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41节

  长久以来,苏亶的官职也是不高不低的,并没有得到大的任用。

  如今看来,长孙无忌这个外戚东山再起,那么太子的岳丈出来,不是理所应当的嘛?

  长孙无忌算是给太子当了急先锋,否则,苏亶怎么可能一上来,就占据这等要害部门。

  直接从官秩从四品上就成为正三品大员,其中跨过的官秩,可是有正四品下,正四品上,从三品三个官秩阶段,连跨难度最高的三品,可谓是一步登天,一鸣惊人。

  不知道要惊掉多少人的下巴。

  “陛下掌民部,太子掌吏部,如果不是苏亶的资历不够,避免太多议论,怕是太子直接就让他担任吏部尚书了。”高士廉不无艳羡的说道。

  这就是太子啊。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把老丈人给捧到天上去。

  那可是正三品官秩啊。

  多少人梦寐以求都不可得的。

  这等官秩,满朝上下也不过几十数而已。

  长孙无忌喟叹道:“他们俩父子,是把我空出来的权力,都瓜分了。”

  “只不过,我是没想到陛下会容忍太子掌吏部。”

  “礼部那边于志宁也算是太子的人。”

  “这样一来,朝中六部,太子占据其二,还都是关键所在。”

  太子在朝中的威势,本来就不可阻挡。

  群臣早就已经对太子俯首恭敬,再不敢有任何轻视太子的想法。

  但随着两部落入太子手中,这等威势只会越来越恐怖。

  一手礼部大棒,一手官吏赏罚。

  百官谁还跟对太子有微词?

  屁都不敢放一个了吧。

  陛下如此放纵,到底意欲何为,简直是令人看不透。

  高士廉道:“虽然我有所猜测,但也没想到太子会推苏亶出来。”

  “不过,季辅任太子左庶子。”

  “不大可能是陛下的意思,很可能是太子的想法。”

  高季辅是高士廉的族弟,同出渤海蓨县,为渤海高氏子弟。

  双方的关系很是紧密,可以说在朝中相互照应扶持的,共为一体都不为过。

  只不过,高士廉的位高权重,又有长孙无忌位高权低的人物。

  若是再让高季辅上位,那渤海高氏,长孙氏,在朝中的势力,不说有压倒性的力量,其威望怕是连山东世家都不敢轻易招惹。

  要是加上关陇那边的一些支持。

  李世民能不能睡觉都还是个问题。

  正是如此,纵然高季辅有才干能力,多次得到李世民的赏识,但位置一直都是不高不低的,不受重用。

  这次高季辅得以入东宫为太子左庶子。

  不难猜出其中用意。

  一是高士廉下了,可以用高季辅。

  二是太子传递的信号,往后高季辅是东宫的人,高氏子弟该如何做事,心里要有个数。

  也算是给高士廉下马的一个补偿。

  你走了,但该支持我的还是要支持。

  我把你高氏最优秀的子弟纳入东宫为官,成为我的左膀右臂,往后你高氏还能出一位权势显赫的人物。

  这传递的信号不要太明确,高士廉琢磨不出来才有鬼了。

  “舅父,高明这是把你吃得死死的啊。”长孙无忌打趣道。

  “你不还是一样。”

  高士廉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高明有此心意,我心里舒服了不少。”

  “往后,季辅可就要托你多多照看了。”

  长孙无忌好笑道:“我照看什么,他跟着太子,往后未必不能成为舅父一样的人物。”

  “我倒是希望如此啊。”

  高士廉本来就担心,自己下来后,渤海高氏后继无人,希望外甥能多多帮忙。

  如今看来,完全是他多虑了。

  太子还是一直念着他的。

  突然,他想到什么,道:“有个事,我要跟你说一下。”

  “山东世家的事,我不会再管了,也不会跟他们牵扯上任何关系。”

  “你跟他如何没关系,但我必须要保持距离。”

  长孙无忌一愣,“为何?”

  “我下马这件事,山东世家没少出力,也是因他们而起。”

  “还给他们好脸色看,我还要不要脸?”

  “他们怕是也没想到,太子会用季辅吧?”

  高士廉恨恨的说道:“既然他们做初一,我就做十五。”

  “我跟他们以后再没半点干系。”

  闻言,长孙无忌沉默,他也很痛恨山东世家的背刺,但却又不得依靠他们。

  这次他们要是出言反对,自己东山再起之路,怕是没这么顺畅。

  “其实,太子也在看我的态度,我要是不作出切割,还跟山东世家保持联系。”

  “季辅扶上来,不还是没有什么区别?”

  “太子不会徒劳浪费力气的。”

第229章 李世民进化了!

  新年才开始,天子就连下多道诏书。

  内容是一道比一道刺激。

  本来就热闹喜庆的长安,变得更加热闹喧嚣起来。

  但还没等大家消化下去,太极宫再次发出一道诏令。

  顿时引起轩然大波,无不震惊瞠目的。

  “大唐皇帝令:大唐帝国银行,司职货币兑换,新增储蓄、借贷等职能,为我朝经济要部……。”

  “剥离民部,独立设署,升格正三品官署,直属天子……。”

  “大唐帝国银行行长,吴王李恪。”

  “朝廷捉钱令史转入帝国银行……。”

  “令行即始!”

  这道诏令,简直是比前面几道,还要令人震撼。

  一个本该归属于民部的下属职司,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等同六部的正三品官署。

  这简直是让人刷新认知。

  一道诏令,让一个新诞生的官府,直接跟六部坐在一桌。

  这不是打破常例是什么?

  大唐虽然定下天启四句为所有大唐人的使命,矢志于探索开拓。

  但也没让皇帝陛下你这么探索创新啊。

  这不单设立一个官署那么简单,是把民部本该有的权力给分离出去,减小民部的影响力。

  往后民部的地位,还能比兵部,工部,刑部重要吗?

  怕是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了吧。

  百官议论声很大,但三省六部的主官们,却没有发声。

  早在年前,这事就已经确定了。

  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亲王担着的差事,岂能小的?

  陛下一手要抓民部,一手又要抓钱。

  这分明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谁也不敢违逆着陛下的心思来。

  原先是民部尚书长孙无忌去尚书省了,现任尚书刘洎,才刚提拔上来的。

  民部就没有人为此说话的。

  刘洎权柄削弱,哪怕心头有怨言,敢在这个时候跟李世民炸刺的?

  屁股都还没坐稳呢,完全是想多了。

  可以说,这是最好分民部权力的时候。

  李世民本就说一不二,有反对的声音也能压下去。

  谁让李承乾之前就把整个大唐的基调给定下了,全大唐都认为自己有开拓、探索、创新的使命呢?

  圣天子践行这一使命基调,完全没有错。

  ……

首节 上一节 341/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