老子身中三刀六洞,后背插满了箭矢像只刺猬,依旧阵斩多少级……

  最后伴随着将领猛拍桌子,一声暴喝“你特么养鱼呢”,酒宴气氛顿时直掀屋顶,达到了巅峰。

  帅帐另一头,赵孝骞和李金真在低声聊天,聊的是正事。

  “西夏国君欲向辽国求亲?”赵孝骞面色古怪起来:“我记得李乾顺才十六岁吧?”

  李金真心中腹诽,觉得赵孝骞不该直呼西夏国君的名字,但终究不敢表现出来,只好装作没听见。

  “十六岁不小了,国君早在两年前就已纳了两位妃子入宫,如果国君亲政,天下遂安,臣民皆盼着国君早生皇子,早立储君呢。”

  赵孝骞叹了口气,这辈子他不记得,但上辈子他十四岁在干嘛?

  刚上初中的年纪,忙着收集干脆面里的水浒人物卡,放学后偷溜进电玩城看别人玩拳皇,把前座女生的长头发悄悄绑在椅子上……

  那些年岂止错过了大雨啊,还错过了早恋……

  “十四岁就纳妃,你们国君发育好了吗?”赵孝骞关心地问道。

  李金真很想脱口而出“不关你的事”,但当着赵孝骞这位曾经横扫西夏的大魔王的面,他终究没那胆子。

  李金真只好勉强陪笑:“我家国君天赋异禀,自小就身形壮硕,日食三斗,对男女之事更是需求猛烈……”

  赵孝骞沉默了一会儿,悠悠地道:“你特么是不是以为我没见过你家国君?”

  李金真一惊,这才想起来,当年宋夏和议的时候发生了许多神秘事件。

  包括小梁太后莫名其妙薨逝,李乾顺莫名其妙亲政等等。

  当年发生了什么,李金真不敢问,但他能肯定,赵孝骞是一定见过李乾顺的。

  牛皮吹过了啊。

  赵孝骞当然见过李乾顺,当年在小梁太后的灵柩前,李乾顺哭得那么假,就差笑出声了,那拙劣的演技至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至于身材,呵,瘦得跟弱鸡似的,一副营养不良阴阳两虚的样子,跟“壮硕”有半文钱关系?

  就这模样,哪来的自信求娶辽国公主?不能满足公主怎么办?夫妻关系不和谐怎么办?

  作为热心肠的大宋郡王,真为李乾顺暗暗捉急啊……

  “一边给我大宋送礼,一边又向辽国求亲,你们国君打的什么主意?”赵孝骞笑吟吟地看着李金真。

  李金真垂头躲避他的目光,低声道:“外臣只是使臣,把礼物送到,把话带到便已圆满,别的事情外臣不敢问。”

  “但外臣保证,西夏对大宋绝无半点敌意,心甘情愿称臣纳贡,还请郡王殿下不要误会。”

  赵孝骞笑得愈发灿烂。

  玩外交辞令了?

  史书上说西夏李乾顺少年即有英主气象,看来确实有点斤两。

  如今大宋忙着对付辽国,分不出精力敲打西夏,李乾顺抓住两国纷争的机会,两头结好的同时,不排除也有给两头提醒的意思。

  提醒宋辽两国,西夏也在天平上,它往哪头偏,哪头的砝码便更重。

  心思算计得挺精细,但赵孝骞看穿了。

  摸了摸下巴,赵孝骞开始考虑要不要把夏辽联姻的事儿搅黄了。

  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还在长身体,女人对他来说是刮骨的刀啊……

第476章 尊严利益

  站在大宋的立场上来说,夏辽联姻确实不是好事。

  宋辽夏三国的关系互相制衡,形成长久的战略平衡,就像猜拳时的石头剪刀布一样,各有所制,各被所制。

  如果夏辽两国联姻了,必然会达成某种利益上的交换和联盟,形成同盟关系,两国若联手对大宋动刀兵,两头都点火,大宋如何应对?

