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第140节
随着进宫次数愈加频繁。
她的眼界也在一步步扩展,但距离嬴渊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所以,她知道,需要她去学、去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
坐在一旁的老太太,也是笑得合不拢嘴道:
“咱们贾家能出一位郡主,实乃我贾家之幸,更因我贾氏先祖的庇佑。”
话外之意是说,你能成为郡主,要有赖于贾家。
今后,可千万莫要忘了这个家。
若是以前的迎春,可能真就让老太太忽悠住了。
毕竟,平时迎春就极为听老太太的话。
但是现在...
迎春不动声色的缓缓开口道:
“老祖宗说的是。”
“不过...孙女能有幸被陛下收为义女,还要多亏了孙女儿的表哥才是。”
“毕竟,若是无孙女儿表哥,只怕陛下根本就不会让孙女儿成为公主伴读,至于后来的事情,更是不可能存在了。”
言外之意是说,我能成为郡主,与贾府半根毛的关系都没有。
别想再像以前那样给我洗脑了。
老太太脸上笑意未减。
在她看来,迎春能成为郡主这事,无论与嬴渊有何关联,其实都不重要了。
嬴渊在两淮难以抽身,将来之事难定。
即使他真出了什么岔子。
迎春已经成为郡主了。
这对贾府来说,是大局已定。
至于嬴渊...得罪了那么多的权贵,贾府想要抽身还来不及呢,怎会主动凑上去示好?
对于贾老太太的想法,迎春自是猜测到的。
只恨她现在还太小,尚不能嫁给嬴渊。
不过,她的所有心思都扑在嬴渊身上,包括在她成为郡主之后,心里想的也是,该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身份,可以帮助到嬴渊。
第138章 嬴渊,祸国之奸臣也!
贾府置办的这场酒宴,名义上是为迎春庆贺,更多地实际意义在于炫耀。
诸如贾政、贾赦这样的人,内心窃以为,贾府靠着一个郡主,至少也能让贾府继续光耀下去,不至于衰落。
毕竟,郡主乃是帝后义女,是能够入宫见到帝后的人。
对于贾府来说,有天大的难处,在帝后面前,也不过是芝麻大点儿的事情。
只需迎春一说,所谓问题、难处,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贾府的人,包括老太太在内。
都是一味的向迎春索取,从无真正站在迎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比如,自嬴渊在两淮闹出一系列动静之后,原本隔三差五,就要对迎春嘘寒问暖的贾赦,竟是对她有所疏离。
这还是亲父女的情况下。
可想而知,贾府其余人又有着怎样的念头了。
不过,这对迎春来说,近些时日,倒是乐得安宁。
倘若没有嬴渊在两淮闹得动静,原本这次酒宴,定是要邀请与嬴渊关系较好的一些武将。
可从始至终,除了王子腾之外,贾府没有邀请一名武将前来。
酒宴期间,男女分席时。
王子腾还专门问向贾赦与贾政兄弟二人,
“迎丫头能被封为郡主,多有赖于昭毅将军嬴渊。”
“如今尚在京城的何福何指挥使与嬴渊相同出身,二人相交甚好。”
“为何不请他来?”
迎春的郡主身份,既然是因为嬴渊而获得。
那么,纵使嬴渊不在京城,也该邀请几名与他关系较好的武将才是。
不然传出去,成什么样子了?
然而,贾赦却不以为然,压低了声音开口道:
“王兄所言,我早已再三思虑。”
“只是如今那位昭毅将军犯了事,两淮之事不绝难解,怕是自身前程难保。”
“那昭毅将军得罪了朝中的胡相,将来边将一党,怕是要被胡相清算啊...”
他虽有官职,平日里也能知道朝廷的一些动静。
但对于隐藏在‘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却是一知半解。
他只知道,谁掌权,便不得罪谁。
嬴渊纵然是他未来的女婿又如何?
如今,是胡相掌权!
就连皇帝有时都要听胡相的话啊!
闻言,王子腾顿时面色呆滞。
他仿佛有着很多话想说,也很想痛骂贾赦一番。
嬴渊是你未来女婿啊!
什么叫犯了事?人家是为皇帝做事去了,而且事情做得相当不错。
不过是有些流言蜚语而已,就让你们贾府这么害怕了?
这时不献殷勤,有朝一日,待嬴渊真如胡相那般掌了权,你还是个啥?
坐在一旁的贾政是读书人出身,是一个死板的读书人。
他曾也想拜入胡永忠门下当个门生,可是胡永忠觉得他蠢,没用。
但这依然不妨碍胡永忠在贾政心中的地位。
胡永忠,无论在文坛还是政坛,都有着极高的威望。
是全天下读书人心之向往的存在。
贾政自是也不例外,
“姊兄,诚然,迎春能成为郡主,其背后必是少不了嬴将军的原因。”
“可自开春以来,迎丫头常去宫中陪长乐公主读书,一来二去,与皇后娘娘怕是也比较熟络了。”
“或是因此,迎春才能得陛下与娘娘赏识,成为郡主呢?”
说实话,自从听到嬴渊在两淮犯下的杀戒之后,又见诸多同僚、上司联名上奏弹劾嬴渊。
贾政就自认为,嬴渊于官途走不长远。
到底还是年轻气盛了。
产生这种想法的背后,究竟有无嬴渊鞭打贾宝玉的因素在,暂时不得为知。
总之,现如今整个贾府里,真正想见到嬴渊好起来的人,并不多。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王熙凤是其中之一。
她虽嫁给贾府,但她不傻。
心里清楚,自家叔父与嬴渊相交甚密。
若朝中真有党争,那自己的叔父与嬴渊也定为一党。
再说,她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亲近迎春。
就算迎春将来不顾着贾府,也得顾及着她这嫂嫂吧?
因此,王熙凤才想着嬴渊能好起来。
这时,谁料,贾政那番话刚说出口。
坐在旁侧那桌的几名文官,也是贾政同僚或是上司,纷纷开口道:
“嬴渊在两淮所作所为,堪称天怒人怨!”
“陛下让嬴渊去剿匪,可他倒好,竟是杀了那么多无辜之人!”
“就是,借由剿匪扫贪之名肆意杀人,必遭天谴!”
“扬州知府谭友德,那是老夫的同窗,多好的官啊,就那么活活被嬴渊给逼死了!”
“剿匪扫贪?我看呐,嬴渊才是如今两淮最大的贪官!”
“...”
在场并无武将。
那些文官们,如今只要一听到‘嬴渊’二字,顿时像是炸了毛一样。
难以保持素日里的淡定。
恨不得食嬴渊肉,寝嬴渊皮。
就好像被嬴渊灭族的并非廖亭,而是他们。
真要是说有多大仇多大怨,还真不一定。
上一篇:大明:职业随机刷新,从屠夫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