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60节

  赵孝骞扭头望向赵颢,用眼神无声地控诉他。

  你看看给我找了些啥人!

  赵颢哈哈一笑,目光看似随意地瞥了贾实一眼。

  贾实不知为何突然一个激灵,急忙道:“世子恕罪,小人的使命是保护世子,并非上阵杀敌,再说,技击之术再高,面对军阵进攻时,往往也是螳臂当车,不堪一击。”

  “世上技击最厉害的高手,在军队面前也只有被碾压的份儿,毕竟单独技击与军队合击完全不同。”

  赵孝骞点头,他也是领过兵,上过战场的人,自然更清楚军队列阵击敌的威力。

  可就是……打不过你不能低调点儿吗?非说自己是高手,被打出屎来的高手,我特么哪有脸随身带着?

  贾实以下,这群高手大约十来个人。

  很遗憾,没有想象中的绝色女高手,那种女保镖爱上男总裁,奋不顾身舍命相救的狗血情节,大约是不会有了。

  赵颢吩咐王府管事安顿这群高手的食宿,然后父子俩走进后院,并肩漫步。

  “骞儿,这些高手都是为父千辛万苦帮你雇请的,你在真定府若遇到危险,他们会保你周全。”

  赵孝骞疑惑地道:“父王,你确定他们都是高手?该不会被骗了吧?”

  赵颢不悦道:“本王都快成精了,怎么可能被骗。”

  赵孝骞哼哼:“那可说不定……”

  刚穿越过来时,赵孝骞就知道活爹把所有的银钱全送给了玉清宫的青阳老牛鼻子,一点都没剩。

  而青阳老牛鼻子,给赵颢送了一些治不了病,又吃不死人的丹药,俗称“保健品”。

  剧情熟悉不?

  反正赵孝骞是很想报警的。

  现在赵颢说自己快成精了,这话真是很没有说服力啊。

  “父王,孩儿身边有陈守他们就够了,真用不上这些高手,父王花多少钱雇请的?孩儿到真定府后,能把他们放到二手市场卖了吗?”

  赵颢两眼赫然睁大,倒吸一口凉气:“你这个思路……”

  接着赵颢断然道:“不行!不能卖,那是高手啊!”

  “孩儿保证卖个好价钱,不让父王亏本。”

  “那也不行!”赵颢的脸颊抽搐得厉害,快中风的样子。

  赵孝骞叹了口气。

  说实话,他对这群高手没什么信心,虽然看起来一个个都是肌肉猛男,但肌肉猛男不过是样子货罢了。

  活了两辈子的他深知一个道理,真正的高手是不会表现在外表上的,越是那种干巴瘦弱无精打采的人,越有可能是高手,比如拿着扫帚扫地的,躺在路边当乞丐的等等。

  反而是贾实这种浑身都是肌肉,生怕别人看不出他有多猛的人,成为炮灰的可能性很大。

  这种人或许富婆比较喜欢,但指望他保护自己,怕是有点天真了。

  所以赵孝骞打从心底里不想要这群高手。

  不过赵孝骞转念一想,如果实在不能卖掉他们,到了真定府后给他们找几个富婆,让他们给自己接客创收去,不失为一种双赢的解决方法。

  “好吧,孩儿收下他们了。”

  打开新思路后,赵孝骞很痛快地接受了。

  赵颢惊讶地道:“转变得这么快的吗?”

  “哪怕是一张厕纸,都有它的……嗯,总之,孩儿收下了。”

  赵颢欣慰地大笑:“好好!收下就好,骞儿,这些人可以信任,遇到危险时,你可把自己的后背交给他们,为父保证他们一定会用性命护你周全。”

  赵孝骞好奇地看了他一眼。

  花钱雇请的高手,忠诚度能有这么高?

  转而想到上次针对赵佶的刺杀,以及母亲冯氏说过赵颢不简单,赵孝骞顿时若有所悟。

  贾实这批高手,恐怕不仅仅是花钱雇请的,他们与赵颢的关系不寻常。

  他们,应该是赵颢神秘光环下,刻意在他面前显露出来的冰山一角。

  赵孝骞已隐隐触摸到赵颢的秘密了,当然,这是赵颢自己愿意对儿子放开秘密的前提下。

  既然如此,让贾实他们去接客怕是不太礼貌了……

  赵孝骞脑子里思绪杂乱,赵颢却缓缓道:“骞儿,此去真定府赴任,为父只有一句话叮嘱你。”

  “父王请说。”

  “为官者,为帅者,要心狠,切忌妇人之仁,对敌人狠,同时也要对自己人狠,只有手段够狠,才能立威,才能对麾下的官员和将士如臂指使,而麾下不敢违命。”

  “不要以为你对麾下的官员和将士待之以仁,他们就会服你,错了,他们只会认为你好欺负,认为你这个朝廷派来的官员不过如此。”

  “上官太仁义,后果就是欺上凌下,阳奉阴违,身边只会聚集一群阿谀逢迎之徒,遇危只会作鸟兽散,对你治理地方,统领军队有弊无利。”

  赵孝骞点头应是。

  赵颢眼神深邃,拍了拍他的肩,叹道:“此去真定,你好好干,为父盼你继续建功立业,我这个父亲做得有点糟糕,没什么能帮上你,唯有尽我所能,为你铺垫前路,尽量让你走得不那么颠簸。”

