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84节

  赵孝骞忙着书写奏疏,向汴京的赵煦禀报此事。

  同时赵孝骞还没忘记,刘谦谅张岚这群人在汴京朝堂是有靠山的,靠山不倒,这件事就不会彻底结束,所以必须尽快拿到供状,趁着汴京朝堂还没反应过来,先让赵煦把汴京的局势掌握住。

  更重要的是,忙活了一夜,赵孝骞必须要有收获。

  这个收获不是抓了多少人,而是要看抄没了多少犯官的家产。

  真定府已被这群恶人治理得民不聊生,许多穷苦百姓被逼得没了活路,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户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一家老小沦为流民。

  还有很多百姓被苛捐杂税的压榨下,苦苦地支撑着日子,背负着来自官府的巨大债务。

  还有许多的土地,官员和地主豪强勾结下,农户的土地已成了官员豪强的私产,这些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经过昨夜的大乱,赵孝骞带着陈守等人回到府衙。

  府衙内空空荡荡,几乎所有的官吏和差役都被临时罢免,皇城司查清楚后,清白的人才会恢复职位。

  昨夜府衙后院的大火,院子里的几间屋子已被烧成了焦炭,空留了几副房屋架子,废墟上还冒着袅袅青烟,现场一股难闻的味道直冲鼻端。

  赵孝骞回到府衙后,仅只是看了一眼便立马决定离开。

  这地方住不了人,更无法办公,只能推倒重建,料钱工钱又是一大笔开支……

  而这时候赵孝骞太缺钱了,许多事情只能用钱解决,自己住的地方反倒成了其次。

  “陈守,在府衙旁给我租个两进的小院吧。”赵孝骞叹息道。

  陈守一愣,顿觉惊愕:“租?”

  “没错,租,”赵孝骞叹道:“找个口才好点儿的人帮忙砍价,越便宜越好。”

  陈守眼眶都泛红了。

  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楚王世子,何曾用过“租”这个字眼儿?

  落魄了啊世子!

  陈守心中难受得很,读书人说什么“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现在陈守终于切身感受到这句话的分量了。

  “世子,何至于斯!”陈守难过地道:“这些年世子出手大方,兄弟们攒了不少闲钱,世子若手头不便,兄弟们愿为世子筹措,无论如何,世子不能受委屈呀!”

  赵孝骞一愣,打量陈守的表情,愈发满头雾水。

  我特么只是想把钱用在刀刃上,你这副即将破产清算的表情是几个意思?

  真特么晦气。

  “你们能帮我筹多少钱?”赵孝骞感兴趣地问道。

  陈守挺胸昂然道:“多的不敢说,两百来号禁军兄弟,每人掏十两银子不成问题。”

  赵孝骞想了想,道:“每人十两,两百人就是两千两,我若想买一套四进的大豪宅,怕是不太够呀……”

  陈守眼皮一跳。

  刚才他确实说过,世子不能受委屈,可你这一开口就是四进大豪宅,是不是太不委屈了?

  “呃,世子,要不……咱们还是考虑租一套?”陈守小心翼翼地建议。

  赵孝骞斜眼乜着他:“刚才不是说,不能让我受委屈吗?租的房子我住不惯,咳嗽。”

  “世子,我错了,买四进的宅子,兄弟们就算卖身也买不起……”陈守颓然道。

  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道:“下次我说什么,你只管答应就是,别瞎JB提建议,更别搞什么穷途末路式的煽情,煽错了时机你尴不尴尬?”

  “对了,忘了告诉你,我还没到穷途末路那份上,这次出京,我带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还没花呢。”赵孝骞慢吞吞地道。

  “还有就是,昨晚拿下的那些犯官,家产已被皇城司抄没,又是一大笔进项。你家世子我,不穷,我只不过突然想把日子过得节俭一点。”

  陈守愕然张了张嘴,向表达点什么,但什么话都说不出口。

  如果现在照镜子,会不会发现自己很像个小丑?

