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89节

  “下去吧。”

  李承乾挥手,对他皇太子身份来说,轻描淡写的赐个姓名,张口的事而已。

  但在他人眼里这是无上荣耀。

  他与其他人分别说了几句话,也起身离开,给众人留下轻松的空间来。

  ……

  表彰一事,在长安大为传唱,也被无数百姓津津乐道,不少人艳慕不已。

  自家子侄,要是有这等荣誉,光耀门楣了啊。

  无形之中,也算是激发百姓对从军的热情与认可。

  孙思邈封侯,也是引起极大的争议。

  毕竟谁也没想到,孙思邈竟然能靠着济世天下,救治伤兵,竟得一封侯。

  这封侯来的太简单轻松了吧?

  朝廷爵位是不是变得越来越泛滥了?

  这引起天下许多人的不满,但长安不敢去,只能在本地小声蛐蛐。

  东宫。

  孙思邈穿着一身侯爵朝服,坐在李承乾下方。

  李承乾狐疑的看着老头儿,这满脸春色,容光焕发的。

  不会是搞事情了吧?

  你到底是八十岁呢,还是十八岁?

第138章 太子要开枝散叶啊

  “寿杏侯桃色满面,春风得意。”

  李承乾揶揄道:“可是比少年还风流啊。”

  孙思邈也不羞燥,反而是不以为意,他八十几的人,还能做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不来呢。

  殿下这是什么调侃。

  摆明是夸他啊。

  “殿下,孔子说过,食色性也,老臣年迈,但精气勃发……。”

  “真是老不羞。”

  李承乾摇头,询问他济世馆的事务。

  孙思邈这次回来,要操办的事情不少,把战场救治经验总结不说,还要编写成一套军医指导手册。

  可以说,从这开始,他是真正找到救治天下的窍门。

  从战场获得的经验,也能造福百姓。

  毕竟百姓也有可能伤着碰着,说不定一次小伤就能要人命,但现在有了经验,也能从容应对,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孙思邈去济世馆后,李思摩这位被评价为‘君子’的突厥头头,也来拜见李承乾。

  不得不说,李思摩还真好pua。

  一个‘君子’人设给他打造上。

  这蛮子一言一行都按照‘君子’的操守与礼数来做事。

  听说他宴后,就迫不及待的请人来教授他更多的‘君子’礼仪。

  就这等好学之心,钦慕大唐的蛮子。

  拿捏他真的不要太轻松了。

  李承乾说了几句话,就把他给打发走。

  倒是李德彪这个愣种,竟也上门来。

  “殿下,从今往后,卑下的命就是你的。”

  “请你接受我的臣服,允许我亲吻你的靴子!”

  李德彪跪在地上,虔诚无比的说道。

  李承乾:“???”

  “你是哪里学来的?”

  李德彪道:“卑下在天竺的时候,见到他们臣服强者,就要亲吻靴子……。”

  “听说是在遥远的西方传来,卑下也不知道真假,但卑下觉得这能表现崇敬之情。”

  李承乾觉得好笑,“外邦蛮夷的一套,在大唐不兴。”

  “你的命,不是孤的,是陛下的,是天唐的。”

  “你臣服的是陛下,不是孤。”

  “孤知道你的来意便可,下去吧。”

  李德彪叩拜,“卑下告退!”

  见他离开,李承乾有点纳闷,不知道怎么的,对这大唐的黑鬼,他竟是不太过于反感。

  难道说,是大唐太过强盛的缘故?

  ……

  李世民决定北巡大军,带着一众武将以及长孙无忌,魏征等前往,留下太子在长安监国。

  对此,群臣都没有反对意见。

  天子出巡,太子监国,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李承乾又不是没有监国过,只要李世民出游巡视,基本上都是留他在长安看家。

  不过,李世民在走之前,还是把事情安排了一番。

  二月二十七日。

  李世民起行,直奔北地。

  李承乾送行。

  “太子,我不在长安,国家大小事,多与梁国公,申国公他们商议。”

  李世民叮嘱一句,再对房玄龄等人吩咐,道:“你们好生辅佐太子。”

  “我明白。”李承乾点头。

  “遵旨!”

  李世民这才进了銮驾,仪仗开道,车架如龙,朝着北方而去。

  许久之后,銮驾队伍才消失在官道上。

  此次北巡,估摸着没有个三五个月,李世民是回不来的。

  国事的担子,相当于压在李承乾的身上。

  不过,有句话叫朝中无天子,太子是大王。

  “东宫议事!”

  他可不会去太极殿,又不是什么大事,除非大朝议的时候,才会去。

  等到汇聚显德殿后。

  李承乾道:“马上三月初了。”

  “梁国公,鼓励生育的筹划如何了?”

  房玄龄道:“禀太子,已经全数筹划完毕,等到三月初一,就正式颁发推行。”

  “具体是怎么筹划的?”

  房玄龄汇报的很是详细,许多细节想得很是周到,也做的相当到位。

  比如说,在怀孕后,就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诞下新生儿后,每个月官府有人会去查看,并发放每月资钱。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诞下男婴养育,女婴卖掉的情况。

  李承乾之所以提高女婴的奖励与每月资助。

  根本原因是女婴的养育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传统观念中,对女婴的不重视。

  溺毙女婴,在考虑养育成本与劳动力的情况下,普通家庭做出这等事,不要太多。

  当一个普通家庭的条件,只够养育一个男婴长大,那么第一个孩子不是男婴,考虑传宗接代,家庭劳动力的问题下,女婴大概率会被溺毙的。

  在这种情形背景,朝廷如果不出手,根本无法在人口上,实现大的增长。

  其实,大唐立国二十几年。

  人口方面却没有大的增长。

  部分原因是战乱后,以及李世民对外用兵的缘故。

  但也有相当于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与福利性政策去鼓励百姓生育。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李世民的天可汗头衔背后,是无数大唐百姓扛着沉重负担换来的。

  就长安附近就有几十万禁军,需要朝廷供养。

  一千六百多万的人口,要供养二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相当于八十个人养一个禁军。

  看似很多,但减去一部分不缴纳税赋的人,这个比例要低不少。

  再有,遍布天下各道,州,县的折冲府,几近百万的府兵,比例已经低到夸张无比的地步。

  虽说百万府兵自给自足,但这可都是青壮劳动力啊。

首节 上一节 189/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