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72节

  方永将薛大瘸子、马老黑、贾雨村、吴元等人叫到一起,商议关于人员选拔和任用的事。

  对于选拔人才的基调,自然是“科举选拔,公平取士。”

  关于这一点谁都没有反对。

  但紧接着,方永提出的问题却瞬间遭到了几人的激烈争讨。

第75章 ,以银代官

  方永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极为炸裂。

  他想要降低四书五经在科考中的占比,转而更注重考核参试人员的实际才能。

  此言一出,顿时便遭到了除马老黑以外的其他三人的集体反对。

  贾雨村道:“将军切莫轻举妄动,四书五经深植于天下士子之心,尊贵无比。将军之志,意在遴选真正英才以襄助大业,然此事大可于选拔之后再行甄别,实无必要更易科考之内容。”

  吴元也道:“时飞所言甚是。当今之世,学子皆以四书五经为教义,尊孔孟为先贤。将军若贸然更易,纵得一时之便,然必招天下士子之非议,于将军之大业殊为不利,望将军深思而行!”

  “若非要更易,亦须待将军根基稳固之日,延请大儒为之背书,立新经为教义,徐图渐进,方有所成。纵有不成,亦无损将军之名也。”

  薛大瘸子道:“自古经义之争,乃为大争,不可轻视也。”

  听着这三人所说的话,方永心沉了下去。

  他意识到,自己的动作迈的太大了。

  自己的心腹反应都如此强烈,若是换做别人,应该如何?

  连第一步都这么困难,自己后边准备的“普及教育”和“提升商人地位”两条就更别想了。

  看来此事现在还不能操之过急,要等自己实力强大后才能尝试改变。

  然而,正当方永准备放弃这一想法之时,薛大瘸子却突然道:

  “若将军定要更改,我倒是有一折中之策,既能选得实用之才,又不致招读书人之众怒,不知是否可行。”

  方永闻言连忙问道:“是何办法?”

  薛大瘸子道:

  “淮州文溪楼是淮州最大的酒楼,其淮扬菜在整个南方都是首屈一指,无出其右。”

  “但是呢,很多北方来的客商却不甚习惯文溪楼的菜系。文溪楼的老板也曾在自家的酒楼里添加过北方菜系,但是却招致很多南方人的一片骂声,北方人也不叫好,最终无奈又改了回来。”

  “说来也奇,后来啊,文溪楼老板的儿子从京城回来,在文溪楼边上创立了雁北楼,延请北地之名厨执庖,顿时引起了那些北方客商的追捧,最终发展成了淮州城的第二大酒楼。”

  “如今很多人都以为文溪楼和雁北楼是一对对头,殊不知,人家是一家的产业啊!”

  薛大瘸子的故事说完,方永、吴元、贾雨村都深思了起来。

  马老黑挠了挠头,原来是这样啊。

  文溪楼和雁北楼是一家,亏他之前还总是说文溪楼的菜不好吃,雁北楼才应该是淮州第一酒楼。

  结果竟然是一家,太可恶了!

  另一边,方永思考了一番薛大瘸子所说的话,想了想,道:

  “如此,吾别立一科,专以擢取实干之才。”

  贾雨村提醒道:

  “此法虽能减他士之抵触,然于任用之际,犹须权衡二者比例,最好将此类取士之人的任用稍降于寻常科考之士一等,否则同样难平悠悠之口。”

  方永皱起眉头。

  一旁的吴元沉默良久,道:“我倒有一法,可解此局。”

  方永连忙道:“军师快讲。”

  吴元道:“授银不授官。”

  “授银不授官?”方永思考着,没想明白,问道:“何解?”

  贾雨村和薛大瘸子也看了过来。

  马老黑沉思着。

  他在想一会儿结束后一定要去雁北楼问问那的老板,雁北楼和文溪楼到底是不是一家。

  吴元解释道:“将军得实用之才后,只赐俸禄,不授官职,先使其暂理事务,待其有政绩或建功之后,再赐以官职,如此则无人敢非议矣。”

  方永眼前一亮。

  这个办法好啊!