  赵孝骞微笑着补充道:“但是你刚才说让兄弟们去卖身,这个思路我是比较赞许的……我好奇问一句,打算怎么卖?如果你们非要给我创收,我也不反对。”

第390章 上疏免赋

  思路打开,思想解放。

  陈守的话突然给赵孝骞提供了灵感。

  缺钱可以创收呀,贴身保护他的禁军和江湖高手两百多人,这些人整天跟着自己无所事事,毕竟赵孝骞没那么招人恨,不会时时刻刻有人等着刺杀他。

  既然都闲着,不如出去找找副业。

  府衙搞个活动,把真定城和辖下九县的地主豪强女眷们召集起来,赵孝骞带着贾实等十余个肌肉猛男出场,见面就一鞠躬,声音洪亮地大吼“老板晚上好”。

  然后贾实等人一个个站出来自我介绍,我叫什么什么,来自某某地方。

  前世夜场那些流程套路,用在这个年代,不得把地主富婆们哄得合不拢腿?

  嗯,可行性很高,唯一的麻烦是要说服贾实他们,尽量放下脸皮和自尊,以及多练练金钟罩,毕竟听说富婆们喜欢玩钢丝球……

  真这么干的话,靠贾实这些肌肉猛男的创收,一个月至少能给他创造几万两的收入。

  赵孝骞越想越来劲,表情都变得荡漾起来。

  陈守在一旁见势不妙,虽然不知道世子在想什么,但一定不是什么好事,必须打断他,不能让他再想下去。

  “世子,世子!……末将这就去帮世子‘租’房。”陈守把“租”这个字咬得很重。

  “去吧,记得砍价,但别欺负人。”赵孝骞叮嘱道。

  …………

  府衙旁的院子不少,毕竟是真定城的中心地带,无论居住还是商业,都是有钱人趋之若鹜的黄金地带。

  陈守不负所望,很快谈妥了一间两进的小院子,院子的主人本来是个商人,城里有几家商铺,日子本还算富足。

  但这几年被真定府的官员各种盘剥勒索,商人的日子很难过,早已入不敷出,昨夜一场大乱后,商人听说真定府官吏全部被拿问罢免,不由喜出望外。

  今日陈守来租房,听说是新来的赵郡公居住,这位赵郡公就是昨夜发起行动的领导者,商人二话不说立马答应,甚至连租金都不要,只因为赵郡公帮他出了积压多年的一口恶气。

  陈守不敢仗势,好说歹说还是给了租金,一个月象征性的给二十两,商人感激涕零,当天就带着家人搬了出去,给赵郡公腾了地方。

  院子不大,只有前庭和后院,而且建筑颇为老旧,约莫是个数十年的老宅了。

  陈守带着禁军简单收拾了一下,赵孝骞便住了进去。

  主要是地理位置方便,院子距离府衙仅隔着一墙,就在府衙的隔壁,每天出门走两步就能上班打卡,这一点颇令赵孝骞满意。

  后院有三间厢房,其中一间成了赵孝骞的书房。

  下午时分,皇城司和龙卫营还在忙着抓捕余孽,清查犯官家产时,赵孝骞在自己的书房里已写完了奏疏。

  李清臣就坐在他旁边,奏疏是由李清臣代笔的。

  毕竟赵孝骞这一手臭字实在是……一言难尽,送到汴京若被君臣传阅,多少有点没面子,不知会被多少人取笑。

  花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再三修改润色,在赵孝骞的授意下,李清臣终于写完了奏疏。

  奏疏的内容很炸裂,开篇就是陈情加控诉,赵孝骞直接告诉赵煦,他已动用龙卫营,将整个真定府官场清洗了一遍。

  然后摆事实,这些年真定府官员做过多少恶事,对辖下百姓是怎样的丧心病狂的盘剥压榨,百姓是怎样的民不聊生,并且还附上了皇城司这几日查出来的种种不法铁证。

  包括李清臣这两年任知府期间的不作为,以及上疏汴京的通道被堵死等等各种好的坏的情况,都在奏疏里写得明明白白。

  当然,最后赵孝骞还是帮李清臣求了情,请求官家看在李清臣独力难支的情况下,仍能坚持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也算守住了臣子的本分