  …………

  整军,筹粮,军械,弹药,战马,甲胄……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

  调兵的圣旨已在龙卫营宣示,三万余龙卫营将士欢欣鼓舞,自种建中以下,将士们纷纷面北而拜,感谢官家赐给他们建功的机会。

  这个时代,整个国家的军队大多都有一种消极避战的态度,唯独龙卫营不一样。

  宋夏之战,赵孝骞带领龙卫营五千将士深入西夏腹地,一路攻城掠地,攻破敌都。

  且不说战功封赏,单说这一路将士们抢掠下来,落入私人口袋里的钱财,都让这五千将士大发了一笔横财,让家人亲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或许在这个时代,只有这五千人才深刻明白什么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作为龙卫营都指挥使的种建中,战后论功,也被封了个男爵,加了个什么“大夫”的勋号。

  将领和士兵经此一战,赚得盆满钵满,论士气,论军心,论积极启战的态度,整个大宋没有人比龙卫营更渴望战争来临。

  如今官家圣旨已下,龙卫营三万将士再次随同赵孝骞出征真定府,这岂不是说,再次发财的机会来了?

  于是龙卫营上下一片欢腾,人人兴奋若狂,搞得宣旨的宫人惊恐万分,不知道的还以为龙卫营哗变了呢。

  宣旨的宦官走后,不等种建中下令,将士们已自动自觉地开始收拾,清点军械战马甲胄,打包的,装车的,随身携带的,有条不紊地迅速完成了出征前的准备。

第356章 启程赴任

  离京之前的那两天,赵孝骞忙着告别。

  与亲人告别,与妻妾告别,顺便把狄莹她们送到了芳林园母亲冯氏的宅子。

  人送到地方,狄莹姜妙仙拽着他的衣袖不让走,泣不成声地问赵孝骞,何时能将她们接去真定府。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真定府何时能太平,赵孝骞才敢把她们接来。

  至于如何才能太平,那要看赵孝骞到任后的手段,以及辽人究竟有多厉害。

  答案未知,归期不定,人间的离别因此才销魂。

  赵孝骞忙着告别,龙卫营将士忙着准备出征的时候,赵煦封任赵孝骞的圣旨终究还是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

  真定知府没毛病,这道封任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不过以前是遥领,如今是实任,地方知府不过是从四品官,安乐郡公任四品官,严格说来是降级了。

  但赵孝骞还有一个官职,“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这个官职可就让朝臣们大为不满了。

  凭啥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年轻人,却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

  “经略安抚使”,主管整个河北西路的军政,这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有资格担任的吗?

  大宋的行政制度是“路府州县”制。

  “路”的级别,相当于后世的“省”,经略安抚使就是这个省的一把手,既能管军,也能管民,同时兼任真定知府,更是将河北西路所有的权力都牢牢抓在手中。

  通常如此重要的官职,都是由朝中德高望重的文官担任的,如今却被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占据了位置。

  尤其是,占据这个位置的人还是宗亲子弟,官家到底是怎么想的,祖宗规矩真就一点都不要了么?而且,宗亲任如此重要的实职,不怕给大宋社稷的未来埋下隐患?

  随着赵煦的这道圣旨,朝堂再次被掀起了风浪。

  政事堂的几位宰相首先表示反对,枢密院的几位使相也上疏劝谏。

  就连向来保持中立的枢密院使曾布,也上疏表示官家所授权柄不宜过重,宗亲子弟的身份本就敏感,岂可轻授一路之兵权,而使宗亲拥兵坐大。

  这一次,赵孝骞可谓是被群起而攻之。

  神奇的是,新党旧党这次都团结起来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官家的封任太过分,对社稷隐患甚大。

  所有的劝谏里,大多数人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智的,都是对事不对人。

  对赵孝骞这个人,群臣没有过多的攻讦,毕竟赵孝骞人还年轻,也着实为大宋立下大功,狠狠挣过面子,当初的西夏臣服,至今都让臣民长脸,津津乐道。

  不针对个人,但官家这件事做得不对。

  祖宗规矩破坏得太彻底,对宗亲子弟的任用太过分。

  当年大宋立国,太宗先帝留下宗亲不得预政的祖训,难不成是他心血来潮随便乱说的?

  终归是有依据的,太宗立下的遗训,是为了从法理上消弭隐患,把未来大宋可能发生的变乱从源头上掐灭,给子孙后代的继任者一个海晏河清的稳固王朝。

  可是现在,赵煦却打破了祖宗规矩,毅然任用赵孝骞,朝臣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破此先例,大宋会不会重蹈唐末的覆辙,皇帝分封臣子,从而导致藩镇割据的局面?

  谁都说不好,但反对的态度是绝不会变的,也不可能对官家妥协。

  谏止的奏疏铺天盖地飞进政事堂,而章惇也不负所望,什么都不管,一股脑儿将劝谏的奏疏全都送到赵煦的案头上,一副摆烂的样子。

  反正决定是你做的,自己看看这些奏疏,是糊涂还是英明你自己判断,政事堂管不了,官家你来处理吧。

  赵煦的反应呢?

  他的反应是头铁硬刚。

  早在封任赵孝骞的时候,赵煦便已预料到阻力不小,也做好了与满朝文武抗争的准备。

  整个大宋都是朕的,朕的地盘,朕说了算,朕要封谁就封谁,后果朕担了。

首节 上一节 260/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