  如今大宋军队的战力,还远远称不上脱胎换骨。

  唯一脱胎换骨的,是龙卫营的数万兵马。

  赵孝骞领着这数万人,打燕云十六州都难免力有不逮,若是两国同时对大宋全面开战,仅靠龙卫营是无法支应两线作战的。

  更麻烦的是,一旦辽夏联手攻宋,汴京朝堂那群软骨头的主和派怂货必然会趁机冒头,提出和议,赵孝骞和龙卫营将士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打下的大好局面,一夜之间将会付诸东流。

  心不在焉地与李金真对饮,赵孝骞却暗暗下了决定。

  必须破坏这次的夏辽联姻!

  老子在外面餐风露宿打下的局面,任何人都不准破坏。

  招待西夏使团的酒宴足足喝了两个时辰,宋军将领们个个都是海量,很快把西夏使团的官员们全部放翻,而将领们还意犹未尽,不过种建中还是严令不准再喝,毕竟在军中,喝醉了容易误事。

  赵孝骞没醉,别人敬酒他大多是浅尝辄止,没人敢跟他吼“你特么养鱼呢”,浅啜一口便是给了极大的面子了。

  酒宴散后,西夏使团官员醉醺醺地扶进营帐休息了。

  赵孝骞却叫来了皇城司的赵信。

  “给辽国上京的甄庆传信,让他密切注意入使上京的西夏使团,我要知道他们的动向,尤其是夏辽联姻一事。”赵孝骞吩咐道。

  赵信恭敬地记下。

  随即赵孝骞皱眉:“张嵘入上京几日了?”

  “昨日张嵘派人送信回来,说辽国君臣不承认对苏轼下手,如今上京留守司官兵仍在全城搜捕苏轼,看来苏轼还没被发现。”

  赵孝骞嗯了一声,道:“张嵘与皇城司接上头了,马上接了苏轼离开上京,磨磨蹭蹭的,迟恐生变。”

  “告诉张嵘,龙卫营还会继续在拒马河北岸对辽国施压,就算苏轼暴露了也无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辽帝若还敢对苏轼下杀手,我就真服了他。”

  …………

  辽国上京。

  张嵘高调悬赏苏轼的下落,并且五百随军全派出去,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在上京寻找苏轼。

  辽国君臣知道了却无可奈何。

  事情本就是辽国理亏,杀异国使臣是非常犯忌的丑闻,耶律洪基和辽臣根本不敢承认。

  如果换了往年,辽国做也就做了,杀也就杀了,国家之间是讲实力的,你实力不如我,我杀你家使臣又怎样?你敢打我吗?

  可是如今不同了。

  大宋的实力支棱起来了,甚至已隐隐压了辽国一头,现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之间再讲实力,那就是我非要在你国都城大张旗鼓地找我家使臣的下落,你敢拿我怎样?

  耶律洪基确实不能拿张嵘怎样,只当什么都不知道,任由张嵘在上京敲锣打鼓找苏轼,悬赏的文书贴得满大街都是,一度引发辽人的围观议论。

  如此嚣张的举动,辽人自然是深为不满的,可是,不满又能怎样呢?

  辽军两战两败的结果,已在辽人心中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管承不承认,如今的宋国确实强大了,确实有嚣张的资本了。

  张嵘入使上京,态度根本就是旁若无人,武将出身的他,自然是完全不懂所谓的外交礼节的。

  辽臣权贵们按惯例宴请张嵘,都被他拒绝,这货岂止是不懂外交礼节,简直连人情世故都不懂。

  大张旗鼓全城搜索三日后的一个深夜,张嵘包下的客栈后院里,皇城司的甄庆终于与他接上了头。

  这几日张嵘在上京闹出的动静不小,为的就是告诉皇城司的眼线,郡王殿下已派人来救苏轼了。

首节 上一节 35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