  。赵孝骞建议将李清臣降职一级,留任真定府判官,辅佐赵孝骞治理地方,而赵孝骞也能腾出手整顿军备,以抗辽军。

  写完了奏疏,李清臣小心地吹干了墨迹,合上奏疏后,李清臣忧心忡忡地道:“郡公昨夜之举,虽说是雷厉风行,但事情传到汴京,朝臣们恐怕还是会炸锅呀。”

  “整个真定府官场被清洗一空,大宋立国以来闻所未闻,必然会令朝堂哗然震惊,刘谦谅等人背后的靠山再推波助澜一番,赵郡公恐会陷入麻烦之中。”

  “郡公,这道奏疏的措辞……是否还能再委婉一点?或者说,将几名主犯报上去,至于判官推官,提举司转运司以下的官吏,就不必在奏疏上具名了吧?否则事情可就太大了。”

  善意的建议,赵孝骞当然会认真听取。

  听归听,但不一定采纳。

  “老李啊,有些事情是盖不住的,真定府已是千疮百孔,此时当用猛药,先把命救了,再考虑后遗症的事,最后再慢慢温补。”

  赵孝骞叹道:“昨晚的事,必须据实上报,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瞒官家,这就是救命的猛药。”

  “我若在奏疏里说得含含糊糊,官家还以为真定府的现状没那么严重呢,官家若不重视起来,对我以后治理真定府很不利。”

  “你应该很清楚,官家派我来真定府,不是为了治理地方的,我的重心是整顿军备,抗击辽军。”

  “简单的说,我没那么多功夫和精力用在治理真定府这烂摊子上,所以我必须给官家和朝廷一个明确的态度。”

  “反正事儿呢,就是这么个事儿,觉得我的手段太过分,清洗得太彻底,那我就不干了,换个能干的人来当知府……”

  “如果赞同我的做法,那就把这些人犯的事定成铁案,按照我的想法,把我的后院清干净,别让我前后都着火。”

  赵孝骞笑吟吟地道:“这就是我向朝廷表达的态度,现在你还觉得有问题吗?”

  李清臣目瞪口呆,这是他第一次听说,地方官员对朝廷的态度如此强横霸道。

  这特么的……也就是你受官家宠信,不然别说官家,政事堂那帮大佬都能把你拆散架喽。

  “也就是郡公了,不然换了别人……”李清臣苦笑道:“这事儿,天下唯有郡公能办得合情合理,落在别人身上,便是滔天的大罪。”

  整个府衙官场都被一锅端了,多么严重的大事,官场讲究的是平衡利害,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做法是最被人忌讳的。

  哪怕将刘谦谅张岚他们不法的铁证送上朝堂,别人也不一定觉得正义,因为赵孝骞破坏了官场的平衡,当手伸到规则之外的地方,那就不管你是正义还是邪恶,都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偏偏做这件事的人是赵孝骞,被官家寄予厚望,被政事堂的几位大佬都深为忌惮的传奇人物,那么这件事到了汴京朝堂后如何定性,还真不好说。

  如果昨夜的事是李清臣下令做的,那么不出十日,朝廷的命令就会下来,李清臣绝对会被罢免官职,押解进京问罪。

  而赵孝骞昨夜干了这件大事,很大概率屁事儿没有。

  大家当的都是知府,但人与人的差距就是这么大,不认命都不行。

  见李清臣一脸苦涩,赵孝骞拍了拍他的肩,道:“以后真定府的政务就交给你了,首先要做的是,让辖下百姓休养生息,尽快恢复元气……”

  李清臣忍不住道:“郡公,此事怕是……”

  话没说完,赵孝骞摆了摆手,道:“知道你要说什么,现在你再帮我写一道奏疏,题目就叫《请免真定府辖下九县农商三年赋札》,赶快写,写好了连同刚才那道奏疏一同送进汴京。”

第391章 大治之始

  一个被祸害得千疮百孔的地方,需要的是大治。

首节 上一节 284/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