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371节
或者让他去户部,
臣总觉得,让他留在工部或者去大宁,都是埋没人才。”
听他这么说,朱元璋嗤笑一声,眼神中透着深意:
“怎么?杨靖也得罪你了?”
李原名抿了抿嘴,摇了摇头:
“陛下,您知道的,臣向来对事不对人。
户部衙门做得不好,自然要说,
这段时间户部给臣的感觉就是,
咱们堂堂大明朝廷怎么能穷成这样?”
“杨靖也有他的难处,朝廷要予以体谅,
而且二十多岁的尚书,未免太过骇人听闻了。”
李原名面容一滞,花白的胡子轻轻抖了抖:
“陛下,臣的意思是调陆云逸去户部任侍郎.”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嗤笑一声:
“有区别吗?做出了功绩,总要给人升官吧,
侍郎不升尚书升什么?难不成让他年纪轻轻就回家呆着?”
武英殿内陡然陷入沉默,
李原名仔细一想,以陆云逸如此能折腾的本事,
做出一番功绩是理所当然,
到那时,可能没几年的功夫,就真要出一位二十多岁的尚书了。
这种景象在脑海中一浮现,李原名就感到一阵怪异。
见他这副模样,朱元璋笑了起来:
“人家已经给你们留面子了,
早朝、朝会他从来都是告假,
要不然一个年轻人站在你们这群糟老头子中间,你们可得自惭形秽喽。”
李原名的五官瞬间皱在一起,
前所未有的挠了挠头,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
“行了,去大宁是早就定好的事,不能更改,
你要帮朕好好物色人选,
这等朝堂大事,交给个人操办,人一定要靠得住。”
“太子如何?”李原名直接问道。
在他看来,这等关乎钱财和天下大势的大事,交给不贪钱的人最好。
可这样的人世间少有。
那就找权力大、钱财足够多的人。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眼前的太子和陛下了。
朱元璋只是略微思索,便明白了他的思路,缓缓摇了摇头,骂道:
“你这个老东西,朕都这把年纪了,
要是没有太子帮衬着批阅奏疏,你想累死朕不成?
换个人,太子没功夫去做这些事。”
“秦王?”李原名再次问道。
朱元璋有些诧异,笑了起来:
“你是打算把朕的几个儿子都说个遍啊。”
“陛下,做这等事要经得起诱惑,
每日不知有多少钱财、权力从手中流过,
就算是圣人,也难免起贪念。
臣思来想去,此事还是交给诸位王爷操持更为妥当,
至少经过陛下这么多年的教导,几位王爷大多都有天下为公的想法。”
李原名平静地说着,毫无避讳。
但朱元璋却陷入沉思,摇了摇头:
“不论是应天商行还是建筑商行,
宫中之人都不宜露面,朝野士林骂朕的人不在少数,
皇室的人若参与进去,岂不是自找麻烦?
再想想吧,现在还不着急。”
“是,臣明白。”
“应天商行筹备得如何了?能如期开业吗?”朱元璋又问,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商行弄的那个抽奖活动很有意思,宫中的孩子们也想去抽一抽。”
说到抽奖,李原名脸上的皱纹更深了,嘴角都微微抽搐:
“陛下,那抽奖的卡片您见过了?”
“见过了。”
“那,上面的字您看了吗?”李原名有些难以启齿。
“看了,你有什么想法就直说。”
“陛下,锦衣卫虽臭名昭著,名声不好,
朝堂上下对其厌烦至极,
但再怎么说也是朝廷衙门啊。
现在可好,应天商行的声势有多大,锦衣卫的名声就有多狼狈,实在有失体面。”
李原名面露愁容,
一番接触下来,也只有在这件事上,
他能感受到陆云逸是个年轻人,
有仇必报,充满意气。
“行了,随他去吧,
他这么大张旗鼓地骂锦衣卫,朕还放心些。
要是他默不作声,暗地里耍什么手段,锦衣卫可就头疼了。”
李原名经过今日一番接触,已然深信陆云逸的手段,
其真正目的往往隐藏极深,
甚至藏在水下的泥地里,让人难以看透。
这等本事若用来算计人,那可不得了。
只是
“陛下,臣觉得还是收敛一些为好。”
“哈哈哈,原名啊,这事可不是只有你找过朕,
不少人上疏为锦衣卫说话,他们的心思朕清楚。
一方面是怕百姓骂锦衣卫,顺带把朝廷各个衙门也骂进去。
至于另一方面,他们是想让朕产生猜忌之心啊。”
“陛下,臣绝无此种想法。”李原名猛地站起身,躬身一拜。
朱元璋似笑非笑,连连摆手:
“坐下坐下,朕知道你忠君爱国,
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随它去吧,
锦衣卫做得不好,也该骂。
礼部不能因为这些流言蜚语,就对商行加以掣肘。
其他衙门你也要帮朕看着点,别让它们在背后使绊子。”
“臣明白。”
朱元璋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背负双手朝内殿走去,声音远远传来:
“行了,天色不早了,早些回去歇息,
咱们这些人啊,心思重,觉也少,
躺在床上要好久才能睡着。”
“臣告退。”
李原名脸色凝重,踱步走出武英殿。
今日这一番交谈,他明白了宫中的不少想法,
对于之后衙门的行事也有了一些谋划。
可当他走到门口,原本值守的武定侯郭英突然走了过来,叫住了他。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皇帝替身,这后宫真香!