  既能堵住幽幽之口,又能选出实用性的人才,可谓是一箭双雕了。

  贾雨村和薛大瘸子听后也表示同意。

  方永遂道:“就依军师此计!”

  几人随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将事情基本敲定下来。

  很快,方永命人在所控制的区域内张贴榜文。

  “吾淮阴军将军方永,以不忍黎庶之贫苦,受天命之感召,创立淮阴军,扫荡世间之恶,以安百姓。今战事已息,建两淮总务府,愿慕先贤之道,举行科考,以拔擢人才……”

  这是科举的榜文。

  此外,在科举榜文之下,还有一张小一点的榜文。

  写道:“惟念人才之重,今麾下缺员甚多,若有才而不通经义者,可赴实学之考,若通过,则赐以俸银,暂理庶务。”

  科考的榜文发表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读书人对此议论纷纷。

  经过了方永近一年的统治,很多人对方永的看法发生了很大改变。

  一开始大部分的读书人只是认为方永是匪,难成大事。

  但随着方永一点点攻城略地,一次次击败朝廷,将局势稳定下来后,一些读书人的态度也随之发生改变。

  尤其是当方永用双倍的粮食证明了自己天命所归后,越来越多的读书人认为投靠方永或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那些在大熙的科举中频频失利的读书人,他们对大熙的科举已经趋于失望,而如今方永的出现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都选择了报名。

  至于实学考试。

  虽然多多少少也有几人议论,但却并未引起大范围的关注。

  在很多读书人看来,所谓的实学考核不过是在筛选小吏。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很多时候朝廷也会如此,那些九品往下的没有品级的小官小吏通常并不需要熟稔经义,只需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担任,这很正常。

  譬如管理粮仓的体系中有一个灭鼠官,没有品级,唯一的要求就是擅长灭鼠,像这样的“官”几乎没有升迁的希望,也无人在意。

  如此,时间流逝。

  淮州的考院被打扫出来,并临时扩建,保证其可以容纳所有参加考试的学子。

  这场考试只设置一个考点,就是淮州,主考官为贾雨村,副考官是吴元。

  其实方永本来是安排吴元担任主考官的,但吴元却担心自己没有功名,难以服众,遂让贾雨村担任主考官。

  只能说,曾经在金銮殿的罢黜成了吴元一生都难以过去的坎。

  此外,实学考的副考官是薛大瘸子,没有主考官。

  方永会在薛大瘸子遴选完后亲自充当主考官进行进一步的考核。

  如此,一段时间过后,考试还未开启,大熙的使者却先一步来了。

  户部侍郎高京亲自作为使者,携带册封圣旨,蟒袍而来。

第76章 ,割地册封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闻王者之治,首在安邦定国,以抚兆庶,而臻至治。

  近有淮州方永,怀忠抱义,志在安民。其以兵戈之盛,非为私欲之图,实欲藉此以表忠诚,祈请封爵,以昭荣宠。

  朕鉴其情,念其志,爰依所请,特封方永为淮阴侯,锡之山川之封,授之爵禄之荣。

  望方永宜深体朕心,克尽臣节,恪遵朝纲,勿违国法。当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辅佐朝廷,以国为重,勉力同心,共襄盛治。

  今特遣使赍诏,并赐册宝,昭示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高京念完圣旨后,方永随手接了过来,然后毫不在意的揣在怀里。

  高京没敢提出任何异议。

  按理来说,宣读圣旨时对方应该是要下跪领旨的。

  但有时候事情也需要变通。

  方永据淮州等地,拥兵数十万,名为归顺,实为割据。

  如今他作为使者前来,别说指望方永跪下接旨,方永没让他跪着宣读圣旨就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

  这时,方永笑着道:

  “高大人此番舟车劳顿,实在辛苦,吾已令人备下薄宴,还请高大人移步。”

  高京闻言,不敢拒绝。

  方永割据一方,威名赫赫,高京不敢轻易拒绝方永。

  好在这时,高京见到了方永后面的贾雨村,这让高京心中轻松不少。

  之前贾雨村进京时和他有过来往。

  贾雨村通过黄家的关系找到了他,给了他一万两黄金,请他出言弹劾缮国公。

  后来他在多方考虑下,同意了此事。

首节 上一节 72/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