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32节
他走了两步,道:“话是咱们关起门来说的。”
“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是新军主帅,武将的生涯得以延续。”
“否则,我现在还赋闲在家。”
从某种角度来说,程知节的军事生涯,焕发了第二春。
好不容易再次有领兵的机会。
他能因清河崔氏,士族的事情,把这个机会都弄丢了?
当初好不容易争取来的。
他要敢参与进去,别说御史们的奏本,参得他头皮发麻。
就是唐俭那个老狗,也能把他拉下马去。
清河崔氏,是给他程知节带来不小的加成。
但想要让他为了士族出面,就舍弃掉自己第二次前程,怎么可能?
“妇道人家,不该管的事,别多嘴。”
程知节警告道。
崔氏凄苦,这还是夫君第一次这么严厉的警告她。
与此同时,也五姓七望有关系的,基本上都被找到,想要他们帮忙说情。
就连魏征都没有逃过。
但他态度很是坚决的拒绝了。
给太子难堪,就是不给他魏征的面子。
你们先不仁,就别怪我什么都不管。
这件事情,陇西集团是看热闹,当然也是暗中帮太子场子。
李孝恭等李氏子弟,那是巴不得看山东士族笑话的。
早干嘛去了。
给脸不要脸。
“太子这一招,是打在山东士族的七寸。”
“一个个场子都悔青了啊。”
李道宗喝着茶,笑的很是放松。
李孝恭嗤声,“还找到我的门路来。”
“老夫都戒酒了,就因为陛下高兴,老夫又破了。”
“这破戒的账,我还没找他们算呢。”
“找我,是拜错了神仙。”
李道宗感觉很是乐呵,“我听说陛下让你醉着出来的,这戒酒还让你酒量倒退了?”
李孝恭瞪眼,“少来打趣老夫。”
“我可不敢。”
李道宗感叹道:“我这会儿就想知道,长孙老狐狸跟高士廉,怎么圆事情的。”
“一想到他们焦头烂额,心里就痛快啊。”
“太子会给他机会吗?”
他真的好奇,李孝恭道:“不太好说,反正我知道陛下比你更痛快。”
“之前的五姓女,朝野上下谁不是以迎娶之为荣,连陛下赐婚都敢拒绝的。”
“现在呢?”
“怕是想着送五姓女给太子,还没门路呢。”
“咎由自取。”
……
“陛下!”
高士廉与长孙无忌这会儿是小心翼翼的等候。
李世民正在尽情挥洒自己的笔墨,写着自己的书法。
心头憋着的郁气,这回是消散了许多吗,下笔如有神,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朕给你们的时候,你们一个个清高,自诩士族清贵,看不起朝廷重臣,还对朕吆五喝六的。
现在知道急了?
晚了!
“这事,我不管。”
“你们别来找我。”
李世民头也不抬的说道:“我没有计较,也是给够情面了。”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心头苦涩,陛下这态度,说是不管,实则就是在支持太子。
“这到底闹的什么事嘛。”
非要我们两个受苦受难的。
第164章 百姓不识字?我们会让他们听
一场小雪悄然而至。
这是贞观十六年第一场雪,预示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李承乾内着棉衣,外披大氅,
李承乾踱步走在前,左右是长孙冲与李治,宋国公萧瑀要稍微贴近,跟在身旁。
身后皆是江南士族,剑南士族推举出来的代表。
萧瑀是在场,唯一一个身份地位最高的代表。
他代表的是兰陵萧氏。
也是江南士族中最为显赫的。
虽说兰陵萧氏是过江侨姓,与江南本地的士族相比,他们是外来人。
但谁让江南士族,朱、张、顾、陆等顶尖江南士族,在朝中没有扛把子呢,根本没有影响力可言,说话的声音,当地可能听到。
在这长安朝堂上,他们还没萧瑀放的一个屁响。
人家萧瑀可是国公爵位,他们有什么领头人物?
什么都没有。
要不是今日太子召见,他们连跟东宫监门率的守卫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来到一处工坊停下,众人这才放慢脚步。
萧瑀他们不清楚,太子正事不谈,带他们来这里干什么。
“东西都准备好了?”
李承乾问道。
长孙冲去而复返,道:“殿下都准备好了。”
“那行。”
“给他们看看。”
李承乾说道。
旋即,一众人来到一处忙碌的地方。
他们很是疑惑,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
当下人递过来一张纸后,他们有些惊奇。
“还不错。”
李承乾端详一阵后,递给萧瑀,道:“宋国公也看看。”
萧瑀审视片刻,捻着胡须,不解的说道:“这纸上的文字,很是工整,但却少了点神韵,不是抄录的……。”
他递给其他人观看,也是发出大致不差的看法。
“这自不是抄录的。”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是印刷出来的。”
“印刷?”
萧瑀等人一愣,李承乾也不多说,挥手让长孙冲带他们去见识,顺带着听听讲解。
“太子哥哥,这印刷之术给他们看是何意?”李治问道。
他也是近几天才知道,东宫的工坊发明可以不用人工抄录,就能在纸上复刻出文字来。
虽是年少,也明白这等复刻之术的用武之地。
若是能复刻,就不用再行人工抄录,书籍全部复刻出来,省下不知道多少功夫。
书籍的价格,也会大减。
对天下读书人是天大的好事。
也对朝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李承乾随口回道。
“哦!”
很快。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